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57阅读
  • 7回复

[历史人口]【原创】试析西安(镐京、长安)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0-26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22-07-13) —
  本文节选自拙作《世界历代各大城市人口考·中国北方城市》。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只计算城区人口,如无特殊说明,不计算郊县人口。比如唐长安,只算城墙内部的,而非京兆府人口)



  公元前1000年,镐京,人口5.5万。《诗经·周颂》记载:为了播种,周成王一声令下,镐京方圆三十里内一次出劳动力两万人以上。
  公元前800年,镐京,人口8万。有学者估计丰镐两京共有居民15万以上。
  按1956-1963年的《考古》、《考古通讯》等记录的数据,据实测,汉长安城的面积和布局,既有与文献相合之处,如实测的长安城周长25.7公里,合汉里六十二里强,基本符合文献记载的六十三里;但长安城墙的高度和宽度均超过文献记载。南垣长约7.6公里,北垣长约7.2公里,东垣长约6公里,西垣长约4.9公里。面积约39平方公里。《汉代城市研究》(周长山)与《汉代城市社会研究》(张继海)都指出:城市中的居民成分和职业多样,城市人口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4左右。
  公元前100年,西汉天汉元年,城区人口大约25万
  公元2年,西汉元始二年,《汉书·地理志》记载:京兆尹辖12县,有195702户、682468人。其中长安城有80800户,按京兆尹户均人口3.49人;按此计算,长安人口当为281900人。若将皇族、士兵及其他人员计算在内,当在50万左右。
  公元140年,东汉永和五年,历经西汉末年的战乱,加之东汉建都洛阳,长安规模大为缩小。《后汉书·郡国志一》记载:京兆尹十城,户53299,口285574。按东汉长安、万年两县人口占京兆尹比例大概为三分之一,大约9.5万人。
  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书·地理志上》记载:京兆郡汉置,统县九,户39150。按西晋长安、万年两县人口占京兆府比例大概为36.4%,按当时全国户均6.57人推算,大约9.4万人。
  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隋书·地理志》记载:京兆郡有308499户。根据《通典·食货七》609年的户口比率系数5.17,得出城内人口大概32.6万。加上宫内人口,与官吏驻军等,大兴人口约49万
  唐长安城外郭东西广9721米,南北长8651.7米,周长约36.7公里,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是明清西安城面积之9.7倍,汉长安城之2.2倍、北魏雒阳城之1.2倍,隋唐洛阳城之1.8倍,元大都之1.64倍,明南京城之1.9倍,明清北京城之1.35倍,古罗马城之7倍,5世纪君士坦丁堡城之7倍,公元800年巴格达城之6.2倍。
  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长安城区人口40万左右。
  当时京兆府有户207650,口923320。其中城内120坊得42450户,18.9万人。北衙禁军羽林卫6000人。南衙禁军每月1万人。其他人员成分数据依“王培华对737年的描述”减半。户口比率系数为4.45,按照下一段“742年”相同的算法,18.9+(0.6+1.8863)*4.45+1+7.5+0.5+1=40万人。这与西方历史学家钱德勒《四千年城市发展史》对637年长安人口40万的估计,刚好持平。
  公元650年,唐永徽九年,长安城区人口约50万左右。
  公元705年,唐神龙元年,长安城区人口约70万左右。
  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长安城区人口94万左右。
  关于唐长安过百万的说法,最早来源于日本的史学家。当代许多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只有70万左右。我个人认为,唐天宝年间的长安,人口应该没过百万,但也不止70万。《新唐书·地理志一》载:“天宝元年,京兆府京兆郡领县二十,领户362921,口1960188。”《太平寰宇记·关西道》载:“京兆府共分为487个乡和120个坊,其中长安、万年二县占104个乡和全部的坊。”以每乡(坊)平均户数计,二县共应得138500,其中城内120坊得74200户,这也基本符合宋代《长安志》的记载:“长安、万年两县共有11万户,城内8万户。”这么城内人口大概是40万。根据《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的消长》(王培华)的描述:“(737年)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京官和京吏37727,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者最高1万等四种人口,禁军及附近驻军15万。”但可以看出,“禁军及附近驻军15万”用此来计算不太合适,毕竟军队不可能都驻扎在长安城内。天宝元年,北衙禁军四卫大约2万人,南衙十二卫计12万,每个月1万轮班。那么驻扎长安的总兵力应该3万左右,南衙家属应该在城外,北衙家属算城内的比较合适。京官和京吏37727,这应该算户,再根据《资治通鉴·卷208》与《新唐书·地理志》的关于京兆的户口比率,大概是1比6。唐朝长安城宗教昌盛,狄仁杰上疏有云:“无名之僧,凡有几万,都下检括,已得数千。”《唐长安佛寺考》(孙昌武)也认为,长安两百左右所寺院,其兴盛时期,僧侣当有数万之众。我们按最保守的估计,和尚与道士共计2万。那么此时长安最终人口在40+(2+3.7727)*6+1+15+1+2=94万。
  公元774年,唐大历九年,长安人口约在70-75万之间,取72万。第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叛唐,唐朝全面衰弱。
  公元820年,唐元和十五年,京兆府户口24万,为天宝元年的2/3,当年户口比为5.76,根据计算,长安人口约在58万到61万之间,取60万。元和中兴,长安最后的辉煌。
  989年,北宋端拱二年,京兆府共有60726户,按距此最近的咸平六年(1003年)户均4.16口(算女口)计,按北宋长安人口占京兆府比例大概为26.7%,那么长安、万年两县人口约为6.8万人。
  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京兆府户数略微增加。由于宋代无地农民众多,多数人口被迫附于地主,因而形成主户与客户的户口统计制度。按户均2.84口(算女口)计,长安、万年两县人口约为19.1万
  1102年,北宋崇宁元年,京兆府人口稳步增加,13县共有234699户、537288人。按户均4.58口(算女口)计,长安、万年两县大概约28.7万。
  1208年,金泰和八年,京兆府12县共98177户,按长安、万年两县人口占京兆府比例大概为28.6%,按金户均6.36人推算,人口约17.9万
  1252年,元宪宗二年,奉元路户33935,口271399。(壬子年数。)领司一、县十一、州五。州领十五县。按长安、万年两县人口大概是奉元路四分之一计,那么大概6.79万人。
  1457年,明天顺元年,西安府31县有131120户,按嘉靖年间西安府户均8.68口计算,总人口约256900人。长安、咸宁两县人口大概为8.09万人。
  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西安府有181902户、1579116人,其中长安县户5391,口27603;咸宁县户12410,口74784。两县人口大概为10.2万人。
  1778年,清乾隆四十三年,长安147110人,咸宁352327人。两县人口大概为50万人。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西安府的总人口上升到2962547人,较乾隆时增长22.25%,长安、咸宁两县人口大概61.1万人。
  1866年,清同治五年,咸宁、长安两县67.4万人。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咸宁、长安两县仅存37.1518万人,下降44.88%。同治年间,在陕西地区发生的清廷镇压回民起义事件和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连年灾荒,使西安市境人口急剧下降。咸宁县午门仓的菜园前村和张家堡原为回民聚居区,战乱之后已无村落。据各县旧志记载,清末长安、咸宁、鄠县、盩厔、临潼、蓝田、高陵7县人口总数约为1198727人,较道光年间下降14.5%。
  1911年,清宣统三年,长安县248284人,咸宁县286588,省城有23265户,8.3967万人。
  1929年1月,民国十八年,省城10.1548万人。
  1931年9月,民国二十年,省城11.8135万人。
  1932年4月,民国二十一年,省城11.1628万人。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省城15.15万人。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省城20.8856万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省城19.7257万人。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省城24.6478万人。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省城23.0613万人。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省城22.3847万人。
  1941年,民国三十年,省城25.1658万人。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省城34.5429万人。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省城39.2259万人。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省城48.9779万人。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省城54.9199万人。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省城62.5309万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省城63.0386万人。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省城59.767万人。因临近解放,原驻西安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家属纷纷撤离,总人口下降,较上一年减少5.2%。


参考文献

  【Tertius Chandler, Four Thousand Years of Urban Growth: An Historical Census, Lewiston, NY: The Edwin Mellen Press, 1987. ISBN 0-88946-207-0.】
  【Tertius Chandler and Gerald Fox, 3000 Years of Urban Growth,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1974. ISBN 0-12-785109-7. Figures in main tables are preferentially cited. 】
  【《诗经·周颂》】
  【《西安历史述略》(武伯纶),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版,P10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秦汉城市史研究》(彭卫)】
  【《考古通讯》1956、1957、1959年等各期】
  【《考古》1958、1959、1960、1963年等各期】
  【《汉代城市研究》(周长山)人民出版社 2001版】
  【《汉代城市社会研究》(张继海)北京大学 2002版】
  【《汉书·地理志》】
  【《后汉书·郡国志一》】
  【《晋书·地理志上》】
  【《隋书·地理志》】
  【《通典·食货七》】
  【《新唐书·地理志一》】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狄仁杰》】
  【《太平寰宇记·关西道》】
  【《长安志》】
  【《唐长安佛寺考》(孙昌武)】
  【《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的消长》(王培华)】
  【《资治通鉴·卷208》】
  【《宋史·地理志三》】
  【《金史·地理志》】
  【《元史·地理志三》】
  【《明史·地理志》】
  【《陕西通志》嘉靖版】
  【《西安府志》乾隆版】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梁方仲)】
  【《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版】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民国版】
  【西安市政府《市政月刊》第一期】
  【陕西省会公安局《公安月刊》】
  【《民国二十四年陕西分县人口数》(陕西省民政厅统计)】
  【《陕西省各县保甲户口统计表》(陕西省民政厅统计)】
  【《陕西省各县保甲统计报告表》(民国30年12月)】
  【《西安市人口资料汇编》(西安市统计局1986.12)】
  【《陕西省会警察局户口统计报告表》(民国34年1月)】
  【《西安市政府三十四年度工作报告》】
  【《陕西省会警察局户口统计报告表》(民国34年12月)】
  【《西安市政统计报告》(西安市政府统计室民国37年7月)】
  【《十年来之陕西经济》(陕西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特刊,1942)】

[ 此帖被边城玫女在2010-10-26 13:40重新编辑 ]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0-26
围观玫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0-26
欢迎玫女携精品回归!
稳省调市合镇建区,拆地废县下乡聚社;省市区社动态均衡,减层增幅政通效达;
区域聚落实虚演进,层幅调适自有动能;适域设市放权自治,都市镇社简法自然。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0-26
玫女强势回归
出名要趁早,吃屎要趁热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0-26
   感觉这全国户均口数 应该和长安城内的相差不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0-29
葛剑雄的西汉人口地理认为,皇族是计算在汉书地理志人口内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02
古代还是长安、洛阳的人口密度大啊,有上百万人。
想想南方地区一个郡才万把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11-03
这好东西怎么不加分呢?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