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襄阳啥模样》
记者 李晖 通讯员 佘俊
8月29日,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提请的关于《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议案,并通过了有关审议意见。该规划由市政府委托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已优化调整完成。近期,我市将按程序上报省政府和国务院审批。
2020年,襄阳会变成啥模样?规划将襄阳未来 10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产业形成强力支撑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形成比较优势的区域中心城市、彰显襄阳文化特色的中国文化名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家园”,同时实现“新城东进,旧城更新,一心四城,组群发展”的城市发展策略。
空间布局:形成优美的“一心四城”
随着东津开发的提出及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规划明确提出,襄阳中心城区发展格局为“一心四城、多中心发展”沿江组团式结构,“一心”为鱼梁洲,“四城”为樊城、襄城、襄州、东津。
规划将东津确定为和襄城、樊城、襄州一样,具有同等地位的城市片区。未来,东津将作为我市城市新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之地,重点进行开发建设。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我市对建设用地进行布局优化,在樊城、襄城、岘山森林公园、鱼梁洲、余家湖工业园等片区适当减少用地规模,将这些用地指标调整至东津新区,加上原规划在东津的建设用地,东津共规划布局 2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
通过优化调整,我市中心城区的四城功能分区更加明确:襄城重点发展旅游、文化、教育产业;樊城大力发展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襄州主要发展与汽车相关的产业;东津今后重点发展区域性服务业,布局中央商务区、行政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体育中心、科技中心、医疗中心等领航功能。
市域城镇结构:一心两轴三支点
以襄阳中心城区为中心,以老河口、宜城、枣阳 3个中等城市为支点,以“两轴”即武银高速公路暨汉渝铁路襄阳段城镇发展主轴、二广高速公路暨焦柳铁路襄阳段城镇发展次轴为纽带,形成“一心两轴三支点”的市域城镇结构。
交通规划:形成快捷的交通体系
中心城区将形成“两轴三环九放射”的快速路和主干道系统。这样既加强了中心城区各片区的交通联系,又强化了城区对外的交通联系。
“两轴”:城市的南北轴线、东西轴线。“三环”:城市的内环、中环、外环线。沿长虹路南段、邓城大道中段、唐白河大桥、东内环、东津大桥、环山路形成内环线;沿环山路、卧龙大桥、机场路、高铁线形成中环线;规划从襄荆高速公路尹集出口向东绕岘山跨汉江至麻竹高速公路连线,与汉十、襄荆高速公路共同形成城市的快速外环。九放射:襄城、樊城、襄州、东津四个片区对外联系的九条出口城市主干道。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自行车、限制摩托车发展。到2020年,居民出行结构达到步行24%,自行车21%,摩托车7%,公交车30%,小汽车13%。
新建汉江四桥,选址在汉江一桥以东约1000米处,北接东风路,南接襄一号路(星光路)。
旧区更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按照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规划指出,旧城更新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建设时序。
旧区包括襄城旧区和樊城旧区。襄城旧区主要发展适合古城特色的旅游服务、传统商业、居住等功能,增强古城活力,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6万人。樊城旧区主要发展居住和商业功能,逐步搬迁工业、仓库和物资市场,居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万人。
旧区将保护历史城市的街巷格局和总体风貌,重点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和整治;适量引入与旅游观光相关的文化、娱乐和商业功能,提升街区活力;对传统街巷、历史建筑进行整治,恢复传统风貌特色。
城市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家园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等措施,把襄阳建设成生态和谐、环境优良、景观优美、开放互动、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市。规划明确限制污染行业发展,确保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