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48阅读
  • 6回复

[地名由来]#…征求各地街道名称的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bk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5-17
征求各地街道名称的由来
[ 此帖被长白游侠在2010-02-27 20:11重新编辑 ]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vbk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05-17

我先开个头,发几个宜昌的……

云集路
清末,川汉铁路宜归段在宜破土动工。从山东、河南等省招募来的筑路工人,一批一批地来到宜昌,市场骤然鼎盛。修铁路的总办李瑶琴,发起组织宜昌盛商帮在现云集路东段电子管二厂、地区歌舞团处,划地数百亩修建一座商会大楼。以后商局修建马路时,就将商会门前的一条马路命名为云集路,取意为万商云集之义。该路东段原拟通到铁路坝,因东有德国领事馆(以后为日本领事馆)妨碍路线的伸直。但这并不重要,西段本留有一条路,稍加扩展,就可直抵达江边。但由于乐善堂街北段有个叫玻璃的地方,正是妓院糜集之处,住有大批野鸡,大白就在街头巷口拉客。当时天主堂在那里(现彝陵宾馆处)设有一女子学校,认为妓院与女校距离太近,影响学校声誉,要求当时的警察局将妓院迁往别地。一因妓院人数太多,一时无适当地址可供搬迁;二因每个妓女每月都要向警察局交纳一大笔乐户捐,如果迁移不当,就要影响警察局的收入。因此对天堂赶迁妓院的要求,警察局未能执行。天主堂无可奈何之下就在该路修一围墙,将路堵死(该围墙正是现云集路拆除彝陵宾馆围墙的一段),使女校与妓院彻底隔绝,云集路就无*也没有继续通向江边。近六十年不以伸头出脚的云集路,今日在人民政府领导下,扩整修,始得扬眉吐气,头顶东山,脚踏大江。

陶珠路
位于西陵区学院街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东北与解放路相交,西南抵沿江大道,长约400米。
在宜昌开辟为商埠以前,现解放路以东多为荒废的坟地。商埠局成立以后,兴修马
路,由下而上,在下铁路坝上首开辟一马路,在日清公司与招商局之间修二马路,拟在
奎星楼巷(浙江路口至江边一段曾称奎星楼街)扩修为三马路(也称新马路)。
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游齐国,又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
陶朱公,以经商致富。因这条街,商贩云集。县商会取“富比陶朱”之典,将三马路改
名陶珠路,后“朱”字又逐渐演变为“珠”字。
日寇占领时期,陶珠路修建为“大东亚圣战者忠骨塔”,这是一座直径有十二米、
高二十米的“忠灵塔”,是驻宜日军司令部在通惠路(今解放路)与陶朱路交界处的光
前坝一大片废墟上,强迫中国苦力建造的。凡是阵亡日兵,运到这里火化后,将骨灰存
放塔内,以待随时空运回国。此塔于宜昌光复后被群众拆毁。
光复后在奎星楼巷下侧很长一段是洪顺昌和朱大顺榨坊的房屋。洪顺昌榨坊因经营
亏累破产后,并入了朱大顺。要想修成这条路,就得要朱大顺拆掉公职奎星楼巷一侧的
房屋子让出路基来。但无论是征用呈折价收买,朱大顺均不同意。路无*修通。抗日胜
利后,这一带房屋子已全被日军拆毁,论理,陶珠路是可以修通的。认知这时又跳出一
个三民主义青年团的中央委员王河清,把放路边的陶珠路口堵起来,修起一栋楼房开设
宝成金店。陶珠路内数百户居民被他堵塞在死胡同之中,无路可走。市内有很多人见此
情景,进行劝阻,并愿为他另觅地段,免费为他建造同样大小的楼房。然均皆无效。连
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国桢的劝导,他仗着是三青团的中委也不卖账。宜昌解放后,人
民政府下决心要把陶珠路修通,才由王河清的一个叔叔出面,雇人将房屋乖乖地拆掉,
阻在陶珠路内的数百居民才有了出路。
改革开放以后,1981年以街为市兴建起来,经营日用工业品、肉食禽蛋类食品、宠
物等,成为当时宜昌市最大的综合性市场。

桃花岭
属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路办事处。
明清时期,桃花岭还是宜昌古城外的一座荒岭。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
昌辟为通商口岸后,英、美、*、日、意、德等国的商人纷纷来宜经商,不久,大小“
洋行”发展到几十家,城区不断扩大。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左右,英国人首先买下
了这座荒岭,修领事馆,英国教会在岭上办华英中学,接着,德国领事府也从招商局街
迁来岭上,美国教会在这里办美华中学。他们雇用中国人在岭上种了许多树木花草,但
没有果树。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有个名叫周楚江的人,父亲是宜昌洋行的买办,
他大学毕业后也到宜昌一家外商*船公司当职员,他在大学是学农林园艺的,就在桃花
岭买了一片荒坡,从老家淅江引进奉化水蜜桃良种二千株,把荒坡开辟成一片桃林,几
年后,桃树开花结果,桃子大而甜,年成好可收一百担左右,雇人弄到市上卖,很受青
睐。周楚江的岳父王步点是宜昌的老教育家,他很喜欢这个地方,每逢桃花盛开之时,
就邀集一些文人墨客,来此雅集,吟诗作赋。后来,人们因岭上有片桃林,就称呼桃花
岭了。
地处云集路中端,紧邻中共宜昌地委机关和行署旅游局机关有一位现在人人知晓的
桃花岭饭店。桃花岭饭店前身为1957年开业的宜昌行署接待科,当时是为接待援华来宜
的苏联专家和来宜检查、指导工作的中央领导所建,后经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80年
经大规模更新改造之后,始用此名,才成为现在这样的规模。

铁路坝
位于城区东部,东山西侧,系指西陵一路与云集路之间的一片平坦地带,面积0.5平方公里,现为“夷陵广场”。
川汉铁路宜(昌)万(县)段,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2月10日开始修建,宣
统3年9月停工。川汉铁路,四川人士倡修,起湖北汉口,到四川成都,定名川汉。初为
官商合办,后改为商办。其间,川鄂议定川省由宜昌修起。清光绪32年(公元1907年)7
月,在宜昌设局筹划宜万段事宜。34年聘詹天佑为宜万段总工程司。宣统元年詹氏亲至
工段勘定线路,当年10月28日开工。京绥、京汉、津溥线2000多名职工汇集于今铁路坝
一带破土动工,建了一栋两层楼的办公用房。经过数年建设,在宜昌东北山岭间建成了
一些涵洞、桥墩,宜昌至小溪塔一段路基也初步修通。已筑竣通车的是从宜昌码头车站
至小溪塔之间的一段。宣统3年4月,清政府与英、*、德、美四国签订借款筑路合同,
宣布川汉,粤汉两干路收归国有,借外资修筑,商办前议同时取消。5月,四川组织保路
同志会,保路(保川汉路商办)破约(破清政府与四国签订的借款筑路合同)之声波荡
千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川汉铁路宜昌分公司致电成都总公司,谴责清政府,表
示对清政府的这一行径当拼力拒之。川汉铁路股东数百人群起要求宜昌府退还股本。聚
集在宜昌的数千名筑路工人,为争路面与清军发生了武装冲突。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
保路运动”就这样爆发了。8月,武昌首义,接着宜昌反正,9月,川路全部停工。民国
2年(公元1913年)6月,交通部派员接收川路工程,四川商办川汉铁路驻宜公司停撤,
工程全部物资包括已筑成的一段线路的铁轨、枕木,陆继拆运,移作粤汉铁路营建之用。
川汉铁路宜昌工场事宜全部终止。
四川商办川汉铁路驻宜公司最后一任总理李稷勋(曾任沮政府邮传部参议),于民
国4年(公元1915年)写了《四川商办川汉铁路宜昌工场志痛碑文》,刻石立碑又称“血
泪碑”。此碑于民国4年勒石,置于东山寺(今东山烈士陵园)西禅室墙外铁因庵内,现
已无下落。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湖北省政府委派“赵铁公”(湖北沔阳人、保定军校毕业)
为宜昌县长。赵任职期间组织了平整铁路坝工程,赵只征集民工对上铁路坝进行简单平
整了高低不平的地面,而他却向省政府申报拨款是平整铁路坝广场工程。这也是赵在宜
昌进行最后的一项工程。据说在平整铁路坝中,还挖出部分分散落的铁轨等器材,赵也
变卖化为私有。赵后来因人命案被撤职吃官司,这个准备命名为“大公广场”的铁路坝
也就成为泡影。
由于铁路坝一带是修建川汉铁路的基地之一,因而得名。后来因国民党曾将铁路坝
改建为飞机场,所以,群众中也有把铁路坝称“飞机场”的。

隆中路
在宜昌市城区一马路东北段,有一条与之呈“丁”字相交的街道,叫隆中路。
这条路大约形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有一个北洋军阀的军官叫张福成,他
退出军界后落在这里居住。这个人自命不凡,借用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故事,在家门前挂
了块“高卧隆中”的匾额。以后开辟北路时,就取名为“隆中路”。解放前这条街上居
住的有钱人家较多,街上开有好几家烟馆,成天烟雾缭绕。群众中有人讥讽这些鸦片客
们是终日“高卧隆中”,闭门“吞云吐雾”。

民主路
属西陵区鼓楼街道办事处。旧称南正后街,西北与献福路相交,东南与学院街相通。明代,夷陵儒生王篆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中了进士,当了县官,后晋升到吏部左待郎,因吏部本周礼天官之职,故夷陵人都称他王天官。王天官的父亲王良策,因儿子显贵,为炫耀乡里,便在南正后街的街中心,竖起一架大牌坊,上书“天官封宠”四个金字,从此,这条街也称“天官牌坊街”了。民国时期,依所谓“礼义廉耻”为治国之纲,而更名“四维街”。解放后,人民翻身作主,改名“民主路”。

宜昌天主教圣方济名堂
宜昌天主教圣方济名堂座落在宜昌市自立路2号,始建于1883年。1891年被大火焚毁,又于1933年重建,为具有罗马建筑风格的钢筋水泥结构大教堂。教堂占地面积为3200余平方米,堂内分大小前后两厅。大厅可容纳500多教众过宗教生活,小厅可容纳100人左右,供会议及开展纪念活动用。
该堂是宜昌教区的中心所在,为湖北省最大教堂之一。先后有六位外籍主教在此主
事。解放后,经过“三自”革新运动,宜昌教区爱国神长,教友接管了教堂,并成立了
爱国组织,推选张谦鸣神父为教区代理主教。1958年在宜昌教区代表会议上,正式选举
张谦鸣为教区的正权主教,1959年祝圣就职,这是宜昌教区建立以来的第一任中国籍主
教。教堂内现有主教1人,神父3人,修女12人,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信教群众有200人左
右。

大公桥、环城路、康庄路
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湖北省政府委派“赵铁公”(湖北沔阳人、保定军校毕业)为宜昌县长。他在三年的任期内,在宜昌组织拆城墙修环城路、填南湖修康庄路、修大公路筑大公桥、平整铁路坝、看起来是为百姓做了些好事。但他从市政建设中,贪污中饱,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在修建从一马路至美孚码头(今港务局)的这一条沿江马路时,赵铁公原设计是要
经过天官桥,必须把盐局原仓库及办公楼拆除一半。盐局托人给赵送了一笔钱,就修改
设计,路线改由沿江铺设,但要另外修一座桥,就是后来的大公路形状。当时,具体承
包这段工程的承包商是杜天运,因设计修改,又要加修一座桥,工程就扩大了,要求增
加建筑工料费。赵不仅分文不加,反借口一个罪名,把杜天运抓去关押了三个多月。杜
也是托人情走门路送财礼给赵,才被放出来。但是,还是要杜按修改的设计将路和桥修
好。工程完工后,以赵铁公的名字,将马路命名“大公路”,桥命名“大公桥”,来为
自已树碑立传。
拆城墙,这是前任县长江楚清在1927年就提出来了的:“旧有城墙,阻碍交通,亟
应克日拆毁。”赵铁公不过是借题实施罢了。原宜昌城墙周圆数里,有大东、小东、大
南、小南、中水、镇川、大北、小北等八个城门楼,据传在始建城墙时,各城门楼城基
内安藏窖有一个“八大金刚”金佛,城墙每相距数丈安藏窖有一个“十八罗汉”金佛,
按迷信的说*是,以作镇墙、借神保佑不至崩塌。拆城墙时,就有被挖出来的,有识者
用锄头敲击,露出黄色,说是金人儿。这些大者数寸,小者寸余的金人儿,统统被赵铁
公强行收缴。若有挖出隐藏不交者,则被关押严刑拷打。这些金人儿其后下落不明。
在拆城墙修环城马路工程中,其拆墙、挖基石、挖方、填方等都是征集各乡镇民工
来做的,不但不给工钱,连伙食都是自备。赵铁公并组织有几十人的建工队,实际上是
监工队,任何民工都不得怠慢。上述基础工程由民工搞好后,营造商只承包筑路面的工
程,马路完工后按路面总面积向省政府申报拨入建设款项。在施工中挖出石板、石条、
石块、大城墙砖等有用的建筑材料,一一估价出售。马路两旁空地还卖了不少地基给私
人建造房子。上述所有款项,表面上进入财库,实则大都落入赵的腰包。
康庄路原是桃花岭紧接南湖的一个斜坡,只有羊肠小道,泥土里夹有许多鹅卵石,
各营造商修建房屋等土木工程均在此取土石料。赵任职后,就在斜坡下边划了一条线,
规定只能在线内取土石料,取土石料的营造商要按所取土石方的相等数量去填南湖。经
过一段时期,基本上挖出了一道路形,又征集民工一边填南湖,一边筑成路基,营造商
最后筑了路面,马路告成命名为“康庄路”。赵同时向政府申报拨入修路填湖工程款项,
又捞得了不少建设经费。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05-17
中山路、解放路、劳动路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吧!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vbk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05-18

“好象真正有典故的路并不多”

我看不见得吧,只是你目前知道的并不多……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3-05-19
vbk是住在宜昌的江苏人?还是住在江苏的宜昌人?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3-05-25
人家讨论的是什么路、什么街,不是区划意义上的“街道”。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3-05-26
你似乎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只是感兴趣问问。
我可以直接回答你,我算在京的山西太原人,当然我血统比较分散,有兴趣可以看互动交流中个人介绍的帖子。

以下是引用vbk在2003-5-24 19:19:16的发言:
那么请问阁下呢?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