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
2010年1月20日,俞村镇正式成立。
http://jdwsj.net/ReadNews.asp?NewsID=2008
http://www.xcjd.net/bbs/viewthread.php?tid=725&extra=page%3D32
关于俞村乡要求撤乡建镇的请示
县政府:
随着“泛长江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俞村乡已成为全县东向发展的前沿。为重塑东大门的形象,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我乡要求撤销乡建制,设置俞村镇。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旌德县属山区小县,面积904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64个村(居)委会,人口15万余人,境内以205国道,323省道的公路交通为主,2008年财政收入1.4亿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1790元,农民收入4375元。俞村乡位于旌德县东部,东邻宁国市胡乐镇,南濒绩溪县板桥头乡,西接旌阳镇,北依云乐乡,距皖赣铁路线仅20公里,省道323线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乡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委员会,162个村民组,总户数3930户,人口1.4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138人,从事非农产业人口8739人。乡政府驻地俞村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3319人。2008年财政收入380万元,工农业总值2.1亿元,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55.6%,国内生产总值3210万元,其中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56.81%。农民人均纯收入4404元。俞村乡始建于建国初,1958年改称俞村公社,1984年划出5个村,分设桥埠乡。1989年又划仕川村设仕川乡,在1995年和2003年,先后撤桥埠、仕川二乡,重新并入俞村乡,恢复到原八十年代初的建制。
二、撤乡建镇理由
(一)全乡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强烈
九十年代以来,全乡的广大干部群众就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请求将俞村撤乡建镇,近20年来,无论撤乡并乡,区域规模如何调整,群众的呼声始终不断,甚至一浪高过一浪,他们认为撤乡建镇,能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人民收入,是造福俞村的大好事,同时,俞村籍的历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群众委托多次向上级提交议案、提案,反映群众意见。在乡党代会、人代会上,全体代表更是众口一词,要求乡党委政府牵头向上级申报,其强烈的愿望简直到了逢会必提、见人必讲的状况。
(二)在全县所处的地位日益突显
全县现有5个乡5个镇,除旌阳镇(城关镇)外,其他4个镇均位于县境的西、北部,且距离县城均在15公里以外,然县城的东、南两个方位均是乡建制,对承接县城的辐射,对城镇递次发展造成不可忽略的空白地带,如俞村能建镇,必将对县城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而俞村乡地处县境东部,东邻宁国市,西靠旌阳镇,距县城仅11公里,是承东启西,接西呼东的最佳位置,且俞村乡在十个乡镇中,人口总数,辖区面积等均占全县第三位。在近几年县对10个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中,俞村均处于第三位左右。
(三)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乡境内有2个工业园区,它们是尚村工业园区和王家山工业园区,其中王家山工业园区正在规划筹建中,而尚村工业园区是上海小三线厂移交改建而成,园内企业云集。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日昇矿业、汇龙达食品、金丰机械、闽林木业、俞村新型建材、石凫帽业、扬子采石、玉龙玻璃制品等28家企业。全乡有个体工商户200多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达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50万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400万元,在10个乡镇考核排名第一。
(四)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乡现有耕地18996亩,其中水田16703亩,有林地88907亩,1座小(一)型水库、5座小(二)型水库、18口万方大塘,蓄水总容量达228万立方米。近年来,我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推广无公害的农产品生产,优质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优质稻7500吨,种植吊瓜300余亩,苎麻2000多亩,百合200亩,蚕桑15OO亩,山核桃2000亩,毛竹1.2万亩,用材林7.5万亩,茶园1000亩。依据离县城近的优势,我乡已逐步建成了万吨农产品仓储基地和万吨农产品加工基地,从事其中的产业工人达200余人,其中斌灵牌“雾岭香芽”获中国(安徽)第三届茶产业博览会“优质金奖”,“旌俞”牌无公害绿色优质大米已经工商部门注册。
(五)人文与自然景观底蕴深厚
俞村乡由原俞村、桥埠、仕川三乡先后合并而成,境内人文景观众多,仕川村是革命老区,著名的旌德仕川农民暴动就发生这里,现建有农民暴动纪念碑、纪念馆,是当地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还有“龙潭”、“虎穴”两个极具观赏价值的溶洞等待世人开发利用。皖南片旌、绩、宁三地著名佛教胜地凫山殿雄踞凫山脚下,凫山曾留下诗仙李白的足迹。境内俞、喻、王、汪、蒋、姚、鲍等姓氏源远流长,享誉一方。芳川“苎坞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文化遗址闻名大江南北,还有相当蕴藏量的钼、钨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等待国家开采。全乡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90%,省道沿线植被厚重,奇峰争秀,更有丁家山生态旅游区像颗耀眼的明珠镶居其中,是苏浙沪通往黄山途中休闲游览的佳境。
(六)乡政府驻地俞村集镇发展已具规模
一是全乡已全部实行“村村通”的目标,犹如网状的水泥路面纵横交错,由乡到村,并逐步延伸到组。二是电话、有线电视、无线通信、人饮水工程全乡覆盖率达100%。全乡电话已达2890门,移动电话2835部(含移动和联通用户),全乡居民已全部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流式自来水,特别是乡政府所在地,2006年即建成了一座日供应150吨的供水工程,完全解决了集镇居民饮用水问题,且还能保证今后发展所增加的居民用水量,集镇排水所需的地下管道设施均按早已设计的方案正在建设中。三是集镇作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党委、政府外,还设有中学、中心小学、幼儿园、卫生院、供电所、变电所、信用社、派出所、广播电视站、文化站、农业服务站、林业站、水保站、邮政支局、电信分局、移动和联通通信营业部等管理服务部门。四是基础设施健全。有敬老院、中心农贸市场、市容中队、环卫队、水厂、停车场、公厕,并架设路灯80余盏,设垃圾桶100余个,建垃圾池20余座。集镇“井”字形街道路面已全部硬化,街面店铺林立,徽派建筑鳞次栉比,一派繁荣景象。
(七)集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根据宣城市规划设计院2 006年给俞村集镇设计的规划方案,整个集镇规划面积达4平方公里,其居住建筑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环保环卫用地、绿地道路等用地,现已基本拉开框架。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优势,巩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产业结构比例,以工业经济为支撑,以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为第三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到2020年其比例达到20:45:35,集镇人口达0.8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上游水平。这些规划是比照建制镇规模设计的,如果不改变现行的乡建制,则上述规划将难以实施。
三、撤乡建镇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发展前景
俞村作为旌德的东大门,西接城关镇、东邻全国“百强县”宁国,是全县承东启西的中轴点,是我县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是城关镇的卫星镇。同时,俞村地处旌、绩、宁三县交接处,是全县的经济、文化、信息资源的承接口,省道323线是通向长三角捷径,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最佳途径,距铁路大动脉皖赣线近在咫尺,是全县无空(航空)、无水(水运)、无铁(铁路)的困难局面的最佳突破口。所以,俞村撤乡建镇是县、乡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乡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俞村镇的建立,必将充分展示出她广阔的凝聚效益和辐射效益,以省道323线为金丝,穿连了丁家山生态旅游和仕川红色旅游及佛教胜地凫山殿等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明珠,并将进一步提升乡境内各旅游点的品位;俞村镇的建立将更有效地引各方有识之士来投资兴业,带动全乡经济飞速发展,俞村更将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在休闲、度假、疗养等服务业中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俞村距县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箭之地,能更快、更大容量地承接长三角的辐射,从而促进县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名称和地址的选定
俞村是一个千年古村,从历史沿革来看,俞村的地名和地理位置未曾有过变化,沿用原名原地顺应历史,合乎民情民意。所以镇名仍以“俞村”为镇名,镇政府仍设在乡政府所在地俞村。
(三)撤乡建镇后的相关承诺
撤乡建镇于民有百利而无一弊,是全乡广大干群的殷切希望,且俞村民风古朴,百姓遵纪守法,勤劳善良,他们盼稳定,思发展,无任何不稳定因素,撤乡建镇是件造福子孙,促进当地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事,全乡广大干群一定有决心、有能力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稳步实施、圆满完成撤乡建镇工作。
二00九年四月三日
http://www.ahjd.gov.cn:8000/xxgkweb/showGKcontent.aspx?xxnr_id=1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