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绪六年(1880)编纂的《广德州志》以沉重的笔触记录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奇祸”:
自庚申二月(1860年3月)贼(太平军)窜入州境,出没无时,居民遭荼,或被杀,或自殉,或被掳,以及饿殍疾病,死亡过半。存者至于无可托足,皆迁避于南乡篁村堡。堡民负险拥众,其地倚山,四面环抱,廓其中而隘于路口,故易守。贼屡攻不克,益壮其声势。最后为贼酋洪容海率党攻破,大肆屠戮,居民无得脱者。庚申至甲子五年中,民不得耕种,粮绝,山中藜藿薇蕨都尽,人相食,而瘟疫起矣。其时尸骸枕藉,道路荆榛,几数十里无人烟。州民户口旧有三十余万,贼去时,遗黎六千有奇,此生民以来未有之奇祸也。(注:光绪六年《广德州志》卷60,第25页。)
(2)据中国人口史学者何炳棣教授介绍,与广德同处皖南地区的徽州首县歙县在太平天国期间人口至少减少了一半,即从战前的近62万人降至战后的30万人。胡适的父亲胡传的自传证实:在整个徽州府,人口急剧减少并非个别的现象。他曾于1865年(即太平天国失败后1年)被族人推选负责统计幸存的族人,经过数月的彻底调查,他吃惊地发现战前的6000多族人仅剩下1200人。换句话说,幸存者只有原来的1/5。
(3)在南陵县,受曾国藩委派负责当地善后事宜的一位士绅提供的报告称,他的族人幸存者仅1/4。
(4)1851年,浙江人口约为3000万,乱后10年,即1874年,已不足1100万。
(5)江苏省的很多方志依旧例仅载丁数,这使太平天国时期江苏人口损失的统计增添了难度,但从丁数的变化中也可以大致估算出实际的人口损失数量。一向以地少人多着称的苏州府和常州府金匮县的人丁数1830年时分别是341万和26万,到1865年已分别减至129万和14万。江苏西南高淳县的人丁数1837年时为188930,到1869年已降至55159。南京附近的金坛县战前人口超过70万,战后城中仅剩3000人,四乡仅有3万人。浏河县1781年时已有32万人,到战后的1882年犹不足12万;溧水县1775年时已有23万人,到1874年已不足4万。据统计,1851年,江苏人口约为4430万,至乱后十年,即1874年,竟减至2000万不足。
(6)据统计,1831年时,苏州府九县一厅,“实在人丁”340余万,到1865年只剩下128万左右
(7)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摧毁了杭州城,号称天堂的杭州,城市人口从80余万骤减至20万,一度仅剩下数万人。
(8)1853年2月,太平军一举攻占安徽省府安庆,从此一直到1864年2月清军收复绩溪的11年中,安徽全省相继沦为战场。南部有太平军与清军反复争夺,北部则是清军与捻军、太平军、小股农民军以及苗沛霖的团练混战。据不完全统计,11年中安徽59州县中的55州县共有340次被各方军队攻占的确切记载。其中被反政府军攻占182次,被清军攻占158次。55州县平均每州县被攻占6.2次。被攻占次数在10次以上的州县依次为建德(16次)、黟县(15次)、绩溪(15次)、泾县(15次)、石埭(13次)、霍山(13次)、英山(12次)、祁门(11次)、婺源(11次)、休宁(10次)等10个。从地区上看,遭兵最频繁的是徽州府,所属6县共被攻占66次,平均每县11次。其下依次为六安州、池州府、和州、宁国府、庐州府、广德州、太平府、滁州、安庆府、凤阳府、颍州府、泗州。其所属州县被攻占的平均次数依次为10.7次、8.7次、8.5次、7次、6.4次、5.5次、5次、4.7次、4次、3次、2.5次、2.5次(注:据《安徽通志稿•大事记稿》统计,民国廿二年修。)。
(9)1852年,皖省人口为3765万人(注: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26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此后的数据长期阙如,直到1892年才有新的统计,为20596988人。到1902年,又增至23672614人(注:《安徽通志稿•民政考稿》,户口,第11页。)。安徽战争基本平息是1864年。1892到1902年,安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4‰。按这一增长率推算,1864年安徽人口总数只有13955358人,比1852年的人口数减少了23694642人。就是说即使不考虑战争期间自然出生的人口,安徽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也损失了23694642人,占战前安徽总人口的62.9%。
(10)据估计,战后苏南地区接纳了大约160-260万移民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湖北和苏北,外省移民约占100万;浙江省大约接纳了132万移民;安徽接纳的移民最多,约有264万人,其中皖南地区接受的移民人口约为136万,皖北地区接受的移民约为1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