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dichan.sina.com.cn常州日报2012/10/20 8:32:01
我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共普查出12大类26个子类的地名信息4.7万个。昨天,市地名委员会成员(扩大)会议公布了这一组数据,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地名工作进行了部署。副市长张云云出席会议并讲话。
老地名具有文化精髓
2009年,我市启动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历时3年。普查中,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首次尝试卫星航拍地图、矢量方位图等高新技术,共普查出4.7万个地名信息,包括行政区域名、居民点名、交通运输设施名、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等。
而在所有的地名信息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老地名。
早在2010年,市民政局就与常州工学院常州研究中心合作启动常州老地名保护与利用研究课题。如今,该课题已经结题。记者在课题研究报告中看到,常州老地名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比如,行政区划名称中的孝仁乡、德泽乡,城门关驿名称中的怀德门、德安门,楼坊名称中的慈孝坊、惠民坊等,都包含着儒学伦理要素,体现着常州历史地名的古典思想。此外,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也反映在历史地名中,历史地名特别是纪念性祠庙中有很多以历代文人命名的,如延陵季子庙(祠)、东坡先生祠、唐荆川先生祠等,用以旌表文章功名的建筑也很多,如崇文坊、双桂坊等。
老地名65%已弃用
别具特色的老地名,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有些至今保持着生命力,如历史上先后4个城郭的九门四水关,虽然建筑实体早已不在,但迎春、通吴、怀德、德安等地名仍被广泛使用;但有很多老地名,逃不过消失的命运。
据调查,仅行政区划、行政乡镇名称以及城市街道名称和桥梁名称弃用的就有很多。比如从宋代到清代一直沿用的35个乡名,到民国时仅留下6个,1949年以后全部弃用;1948年时常州有73个行政乡镇,1949年以后只沿用了27个,弃用63%;民国《武进指南》记载了当时常州城城墙内外城市街道名,包括巷名、街名、路名、弄名和其他里坊名,共有209个,现在仅存74个,弃用了65%,其中弃用最多的就是弄名和里坊名。
对于老地名,常州工学院常州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杉认为,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当前常州正在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没有老地名文化作为支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原主任薛炳焕一直致力于唤起人们对老地名保护乃至老街古巷保护的重视,今年刚刚出版新书《常州街巷》,他也建议,推动地名保护工作,我市必须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地名规划,确保这项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同时,尽量保护一批老地名。
将编制老地名保护目录
针对这些问题和建议,下一步,我市怎么办?
市民政局副局长杨继洪在会上介绍,我市将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意见》,修订和完善《常州市地名管理办法》,使地名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依据《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地名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地名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
在修订《常州市地名管理办法》时,还将把老地名保护,专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明确规定。民政、文广新、地方志、政协文史委等部门将合作,聘请对地方志、民俗、地名文化、地方史、常州历史等方面具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对我市老地名进行调查和考证,确定需要保护的范围和数目,编制常州老地名保护目录,为实施老地名目录保护提供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同时,对实体已经消失的老地名和即将消失实体的老地名进行鉴定,并在原址设置统一的标志牌,标明老地名的位置、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历史文化遗迹等内容。对具有历史渊源的街巷、园宅和古建筑物、古镇等名称,在其路口两端或原址附近的建筑物上,以镶嵌的方式,修建碑记,以反映老地名的历史沿革和湮灭情况。
对极具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的老地名,筛选后,还将争取纳入市级甚至省级、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目录范围,使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别具特色的常州老地名,得以有效的保护沿用、弘扬传承。 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