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26阅读
  • 8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34):雅州府(雅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29
雅州府:冲,繁,难。建昌道治所。明,雅州。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三。雍正七年升府,抚民同知驻靖西关地,在哲孟雄之北,为亚东出入要路。有商埠。以其地增置雅安县。改天全土司为天全州,改长河西鱼通安远宣慰司为打箭炉厅。八年,改黎大所为清溪县。均属府。光绪三十年,升打箭炉为直隶厅。三十四年升康定府。东北距省治三百四十里。广五百十里,袤三百八十里。北极高三十度四分。京师偏西十三度二十一分。领州一,县五,土司一。

雅安冲,繁,难。倚。西:雅安山,县以此名。东:周公。南:严道山。北:七盘山。青衣江一名平羌江,俗称雅河,即大渡水。自芦山入,至县北门外,东南流入洪雅。小溪河自名山入,邛水自荣经入,并入青衣江。北飞仙、金鸡、南飞龙三关。

名山冲,难。府东北四十里。城内月心山。西北:名山,县以此名。西:蒙山。东:白马。南:总冈。东北:百丈山。名山水在县东二百步,东南流入雅安,为小溪河。百丈河源出莲花山,东南流入蒲江,为铁溪河。东:黑竹关。一驿:百丈。

荣经冲,繁。府南九十里。北:铜山。东:孟山。西:中峻。南:邛崍、瓦屋、大关。荣、经二水为邛水上源。荣水出邛崍山,五派并发,流迳城西而合,又北流,绕城北,与经水合,曰荣经水。又北名邛水,入雅安。下改溪源出下改山,北流至城南,入经水。祭风溪在西,源出龙游山,入荣经水。西北紫眼、西邛崍、东北天险三关。一驿:箐口。

芦山简。府西北百里。东:始阳山,即禹贡蒙山,相接为卢山。西北:通灵山,为外番要道。南:青衣水有二源:西源即天全州流入之沫水,东源出邛州伏牛山,即古青衣水,二水夹城东西流,会于城南,又西南流,折东入雅安。和川水自天全入,迳城南入青衣江,曰三江口。西北:灵关。东北:八步关。东南:飞仙关。

天全州繁,难。府西少北百二十里。东:多功、卧龙。南:燕子。西:马鞍。东北:金凤山。沫水一名浮图水,自羌界入,迳州北,东南流,入芦山。南:和川水,一名始阳河,二源合而南流,折东亦入芦山。碉门,吏目驻。西:禁门、仙人、紫石三关。

清溪冲,繁。府西南百六十里。东:冲天。西:牛心。南:盘陀。东北:圣钟山。又县北五十里有大相公岭,即荣经之邛崍山。大渡河一名泸水,在县南,自打箭炉入,与越巂分水,穿凉山夷界,入瓘边为中镇河。南:两涧水,东源出邛崍山玉渊泉,迳城东,西源出邛崍山二源溪,流迳城东,西与汉水合,入大渡河。巡司一,驻黄木厂。南:黑崖、清溪二关。驿二:泥头、沈村。

董卜韩胡宣慰司隶天全。在州西北。仍明旧。有灵关河,迳司西北,与多功水合。又冷边长官司,亦隶天全。沈边长官司,隶清溪,均于宣统三年改流。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8:02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9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9年(公元前316年),泰灭蜀,置蜀郡。在本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战国后期(公元前222年),秦灭楚,迁楚遗族严道(庄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
武帝天汉4年(公元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公元168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
晋初仍汉嘉郡,成汉又分置沈黎郡。东晋后汉嘉郡废,县迁地侨置。南北朝时政权荒废,公元347午后战乱不已,变革纷繁,本区建置之县,大多迁徙,附设于外地州郡。这一时期的建置辖属变化很大,公元348―552年间,本区政权荒废200多年。
西魏废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后,始移民垦殖,设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营),领辖始阳(县治今雅安多营),蒙山(今名山蒙阳镇)2县。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仁寿4年(公元604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等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3年(公元620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公元758年)复为雅州,领5县,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这期间由于唐王朝国势日盛,疆域日扩,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同时还设立了若干军镇,如灵关镇(兵镇,今宝兴灵关乡)、始阳镇(兵镇,今天全始阳镇)和川镇(兵镇,今天全县城)等,加强了这-地区的军事部署。在连年战争中,雅州已成为重要的军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还设立了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摩州",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
五代时(公元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雅川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麓(今雨城区)。
元宪宗8年(公元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今天全县城和始阳镇),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宜慰使司管辖。
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在此期间,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1924年废道,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1939年西康建省,本区改设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雅安、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市、县共21区、14镇、179乡。
雅安地区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雅安人民与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被蔑称为"山獠"的少数民族因不堪奴役,曾举旗造反;宋太宗淳化5年(公元994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军曾攻占雅州,与官府劣绅作过斗争;明祟祯13年(公元1640年),全国农民揭杆而起,雅州人民亦"举事"、"持械入城打衙毒" (指荼毒人民的官府爪牙);清咸丰年间,兰大顺、李永和起义军,得到名山人民的响应,并积极参加了义军,斩关夺隘,围攻雅安县城7昼夜,并转战荥经、芦山、天全一带,得到雅安人民的支持。
[ 此贴被爱在战国在2007-05-29 14:39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9
在近代革命史上,1963年春,太平军石达开率部从西昌北上,进入雅安境内,经汉源到达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前为大渡河所阻、后有清军重兵追击,左边松林河水暴涨,又被土司千户王应元所袭,部队至此陷入了粮尽援绝的困境。尽管如此,太平军战士"摘桑叶掘草根,杀马为食,犹思拼死冲突",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最后,石达开慷慨就义,数千太平军也惨遭杀害。在荥经、天全等地也有太平军英勇战斗的业绩。
1911年,在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四川保路运动中,雅安人民组织了保路同志军参加斗争。当时荥经、天全、芦山、灵关(今属宝兴)等地的同志军以雅州为中心,推举罗子舟为首,组编5大营,围攻雅安县城40余日,并派兵在荥经大相岭阻击清军,使赵尔丰部队无法回师增援成都,为川西同志军解除了后顾之忧,雅安人民在保路运动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举世闻明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部队两次经过本区。1935年5月,中央红军通过西昌进入雅安地区, 5月25日於石棉县人渡河安顺场渡口,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为红军大部队飞夺泸定桥创造了有利条件,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凭天险消灭红军于大渡河的阴谋。中央红军在本地区活动历时1月左右,先后经历了石棉、汉源、荥经。天全、芦山,宝兴等县,消灭了境内敌人的有生力量。各族贫苦农民(奴隶)纷纷加入红军队伍,壮大了革命力量。
6月19日中央红年翻越海拔4200米的大雪山--夹金山北上,红军第2次进入本区为1935年10月,北越夹金山经宝兴、芦山、天全、雅安、名山、荥经和汉源等7县,驻屯时间少则4月,多则半年,并在芦山县建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苏维埃,各县成立了县、乡、村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游击队,扩大红军队伍。据不完全统计,我区人民参加红军并随军北上的约5000人。红军撤走后,在白色恐怖下,雅安地区革命人民仍与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66牛6月,经雅安地区行署批准,将天全、芦山、宝兴、荥经4县定为老革命根据地。
2000年,雅安地区撤地设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9
名山置县于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因境内蒙山终年雨雾蒙沐得名蒙山,隋开皇十三年改称名山。

隋置名山县。有鸡栋山,在县西南,一名鸡鸣山。王象之曰:“鸡鸣山即古之名山,有名山戍,隋以名县。”

古老的茶文化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果说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那么名山县的蒙山就是中国茶的故乡。蒙山不仅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始于西汉,名山茶入贡时间亦最长,从唐至清,绵延1200年从无间断;名山茶地位最高,从公元1074年至1188年,宋朝廷便在名山设立茶马司,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并多次重诏"定为永法"。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29
荥水出大相公岭,流经城北;经水经瓦屋山,流经城南。隋置荥经口戍,唐置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29
芦山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氏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从事狩猎和农耕。夏为梁州之域,商为氏羌地,周属雍州,后为青衣羌国地(或说蜀国地)。战国后期,秦惠文王更无九年(公元前 316年)建县以来,县名历经青衣、汉嘉、阳嘉、汉嘉、始阳、卢山、泸山、芦山更替。芦阳镇历为西部都尉、汉嘉郡、县的治地,亦是红军建立的川康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至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

  芦山自秦置青衣道至蜀汉阳嘉县,境域包括今芦山县全境和宝兴、邛崃、名山、雨城、天全县(区)的部分境域。唐、宋、元时,县境包括今宝兴县灵关,邛崃市火井,大邑县塘王坝、白杉岗等地。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全杨、高土司侵占妻娄关和太平二区,辖地缩为灵鹫山以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1月将太平山区划归芦山县,境域至今未变。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29
天全古为斯榆地(或称徙都),早在新石器时代即为人类聚居之处,古氐羌民族——徙族人民在此聚居、劳作、繁衍生息。据《史记穎0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相如受命略定西南,斯榆之君请为内臣,以故徙都(今始阳镇)置徙县,为天全建县之始。西晋仍承汉制,改徙县为徙阳县,治地同前,南齐徙阳县改称枞阳县,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改枞阳县为始阳县,取“阳从兹始”之义。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王朝对蜀地行政区划调整,置杨启县(今天全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34年),在故始阳县置始阳、灵关、安国、和川等四大兵镇,唐代中叶以后,始为土司统治(高、杨二土司)。后蜀设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六军民安抚司,高氏建土署于始阳,杨氏建土署于碉门(今城厢镇)。宋沿后蜀旧例。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设碉门、黎、雅等处安抚司,后改置六番招讨司,司治设碉门,又分置天全招讨司,司治设始阳。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改天全招讨司为天全六番招讨司,司治设始阳,直隶四川布政司,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改隶四川都司,同时改六番招讨司为天全六番招讨副司,治所设今城厢镇。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土归流,置天全州,州治在今城厢镇,隶雅州府,并于今始阳置分州,道光时裁撤。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州、厅,改天全州为天全县,治地今城厢镇,属建昌道。

  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进人天全县,建立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1939年,西康建省,天全县属之。

1950年2月8日,天全县人民政府建立,属西康省雅安专区。1955年西康省并人四川省,天全县属四川省雅安专区。1968年专区改称地区,天全县仍属雅安地区。2000年12月10日,雅安地区撤地设市,称雅安市,天全县属四川省雅安市至今。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29
四川清溪县清雍正八年改黎大所置县,与贵州省重复,定名较后,拟即酌改。查该县自唐迄於明初兼为汉源县治,县西北有飞越山为汉水所出,拟即定名汉源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29
宝兴县历史悠久,距今四千多年。春秋战国时为青衣羌国所在地,居住着青衣羌人;秦汉时汉人移入,设青衣县,属蜀郡。唐宋之际,称羁縻州地,隶属雅州都督府,元末始称董卜,开始引入喇嘛教,青衣羌人转为蕃民,隶属吐蕃宣慰司,土酋统治并归附朝廷。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