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06阅读
  • 9回复

【转贴】雅鲁藏布大峡谷水利工程 展望 呵呵,协调大西线,售电给南亚国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8-22
     大峡谷的入口在米林县的派乡,出口处为墨脱县的巴昔卡村,长度为504.6千米,极限深度为6009米,无论是深度还是长度雅鲁藏布大峡谷都排在世界几大峡谷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整个峡谷的海拔高度由峡谷入口派乡的2910米到巴昔卡出境处的海拔155米,在直线距离只有短短40多千米的范围内,河床比降陡直降落近三千米!
雅鲁藏布江下游段水能蕴藏量为9361万千瓦,占全流域的82.5%;下游干流河道水能蕴藏量竟高达6881万千瓦,占全干流的87.0%。由此可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是水资源最为富集、最为丰沛的地区之一。由于河道呈马蹄形大拐弯,加之水量与落差大,给水能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极好条件。采用开凿隧洞、裁弯取直引水等开发方式,可建装机容量超过3800万~4500千瓦的巨型水电站,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考察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kjdb/kjdb99/kjdb9907/990714.htm

杨逸畴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f Yarlung Zangbo Daxiagu

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重新测定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作大拐弯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简称大峡谷,下同),是中国科学家在长期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包括精密测量在内的综合科学论证,与原来认为世界之最的峡谷进行对比后发现的(见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每日电讯报道)。什么叫发现?《辞海》云:本已有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开始知道叫作“发现”,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连续的V形大峡谷长达504.6公里,最深处为6 009米,最狭谷底河床宽仅35米;峡谷平均坡降为9.14,最陡的地方坡降竟达75.35;实测供洪枯水位高差极值达21米;峡谷进口处派乡附近流量为 1 900多立方米/秒,海拔为3 000米;出口在国境巴昔卡,流量为5 240立方米/秒,海拔为155米。单从这些峡谷的地理特征测量数据就都远远超过原认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峡谷和尼泊尔的喀利根得格峡谷(见表1)

     表1 世界著名峡谷深度极值对比表
峡谷名称     长度     极值深度
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     504.6公里     6009米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370公里     2133米
秘鲁科尔卡在峡谷     90公里     3200米
尼泊尔喀利根得格大峡谷     60公里     4403米
中国金沙江虎跳峡           3000米
中国长江三峡           800米

  大峡谷是中国人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大发现。我们知道,自1492年环球航海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中国人在世界地理发现上从来是默默无闻的。今天世界最大峡谷的考察和发现,不能不说是中国人对人类深化认识自然作出的一大贡献。
  1998年10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世界最大峡谷定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
  1998年10~12月,中国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实现了人类首次全程徒步穿越大峡谷的壮举(见图1)。

53.gif (20111 bytes)
图1 大峡谷考察路线图

  从此,大峡谷走向世界;中国人的世界最大峡谷,载入史册。

两大基本特点之一:作大拐弯的世界最大峡谷

  大峡谷是围绕喜马拉雅东端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 787米)作为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流动的。假如你从空中鸟瞰它,你可以看到带着近2000立方米/秒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巨大水量穿切过喜马拉雅的丛山峻岭,又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急斜坡上的连续V字形峡谷,其雄伟壮观无与伦比,其云遮雾罩中的一派绿色的大峡谷,令人惊讶!它在世界河流峡谷发育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本身就构成一种自然奇观。
  其实,作大拐弯的连续V字形深切的大峡谷,实际上还是由一系列小的直角形拐的峡谷河段串联组成的:V形的峡谷也是由上而下一个叠套着一个镶嵌组合的。如,大峡谷从派乡进口而下,迎面就碰上东喜马拉雅山体的阻挡,它就由近东西向突然北折拐弯;到西兴拉以下至帕隆藏布江入口之间更是短距离之内形成连续的S 形拐弯,深深切入基岩而转折下流;最典型的是大拐顶端扎曲地方,峡谷就是围绕海拔3000多米的叫奥部拉秀的临江山岭作了一个奇特的马蹄形拐弯而南流的;到加热萨—金珠藏布江入口之间峡谷河段更是呈“弓”字形的连续直角拐弯;而金珠藏布江口以下的墨脱段河,峡谷稍开阔便作拉长了的“S”形拐弯下流,那邦沟以下又突然由南西向折改为南东向地流到巴苷卡而出国境。
  拐弯的大峡谷,构成一系列的神奇和独特,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地质地理工作者研究表明,整条雅鲁藏布江,包括下游大峡谷在内,主要是世界上罕的适应地质构造发育的大河、大峡谷。南侧的印度板块以北北东方向向北侧的欧亚板块俯冲,挤压、碰撞,东侧又受到强大的太平洋板块作用力的砥制,在这三大板块作用力的交汇下,形成板块之间的构造地缝合线带;特别是三大板块(陆块)强烈作用的北北东挤角部位,则形成地缝合带复杂作用的构造弧弯,壳、幔物质也在这里交互作用,导致以南迦巴瓦为中心的大峡谷地区地壳物质的深度多期变质、地壳强烈上升(最新资料表明年上升量达3厘米/年),并带着巨大的冰雪融水为主的水量由上中游奔来;在受到东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时,它必然寻找地缝合带复杂构造弧弯的薄弱部位,劈开万重关山夺路而去,形成深峻的峡谷,而且必然是世界最大的峡谷。这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也是内外营力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必然。
  经地质同位素测定,大峡谷内侧南迦巴瓦变质岩系的地质年龄为7.4亿年,这是喜马拉雅我国一侧测到的地质最大年龄值,与南侧古老印度地块的地质年龄值相当。而古地磁测量也表明,在中生代白垩纪时,南迦巴瓦峰的位置还在相当于现今的北伟13°左右的地方,显然,至今的南迦巴瓦峰地区作为印度板块的一部分,随着陆地的漂移已北伸了近15个纬度之遥。大峡谷地区是印度板块向北北东方向伸出楔入的很特殊的部位——不同板块作用的“挤角”部位,于是才造就了大峡谷地区大自然的一系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构造上,东喜马拉雅的“地结”,山系集结,特别高耸;河流追踪适应构造下切,高山峡谷世界第一,因此而奇观甚多、环境独特、资源特别丰富。如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从西兴拉到帕隆藏布汇口20余公里河段,峡谷河床出现4处大瀑布群,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35 米。在这样短距离内出现一系列高大瀑布群,在世界峡谷河流上也是罕见的、奇特的壮观。峡谷河床瀑布群的出现正是峡谷河段水动力必然的一种能量释放表现形式,也是河流发育朔源侵蚀的一种必然表现。这里集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初步计算,这段峡谷河床单位河段水能蕴藏量达13.86kw/km,为世界同类大河之最。拐弯的峡谷,陡急的坡降,巨大的水量,使其水能总蕴藏量可达到3 800万千瓦,为现在长江三峡的2.5倍,这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两大基本特点之二: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濒印度洋,是一个明显的季风气候的国家;海陆热力的差异,引发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季风的进退变化,决定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每当春夏之交(一般5~6月)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着充足的水分和热量向北东方向运行向大陆,造就了喜马拉雅南侧中低纬度地区热带、亚热带的自然大环境。低层的水汽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和制约,产生不少具有规律性的变化。汽流北上,首选布拉马普得拉河运移,当在平原中部途中遇上海拔2 000米左右的卡西低山脉,首次的地形阻挡作用,使湿热气流留下大量水分和热量,于是遂使山前的乞拉朋齐地方具有世界最多降水中民的地理极值,年降水量达到10 000多毫米。越过卡西低山继续北上的水汽,最终遇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迎面阻挡,除一部分高层气流能超过喜马拉雅的低山口,进入青藏高原外,大部分被逼抬升形成地形雨,使喜马拉雅的南坡成为世界有名的高湿多雨的湿热环境地区。显然,由于地形的阻挡,也造就了广大青藏高原必然成为雪域大地的高寒干旱荒漠草地景观。青藏高原的北侧、东北侧,即中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则处在雨影区而出现缺水的半干旱、干旱环境。与此同时,受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阻挡的大量暖、湿气流必然产生横向运移,于是在喜马拉雅和高原屏障上切出巨大缺口雅鲁藏布大峡谷,特别是其下段近南北的峡谷河段,就必然成为水汽得以进入青藏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也可说是世界上因地形而产生气流运移的最大通道。沿通道处成为气流上明显北伸的“湿舌”,而切开高原和喜马拉雅的大峡谷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对准印度洋、横卧在青藏高原的一根巨大的“烟囱”,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能源源不断地输入高原,造就了大峡谷具有世界最大水能资源的蕴藏,造就了整个藏东南独特的绿色自然环境;同时也启发一些科学家设想打通喜马拉雅山引来印度洋水汽以解决我国西北干旱缺水的现状。
  大气物理测试表明:夏季,从青藏高原四周向高原腹地输送的水汽量以沿布拉马普得拉河—雅鲁藏布—帕隆藏布—易贡藏布一带为输送量最大,输送强度可达 500~1000克/厘米/秒,为青藏高原四周其它地区的3~10倍,相当于夏季从长江流域南岸向北岸的水汽输送强度。对照分析藏东南的年降水量分布,可以发现沿着布拉马普得拉河—雅鲁藏布—帕隆藏布—易贡藏布的最大降水分布带像一条“湿舌”一样伸向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与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地带完全吻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的确确是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
  水汽通道的存在不仅造就了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特殊降水分布,而且造就了藏东南的特殊的海洋性气候环境。我们知道,水分和热量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水汽通道带来的充足的印度洋的水分和热量,使藏东南地区出现世界最高的“绿洲”,这里郁郁葱葱,绿色是地面景观的基础,茂密的原始森林是我国仅次于东北和云南的第三大林区所在。这里和广大青藏高原内部的雪域大地上高寒干旱荒漠的大陆性气候环境和景观迥然不同。高山峡谷的水汽通道作用使热带山地的环境比北半球其它地区向北推进了五个半纬度。高山峡谷的山头发育的是我国特有的季风型海洋性冰川,这类冰川造频繁的雪崩补给,冰体的温度在0℃左右,能沿陡峭的山地向下延伸游弋在林海之中,最低可达到海拔2 500米左右的亚热带常阔叶林中,构成“莱花金黄映雪山,葱茏林海舞银蛇”的自然奇观。每到夏季,冰雪融化,在冰川末端常会爆发冰川泥石流,成为这里山区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中国最大的两条海洋性山谷冰川都出现在水汽通道作用的要冲部位,这就是帕隆藏布源头的来姑冰川、易贡藏布源头的卡钦冰川,前者长达 36km,后者长达35km,冰川体上往往出现巨大的冰瀑布,美丽的弧拱构造,以及“冰蚯蚓”、“冰老鼠”(一种高山蔷藓)和柳、桦、槭、杜鹃等树林,也是一种罕见的自然奇观现象。在水汽通道作用下,往往出现一些美丽的高山湖泊,可以说它们是与印度洋水汽直接相通的,像尼洋河流域的巴松错、帕隆藏布流域的易贡湖和然乌湖等,皆是集中的水资源和优势的旅游资源。
  高山峡谷,加上水汽通道的作用,使大峡谷成为我国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完整的地方,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带等9个垂直自然带。进入大峡谷必经的海拔4200米左右的多雄拉,10月底开始积雪,而一些小草如菊科、报春花科的细小物则已挺露出来,七八月份是它们最绚烂的季节,往往构成高山的花环。沿山而下是满山遍野的绿色,先是高山灌丛草甸,灌丛以杜鹃为主,草甸有龙胆、园穗蓼、报春花、垂头菊等。再向下就出现高山、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主要由冷杉组成,林下弯弯曲曲生长着杜鹃,以及忍冬、荚迷、五加等灌木。继续往下就进入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青冈树是半常绿阔叶林中的霸主,树上附生植物发达;攀援植物和空竹等藤本竹类长势旺盛;苔藓则紧紧地包裹着每一棵树;栲是常绿阔叶林的霸主,林下有滇丁香、紫金牛等灌木。更往下到低山河谷进入季风雨林带,有高大的乔木,如千果榄仁、阿丁枫、天料木、尼泊尔桤木等;乔木之间还生长着印度栲、蒲桃、厚壳桂、粘果榕等稍短些的乔木,还可以见到野芭蕉、桄榔和鱼尾葵以及原始古老的树蕨——桫椤;林下藤本植物四处攀援,如有白藤、扁担藤等;附生植物有各种兰科植物、水龙骨、鸟巢蕨等;地面则生长着冬叶、艳叶姜、楼梯草等草本植物。这里是西藏的“西双版纳”,植物的王国。
  不同高程的垂直自然带,不但景观各异,且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别丰富。据考察统计,这里蕴藏着西藏高原60~70%的生物资源(动物、植物、菌物),其中维管束植物208科,1100余属,3600余种,约占西藏总种数的2/3;昆虫有2000余种,约占西藏总种数的60%以上;大型真菌有400余种,占西藏总种数的80%;锈菌200余种,占我国锈菌总种数的25%。这是大峡谷地区一笔珍贵的财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大峡谷作为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它还是生命的通道。沿通道各种生物南来北往、东行西走,本来在喜马拉雅山脉其它地区祖祖辈辈分布于山脉南侧的生物在这儿移到了北侧,而北侧的又在这儿迁到了南侧。在这里生物往往达到了它们水平分布的最北限和垂直分布的最高限,世界上已经绝迹的一些生物品种却在这个峡谷中继续繁衍后代,大峡谷被认为是最好的天然基因库。大峡谷的通道还是人类活动的走廊,高地的藏族和低河谷地带的门巴、珞巴族人民也多利用峡谷通道,联系往来,互通有无。更有大峡谷的水汽通道逆江西行,滋润了中游的山南地区,藏民族的起源、吐蕃王朝的兴起、雅砻文化的建立和发展等,根本上都与水气通道的影响作用有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101
1689年《尼布楚条约》,清政府代表曾提出中俄以 勒拿河 为界
http://www.xzqh.org/bbs/read.php?tid=3705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8-22
支持修建大型水库,可考虑将水调往新疆,甘肃等西北缺水地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8-22
先把印度啊三搞定吧,,,,峡谷下游貌似在印度控制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8-22
拦个大坝,然后放水下去
http://www.j-league.cn
Q群:17192729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8-22
引用第1楼巴岳总督于2007-08-22 16:27发表的  :
支持修建大型水库,可考虑将水调往新疆,甘肃等西北缺水地区

顶!!!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8-23
水利和旅游均应提到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8-23
四川大学的教授硏究将水调往新疆塔里木盆地。去年在本坛看到文字资料。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9-05
短期内是难以利用的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0-27
引起国际纠纷怎么解决?
我是一只不愿南飞的大雁!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0-28
似乎比那个单纯调水方案现实些。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