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地区辖县
├宕昌县
早在南北朝时期,在今宕昌县境内建立过一个“宕昌国”。宕昌国之名,是以羌族部落首领之名而起。因部落首族之名叫宕昌,所以族名、国名、地名都叫“宕昌”。从此以后,宕昌之名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宕昌县是1954年由岷县、原西固县、武都县3县的边沿乡村组成的一个新县。1962年成立宕昌县至今。
├武都县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据《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自此,武都之名始有。武者,颂扬汉武帝威武拓缰之意;“都者,池也”。又“水之聚也”。武都郡初设时,建于西汉水支流漾于河谷(今西和县洛峪附近)。“以有天池大泽,故为之都”。武都由此得名。1912年始设武都县。
├西和县
秦时始置武都郡于此。明初因降西和州为县,始此地启用西和一名。清代仍为西和县属甘肃省巩昌府。1949年8月设立西和县人民政府。1958年西和、礼县合并为西礼县。1961年恢复西和县至今。
├两当县
当地名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据考证,两当地名始于439年的北魏时代,据史籍和地方志记载:“本汉故道镇(凤县)地,以两当水为名,后魏置县兼两当郡。”《旧唐书》载:“凤州两当县,汉故道县地,晋改两当,取水名。”《秦州直隶州新志》载:“故道水——名两当水,嘉陵江之源也,郦注所谓两当,水出陈仓县(今宝鸡)大散岭(秦岭山),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县取水为名者。”由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最后一说较为准确,但不论何时命名两当地名,两当地名由两当水而业,都是历史记载中共同认可的。
├文县
文县古称阴平。早在秦汉以前,文县系氐、羌所居。西汉高祖设阴平道(少数民族聚居称道),属益州广汉郡。三国时置阴平郡入蜀境。晋至南北朝为氐族部落所割据的半独立政权“阴平国”。西魏改置曲水县。北周明帝置文州。唐、宋、元时沿用文州,明洪武年间降州为县,始称文县至今。
├礼县
夏商时,这一带为禹贡雍州地,周为西犬丘,变称西陲地。秦为天嘉,北犍称兰仓,西魏改汉阳。隋废汉阳,设长道、潭水、上禄县。宋置大滩县。明成化九年置礼县,始有礼县地名,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58年西和县与礼县合并,称西礼县。1962年西和、礼县又分设两县。
├康县
康县始建于1929年,初名为永康县,因古以白马关设防改永康,后裁“永”字而得名康县。4000年前,康县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后曾分属雍州、武都郡、梁州修城郡、南秦州修武郡、南岐州广长郡、防州。解放后,1958年曾并入武都县,1961年又恢复康县原建制。
├徽县
徽县因境内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西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以发源于天水齐寿山的河池水(今永宁河)得名,始置河池县。随着历史的变迁,河池之名几度兴废。后河池繁荣昌盛为徽州。直至清雍正七年(1729年),因境内山川秀美,地势险要而更名和徽县沿用至今。
├成县
从秦代始,就在此设州置县。唐称成州,明初降州为县称成县而得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