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自古就同新疆和内地息息相关,远在汉代,伊犁就以"伊列"之名载入<<汉书>>,伊犁之名是清代正式确定的,据<<西陲总统事略>>载:"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定名伊犁,盖取<<唐书>>伊丽水而名之".最早见于我国史册的伊犁民族是塞人。公元552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突厥汗国在伊犁河城建立。
古代的伊犁,包括伊犁河流域以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地理上,环天山而立,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隔天山相望,被称为伊犁盆地。
伊犁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同新疆和中亚的历史息息相关,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内,伊犁是草原民族的重要活动地域,在清代,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作为新疆的军事政治中心,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早见于我国史册的伊犁民族是塞人,伊犁塞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的氏族部落集团,他们有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并且在伊犁形成了具有国家性质的集团,伊犁塞人广泛活动于伊犁河南北两岸和三大支流为主的河谷草原地带,大量的考资料表明,伊犁河上游地区是伊犁塞人的中心活动区,伊犁塞人广泛使用青铜器,创造了伊犁青铜器时代的文明,尼勒克县、昭苏、特克斯、新源、巩留、尼勒克、察布查尔等地出土的青铜武士像、三足铜斧、四兽足铜盘、等精美的铜制器皿等说明伊犁塞人具有很高的铸造技术。伊犁塞人后来与乌孙人相融合,对乌孙的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乌孙故国何处寻,牧人遥指伊丽水”乌孙是伊犁地方历史上著名的古老民族之一。原分布在我国河西走廊一带,比较弱小,常受月氏的欺侮。匈奴强盛大后,击败月氏,乌孙昆莫猎骄靡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再次迁徒,乌孙遂居留在伊犁河流域,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孙国。乌孙在伊犁先后活动500余年,影响深远,影响深远,它是形成现代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至今哈萨克中仍有叫乌孙的部落,乌孙古墓则是他们留存于伊犁草原的重要文化遗迹。
自东汉覆灭到唐王朝统一全国,历时390多年,在此其间我国西北地区不断发生游牧民族的争战和迁徙,造成伊犁古代民族的不断更替和变化。
魏晋时,乌孙被柔然所迫,南迁葱岭,旋由北匈奴占据伊犁河流域,,建立悦般国。公元552年,新兴的突厥部落在其首领土门领导下,灭柔然汗,建立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突厥汗国。就在土门灭柔然汗国的同时,土门的弟弟室点密率其突厥部落在西域四处征战,尽据乌孙故地,自称为可汗,牙帐设在今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史称西突厥。西突厥汗国虽建国仅此100余年,但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维护了著名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促进了境地内各民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加速了西域诸民族的大融合,奠定了中亚和新疆各民族形成的基础。
在唐朝中央政权的政治势力进入伊犁前,西域广大地区经历了一段政治局势极不稳定的时期。公元657年,唐朝政府命苏定方为伊丽道大总管,进军伊犁,以万人击溃了阿史那鲁的十万大军,并兵分南、北两路乘胜追击进军伊犁河谷,平定了阿史那贺鲁的叛乱,再次统一了西域。
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和内地一致的行政建制,针对伊犁地方各部族多是西突厥这一特殊情况,采用羁縻性质的都督府州制度进行管理,任命和册封当地各族部落首领担任都督,允许世袭。他们作为唐朝政府的官员,领取俸禄,具体负责当地日常行政事务,在伊犁及其邻近地区设置了洁山、盐泊、双河、等都督府,在各都督府内设了功、仓、户、兵、法等专职官司吏,并在北庭沿天山北麓通弓月城,渡伊犁河到碎叶的交通线上,设置了完整严密的驿站制度,唐朝在伊犁除设官轩守,征收赋税外,还加强了军事部署 ,从内地调拨了大批常备军队驻防伊犁,归北大庭大都护府直接指挥。唐朝在伊犁的这些措施,把伊犁同祖国内地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维护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繁荣,使伊犁与中原的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
唐代后期,伊犁地方的主体民族为突厥旧属葛逻禄部,葛逻禄与回纥、牙格马部联合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它的首领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称“桃花石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
公元1124年,东北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万里西迁至西域,1131年灭喀喇契丹。伊犁的葛罗禄部即臣服于西辽王朝。在这一时期,伊犁著名的古城——阿里马城,赤木儿城兴建,并发展成为丝路北道上的重镇。
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诸部落,建立蒙古帝国,后又向西进军,开始征服西域,公元1211年,伊犁河流域的葛逻禄部投附成吉思汗,大大动摇了西辽的统治。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经伊犁河谷,出征中亚,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和中亚广大地区后,将伊犁等广阔土地分封给他的二儿子察合台,史称察合台汗国。
伊犁虽是察合台汗王的封地,但由于伊犁的战略地位,蒙古帝国和以后的元朝中央政府实际上是直接管理伊犁的,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于1268年派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里马城。公元1275年,又派丞相童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畏佐那木罕。1306年元朝政府将窝阔台兀鲁斯领地划归察合台汗国,元朝的统治达到包括伊犁在内的中亚地区。
16世纪20年代,察合台系的蒙古人已大部融合于四周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中,1677年,进入新疆的瓦刺又称厄鲁特、卫拉特、内分准噶尔、和硕特、土尔巴扈特、杜尔伯特四部中的准噶尔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以伊犁为会宗之地”。
清朝政府统有伊犁,始自对准噶尔的平定,1755年,清朝政府在断续数十年对准噶尔部的征战后,乘准噶尔内讧之际,发兵讨伐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大获全胜,即指著名的格登山之役。为了纪念此次战役乾隆皇帝在昭苏格登山和宁远城建立现在著名的格登山碑。
清朝统一西域后,于1762年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当时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各部。
尔后在伊犁将军所在地——伊犁河谷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修建“伊犁九城”。其中惠元城为伊犁将军驻地,也是当是新疆政治、军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