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的信仰在南北朝时兴起,城隍一词的解释是:“城”以盛民也,“隍”城壕也。“城”一般指的是用土或砖石筑垒起来的墙壁;“隍”指的是城墙四周外围挖掘的壕沟。“有水曰城,无水曰隍”,城隍本指护城河。“城隍庙”就是民间祭祀城隍神的地方,也是传说中阴间冤鬼申诉求取公正判决的衙门。
“城隍神”是冥界的地方官,相当于现实社会县级的地方官,不论是县城、州城,还是省城,都称其为城隍老爷。城隍下辖土地,民间称“土地老爷”。城隍庙供奉地城隍神,配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牛马将军、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城隍庙的配置有三司,即阴阳司、速报司、纠察司,阴阳司为诸司之首,负责协调诸司,然后上呈于城隍。
在官方的祭祀典章制度中,祭祀城隍最低的行政机构便是县级,县以下的机构少有城隍祭祀。
一般乡镇没有建造“城隍庙”。
乡村镇的城隍庙除了旧的郡县治所遗留的城隍庙外,还和各地大量修筑的城堡有关。
如秦汉的(乡)邑、南北朝隋唐宋的军镇、宋朝的军监堡寨关砦、明朝的卫所
自有城隍神以来,凡是建造城池,就会建造城隍庙,这是普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