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73阅读
  • 19回复

[综合]中国将长期处于大学生过剩,普通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3-04
— 本帖被 hunry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22-07-11) —
    中国现在的年生育人口仅1600万左右, 大学招生650万, ,每年剩余的普通劳动力不到 1000万. 中国现在的在校大学专科以上的学生人数达2800多万,并计划到2020年达到3500万以上, 即年大学招生人数可达800万以上.到时候中国的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与普通劳动力人数基本相当,即各为800万左右.扣除农村的劳动力, 中国每年能转移的普通劳动力将仅几百万人, 而退出的普通劳动力人数可达2200万,中国的人口红利从何而来?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为30-60%,且大多为2-4年的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却以普及型的高校为主. 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它们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只有不到 10%,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只有不到 20%,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70%以上. 它们的第二产业以研究开发类的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金融,高端服务业为主, 这样的二,三产业才可以吸收大量的大学生.

    中国的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 30-35%左右,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 40%左右,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仅30%左右. 中国的第二产业以组装加工类的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又以商业,饮食,酒店等行业为主, 这样的二,三产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工, 不能吸收大量的大学生,

   中国将长期处于大学生过剩,普通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3-05 01: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3-04
引用楼主北极星301于2010-03-04 16:53发表的 中国将长期处于大学生过剩,普通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
中国现在的年生育人口仅1600万左右, 大学招生650万, ,剩余的普通劳动力不到 1000万.
中国现在的在校大学专科以上的学生人数达2800多万,并计划到2020年达到3500万以上, 即年大学招生人数可达800万以上.到时候中国的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与普通劳动力人数基本相当,即各为800万左右.扣除农村的劳动力, 中国每年能转移的普通劳动力将仅几百万人, 而退出的普通劳动力人数可达2200万,中国的人口红利从何而来?
中国将长期处于大学生过剩,普通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

        中国的失业率比某些大学教育普及程度达90%以上的发达国家还要低,按照楼主的意思,是不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是浪费国家资源,欧美那些世界有名的高校都应该停办呢?

  楼主不要忘了我国的高教普及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古巴、朝鲜。

  你不读大学、你的子子孙孙都可以不读大学,因为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你无关。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3-04
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吗?为什么就不是普通劳动者了?我的单位的大学生有的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有的简单工作都不会你让他们干什么?
我爱地理!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3-04
引用第2楼三块金币于2010-03-04 18:10发表的  :
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吗?为什么就不是普通劳动者了?我的单位的大学生有的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有的简单工作都不会你让他们干什么?

甚是!有的大学生,充其量就是一个文凭,啥也不会做。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3-04
做家长及教师的要全方位教育孩子 别教出一个个白痴 我对孩子从不娇生惯养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3-04
大学生参加普通劳动有何不可?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3-04
现在招工难啊,无论店铺还是厂子都严重劳动力不足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3-04
关键的是现在的大学体制把普通人朝特色精英来进行教育,合格率自然很低

社会就业本就分369等 再1特色369等的差距更大了 精英们不甘心做下等工作 上等工作机会却严重不足 就是有机会也没有那个能力

再有10年估计情况会大大好转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3-05
不知你说的大学教育普及程度达90%以上的发达国家是哪个?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为30-60%,且大多为职业技术教育.  

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它们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只有不到 10%,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只有不到 20%,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70%以上. 它们的第二产业以研究开发类的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金融,高端服务业为主, 这样的二,三产业才可以吸收大量的大学生.

中国的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 30-35%左右,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 40%左右,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仅30%左右. 中国的第二产业以组装加工类的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又以商业,饮食,酒店等行业为主, 这样的二,三产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工, 不能吸收大量的大学生,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3-05 04:0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3-05
教育部解读教改纲要:今年六成毕业生当不成白领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周逸梅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昨天上午,教育部继续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发布会上专家对相关数字进行分析表示,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六成当不了“白领”。
  规划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马树超介绍,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资料显示,全国城镇劳动者大约是3亿人,而其中技能型劳动者总量为1亿人,占1/3。而在发达国家,技能型劳动者的比例占1/2,中国与世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统计数字看,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总体就业岗位不足,白领岗位更是短缺。按照我国目前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万个计算,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传统白领岗位仅占1/4左右,即250万个左右。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有630万人,将有38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进入白领岗位,也就是说60%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成为白领。为了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解决农业、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就必须要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此外,从入学人数的量化角度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必须的。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如果达到40%,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为90%左右,至少有50%以上的高中阶段毕业生要直接进入就业岗位。

  ■其他解读

  >>职教升学  扩大职校生升学规模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介绍,这次《规划纲要》当中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继续学习问题、继续受教育问题高度重视,总体的思路是加强制度设计、改革考试办法、强化政策引导逐步形成终身教育理念。
  纲要当中要求加强升学和考试制度的改革,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继续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职继续学习,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电大、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在职培训等方面,接受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的职业教育培训。第二个方面是直接升学,事实上现在有中职、高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这次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直接升学制度。一方面是扩大规模和比例,职业院校毕业生接受更高一层次学习的比例会增加。另一方面,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考试制度,通过改革现行的以知识为主的考试制度,可能要构建一种知识加技能的考试制度,使得直接升学制度更加完善。

  >>职教招生  中职教育将自主招生
  据介绍,这次《规划纲要》中提出,高中阶段逐步普及,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实行自主招生和注册登记,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首先把管理权限放到以省为主进行统筹,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逐步实行自主招生的试点。
  优质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一样,可以把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

  >>中职免费
  已收费的免费生将退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介绍,中职免费去年开始试点,先从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和涉农专业免学费做起,据估计惠及440万中职学生。今年要扩大到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去年的优惠政策已经落实,各级的方案正在做。目前已经明确一点,2009年秋季学期,对被列入免学费范围的学生,如果已经收了学费,需要如数退回。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3-05
引用第9楼北极星301于2010-03-05 01:33发表的  :
不知你说的大学教育普及程度达90%以上的发达国家是哪个?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为30-60%,且大多为职业技术教育.  
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 它们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只有不到 10%,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只有不到 20%,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70%以上. 它们的第二产业以研究开发类的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以金融,高端服务业为主, 这样的二,三产业才可以吸收大量的大学生.

任何国家的服务业都是以劳务服务为主,也就是以商业、饮食、住宿等直接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即使所谓的高端的金融服务业绝大多数职员也是直接同客户打交道的。不客气的说美国大商场的一个普通的看大门的恐怕也有大学学历,虽然很可能是社区大学(类似于中国的职业技术学院)

引用第9楼北极星301于2010-03-05 01:33发表的  :
中国的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 30-35%左右, 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 40%左右,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仅30%左右. 中国的第二产业以组装加工类的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又以商业,饮食,酒店等行业为主, 这样的二,三产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工, 不能吸收大量的大学生

不是不能吸收大学生,而是大学生不愿意去做这样的工种,因为还有其他的选择,比如脑力劳动和技术性的工作。目前中国还有超过1000万的非大学毕业青年进入就业年龄。中国农业劳动力市场基本饱和,这1000万青年是非技术性的工业与服务性工种的主要来源,中国普通工短缺的时代远远没有来到。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3-05 11: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3-05
引用第6楼长白游侠于2010-03-04 20:24发表的  :
现在招工难啊,无论店铺还是厂子都严重劳动力不足

过了正月就是找工作难了。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3-05
依我看,这是中国的所谓普通工种,专业化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缘故。

很多以前,什么”科学养鸡“之类,会被拿到新闻联播上作为社会主义新事物来讲,可是到今天,还是有被当新事物的。

普通劳动力也要多培训培训,把他的工作含金量搞上去,那就不会被当做普通工作了吗。养铁路的工人,和养乡村公路的工人,他含金量就是不一样。总之就是这个意思啦。

马上让大学生去用30年前的方式去种地,当然有想法。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3-05
读大学不就是混张文凭呗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3-05

让达赖喇嘛\班禅大师来当教育部长,人家也有一部分真理,你强调这个真理,完全排斥那个真理,就会出问

题,

人不分三六九等,但是人就是有个慧根高下,虽说众生平等,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与人母光明就是生来有别,

这个有别,具体在很多地方,比方说,根据对口语材料的分析,我举两个例子
1相当大一部分人就是不经专门提醒,在口语中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复句,
2大概有25%多一点的人,总是搞不清楚论点和论据之间谁服务于谁的关系,不断地把论据当作论点而忘记原来的论点,产生论题迁移,而生活中其他一切正常,严重地说,是否反映了这一部分人并不足以构成一个思维主体.这个现象已经观察到太多次,你可以用神经医学解释,也可以用佛教解释,但是这个差别就是存在,

简单地说,人与人在精神上就是有等级之分,这不是在美国,不是不可以拿不平等说事

政府要玩儿教育,就要正视这个问题,不应该再把铜矿铁矿一起送到高炉里一块炼

这也不是在宣传宗教,轮回是一个科学和中学要研究的终极课题,也没哪条法律不让研究
[ 此帖被好皮囊在2010-03-05 23:1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3-06
中国高学历的比例并不高,主要还是能够为其提供就业的岗位并没有大学生数量多。中国第三产业并不发达,占GDP的比重偏低,目前阶段还是第二产业拉动GDP,相对第二产业能够吸引的劳动力数量就多。另外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原先的观念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应该从事白领的工作。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没有戒不了的毒,只有戒不了的爱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3-07
引用第3楼仙峰俊俏于2010-03-04 18:55发表的  :
甚是!有的大学生,充其量就是一个文凭,啥也不会做。

不排除有的学生确实是这样,但是一般下来,比你们这些人素质高得多!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3-07
引用第3楼仙峰俊俏于2010-03-04 18:55发表的  :
甚是!有的大学生,充其量就是一个文凭,啥也不会做。

不排除有的学生确实是这样,但是一般下来,比你们这些人素质高得多!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3-0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0i17q.html?tj=1

中国真需要两亿大学生吗?(2010-03-07 09:45:34)
标签:杂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主动咨询于民,这在中国算是个不小的进步。在一个现代化社会,象教育这种基本的公共政策,确实应该在公共辩论中产生。也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我对于这个《规划纲要》提出若干质疑。

这一《规划纲要》从学前教育讲到大学,好像面面俱到。但是,全面的同时,似乎丧失了针对性。从《规划纲要》中,我们看不出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针对性的措施。因而,人们对《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一些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免产生怀疑。

就拿大学这一项来说,《规划纲要》要求在2020年时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40%,人口中的大学生人数要从当今不到一亿的水平翻一翻还多,达到两亿。这当然听起来很令人振奋。但是,面对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失业的现实,这样的目标有多少合理性?再看看目前中国大学质量之低劣,追求40%这种数量指标是否理性?

不错,在当今世界,大学正在迅速普及。但是,大学的普及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毕竟,培养大学生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举例而言,美国每年在一个大学生身上的投入平均两万两千多美元。在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每年在一个大学生身上的平均投入也超过了一万美元。不到一定的发达程度,比如人均GDP两万多美元,就很难指望有较高的大学入学率,除非牺牲质量。我们不妨看看几个数据。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2002年高等教育普及率(即25-34岁人口中受大学教育的比率)的排名依次为加拿大(51%)、日本(50%)、韩国(41%)、新西兰(40%)、挪威(40%)、芬兰(39%)、瑞典(39%)、美国(39%)。这些国家的人均GDP 大多在三、四万美元以上,只有韩国和新西兰略低,但也接近2-3万美元。中国的人均GDP目前还没有达到四千美元。要达到三万美元的发展水平,人均GDP需要增加七倍多。这在十年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立足于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在大学入学率上攀比发达国家的目标,这是否合理呢?

其实,即使看看发达国家,大学普及率也参差不齐。还是看前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卢森堡(七万八千多美元),大学普及率才23%。去年被评为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国家瑞士,人均GDP四万二千多美元,大学普及率才26% 。另外,几大欧洲强国,大学普及率都不高。其中法国为36%,英国31%,德国22%。中国去年大学入学率已经达到23%。考虑到人均GDP的水平,这已经很超前了,乃至大学教育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大学生毕业成为“蚁族”,甚至找不到工作。面对这么严重的质量问题,为什么还要把大学入学率在十年间再提高十七个百分点?

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迅速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相比之下,教育体制的改革严重滞后,还是固守计划经济的模式。这也是公众对教育怨声载道的原因之一。真正的教改,要针对制度机制来作文章。片面追求计划经济的数据、指标,比如把教育投入追加到GDP的4%等等,听起来不错。可是,拨下去的钱,可能被地方学校用于兴建豪华办公楼,甚至吃吃喝喝,未必能使学生受益。大学入学率追求40%,也可能导致高等教育进一步的盲目扩张,造成供需失衡。我多年来则一直主张“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改革。这种“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就是让受教育者掌握教育资源,把教育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到他们手中,让教育机构围绕着这些手里拿着教育经费的受教育者的需求来竞争。比如,如果每个孩子的义务教育经费是八千元的话,就给每个孩子的家庭八千元面值的“教育券”,让他们自己选择到哪里读书。这样,那些只盖大楼、忽视教学的学校,就会被市场淘汰。那些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优质教育的学校,则会吸引大量的学生就读,并用从就读学生手里收来的“教育券”到政府那里兑换成现金、获得教育经费。这样优胜劣汰,教育质量会上去,教育成本也会得到控制。

可惜,类似这样的制度性改革,在《规划纲要》中几乎看不到。我们看到的,还是一系列计划经济的指标。到2020年,中国真需要两亿大学生吗?这不需要政府来定指标,而要让市场来决定。教育改革如果不能突破计划经济的思维框架,不能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就永远会是官样文章。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3-09
珠三角民工荒真相调查 各地分流不少的务工人员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3月09日05:22

        一问:用工缺口200万?答:太夸张,工厂宁找临时工不涨薪
  二问:“刘易斯拐点”到来?答:劳力总量仍过剩,但年轻劳力剧减
  三问:涨工资倒逼企业升级? 答:珠三角加工企业微利生存

往年的大年初七,“冬眠”的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苏醒,而今年开春,“用工荒”却瘟疫般地传遍整个珠三角。随后,“缺工200万”的非官方消息震撼传出,一时间,人心惶惶,众企业齐喊“渴”。
  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世界工厂”才开始热闹了起来:背着行囊、背井离乡的外来工们及时雨般地填补用人空缺,掀起了年后招工的一次高峰。
  且不论“缺工200万”的真实性,从昔日外来工们打着横幅“我们需要找工作”、“一江春水向南流”的“揾工难”浪潮,到如今企业们打着横幅“我们要招工”的角色互换,对珠三角企业来说,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民工荒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总量逐渐减少,直至“归零”。
  名词解释
  元宵节后,东莞白濠工业区人气复苏,提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们纷至沓来。工业区各厂家门口的招工台前有人问津了。招工人员一扫冷清的沮丧,分外热情地指导他们填写资料。
  这些用厂车接来的务工人员表情轻松,饶有兴趣地到不同的招工点了解情况,希望能找到更能令自己满意的工厂。
  工厂几家欢喜几家愁
  大厂:运转良好
  小厂:勒紧腰带
  还没等记者靠近,老马已经从钜祥鞋业招工台后站了起来,大声问道:“找工作吗?”“现在厂里缺200~300号人,普工、技术工都缺。厨师、保安也差人。”老马已经被年后“招工难”的事实磨得没脾气了。中午吃饭时间,前来问询的人不多,老马索性让厂门口的两名保安人员代为照管。
  白濠区的工厂似乎还没上紧“弦”。据老马介绍,钜祥鞋业原本有3条生产线,现在只有一条生产线开工,约有工人100多人。
  钜祥鞋业于去年10月从清远搬到东莞,不少工人因不愿离开清远而辞职,所以厂里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缺人,工人总数最多时也只有100多人。
  人员流失过多,更让他们苦恼。“即便能找到人,也留不住人,基本上招10个人,就走5个人。有的工作不到一星期就走了。”
  据记者了解,像钜祥鞋业这样以外销为主的生产厂家,今年订单暴增,招人却成了大问题。
  同在一个工业区的另外一家内销工厂鹏利鞋厂同样缺工200~300人,工厂负责人伍常春说,比起做外贸的企业,以内销为主的企业情况相对好一些,“因为订单控制在自己手里”。鹏利鞋厂比较幸运,去年回家过年的工人,只有20几个没有返工,年后招工的压力不算太大。
  据东莞理想人才劳务市场营销中心总监黄京则分析,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从2007年开始,招工已经比较难了。目前看来,情况还可以,过了元宵节,工人们又来东莞了。中上规模的工厂(如员工总数在500人以上的),管理正规的工厂,人员比较稳定。那些只有100~200人的“迷你厂”就比较难招到人了。这些小厂在企业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可能比较欠缺,老板一言堂的情况居多。
  工资劳资双方持续博弈
  待遇:普遍不高
  招人:为了储备
  工人:等待观望
  老板:大多不慌
  春节前,伍常春已经预料到节后会出现招工难的情况,“只是没想到今年会这么困难”。所以在放假前,工厂就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新进工人在年前涨了一次工资,从1000元/月提高到1150元/月,此外还严格控制加班时间,这样才能吸引老员工回来。
  看到形势不妙,年后他们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工厂建立8年以来,第一次在报纸上做了半个版的招聘广告。还采取“以工带工”,老员工每介绍一名新员工,就给予50~100元的奖励。另外,到人才服务市场招聘会上大肆招人——不过应聘的人并不多,基本上没有当场签约的。
  在伍常春看来,这些已经很“掉架子”的招数,并没有扭转局势。从开年到现在,他们只招到了约90人,而且“主要是以旧带新的形式,在人才市场上基本招不到人了”。
  去年以来,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改善民工的生活条件,如:改善伙食,开始注意饭菜的味道;改进住宿条件,不少宿舍安装了空调,有的企业还为工人提供了“夫妻房”。员工的福利在增加,各类法定保险也基本齐全,包括:社保、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佛山家具行业副会长张颖珐说:“在家具行业,四五年前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10%~15%,现在差不多要占到15%~20%。”伍常春介绍说,他们的产品属于内销的中高层次,利润率相对于做外贸的要高一些,所以工资也会高一些,“有比较优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来工的心理工资底线是“至少1300元/月”,而钜祥鞋业开出的薪水是1200元/月。
  在外来工抱怨企业“缺乏诚意”时,企业认为他们“挑三拣四”:“在薪水的问题上,他们已经没有涨价的空间。即便招不到人,涨工资的可能性也不大。我们可能会去找临时工,或者再去约谈价格。”伍常春说。
  大家都在观望。佛山家具行业副会长张颖珐介绍,现在企业的普遍心态就是这样,不是太“慌”,这个时候工厂大都没有开足工,内销企业的销售旺季在6月~8月,外销企业则集中在年底,所以用工还没“荒”到“火烧眉毛”、影响生产的地步。现在招人是用于储备,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是招人的旺季。“有话说,招人,"三(月)金,四(月)银,五(月)铜,六(月)铁,七(月)招不到人"。”

  工人缺工200万太夸张
  订单:超常暴增
  招工:被迫提前
  东莞理想人才劳务市场营销中心总监黄京说他无法判断这是否意味着转折点的到来。
  “撇开2009年不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招工情况都差不多,逐渐递减。比较大型的企业,现在情况基本上得到了缓解。”他说,2009年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其情况不具备参考价值。去年企业订单不足,人手过剩。今年外部经济有所恢复,订单暴增,由此显得民工奇缺。
  企业招工心切,今年启动招工的时间比往年早,正月初十就开始了;而民工们大多正月十五之后才出门,所以企业起初招不到人,元宵节后才出现了一次找工作的高峰。“其实,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难。”
  “现在看来,其实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匹配成功率"。”黄京说,需要的人招不到,而能招到的人又不需要。顺德金紫中介服务部负责人黄小强说:“现在外来工中"90后"已经成为主力,他们都想一工作就到管理类岗位,但文化水平不够。没有技术,又不愿意做普工,即使上了生产线,也可能做两三天就走人了。”
  张颖珐说,在顺德的家具行业,这样的情况很普遍。因为顺德几乎所有的家具厂都是中小企业,现在工人返工了,不过年纪都比较大,新生代的外来工越来越少。从今年开始都招不到年轻的工人,家具行业需要搬运工,需要体力更好的年轻人,这类型的普工很难招。
  据他了解,目前的情况还在可控范围内,缺工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的效率。“"缺工200万"的说法比较夸张。如果按照一个外来工人均月产值1.5万元算的话,缺工200万,意味着广东仅一个月就损失很大。”
  分流全国分流趋势明显
  珠三角:全国分流
  长三角:够本涨薪
  从外来工流动的情况看,黄京为珠三角感到担忧,“没有前几年那么兴旺了。今年到长三角、内地、西部去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经济圈都在兴起,分流了不少务工人员。广东企业开出来的条件已经没有绝对的吸引力了。”
  务工人员从珠三角向长三角流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趋势。黄京分析认为;“东莞不少企业都是做外单的贴牌生产,赚取的只是加工费。它们只能赚取微利,大多没有议价能力。这种模式的利益链条是"贸易公司——物流公司——企业——民工",被夹在中间的企业们很尴尬。而长三角的很多企业都是本土型企业,自营自销,自主品牌,上端没有其他链条来瓜分利润,他们有能力给外来工涨工资。”
  事实上,目前鞋业加工的利润只有6%~7%。俗话说,“东莞堵车,世界缺货”,东莞虽然是“世界工厂”的核心地区,但它薄利多销,利润并不高。
  此外,长三角的工厂的管理可能更人性化,“他们的生活区和工作区是分开的,下班时间可以自己安排。珠三角的很多工厂上下班都在一个地方,让人没有放松感。”
  在张颖珐看来,招工难,行业本身应该反思。“企业面临着转型,我们都看到了这点。以前,佛山的陶瓷企业,占地多、污染大,产生的效益远远低于对这个地方的破坏,所以要转走。我们(家具行业)将来也可能会转移或升级。”
  随着家具行业推进工业化生产方式,对工人数量的要求必然会下降,这是将来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现在家具业还需要大量的搬运工人,将来如果改用叉车,就只需要叉车司机。在德国,一个50人的工厂,和我们这里一个300人的工厂,产能差不多。只是在国内,还没有人愿意花这个本钱去做“一辆叉车的价格大约在8万~10万元,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投入太大。”
  “现在看来,其实现在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匹配成功率。当然,这还不至于影响产业的发展。
  黄京说,珠三角的企业要把劳动力吸引过来,首先要完善自我。新一代求职者,以“80后”、“90后”居多,应该尊重他们。从就业群体来看,技校、中专、大专学历的毕业生是求职群体的大多数,对他们来说,工作辛苦不辛苦是次要的,开心不开心是主要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提升企业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其次,适当地提高薪酬福利。依据行政级别,东莞属于三线城市,所以薪酬标准一直比较低,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对等。
  专家视点
  劳动力供给总量未减
  21岁至30岁劳动力短缺
  女性剩余劳动力非常少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白南生并不这么认为,他说:“中国目前耕地的总面积不到20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4亩。而现在农村劳动力约6亿多人。按上世纪90年代初的技术标准,每个农业劳动力可耕种20亩的土地,据此,我国农村仅需1亿人左右的劳动力,劳动力供应充足的事实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
  国家发改委中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宇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04年开始,国内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但从统计数据看,劳动力供给总量并没减少。这其实是劳动力供给的机制出了问题。
  从数据上看,2005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在1.15亿人左右,总量上仍然具有“无限供给”的可能。但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下可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6500万人,占56.8%,其中,21~30岁的只有700多万人,仅占6.3%。这表明,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今后将面临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双重矛盾。
  从性别分布看,外出务工人员中女性约占1/3,即6800万左右。纺织业、制鞋业、玩具制造、服装加工、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女工,尤其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需求最大,而农村18~25岁这一年龄段内的女性劳动力已经基本转移进城。25~30岁的乡村女性劳动力又受到生育周期和家庭因素的影响,转移能力受到限制。农村实际能转移出去的女性剩余劳动力非常有限,这就加剧了城镇非农产业女工短缺的现象。
  何宇鹏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全面上升,使长期以来产业赖以生存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有人认为珠三角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其实可以充分利用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契机。
  目前,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已经开始,规模正在逐步加大。如果能够制定鼓励政策,促使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大省流动,既可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又可解决中西部地区的就业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而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力竞争优势。
  近来的工资迅速上涨并不意味着劳动力的供求发生了巨变,因为这里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这几年主要是由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个幅度的提高当然也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均衡的一种长期变化。
  但它不是短期巨变,政府提高最低工资的决策,可能包含了政府的其他目标,而不完全是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反映。比如说:政府的人文关怀。比如说: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这种手段推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把一部分效益比较差,占地比较多的企业“轰”走,所谓腾笼换鸟。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不能把这种工资的上涨归因于劳动力供求在短期内发生巨变。
  十年用工转变
  在黄京看来,过去的10年时间里,企业和外来工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时间上来看,2001年~2003年是一个阶段,2004年~2007年是一个阶段,2007年~2009年是另一个阶段。
  地位转换2003年以前,厂方占主导地位。民工要想进工厂,得费很大的劲。有的外来工找工作时还需额外交几百元的公关费。
  “以前进富士康,要交100~200元介绍费,最多时甚至要交500~600元。2003~2006年双方处于相对均衡状态。2007~2009年,工人进入强势阶段。工厂招一个人,得倒付介绍费。
  工资变化2001年,工人工资为600~700元/月,基数低,增速快。现在1600~2000元/月,涨了一倍多。
  维权意识2001~2008年,买社保逐渐成为一种常态。民工的维权意识也逐渐加强。
  开工时间2001年,年初四开工,初八、初十生产就已轰轰烈烈。现在,初六开工,初十才有找工作的气氛,大年十五才正式进入招工状态。
  服务方式以前,告诉民工工厂地址,让他们自己去找;现在,企业派车接送。
  工作流动性“50后”、“60后”民工以年为单位,“80后”、“90后”以月为单位。
  工人心态“80后”工人,维权意识强。赚钱并非唯一目的,他们注重休息,个性张扬,流动性强。他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会报警、告工厂、找记者。1970~1985年出生的,比较肯干、不能吃苦。1960年以前出生的,最能吃苦耐劳。
  人才市场2003年以前,一过完年人才市场就“人挤人”,现在要冷清许多。 (来源:广州日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