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框定范围,我仅从开发区与
主城区的空间布局和
经济比重来分析两者的关系,并且开发区指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为主的地域,农业、旅游不算。
1. 产业园:这种形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为普遍,甚至一个小乡镇划几亩地围起来都能搞,现在进化到都市型上楼了。他的功能比较单一,纯粹是方便企业入驻运营。
2. 功能区:
城市规划概念热起来后,兴这玩意了,一般作为一个主城区发展的支撑点。当然,也有当初的产业园成熟了,需要一些商住配套设施,整体外延上档次了。
3. 附城:顾名思义,紧靠主城边缘,功能较为单一,是主城扩容的产物。开发实施的名义,既有一般的经济开发区,也有直接的商住新城区。 这种模式适合中小城市建设扩张,随便一个县城,就能找出脉络;其变态样版,北京。
4. 翼城:这种结构只能在大型城市出现了。来源有两种:一是开发区发达了,主城区把某些市政项目索性放进去,典型如苏州及其两翼;二是原来的郊区县城
规模做大了,例如上海主城之于宝山、莘庄。
5. 辅城:这种结构基本上一对一的,人为规划发展的痕迹很明显,并且辅城经济比重不少于四分之一,在空间上有自然地理分界或低开发程度地带隔开,当然主辅之间交通方便,行政上的控制也很强。现在的三大国家级新区都是这种状况。
6. 新城:这种状况恐怕不能以主辅称之了,代之新老。例如,昔年南汇的临港新城--惠南镇,未来的曹妃甸新区--唐山市。
[ 此帖被萧望岳在2010-12-13 18: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