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甘肃频道4月29日消息 记者 周丹波
康县阳坝的春天是寂静而灵动的,树木像赶集似地从四面八方悄无声息涌来,鸟鸣和溪流唤醒每一个清晨。
当然,更有一批批踏青赏景的游客为这里增添别样生机,他们穿行于青山绿水间,沉醉在陇上江南的秀美风光中,一位来自兰州的游客赞叹道:“这里的绿像春芽一样清新。”
康县旅游,在灾后重建中逐渐恢复振兴,正如春芽般萌动着新的生机和活力。
抢抓机遇,为旅游业“强筋壮骨”
居于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汇地带的康县,是甘肃境内一块宝贵的亚热带绿色宝地,森林覆盖率居全省之冠。阳坝更以其丰富的茶园、原生态的梅园沟景区而享有“小九寨沟”之称。
康县查明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228处,人文景观106处。县上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名县”,精心培育旅游业,打出品牌——“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天然氧吧——康县”、“绿色康县,生态画卷”。
“康县旅游由原先在陇南排位靠后,到近两年名列前茅。”康县旅游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康县旅游局局长雍殿斌欣慰地说。
正当“这幅山水画”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时,“5·12”特大地震给康县旅游业造成重创,旅游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景区被迫关闭。据统计,康县旅游设施损失高达1.7亿元。
灾难阻挡不住发展的信心和脚步。康县迅即开展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5·12”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后,5月20日,县上就邀请成都一家旅游设计公司为受损景区作全面规划。7月12日,阳坝等景区就全面开放,成为震后陇南最早开放的景区。康县人大步走出去,到兰州旅行社接洽组团,利用媒体宣传景区,并在沿路设置宣传牌。
“旅游业是康县灾后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雍殿斌说。康县旅游业灾后重建上报50多个项目。去年到位资金380多元,进行道路和景点建设。今年续建和新开工建设项目11项,总投资1000万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康县今年还确定每家县直单位帮扶1—2个“农家乐”,连抓3年。
“虽然遭受了大地震,但2008年接待游客达22.79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81万元,同比增长10%。”雍殿斌说。
灾后重建更是对康县旅游业的新提升。随着康县灾后重建阳坝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阳坝古城街风貌设计等规划的出台,将打造灾后重建安置、古镇风貌改造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模式,使阳坝单一的生态景观转向集自然风光、古镇民俗民风为一体。
4月19日,记者在阳坝采访时,工作人员说,清明节以来,各地旅行社纷纷组团,每天来自陇南和天水、兰州、宁夏等地的游客三四百人。今年1—4月已接待游客5万多人。
科学精神和谐理念,永续青山绿水
在阳坝景区梅园沟入口处,矗立着一座别样的活动板房。板房的位置是景区原办公用房所在地,在地震中成为危房被拆除。这座由沙特阿拉伯捐助的板房,成为景区新的办公用房,只见它穿上了一层“木板外套”,与景区环境浑然一体。
“震后重建中本来要把板房拆掉,后来决定长久利用,作为购票厅和工作人员宿舍。”康县旅游管理委员会主任易宏斌告诉记者。易宏斌说,装饰板房的木板系旧物重用,全部是铺设过舞台的旧木板。
小小板房的长久利用和巧妙美化,折射出康县旅游业灾后重建的新思路和新气象。
在万木竞秀、碧水流玉的梅园沟,醒目地矗立着“开发与保护同步”的宣传牌。
“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修复和建设,更是对旅游业发展的再思考和新提升。”易宏斌说,“吃不准时,宁可放下不建。”
如何将灾后重建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如何既保护农民利益又实现景区发展,如何在景区开发中保护好环境,这些都成为灾后重建中摆在景区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梅园沟,几个树桩形的建筑物引人注目。一打问,是灾后重建中投资近50万元新建的三星级环保公厕,公厕在树与树之间巧妙布设,没有因为建筑而破坏一棵树,树桩形公厕的上方绿叶婆娑。
在阳坝景区,灾后重建中类似这样的景象不只一处。在幽梦谷栈道的一处水泥板上,记者看到,一棵树从水泥板中直穿而过,很明显,建设者提前为它预留了生长空间。
“灾后重建给景区发展带来机遇,随着投资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将得到改观,同时,过去不符合生态理念而随意修建的设施将拆除,和景区风格相一致。”易宏斌说。
阳坝景区内有400多户农民、1500多人,灾后重建户达到80%左右。为保证灾后重建与景区规划相和谐,康县有关部门和景区管理部门统一设计了7种户型,外观统一为明檩明椽、青砖青瓦白墙式样,古朴美观,并可供农民发展“农家乐”增收。同时,严格规定居民住房必须退让景区道路15米,房前留5米绿化带,用竹子等植物把房子屏蔽。
记者在景区采访时,由台湾援建的67套住房正在放线,据介绍,这些房屋与川西民居风格相似。
除大部分原址重建或就近易地重建外,从景区长远规划出发,管理部门打算将梅园沟部分农户迁往阳坝镇统一建房居住。
梅园沟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康县经济最落后的地区,近些年通过旅游业改变了面貌。尽管在重建中农民心存对故土的眷恋,但他们深知旅游业的重要,以大局为重,正在茶园采茶的油坊坝村农民刘明华平静地说:“我们服从规划。”
在阳坝镇东端,有一条古城街,112户居民震前居住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土木结构的房子里,形成独具康南风格的古街。虽然地震毁损了他们的家园,但一个具有秦巴民居风格的生态旅游精品古街正在建设,高高矗立的规划图在告诉村民未来美丽的家园。“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不负这造化神韵、灵秀山川,康县用科学、务实的精神推动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细绘这幅山水画,让青山绿水永驻,造福深爱这方土地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