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这一天,你光是走在重庆的街头,就能嗅到这座城市按捺不住的兴奋。
1997年6月18日上午10点整,五块象征重庆历史里程碑的牌子:“中共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伴着潮水般的掌声,竖立起来。
直辖后的第一届市委书记张德邻,在主席台上激动地说:要依靠全市三千万各族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发三峡、振兴重庆,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在场的3500名重庆各界人士,个个热血沸腾。那一天,重庆当地报纸的新闻标题是,“直辖啦!”
出牌
改革开放后,中国所有城市都进入高速增长期。重庆作为四川省辖的一个城市,尽管一度被中央计划单列,但在很多的政策和投资方面,却并没有占得优势,这一局面直到1997年重庆直辖才被打破。
重庆因何而直辖?学者大多持三种观点。
最为主流的观点是,重庆因三峡工程而直辖,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和安置的规模和难度也均为世界之最。为了库区稳定,百姓安心,故中央决定直辖重庆。
第二个观点是,重庆在西南区的军事要塞地位无法取代,内可保西南安稳;外可御敌对势力入侵。出于军事战略部署的需求,中央直辖重庆。
最后一种观点,在重庆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中所流传。为重庆建设奋斗了一辈子的这些老干部表示,由于邓小平同志在重庆主政西南区数年,在其调回北京之前,曾为重庆的发展谋划过出路。一度想把四川省分划为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省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省,但未能践行。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新重庆直辖,3个月后,新市委书记张德邻走马上任。
“张书记上任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突破原有的行政体制,这是重庆获得直辖市身份之后打出的第一张牌。行政体制的突破为今后重庆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对直辖后的首任书记评价颇高。
在行政区划上,直辖后的重庆只有三级,没有地市,市下面是区,区下面是县。涪陵、万州和黔江,之前都是属于重庆代管的市。尤其是万州,解放前四川人对省内几座大城市的称呼是‘成渝万’,万州排行老三。直辖之后,原本与重庆平起平坐的一个市,突然成为其下辖的一个区,这需要强大的推动力才能完成。“张德邻书记来了之后,连搬三座山头(涪陵、万州、黔江),使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在行政体制上有所突破的城市,这为此后重庆的政令通畅、行政效率提高、三峡移民铺平了道路。”李勇回忆说。
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确立之后,重庆就以一个直辖市的政府规模管理一个有着3000万人口的中等省规模的区域。公职人员的供养方面,重庆为70:1,而其他西部省份这一比例是10:1,行政效率大为提高,政府财政负担则大为降低。
如果说,此前由四级减为三级,是直辖之后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这一改革成功所带来的甜头,让重庆自觉走上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之路。
重庆目前在村一级已经全部实现选举,由几个乡撤并为一个镇的试点,让重庆的公职人员数量再次大面积减少。重庆国资委“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模式”,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去年10月,重庆市政府开始试点把土地、项目审批、执法处罚等涉及到30多个委办局的权利下放到6个区域中心城市。现在,重庆市还正在试点由纪委成立行政效能监察局,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
而 “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获批,成为眼下重庆市委全力打好直辖牌最核心的内容。
市委书记汪洋主政重庆一年半来,亲自挂帅大力推进这张直辖牌。
2007年5月,一份名为《新阶段重庆发展战略综合研究》的报告出炉。里面写道,“成为特区之后的重庆,要在财政、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力争国家的政策支持。”
而本报独家获得的另一份报告,则给出了力打直辖牌的建议实施细则,在争取中央政策方面有如下建议:
财政方面,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具备先试先行的条件,由于地方财力较弱,建议将重庆新增上缴的中央财政收入先征后返,重点用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按照2006年重庆上缴财政收入测算,如果“十一五”增速不变,增量收入会达到400亿元。
中央财政从长江中下游及南水北调等受益地区上缴税收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建立长江环境保护基金。
此外,希望中央支持重庆设立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更加高效的货物通关监管模式,成为西南地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窗口。
金融方面,支持重庆在西部率先进行金融创新,赋予地方独立发行政府债券权,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类企业自主发行企业债券,对重庆企业在上市、股票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发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建立区域性银行和区域性资本市场,建立西部产权交易中心或第三板股票交易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支持重庆新的农村建设战略项目,将泽渝大中型水库工程纳入国家投资计划。支持重庆西部综合性交通枢纽战略项目,做大重庆空港。支持生态环境战略项目,包括三峡水库水消落区综合治理、乌江第十一梯度电站、核电站、朱杨溪水利枢纽等。支持重庆加强电网建设。
清障
事实上,审视重庆直辖十年的历程,很多因直辖而能够得到的东西,迟迟没有拿到。直辖的优势仍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重庆目前仍然面临航空、铁路、能源、金融等领域的限制。按照现行管理体制,西南地区的航空、铁路等领域依旧由相关部门设立在成都的分支机构审批。
新落成的江北龙头寺火车站仅能够容纳5000人,这一建设标准与成都使用多年的火车站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重庆当地媒体在车站建成后报道说,政府计划着修建另一座与北站相邻的更大规模的火车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和物流。
“火车站建大了,成都方面不批。”当地学者说。而在此之前,重庆多年来一直努力要设置重庆航空公司,因未得到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设在成都)的批准而胎死腹中。西南的很多区域行政管理中心,大公司总部,均设置在成都,而总部经济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带动,贡献是巨大的。重庆希望更多“中”字头的企业能够落户重庆。
在西南土地监察中心、西南环境监察中心落户成都之后,市委书记汪洋批评重庆有关职能部门缺少“中心意识和跨越区域的意识”,应该提前努力,争取设在重庆。
“不过,在重庆成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后,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重庆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会。”李勇非常乐观,他认为重庆目前从中央获得的这个“特区”身份,将使重庆高速发展。这会是重庆直辖之后打出的最重要的一张牌。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新的定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对于直辖十年后重庆的发展前景,重庆大学副校长陈德敏充满激情地描述,“届时,中国西部将崛起一座巨大的城市,一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型城市。围绕在这座城市的周围,是大大小小的经济发展区,形成串珠式的城镇布局。”
“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重庆却因为直辖,而演变成一个新的大都市。”陈德敏说。
在重庆成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后,这些体制上的障碍将迎刃而解,重庆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会。这会是重庆直辖之后打出的最重要的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