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442阅读
  • 19回复

[台湾县制]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a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9-01
        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正式通过于1945年3月。二战末,包含于《台湾接管纲要》的此地方政制本预计成为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行政区划执行依据。其内容主要是将日治时期旧袭之5州3厅9市区划改为11市、8个一级县、18个二级县及3个三级县,并将若干当局认为“不宜”的地名另取新称。另外,亦沿用日治时期的保甲制度中的邻里建制。
    中华民国重庆国民政府制定通过的这地方政制,为战前发布之接收台湾调查研究一部份。之后,因为战后台湾实施军政一元、委任立法、行政专制加上台湾实际统治者陈仪认为该政制不符实际,于是此政制并未于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行政长官公署正式接管台湾省之后全面实施,而是大部分沿用日治时期旧区划加以修改。1950年,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的中华民国废止此政制,而是另订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将台湾省重新区划。

背景
    1943年开罗会议中,同盟国发布之开罗新闻公报主张“…如东北四省、台湾及澎湖群岛必须归还大中华民国…”依此,位于重庆的战时国民政府认定战后台湾必将成为中华民国领土,即展开接管台湾的研究与计划。
    1944年4月,驻在重庆的中华民国政府,委由中央设计局设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并任命陈仪为主任委员。该调查委员会对当时日治下台湾的经济、政治、民生、军事等各方面作出颇为详细的调查。1945年3月,当时中国领导者蒋介石采纳陈仪等人所提﹔共16项83条的《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作为接管台湾的蓝图与政经法律依据,并提交国民政府委员会予以通过追认。而纲要中的地方政制条款,正是预计接收台湾后的行政区划主要依据。


地方政制主要内容与实施情况
重庆政府规划的台湾地方政制主要改革内容为:
    将日治时期之街、庄名称改为镇与乡,并维持村里邻建治,原则上不重新划分。
    保留日治时期旧制直辖之台北等12市。1945年10月后,台湾省实际统治单位:行政长官公署,将地方政制研拟的十二直辖市减少为九市。其中较小的花莲港市、宜兰市与梧栖市改为县辖市,
    增加一级县之行政区划,共9个县,将日治时期之地理、人文相近之两至三郡,合并为县,而一级县区划依据为十五万人以上为原则。(此规划未实施,只将日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个县份。)
    增加二级县之行政区划,共18个县。(未实施)
    增加三级县之行政区划,共3个县。(未实施)
    此次规划特色除了是以人口多寡为主要依据之外,本意也是为了方便日后实施选举及地方自治。除此,另外一个特点则是县市名称使用了中国政治人名或别号,如嘉义市改为爽文市以纪念林爽文,省三县的省三,则是清朝巡抚刘铭传的别号。

地方政制之详细行政区划
市:台北市、基隆市、宜兰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台南市、爽文市(日治时期之原名为嘉义市)、高雄市、屏东市、花莲港市、梧栖市(原名为新高市)。
一级县:罗东县、七星县、淡水县、桃园县、员林县、北港县、曾文县、延平县、凤山县。
二级县:省三县、中坜县、沧海县、竹南县、福星县、大甲县、丰原县、雾峰县、鹿港县、北斗县、南投县、斗六县、清芳县、东石县、北门县、渊亭县、东港县、凤林县。
三级县:恒春县、澎湖县、台东县。
乡镇:原本街(此街为类似“市镇”区划,并非指“街道”)庄,改名为镇与乡,原则上,区划并不更动。
村里:乡镇的村以150户为原则,里以200户为原则,在村里辖下,以10户为原则编为邻,即为“村里邻”编制,类似保甲制度。此保甲制度,仍于台湾实施,不过功能已从政治控管转为经济、卫生、治安导向。

行政区划确定
    之后,因国民政府行政长官公署认为地方政制不切实际,因此该政制并未于正式接管台湾省之后全面实施,而是将日治时期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另增设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及屏东九省辖市。1950年,因为国共内战迁台的中华民国又根据《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将台湾区划成16县、5省辖市、1管理局(阳明山管理局)、360乡、镇、县辖市,乡镇县辖市直接隶属县。而1950年版的这项行政区划,除少部分更动之外(如撤销阳明山管理局),全部沿用至今。


以上文字内容转自Wikipedia

根据相关资料,我粗略制作了一下当年的行政区划规划图,边界仅有示意价值,不是确切信息,还请各位包涵.
2条评分奖励+6
keating 奖励 +5 我是周期性想起接管计划 2016-03-25
hqq 奖励 +1 很好 2015-04-27
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4-19
这两天抽空在二次元空间中,给台湾增设了几个县,忽然想到了这个“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就找个这个帖子,把楼主刨了出来。

这个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本来已经通过了的,是合法的,结果被行政长官陈仪那货给废了。其实,这个纲要比1950年实行的现在的市县划分,我觉得总体还要好一些。
比如说台中县,山、海、屯各为一县,好像也更加符合地理和人文划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4-19
1945台湾人口600万。分这么细,每个县人口10几万人。方案当然被舍弃。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4-21
当时应该有小县制推行的意思。绥远省就是这么做的。新县制。台湾是新省,直接走 新县制是有条件的。
hqq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4-22
這個方案縣市不重名,會給台灣民眾造成困擾
臺灣人已經很習慣廣域行政區(縣)是面狀地名,聚落(城市)是點狀地名,以及行政區因主要聚落而得名。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hqq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4-22
爽文 林爽文
延平 鄭成功 (受封 延平郡王)
省三 劉銘傳 (字 省三)
滄海 丘逢甲 (又名 倉海)
福星 羅福星
清芳 余清芳
淵亭 劉永福 (字 淵亭)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4-22
這個方案

鳳山縣的形狀非常狹長

東港縣好像被屏東市切成南北兩塊

另外,竟然設了12個省轄市,和日治時代的11個州轄市相比,多了一個梧棲市..想必是日治時代胎死腹中的新高市的遺跡.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4-22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这两天抽空在二次元空间中,给台湾增设了几个县,忽然想到了这个“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就找个这个帖子,把楼主刨了出来。
这个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本来已经通过了的,是合法的,结果被行政长官陈仪那货给废了。其实,这个纲要比1950年实行的现在的市县划分,我觉得总体还要好一些。
比如说台中县,山、海、屯各为一县,好像也更加符合地理和人文划分。 (2015-04-19 11:27) 
这个方案里面的县就没有可能充当广域自治体了。相比之下,现行平均人口100万的县市,虽然还是偏小,但勉为其难还是能做一点事儿,只是远远不到位。这点从国府和县市的立法内容就能看出一点端倪。
好在台湾就是一个道的规模,中央距离地方并不远。如果是以中国之大执行类似的制度,那就要完蛋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4-23
民国30年代的新县制是以县为基层的。

主要是民国把府州取消了,否则当时就有可能直接改郡为县了事。

不过无论如何,工业化时代到来后,台北、高雄、台中这种都会,该扩张还是会扩张。由于清水、丰原、大里太平一带已经分别设县。Hqq老家的台中县屯区可能会更早被台中市合并。

于是台湾现在的行政区划会跟棒子差不多。呵呵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4-23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民国30年代的新县制是以县为基层的。
主要是民国把府州取消了,否则当时就有可能直接改郡为县了事。
不过无论如何,工业化时代到来后,台北、高雄、台中这种都会,该扩张还是会扩张。由于清水、丰原、大里太平一带已经分别设县。Hqq老家的台中县屯区可能会更早被台中市合并。
于是台湾现在的行政区划会跟棒子差不多。呵呵 (2015-04-23 09:31) 
即便是这种小县,也不是真的基层。这些县还是要面对人口太多——即便是是乡下地方,绝大多数还是六位数——以至于距离基层保甲、社区太远的问题。同时,县内最大聚落的人口首位度太低,实际上根本不是城市区划。强把这种县当成城市区划,就是假装县城以外都是无人区,无视非县城居民的存在。
省县之间的这个层次的区划其实一直存在。民初还有道。只是有几年,这个层次的衙门、官吏不在朝廷的正式体制之内,而是被各省军阀趁虚而入了。后来光头设置行政督察区,重新把这个层次纳入朝廷的正式体制,就是为了以朝廷直接任命的行政专员制衡各省地方实力派。
只是相比之下,光头的行政督察区比大头的道,行政效率和存在感高得多,所以制衡的效果也就好得多。
[ 此帖被Franc.She在2015-04-23 15:07重新编辑 ]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4-24
此基层非彼基层啦。我这里说的基层,是指政府机关部门一应俱全的基层政府,当时的新县制,是这样的。但是保甲,他是更低层次的,是一种社区层级的组织,是一个社区领袖就可以搞定的那种。意义是不一样的。

新县制实际上是取代以前的乡镇自治。代之以“县自治”(当然也可以有助于县控制)。
1939年法律通过实行新县制,当时虽然没有全面搞起来。但是实际上后来两岸分治后,都是这么实行的。乡镇都是被架空的。在这种情况下,县就有点大了,无论是1945年的8县,还是1950年的16县,都有点大。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4-24
keating:此基层非彼基层啦。我这里说的基层,是指政府机关部门一应俱全的基层政府,当时的新县制,是这样的。但是保甲,他是更低层次的,是一种社区层级的组织,是一个社区领袖就可以搞定的那种。意义是不一样的。
新县制实际上是取代以前的乡镇自治。代之以“县自治”(当然也可以有助于县控制)。
1939年法律通过实行新县制,当时虽然没有全面搞起来。但是实际上后来两岸分治后,都是这么实行的。乡镇都是被架空的。在这种情况下,县就有点大了,无论是1945年的8县,还是1950年的16县,都有点大。
我说的也是有立法权、人事权和财税权的一级地方当局,或一级地方自治体;具体而言,应该是基础自治体。保甲和社区在地理上都是基础自治体对辖境内的进一步细分,在组织上则是不属于地方自治序列的居民自治组织。对于数万人的市镇而言,可能还需要在基础自治体和保甲、社区之间设置片区。
即便是这种小县,也依然还是小广域,县城的首位度依然太低,并不是真正的城市区划。非县城居民的福祉被体制性地无视了。我记得版主群前几个月有人奇怪,为啥一些百万或接近百万的人口大县没有孵化出二三十万人口的县城。我觉得,这就是把县城视同于全县,忽视非县城居民福祉的逻辑的一种具体体现。
个人认为,城市区域超过30万人口的范围(如日本的中核市),以及乡村区域超过10万人口的范围(以城市人口规模为基础下减),都需要在地方当局和社区之间设置行政区(与之对立的概念是类似东京都23区的自治区)。这种行政区也不能与片区混同。这是两个不同的区划层次。

实际上日治台湾的5州最适合充当广域自治体。在这方面,它们与日本内地的县一样。而台湾现实中的县市,则是不上不下的。充当广域自治体(现实中的角色)太小了,很多日常内政还是需要国府亲自办理。台湾岛说到底其实就是福建省的一道。这样的体制也还能勉强维持。如果是以全中国之大,执行类似的制度,朝廷会被累垮,同时很多事情还搞不起来。社会资源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0-01-20
如果实行这个方案台北,高雄,台中现在范围可能与原位面有什么不同?台南,桃园,中坜是否可能升格?在这个方案有没有人口数量达标可能升格的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0-01-21
回 1476126438 的帖子
1476126438:如果实行这个方案台北,高雄,台中现在范围可能与原位面有什么不同?台南,桃园,中坜是否可能升格?在这个方案有没有人口数量达标可能升格的县? (2020-01-20 13:17) 

七星县、淡水县,现在总人口应该在150-200万样子
桃园县、中枥县,应该都超过100万
台北市(不含后来划入的6区-现在合并为5区),150万左右
高雄市、凤山县(仅指原凤山郡,不包括原旗山郡),合计超过200万
台中市、雾峰县,合计应该在150-200万之间
台南市、延平县,合计在100-150万之间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3-03-17
上面的是台灣調查委員會行政區域研究會4月解散時的定案報告
話說回來, 台灣調查委員會行政區域研究會第三次會議3月30日本來有份謝南光跟林忠兩人擬的初稿, 不知有誰有資料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3-03-17
这个规划也就是纸上谈兵;因袭五州三厅的八县是因陋就简便于接管,之后肯定要调整;50年五市十六县基本能找到割让前的对应县厅建制继承。

台北县(含台北市、基隆市)=淡水县、基隆厅
桃园县=南雅厅
新竹县=新竹县
宜兰县=宜兰县
——台北府

台中县(含台中市)=台湾县
苗栗县=苗栗县
彰化县=彰化县
云林县=云林县
南投县=埔里社厅
——台湾府

台南县(含台南市)=安平县
高雄县(含高雄市)=凤山县
嘉义县=嘉义县
屏东县=恒春县
澎湖县=澎湖厅
——台南府

台东县=台东州直地、卑南县
花莲县=花莲港厅
——台东直隶州

仅有基隆、卑南两县厅未复设,基隆厅城设基隆市,其余地域划归淡水县改设之台北县;卑南县与台东州直管地合并改设台东县。

就算本朝解放台湾,最开始肯定也会按照现在的六都三市十一县进行接管(金门、马祖分别由厦门、福州进行接管);但是稳定后肯定要进行调整,至于是搞省地县三级还是搞省县两级就要看了。
[ 此帖被炎黄剑在2023-03-17 09:26重新编辑 ]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3-03-23
讲真,澎湖撤县会不会好点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3-03-27
這個也分得太細太小了吧,而且霧峰縣已經夠小了,還要挖走台中
Vive la liberté!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3-03-27
我主要是对偌大的台南县不满。
以当时人口数来看,1950年开始的16县大部分也算中规中矩,毕竟当时桃园还没起飞

延平县、北门县、曾文县3合一为台南县感觉就大了。如果当时溪北、溪南各自设县,那么今天的新营也仍可以保有县城地位,不至于衰落。

当然新营丢失县城地位主要还是怪台南市县合并,不能全怪当年溪北溪南没有分治。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3-03-28
后来都合并了,县城也不过是20多万人而已,如果分开更差了。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