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深圳综改方案》)以“深圳速度”获批。知情人士昨日向本报透露,方案5月初获批后已下发深圳市相关政府部门,暂未对外正式公布,深圳成为现有7个综改试验区中,综改方案获批等待时间最短的一个试验区。从而标志着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这位消息人士透露,《深圳综改方案》赋予深圳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领域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但只是初步框架,没有具体的措施,深圳市政府部门最近正在就如何落实细化方案。”
记者了解到,除了本报已报道的“深港五大中心”顺利获批外,值得关注的是,深圳的“特区版图”范围有望扩充。这也使提了10余年的深圳“特区范围”扩大到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之外的宝安区和龙岗区成为可能。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这一步要“另行按程序报批”。
扩容利于深圳迈向国际化
深圳市目前下辖6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其中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位于经济特区范围内,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地处关外。
“特区外现在除了生产投资环境与特区内存在差距,城市建设较慢外,其他方面的差距不断在缩小,深圳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最终解决特区内外一体化应该没有问题。”深圳市政府部门人士对记者说。
深圳市委党校副院长谭刚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深圳“特区版图”扩充得到批准,有利于深圳实现向区域中心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转变,“目前深圳刚刚迈入区域型国际城市的门槛,但是发展不平衡,特区内面积395平方公里,可供经济开发用地不足,特区外面积1553平方公里,但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城市化程度不高,降低了深圳的城市整体竞争力。”谭刚说。
他表示,2008年经济总量排名前五的城市中,北京、广州、苏州的面积都是深圳面积的3到4倍,北京面积更大,是深圳的8倍,如果特区扩大了,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深圳从国际化城市的初级阶段向初中级阶段发展,从以产业为主的专业型城市向综合型国际化城市跨越发展。
“特区版图如何扩大,国家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因此,虽然有利于深圳一体化发展,但是具体影响多大,得看国家在制度层面如何突破,实际经济活动中一体化难度不大。”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第三产业投资强度将加大
特区内外一条人为划分的“线”,也影响着深圳产业的整体布局与分工。
“‘扩版’之事在综改方案里有提及,如获批将为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腾出更大空间。以前第三产业集中投入在特区内,特区面积扩大后投资强度必将向宝安和龙岗两区转移,而宝安和龙岗两区的低层次制造业将向周边地区转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说。
此前,深圳市政府高层也在多个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深圳的产业布局不应该按照特区内外来划分,应该协调发展。“市政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成为关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一体化发展后,可以根据各区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功能布局。关外将争取到更多资源配置,包括服务业在内的高端产业,将转移到原来发展不足的关外。”谭刚说。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世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目前特区内外的经济优惠政策已经不明显,特区版图扩大,对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对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将是房地产业,带来的是较大利好。“以前因为要过关的缘故,关内外地产的差价较为明显。而一体化会破除这层壁垒,有利于关外地产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佘惠萍 彭涛
[ 此帖被李渡一哥在2009-05-15 09:1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