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433af50100h8z1.html松绑计生政策,是中国人口软着陆还是大爆炸?
2010年02月03日 02:56 来源:侨报 作者: 资中
由于笔者对大陆当前情况的相对隔阂,经朋友介绍后才得以拜读大陆学者胡鞍钢先生的《稳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未来人口规模》(下简称胡文),从而证明了笔者于2009年12月14日在《侨报》发表的《中国的新人口警钟敲响得太早了》(以下简称拙文)一文中,提到大陆有人为了达到生育平衡,把“总和生育率(F)达到F =2,甚至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达到2.1才算满意”的主张绝非子虚乌有。胡先生就是属于人口保险派或满意派的一员大将。因为,胡文里一个核心和重要的段落就提到:
从“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向“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转变,使得中国的实际生育率略有上升、接近人口生育更替水平,即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2.1左右,让以后几代人既可以“顾小家”,又可以“顾国家”。从长远来看,可以逐步实现中国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以及总人口规模的稳定。
笔者在拙文中已提到,世界上凡F≥1.6的国家,人口均在增加之中;更可怕的是,在F≥2的国家,其人口到2050年时平均将增加在30%以上。如果按照胡先生“接近人口生育更替水平的F=2.1”估算,届时中国的人口按增加30%计,将由现在的13.3亿增加至17.3亿,到本世纪末,不达到20亿才是怪事。中国的人口将不是“软着陆”,人口规模也稳定不了,而是人口“大爆炸”。
胡文又说:从1998年开始,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已降到10‰以下,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进入世界上的低人口增长国家行列。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极低的国家之一,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5‰,更重要的是,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已降至到1.8以下,属于“少子化”(即妇女总和生育率过快下降,明显低于正常的人口生育更替水平)类型国家。中国现在面临新的人口问题,需要及时调整人口政策。
自然增长率(以I代表)降到5‰,有什么可怕的?理论上只要I为正值,人口就不会减少。考虑到I值易受人口年龄分布的影响,以中国的情况言,I只要不降低到小于1‰,人口就不可能减少。只有当F<1.6或I为负值的国家,人口在逐渐减少之中的才能定义为“少子化”类型国家。中国并不属于“少子化”国家,根本不需调整人口政策。
胡文又说:进入21世纪,中国在人口问题方面同时出现两个新的发展挑战:一个是加速的“少子化”,第二个是加速的老龄化。联合国人口署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7%,2050年将上升到31.1%,大大高于届时的世界平均水平(21.9%)。
老龄化有什么可怕的?老龄化是人类预期寿命(L)延长的必然结果,是全球性共同面对的问题,笔者在拙文中已说明。现再补充一点。世界上L最长的国家是日本,平均L=82.12岁,中国L=73.47岁,在世界约2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05位。即,世界上有半数国家L值大于中国,提早老年化的是那些国家。下为一些国家L≥60岁的老年人口分布占总人口的比例:日本25.7%,德国24.5%,英国20.8%,法国20.6%,俄国18.8%,美国16.5%,中国10.4%。可见,202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7%,还赶不上日、德、英、俄现在的水平,中国应算老年化国家里的小老弟。老大哥应付老年化的经验,届时对中国很有参考作用。
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数目不可能改变,要降低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只能增加人口。不妨计算一下看看:为简化起见,取2050年中国人口上升到30 %为准,如果想分别降低到25%=30/120和20%=30/150,则2050年时,中国的人口将分别增加(120-100)%=20%和(150-100)%=50%。届时人口将由预估的14.24亿增加到17.09亿和21.36亿,到本世纪末,人口将分别超过20亿和30亿——这将导致人口的爆炸。由此可见,任何降低中国老年人口比例的打算,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其实凡是L>60岁的国家,迟早都会出现人口老化问题。中国现在的L=73.47岁,如果害怕人口老化,难道要把L降低到60岁以下不成?
胡文还以较大篇幅拿印度与中国作比较,这是选错了参照系。印度当前F=2.72,I=15.5‰,人口到2050年将预估增加57%,达到18.08亿人。与这样一个不能控制人口爆增爆涨的国家进行对比,有何意义可言?中国和印度现在的人口分别占世界的19.67%和17.61%,居世界的冠、亚军。难道到2050年,中国人口数量还要坐上冠军宝座不成?
综上所述,胡鞍钢和田雪原先生文章的要害在于:错把F=2.1作为保持生育更替水平的指标,且绝口不提由此引起的人口增长问题。如果按照胡、田二位先生的主张调整中国现行人口政策,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中国的人口将会爆炸。
中国的人口政策已经到了新的十字路口,需要认真展开思考。
(作者系旅美华人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