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行政区划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更。沿黄治黄机构的区划和名称是随着行政区化的变更而变化。现将山东渤海区行政区划与治黄机构的演变简述如下:
一、行政区划的演变。
渤海行政区,是1944年1月(实为1月11日—长白注)由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后,改称渤海区的,党、政机关驻阳信县何坊村(今属惠民县),辖6个专区,境内惠民、阳信、无棣县属三专区,沾化、滨县、蒲台县属四专区,博兴属五专区,邹平、耀南(长山县)、齐东属六专区。1945年9月(实为8月——长白注),设置惠民市,辖惠民城区属三专区。渤海区党、政、军机关移驻惠民城。
1945年10月,渤海区原辖6个专区合并为4个,全区分属三、四专区,其中邹平、耀南、齐东、博兴属三专区,惠民市、惠民县、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县属四专区。1948年3月,在无棣、沾化两县北部沿海建立滨海县属四专区;4月撤消惠民市。1949年6月,三、四专区分别改为清河专区和垦利专区,境内各县隶属未变。
1950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撤销渤海行政区,对辖专区进行调整,建立惠民专区,党、政、军机关驻惠民县城,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博兴、高青、齐东、利津、垦利、广饶共12县。
1950年10月27日,根据政务院统一规定,“惠民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惠民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10月,惠民专区领导机关迁驻滨县北镇新建城区。1958年10月至1982年7月的24年间,曾一度和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历经“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7月,重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82年8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滨州市(县级)。1984年为与滨州市统一地名,惠民地区党政机关驻地北镇改为滨州。1992年3月,为使地区与驻地名称统一,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滨州地区和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县级滨州市改为滨州市滨城区。全市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共1区6县。
二、治黄机构的建立与演变。
1946年5月22日,山东省河务局在蒲台城宣告成立。局长江衍坤,副局长王宜之。局下设秘书科、总务科、工程科、材料科、会计科、救济科、组织动员科,另有警卫连保卫机关。
沿黄县设立治河办事处,县长兼办事处主任,并遴选相当于县长或区长级干部任副主任,办事处设总务、工程、经济股,及30~60人的工程队,50~100人的河防队。在1946年8月,沿河垦利、利津、蒲台、滨县、惠民、齐东、高苑、青城、济阳、杨忠等10个县已建立办事处,齐河县办事处尚未建立。
1947年6月,为便利黄河交通运输,支援前线,于滨县玉皇堂成立造船厂,建立航运科管理造船、航运及渡口。同时,在利津、道旭、张肖堂、清河镇设立渡口管理所,管理黄河横渡,保证军事交通。
1948年,省局又增设了干部科、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1948年9月,济南解放,相继成立了济南、齐河、历城治河办事处。
1949年3月,为提高造船和水上运输效率,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黄河运输公司,与航运科合署办公;为加强石料开采运输,组建了黄河石料公司。
1949年8月,将河西、齐禹修防段划归山东省河务局管理。
1949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加强河防领导,决定成立河务局洛北、清河、垦利分局。各分局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洛北分局辖河西、齐禹、齐河、济阳、惠济五县办事处;清河分局辖高青、齐东、章历3县办事处;垦利分局辖惠民、滨县、蒲台、利津、垦利5县办事处。
截至1949年12月,沿河各县已有长清、平阴、河西、齐禹、齐河、济南、历城、章历、济阳、惠济、齐东、惠民、滨县、蒲台、高清、利津、垦利等17个治河办事处。
1950年7月26日,将垦利、清河、洛北分局改为惠垦、清济、齐蒲、济南修防处,县治河办事处改为黄河修防段,隶属关系不变。
1952年11月,平原省建制撤销,根据行政区划规定,将菏泽修防处及所属菏泽、鄄城、郓城、梁山4个修防段,聊城修防处及所属寿张一、二段,东阿一、二段4个修防段,濮县、范县、金堤3个修防段及梁山石料厂、运输第一大队,划归山东河务局管辖。该年12月,东平湖管理处及东平、湖堤、金线岭3个修防段划归山东河务局领导。
截至1952年12月,山东黄河机构有菏泽、聊城、济南、清济、齐蒲、惠垦6个修防处和东平湖管理处、31个修防段及局直属单位,是堤线最长、单位最多、修防管理任务最重的时期。
参考资料:
滨洲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编《滨洲地区志》。
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志编委会编《山东黄河志》。
《1946-1984山东黄河大事记》
( 作者:张学信 为山东黄河河务局机关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