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48阅读
  • 2回复

[总体规划]安宁新城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4-08
兰州新城分区规划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工作目标
    (一)规划背景
    本次规划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城市发展的需要 “九五”期间,兰州市经济以8.6%的速度持续而稳定地增长,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将对城市建设带来显著的影响。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实现均衡发展,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迎门滩、马滩和崔家大滩为主要空间建设兰州新城的构想。 2、规划体系的需要自第三版兰州市总体规划(2000-2010年)完成后,兰州市城市规划的宏观构架已基本建立,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应逐步由宏观层面转向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微观层面。 3、规划管理的需要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规矩,城市的各项建设按规划的要求有序地建设并贯穿城市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本次规划充分重视规划的管理性和可操作性,保持规划针对不同发展条件的适应性与自我调节机制,使规划真正成为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如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二、 规划区现状分析
    (一) 区位分析新城的核心区为“三滩”地区(迎门滩、马滩、崔家大滩),正好位于安宁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的交界地段,在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西固区是重要的工业能源基地,安宁区是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七里河区是物资集散及主要居住区,这为建设以科研、教育、体育和高科技产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 自然状况规划区主要处于由黄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川地,黄河自西向东穿过规划区南部,在“三滩”地区形成“S”形大转弯。该地区水文自然景观丰富,地势平坦,地形开阔。整个“三滩”地区为第四系冲积物组成的河漫滩阶地和一级阶地,冲积层厚7米~10米。土层自上而下为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卵石层,基层为巨厚层的砂砾岩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三) 社会概况 1、行政隶属新城规划用地分别隶属于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其中迎门滩隶属于安宁区;马滩隶属于七里河区;崔家大滩隶属于七里河区及西固区。 2、人口与构成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兰州市总人口为314.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198万人,新城规划区现状人口17.39万人。规划区农业人口47064人,占总人口的27.07%。男性人口为89836人,女性人口为82045人,男女比例为:1.09:1,具体情况见下表: 3、文教娱乐(1) 中、小学基本情况规划区内现有小学25所,其中省属小学2所、区属小学13所、厂矿小学10所,共有学生11696人;现有中学15所,其中省属中学4所、市属中学1所、区属中学3所、厂矿中学7所,共有学生8860人;现有职业中学3所,共有学生278人。(2) 高校基本情况规划区现状高等学校较多,规模较大,科研综合实力较强。具体情况见下表:(3) 娱乐设施规划区内由于大型工矿企业、高等学校较多,人口构成较为固定,因此现状文化、体育设施大部分为各企业、学校内部自设,区级文体设施较少。 4、医疗卫生规划区内医疗卫生设施大致分为三级配置:医院(包括:厂矿、学校附属医院)、乡卫生院、私营诊所。规划区内现有医院11所、乡卫生院4所、在册私营诊所108家,具体情况见下表: (四) 经济概况规划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化工、机械、能源、电器等传统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由于国有企业体制转换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因素影响,使兰州所具有的传统的工业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五) 土地利用现状新城现状总用地4178.09公顷,其中:现状建设用地1046.71公顷,占总用地的25.05%;;水域和其它用地3131.38公顷, 占总用地的74.95%。 1、居住用地规划区现状城市居住用地148.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17%,规划区内的自然村住宅等居住点的建设用地归入村镇居住用地。 2、工业用地现状工业用地385.1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6.79%,主要为一类工业和二类工业用地。 3、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公共设施用地357.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5.85%,主要分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和商业金融业用地。其中,教育科研设计用地284.35公顷,商业金融业用地36.49公顷,行政办公用地4.17公顷,文化娱乐用地22.5公顷,医疗卫生用地27.75公顷。 4、市政设施用地现状市政设施用地43.0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11%,其中,供应设施用地10.92公顷,交通设施用地26.81公顷,邮电设施用地3.93公顷,其他市政设施用地1.41公顷。 5、道路交通用地现状道路广场用地68.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56%,现状道路交通用地指标偏低,道路系统还很不完善。 6、水域和其他用地现状水域和其他用地3131.3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74.95%,其中,水域325.39公顷,园地2069.65公顷,村镇建设用地372.54公顷,弃置地363.8公顷。 7、现状土地利用问题的总体评价现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 建设用地主要沿交通干线发展,尤其是安宁西路、安宁东路等城市生活性主干道两侧,建设发展要远远快于其他地区,由于现状安宁西路等兼具有对外交通的职能,这就使得市区交通与过境交通相互干扰严重。(2) 规划区内村属土地仍占有一定的比重,土地开发大多以村为单位进行,各村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协调,土地开发方式采用粗放经营为主,由此导致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开发强度较低、土地浪费严重。(3) 土地利用结构也不甚合理,各类用地交叉混杂,存在互相干扰、互相影响的弊端。用地构成上,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偏高,道路用地和各类配套用地却显著偏低。(4)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道路建设状况急需改善;市政设施、各项社会配套设施建设仍需大幅度加快。商品房建设的过度膨胀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 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1、建筑质量综合评价规划区现状居住建筑可分为城市住宅和村镇住宅两类,村镇住宅多为低层建筑,质量较差;城市住宅建筑以多层为主,质量较好,但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和谐统一的基调。 2、交通现状分析规划区现状交通存在着诸多问题。概括为:道路用地面积少(道路交通用地仅占规划区建设用地的6.56%);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道路网络,整体性能差;交通设施严重匮乏。 3、环境保护现状分析规划区环境保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由煤烟、固体粉尘悬浮物构成,以煤渣、铁渣为主,这与安宁区的工矿企业大都使用炉灶烧煤有关,安宁区每年排放工业固体废物为4~4.5万吨/年。安宁区区政府已经重视并开始治理大气污染,加强了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控,建成烟尘控制区11.82平方公里。规划区内现状没有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一般由厂矿自行处理,现状总共有13家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厂矿企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黄河,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总体规划在大青沟的沟口安排了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现已开始征地,投入使用后,相信会对改善安宁区及周边地区的水环境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发展目标与规模 1、发展目标通过十年或更短时间的努力,将新城建设成为以传统工业、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良、具有较高水准的现代化城市组团;并使其逐渐成为兰州市区中部重要的文化教育、商贸中心、高新技术生产基地和兰州市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中心区。 2、控制规模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兰州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Ⅱ级(75.1~90),规划从新城建设的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和创造优良环境吸引人才、发展社会经济的思路出发,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Ⅲ级(90.1~105)。规划区现状人口为17.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7万人。按照《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的要求,考虑到新城建设的实际情况,2010年人口控制规模为33万人,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33.7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规模为102.32平方米/人。 (二)产业发展策略 1、工业发展策略规划区主导产业以电力、机械电子等工业为主,拥有飞控、长风、万里等一批大型军工企业。工业是财政收入和税收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持本地区传统工业的经济活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前提下,必须对工业发展的策略加以调整。具体思路是:(1)对安宁西路以北的现状工业进行改造整治,逐步对其实行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以提高工业企业的效益;(2)在马滩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全市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房地产业发展策略新城的开发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新城建设为契机,通过市场运作,寻求兰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兰州的房地产发展。 3、第三产业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城市综合发展,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第三产业的发展首先从搞活流通入手,通过大力发展商贸及饮食服务业,将兰州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的物资交流中心。商业发展方向以中档大型批发零售业、连锁商业、饮食服务业和旅馆业为主。 4、基础设施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经营性市政公用投资中的主导地位。营造有利于市场要素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社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资产的经营,鼓励采用特许经营权转让、资产经营权转让、收费权转让、资产证券化以及股权转让或出售等多种方式,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三)土地利用策略应充分认识兰州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宝贵性,尽可能使有限的土地发挥较大的效能。因此应大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以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取代过去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 (四)环境发展策略鉴于兰州较为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发展应首先立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培育。因此,对于兰州河谷地区的开发建设应设定一个最后的警戒线,必须保证作为一个城市所不可缺少的绿色生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营造更为舒适和宜人的城市环境。高质量城市环境包括高质量的生活设施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形象。使之成为适居的城市和生态的城市。环境建设应成为新城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以人为中心,增强对人口和新经济活动的吸引力。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环境。不断提高居住环境的水平和质量。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生态城市建设也是适应新城高起点的功能定位的需要。

    四、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结构
    (一)土地利用构成新城规划总用地为4178.09公顷,其中:规划总建设用地3376.64公顷,占总用地的80.82%;水域和其他用地801.45公顷,占总用地的19.18%。 1、居住用地新城规划居住用地为624.8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8.5%,主要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增加公共设施用地,其用地由原来的375.26公顷增加至848.5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5.13%。 3、工业用地规划通过调整现有工业用地的结构,搬迁原有污染企业,改变效益很差的小企业的用地性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区,其用地由原来的385.13公顷降至313.6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9.29%。 4、道路广场用地规划增加道路广场用地,其用地由原来的68.65公顷增加至463.4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73%。 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增加市政配套设施,其用地达到61.7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83%。 6、公共绿地规划增加现有绿地,改善环境,其用地达到1061.7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1.44%。其中,公共绿地达到434.18公顷。 (二) 规划结构根据用地环境条件及新城的功能定位,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三核四轴五片区。 1、三核(1) 位于迎门滩。包括大剧院、科技馆等文娱建筑和行政办公建筑、商业金融建筑,以及世纪广场。(2) 位于马滩。包括金融商贸、科技会展建筑以及休憩广场和配套居住区。(3) 位于崔家大滩。包括体育中心、商业金融以及配套居住区。 2、四轴(1) 沿河生态景观轴:充分利用黄河丰富的生态及景观资源。(2) 城市空间景观轴:南起西津西路,北至植物园的世纪大道,是联系南北两山的视觉通廊,是兰州市重要的城市空间景观轴。(3) 城市空间发展主轴:东西向贯穿马滩、迎门滩、崔家大滩的三滩路是新城空间发展的主轴,也是反映现代兰州城市形象的主要轴线之一。(4) 城市空间发展副轴:安宁东路—安宁西路贯穿新城的北侧,作为新城空间发展的副轴。 3、五片区规划区根据区位及交通条件,可分为马滩片区、崔家大滩片区、安宁南片区、安宁北片区和万亩桃园五个片区。 (三) 功能分区与布局新城规划布局分为商业金融、文化娱乐、行政办公、教育科研、体育运动、休闲游乐、工业生产、居住生活八大功能区。 1、商业金融区(1) 主要布置在迎门滩沿固安路、银滩路北侧,位于新城的核心地段,东接银滩大桥。(2) 用地性质以商业、金融保险业和贸易咨询业用地为主,辅以服务业用地。 2、文化娱乐区(1) 主要布置在迎门滩沿固安路、银滩路南侧,位于新城的核心地段。东接银滩大桥。(2) 用地性质以影剧院用地、图书展览用地和文化艺术团体用地为主。(3) 用地内主要建设项目为兰州大剧院、科技馆、青少年宫。 3、行政办公区(1) 主要布置在迎门滩沿固安路、银滩路以北安宁西路以南,位于新城的核心地段。(2) 位于核心区主要空间轴线(世纪大道)两侧,用地性质以行政办公用地为主。(3) 行政办公区中心规划布置世纪广场,北侧为市政广场,南侧为市民广场。 4、教育科研区(1) 教育科研区依据现状布置在安宁区内,发挥大专院校集中的优势,重点发展高等教育,同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2) 主要的高等院校有:甘肃省农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政法学院。 5、体育运动区(1) 体育运动区既为位于崔家大滩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及其配套用地。(2) 考虑承办省市级体育竞技比赛,体育用地的规模较大,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建设为一级体育中心。 6、休闲游乐区 休闲游乐用地以现状西部欢乐园为基础,扩大规模完善配套、建立以西部欢乐园、民俗风情园、水上乐园为主的休闲游乐区。 7、工业生产区(1) 工业生产区以安宁西路以北的现状工业区为基础,控制其用地规模。并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工业污染源,提高企业竞争力。(2) 规划在安宁西路向西适当延伸的前提下,向西增加了部分工业用地,用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8、居住生活区(1) 主要布置在核心区周围,以核心区的建设带动城市住宅产业的发展。(2) 对规划区内的村民住宅进行拆迁安置或者就地改造。 五、道路交通规划(一)动态交通规划 1、道路网结构新城道路交通主要是形成“六横两纵一环”的路网体系。(1) “六横” 规划将刘沙公路平行于安宁西路向东延伸,穿过大青沟后向南在培黎广场与安宁东路相接;贯穿马滩、迎门滩、崔家大滩的三滩路主要功能是联系东西向交通。因此,横向的六条主要交通干道为:刘沙公路、安宁西(东)路、三滩路、北滨河路、南滨河路、西津西路。其中,安宁西(东)路、三滩路、西津西路为生活性主干道;刘沙公路、北滨河路、南滨河路为交通性主干道。(2) “两纵” 规划设置一条南北向的世纪大道,北起兰州植物园、南至西津西路,全长4270米,控制红线宽度100米,道路红线60米,两侧各留20米绿化带;规划一条从培黎广场向南连接西津西路的交通性主干道,使城市南北向交通更为顺畅、便捷。(3) “一环” 规划在万里中学与兰州铁道学院之间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道路,向南连接北滨河路、向北经过兰州电力学校后沿仁寿山脚向西绕过兰州植物园接刘沙公路,再向南接到北滨河路形成一环道。此环道的主要作用是疏解新城核心区外围的交通。 2、道路等级结构道路网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1) 主干道—红线宽度为40—60米,为双向六车道。(2) 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4—36米,为双向四车道。(3) 支路----红线宽度为15—21米,为双向或单向二车道。 (二)静态交通规划 1、停车场规划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平方米计算,新城总共要控制停车场用地为26.4公顷。停车场布局必须与道路网络的疏散能力相配合,在新城中心区、金融商贸区、体育中心均需配置社会停车场。 2、广场规划规划区现状有一广场——培黎广场,规划保留,并强化其为市民服务的职能。在新城核心区规划设置一处市级游憩集会广场——世纪广场。 (三)公共交通规划 1、公交站场规划近期公交场站以调整、改造治理为主;远期公交场站以规划新增为主。 2、公交线路规划沿生活性主、次干道布置公交线路,保证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小于新区面积的60%。 六、景观系统规划(一) 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根据兰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路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根本,逐步把兰州建成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将新城建设成21世纪的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性区域。 2、规划原则(1) 强调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原则。(2) 强调自然景观的保护与人工项目的开发相结合的原则。(3) 强调综合开发的时序性与滚动性相结合原则;(4) 强调规划与建设过程的动态性并努力实现动态过程中的相对完整性与发展弹性的统一。 (二)总体空间景观规划 1、新城黄河沿岸景观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文件,黄河兰州新城区段的总体定位是:以休闲、旅游、健身为主的城市多功能区;也是集中体现兰州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重要地段。本区段规划有西部欢乐园、民俗风情园、奥林匹克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以及横跨黄河的三座桥梁(固安大桥、银滩大桥、世纪桥),力图创造出一条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个性,融民族风情,集旅游、休闲、娱乐、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具有兰州特色的标志性风景线。 2、世纪大道景观规划世纪大道的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活动景观。自然景观包括黄河、植物园以及南北两山;人工景观包括建筑、雕塑、小品、街道设施以及街道夜景;活动景观主要是指当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在公共场所的活动。世纪大道是新城乃至兰州最重要的城市中轴线、新城的主要景观大道,应该集中体现新城的规划理念;世纪大道的规划设计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为新城的发展建立一套新型标准。

    七、绿地系统规划
    (一)现状分析 1、绿地系统不健全现状绿地呈点状、块状随机分布,且分布不均匀,绿地之间缺乏系统联系,综合生态效应差,道路绿化水平低,居住区绿地少。 2、绿化建设用地紧张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0平方米/人,属国家指标的中下限水平,人均公共绿地仅为2.19平方米/人,大大低于国家定额指标,在全国同类省会城市中也属较低水平。 3、绿地形态布局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建设的加强,城市绿化量增加显著,但便于市民使用的“亲自然性”绿化环境不多,滨水绿地的断面形式单一。 (二)规划要点 1、建构城市绿化网络鉴于兰州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绿化网络的建构必须以结构的合理性来弥补数量的不足。利用兰州新城规划建设的契机,确保绿化用地的落实,形成周边生态保护圈和内部绿地网络的大格局,以取得最佳的自然生态效应。在兰州“两山夹一川”生态构架的基础上,以黄河河道为主脊,以拦河道、排洪沟为支系形成城市绿化网络。规划在崔家大滩沿南河道建设防护林带及公共绿地,与南侧的彭家坪和北侧的万亩桃园形成跨黄河的绿色廊道,同时向东与马滩的南河道绿带连接,再向北跨越黄河通过排洪沟绿带与北山、白塔山联系。 2、创造富有特色的绿色景观兰州拥有独特的大自然山水构架,绿地系统若经营得当,可形成“山在城外,水绕城中,山水相伴,四季常青”的景观特征。为确保现代化大尺度的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相契合,规划通过南北向的道路绿化和排洪沟绿化反映城市与自然融合依托的空间关系。在黄河两岸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水映城廓,树伴流水”的绿色格局,把黄河两岸的滨河绿带建设成开放式大型带状公园,分段建设标题性景区,形成段段不同,景景有别的自然风景林。 3、强化绿地的游憩功能公共绿地按市、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四级配置,建设与城市密切相关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公共绿地。规划有意识地突出公共绿地开放性、均匀性的特点,以便于市民贴近城市的自然空间。另外,充分利用城市道路交叉口、立交桥和各类大型公建,设置街头小绿地,即可提供市民休憩,又能改善城市道路景观及局部地区的小气候环境。 4、树种规划主要原则是:(1) 适地选树,充分考虑兰州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树种的生态习性和外部形态,选择能体现城市形象的树种,注重市花市树的运用。(2) 突出城市绿化的生态效应,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合理确定主要树种的比例,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做到速生树种与长寿树种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3) 在满足城市园林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考虑结合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三)实施措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杠杆使得绿化用地和其它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但无论是迁就城市其它用地的扩张而减少城市绿地,还是不顾经济规律的作用而盲目地抵制其它建设用地,都是片面的。只有两者兼顾,规划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绿地指标才能落实。主要措施有:(1) 对于规划中明确界定范围的公共绿地,需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反复核实,确保用地的可靠性。(2) 禁止改变规划预留绿地的性质,禁止损坏规划预留绿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3) 顺应市场经济要求,规划指标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建设实施的水分,部分地区的绿化指标应适当提高。如新建居住区的绿地率应要求达到35%以上,以顾及旧城改建区的现实困难。(4) 加强宏观规划控制。如土地批租时应明令若不能按期建设,必须进行绿化建设,因绿地建设而增值的地块批租时应加收城市绿地建设费。(5) 采取地价补贴、容积率补贴等经济惩罚手段保障绿地指标的落实。(6) 规划实施过程中原则上不得改变绿化系统的布局构架和园林绿地的性质。用地性质如有改变,规划部门应及时予以等量置换,并依法由有关部门批准。(7) 绿地建设资金筹措,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具体的分配可按绿地空间分布及类型综合考虑。

    八、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一) 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1) 根据规划用地布局,新建和调整配套设施,满足基本要求。(2) 积极发展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增加用地,均匀分布,建设市级文化活动设施,如:兰州大剧院、青少年宫。(3) 建设省市级体育运动中心,在各居住区内配套建设相应的室外活动场地,如:篮球场,网球场等。(4) 新建和完善各类市政设施用地,合理安排各类管网,根据规划总人口计算各类市政设施规模。 2、规划原则(1) 优先满足中、小学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用地的要求,对规划学校设施用地进行政府予征地,严格禁止其它用地侵占学校用地。(2) 大力发展商业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均衡发展。(3) 保证规划市政设施用地达到要求,也可对用地进行政府予征地。 (二) 教育设施根据规划区人口规模并参照国家中小学设施用地标准,新城安排15所中学,25所小学。 (三)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区内医疗卫生设施大致分为三级配置:医院(包括:厂矿、学校附属医院)、乡卫生院、私营诊所。规划区内现有医院11所、乡卫生院4所、在册私营诊所108家,按现状总人口173881人计,规划区现状人均拥有床位数为6.79张/千人,因此规划原则上不增加新的医疗设施用地。规划应增加医疗设施的层次设置,加强对居住区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把建设重点放在完善社会医疗层次上。 (四) 文化娱乐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分三级设置,既市级文娱中心、区级文娱中心、街道和镇级文娱中心。规划区内由于大型工矿企业、高等学府较多,人口构成较为固定,因此现状文化娱乐设施大部分为各企业、学校内部自设,区级文娱设施较少。规划建设以兰州大剧院为代表的市级文娱中心,同时新建和完善基层的文化娱乐设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系统。 (五) 体育设施根据建设部、国家体委颁布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按照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千人指标(716.8-1084平方米/千人)的下限计算,兰州全市体育设施用地规模应达到93.9万平方米,而全市的现状公共体育设施仅为32.4万平方米,所以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崔家大滩规划一个占地54.45万平方米的市级体育中心。考虑到规划区现状高校较多,高校内都设综合运动设施,可以不再设区一级的体育设施。在各级居住区、居住小区设置各类小型的体育活动设施,满足广大居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 (六) 行政管理设施主要配置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工商所、税务所。每个独立的居住小区应设置一处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是为社区提供多种便民利民服务,每个街道办事处设一处,宜与街道办事处合建;街道办事处每6~10万人设一处;工商所、税务所每3~10万人设一处。 (七) 商业设施商业服务网点应与市级中心、片区中心、小区中心结合布置,市级中心、片区中心应包括若干数量大型商场、餐馆、超市;小区中心至少设一处小型超市货小百货店。每2~3万人设一处肉菜市场,服务半径为300米,每处用地面积1500~3000平方米,凡设综合市场的居住小区不重复设置肉菜市场。每3~5万人设一处综合市场,服务半径500~1000米,市场应配建公厕、垃圾收集站及停车场。规划在七里河黄河大桥北侧设置一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占地12万平方米。 九、规划控制与实施引导为了保障新城规划所确定发展目标和规划策略的实现,必须制定相关的控制引导措施,促进规划的落实与实施。(一) 建设分区控制从便于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本次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控制分区管理,即按照现状建设情况和规划用途,确定不同区域相应的控制管理方式。规划将全部建设用地划分为控制建设区、整理建设区和引导建设区三大类别。对于近期内不准备开发、或者需要改造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旧区以及旧村用地,作为控制建设区。在控制建设区禁止任何新建或零星改建活动。对于远期开发用地,待条件成熟后由管理部门组织编制详细蓝图。对于现状已基本形成规模、并且与规划用途一致的建设区域,作为规划整理建设区。整理建设区内一般不进行大规模新建活动,但允许按照规划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禁止违反规划过度增加建设容量或私自改变土地用途。对于近期需要开发的新区用地以及急需改造的区域作为引导建设区。引导建设区应当在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后尽快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便对近期开发项目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引导。在一般情况下,近期内新批建设项目原则上应位于引导建设区内。同时引导建设区也可作为政府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二)配套门槛控制利用配套设施门槛可以作为控制或引导开发方向的有效工具,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调节配套设施门槛限制某种开发,同时鼓励另一种开发。如通过提高配套设施要求对外围新增开发项目加以限制,并且政府可以延缓此类地区周边配套的供给速度或暂时降低公共开发规模。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降低或减免配套费用鼓励新城建设项目的实施。

  
但得闲适踏青春,何须擅板共金樽。
盐官古风今犹存,不见当年牧马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4-10
兰州地不多,得好好规划一下。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4-11
兰州城市轨道交通有戏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