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29阅读
  • 9回复

[历史地名]关于临沂古城及其古地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1-09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5-08-05) —


临沂古城

  临沂城始建于春秋末期,已有2500年的历史。据《春秋》记载: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这个“启阳”,是临沂城最早的名称,也是临沂城的开始。
      从汉初至清末,此城除为县治外,先后为国、郡、州、府驻地,为全省六大文化古城之一。
      老城占地面积1.64平方公里。城墙原为夯土筑成,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筑砖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始整修四门,添建城楼。清康熙七年(1668)地震,“东门城楼仅存,余俱坍毁”,几经增修,才恢复旧观。据《沂州志·城池》记载:砖城一座,周围9里,高2丈5尺,阔1丈,垛口3782.5个,城堡50座,炮台4座,城内马道阔8尺,城外壕深1丈,阔1丈6尺,城楼4座,除南门楼为大楼3层、又小楼2座外,其余东、西、北3门均系2层大楼一座,又小楼一座。四门名称:南曰望淮,东曰镇海,西曰瞻蒙,北曰宗岱。该城的布局有其鲜明的特色,不呈方形或长方形,却呈椭圆形,东西稍长,南北略短。整个形状像一只展翅南飞的凤凰,故百姓皆传临沂城是龟驮凤凰城。四座城门的名字均题在门楣上,北门城楼还有一方题额,上书“齐鲁锁钥”四个大字,显示了临沂作为鲁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地位。古城原无护城河,经过明、清两次开挖引水,始有四面环水的护城河。
       由于战争的破坏和50多年的改造、建设,现除护城河外,城墙、城门皆已无存。近年来,为再现临沂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风古貌,临沂市开始规划修复南城门和部分古城墙。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1-09

   ?临沂展览馆内的明代临沂城郭模型。

  

可能很多临沂人都并不了解:临沂2500年的建城史,千余年的“琅琊”和1335年的“沂州”几乎概括了临沂的历史;“东莞”原来是沂水县;大名鼎鼎的“琅琊”却始于临沂境外的诸城……

临沂市民政部门的地名展勾起了人们对于临沂历史的回忆,有关部门即将把这些资料编纂成书,让地名串起城市记忆,全面地反映临沂这座城市及周边县区的前世今生。

地名源远流长,“琅琊” “沂州”最响亮

  

如果从公元前492年筑城、作为鲁国东南方的屏障算起,到2008年,临沂城已建城2500年。

记者数了数,临沂地区存在着颛臾、启阳、琅琊、即邱、临沂、利城、沂州、戚、临沭、昌乐、兰山等众多名称,这些地方或为小国,或为郡县。

临沂现在的名字起源于汉朝,《临沂县志》 称:“汉临沂县今治北以东三十五里俗谓诸葛城者,是。”从隋代开始,“临沂”大体移到现在的地方。

不过,临沂在历史上最响亮的名字是两个:一个“琅琊”,一个“沂州”。两个都使用过上千年,而沂州更是使用了1335年,足以贯穿半部临沂史。

这两个名字也代表了临沂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魏晋之前,“琅琊”称国,文化灿烂,名字也多,颛臾、启阳、琅琊、即邱、临沂等等后世广为人知的名字都来源于此。而到了魏晋之后,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江北士族南迁,临沂衰落了不少,名字也少了,仅有东安沂州、戚、临沭、昌乐、兰山、发干等是在南北朝以后才出现的名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改北徐州置沂州,一直到民国二年(1913年) 撤销,“沂州”这个名字竟然足足用了1335年。

在很多临沂人看来普普通通的名字,原来都有着不小的渊源。

鄪国,郯国,春秋时期的国名,成了现在县城的名字;鄅国,鄫国,也是春秋时的国名,今天的南坊鄅古城村和苍山鄫城村是他们的遗址。

地名趣味无限,“东莞” “兰陵”故事多

说起东莞,大家并不陌生:广东的一个工业城市。临沂居然也有“东莞”,而且从春秋一直叫到唐初。根据实地考察,西汉的东莞县城在沂水城东北四十余里、高桥镇的徐家荣仁村一带。

“东莞”是临沂的,大名鼎鼎的“琅琊”却最初并不指临沂。据民政部门查证,琅琊一词最早作为地名出现,始于诸城一带(秦汉以前)。除了“东莞”和“琅琊”,还有一个地名,从史学界打到文学界又扯上造酒界的“官司”,那就是“兰陵”。

“兰陵”据传因附近土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春秋时,鲁国在此设次室邑,战国时,楚国始设立兰陵县。李白的名篇“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给兰陵美酒做足了广告。

可没想到的是,战国时期,楚国居然也更名叫兰陵,那可是在湖北啊。更没想到,明代一部“兰陵笑笑生”写的奇书《金瓶梅》更难坏了文学家们:据说当年常州也称“兰陵”,所以这个只写笔名不写真名的作家应该常州人屠隆?

“官司”虽然多,但不管怎样,“兰陵”最早在临沂,是毋庸置疑的。

  

地名亟需传承 ,《临沂记忆》即将成册

临沂市民政局、临沂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打算把这些内容编辑成书。“这些资料,是我们花费了一年多的功夫,一点一滴整理出来的。”民政局地名中心的负责人介绍,他们打算在“临沂首届地名文化展”展出的近千幅珍贵照片基础上,通过优中选优、进一步挖掘整理,拟编辑推出大型画册《临沂记忆》,旨在较全面地通过图片的形式反映临沂这座城市及周边县区的前世今生。

“好多人都给我打电话啦,问我们的书什么时候能出来,到时候留给他一本。”地名办的主任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临沂人热爱家乡,自己也觉得挺有成就感。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1-09

临沂古城老照片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1-09


王羲之故居

  位于兰山街道洗砚池街中段北侧的王羲之故居,为大书法王羲之幼年居住处。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为 右将军,又称“王右军”。其书法真、草、篆俱佳,尤善隶书,为历代学书者所推尊,后人誉其为“书圣”。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民国《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晋末年“永嘉之变”(公元307年—313年)时,王羲之随宗族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遗址”(《集柳碑》)。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僧妙济禅师觉海来普照寺任主持。4年后,在沂州防御使高召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建立围墙;并架石桥,跨望月湖,扩成空旷之境。同时翻修殿宇,并在大雄宝殿北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工程告竣后,在寺中庭筑亭刻碑,以记其事,此即有名的“集柳碑”。明正德年间,被封于沂州的泾王又对此寺进行大规模修缮,并铸大批铜佛像及大铁钟一口。此后,为纪念王羲之,又在普照寺和洗砚池之间增建右军祠。祠堂内立右军坐像,两边童子各一,左抱文房四宝,右抱白鹅;祠院内立一龙凤碑。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同治年间,在忠孝祠西又修建了万善庵。昔时,这一带琳宫梵宇,错落分布,苍松古桧,林立其间,为临沂城一大形胜之地。夕阳西下时,暮蔼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古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阳”即指此景。抗日战争前,寺院等仍一直保存,为省立第五中学的第三、四院。日军侵占临沂后,古建筑被破坏,古文物遭洗劫,普照寺等名存实亡。仅存的大铁钟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1989年,临沂市(县级)开始修复王羲之故居。2003年4月,在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之际,临沂市投巨资对王羲之故居进行大规模整修扩建。2003年10月,整修工程全面竣工。整修扩建后的王羲之故居,面积由原来的28亩增至8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名人故居之一。故居坐北朝南,大门匾额“王羲之故居”由全国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院内有砚池怀古、曲水流觞、普照夕阳、千秋五贤四个景区,分布着洗砚池、晒书台、琅琊书院、书法碑廊、普照寺、王右军祠、五贤祠等众多景点。2003~2006年,连续4年书圣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使临沂“羲之故里、书法圣地”的品牌名扬海内外。
  2003年5月初,在王羲之故居扩建整修过程中,发掘出两座较大的晋代砖室墓葬。两座墓葬东西相距30余米,除墓门为石制外,其余均为砖筑。居东的一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的大中型砖室墓中唯一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有瓷、铜、陶、铁、漆、金及其它质地的随葬品250余件(套)。二号墓墓室建筑规模宏大,为山东汉晋砖砌单室墓中所罕见。由于先后两次被盗,仅发现青铜器虎子、青瓷灯以及串饰玛瑙珠等随葬品一小宗。在两座墓葬出土的近300件(套)随葬品中,有青瓷胡人骑兽器、青铜神雀伏雏衔鱼熏炉、鸡首青瓷壶等7件国家一级文物,铁弩机等7件国家二级文物,另有45件国家三级文物,部分填补了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由于考古发掘规范、考古意义重大、科研成果突出,此次考古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8月,洗砚池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贤祠

  早称忠孝祠,原在临沂老城南关,明嘉靖年间所建,早仅祀诸葛亮、王祥二人,后改名为景贤祠,祭祀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颜杲卿五人。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移址洗砚池东重建,并更名为“五贤祠”。五贤祠几经战乱和“文化大革命”损毁,已不存。2003年王羲之故居整修扩建时据原貌重建。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大殿三间,东窗上砖刻“孝感天地”,西窗上砖刻“忠冠古今”。殿内正中塑诸葛亮坐像一尊,东侧有王祥、王览二位坐像,西侧有颜真卿、颜杲卿二坐像。大殿前是御碑亭,亭内有乾隆题诗碑,其诗为:“孝能竭力王祥贤,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据临沂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访路经临沂城,住在一旅店内。当时正值修葺五贤祠的工程完竣,临沂的绅士们商议在五贤祠立碑,或作副楹联,以纪念这一盛事。乾隆听到这个消息,即于寓中写成此诗,并派店中伙计送于五贤祠。及至人们发觉是乾隆的御笔,知府、知县齐集“接驾”时,乾隆早已离城南下了。此说纯属虚构,真实情况是: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山东,驻跸济南,当时的山东巡抚准泰(满族)向乾隆帝奏请:山东沂州府旧有景贤祠(即五贤祠)修建完竣,请赐御笔。乾隆遂依奏赐七言诗一首。于是,准泰将此诗发交沂州府,在祠内勒石建碑。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1-09
孔子庙  旧称文庙,俗称孔庙、圣庙,位于兰山街道兰山路中段。原在临沂老城东南,始建年代不祥。北宋末年毁于大火,金代迁址重建于今地。此后历经兵燹和毁坏,曾先后十次修复。1948年临沂城解放后,孔子庙保存大体完整。“文化大革命”期间,孔子庙遭破坏,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及2棵银杏树。自1982年起,省、市人民政府对孔子庙进行了三次维修。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临沂市人民政府对其实施第三次大规模修复后,将其辟为临沂市博物馆。
  修复后的临沂孔庙是市域内规模较大的仿古建筑群。占地总面积6975平方米,建筑面积2878平方米。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前大门(东西耳房)、大成殿(东西两庑)、明伦堂(东西画像石廊)、办公楼(库房)。分前、中、后三进庭院。大门内两侧各有银杏树1株,据史书记载植于金代。东为雄株,西为雌株,虽历经900年风雨仍枝叶茂盛,年年结果累累。一进庭院的正面为雄伟壮观的大成殿,大殿面阔5间,殿内正面为彩绘孔子塑像,高4米、两侧为四配,东侧为孟子、颜子塑像,西侧为曾子、子思塑像,高3.3米。大殿后(二进庭院)的两侧为画像石廊,西廊陈列了在临沂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的画像石近百块,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的实物资料。东廊陈列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的石刻造像和历代碑刻,为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佛教、民俗和历代书法提供了真实的资料。明伦堂位于大成殿后,面阔5间,22.6米,进深10.77米,内有8根金柱,青砖黑瓦。明伦堂后为两层古平顶式库房兼办公楼。
  经过修复的孔子庙,布局合理,雄伟壮观。它不仅是人们瞻仰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旅游胜地,而且也成为临沂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临沂天主教堂

  又名圣约翰大堂。位于兰山街道兰山路,是天主教临沂教区的主教座堂。1913年建成。由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教民捐资,荷兰人诺广训神甫主持修建。罗马式建筑,建筑面积854平方米,能容纳1000人左右。堂门南向,正中为大门,两侧各1小门。堂外正面墙壁嵌牌5块,由清末官至刑部主事、20岁以诗名领沂州府“四才子”之首的书法家王思衍书。正面及两侧墙壁嵌有大型雕花玻璃窗19个。堂外顶部筑有高低5座尖塔,正中为钟楼,内设3口大铜钟。堂内顶为穹隆式拱顶,雕花柱头。堂大门内上方为大型全木质结构的管风琴楼,堂内后部为主教小堂、大更衣室,其下为地下室。该教堂现为临沂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琅琊冢

  位于临沂老城东南广平亭,今兰山街道琅琊巷,相传系东汉琅琊王刘京的墓葬地。原为大型封土,现已为平地。琅琊王刘京,谥孝,东汉光武帝之子,公元80年(建初五年),由莒县迁都临沂,凡传6世,共141年。

小城后遗址

  位于兰山街道小城后村南,东西300米,南北400米。曾出土鹿角,挖掘出泥砖、泥瓦砌的弧型井。属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1992年6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1-09

临沂特色名吃2枚

八宝豆豉

  临沂特产,被评为“山东名吃”、“中华名吃”。始产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2年获全国博览精品金奖,1995年获中国名优精品金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品尝后,欣然题词“齐鲁名产、醇厚清香”。此酱菜因用大黑豆、茄子、鲜姜、杏仁、鲜花椒、紫苏叶、香油和白酒8种原料酿制而成,故名“八宝豆豉”。
    各地生产的豆豉多为干豉,唯独八宝豆豉有汁。八宝豆豉工艺精细。一般于头年茄子成熟季节配料装坛,经日光发酵10~12个月,次年中秋节前后方为成品。启封后,色泽晶莹,粒粒玑珠,清香四溢。具有醇厚清香、去腻爽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市场声誉,除销往本省及京、津、沪等地外,还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现在,通过调整配方和用人工控制豆豉发酵温度,使豆豉发酵周期缩短为6个月,产量大幅度提高,并保持了原有的风味。

  糁,又名“肉粥”,是兰山区的传统名吃,被评为“中华名吃”。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清康熙年间《沂州志·祭秩》所列16种祭品中有“糁食”。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代传入内地,而临沂糁则是由元大都(今北京)传来的。到了明朝,当地人将这种肉粥直呼为糁了。糁的用肉,早仅用牛、羊肉,传入内地后兼用鸡、鸭肉,后又出现了猪肉糁。其中以鸡肉糁味道最佳。糁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效能。解放前,临沂城有8家糁铺,以黄家、刘家的鸡肉糁和陈玉山牛肉糁最负盛名。1946年,陈毅驻临沂时,曾是黄家糁铺的常客。2007年,临沂市区糁铺已有数十家,上海、青岛等地也开设了临沂糁馆。上海国际饭店和济南南郊宾馆分别聘请了临沂的制糁技师,使糁登上了大雅之堂。

反对省管县,支持虚省(中央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弱县(地级派出机构,去除行政职能),强化地级市,扩权乡镇。

本人唯一马甲为涩心依旧,只在特定情况下出没...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1-09
俺支持沂州复名-_-#
The people don't know their true power.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1-11
有证据能证明王羲之去过临沂吗?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1-12
回 schwa 的帖子
schwa:有证据能证明王羲之去过临沂吗? (2013-01-11 16:07) 

王羲之生在临沂,少年时代随家族南下江南.不过现在临沂的所谓王羲之完全是扯淡.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1-14
回 niesuper 的帖子
niesuper:王羲之生在临沂,少年时代随家族南下江南.不过现在临沂的所谓王羲之完全是扯淡. (2013-01-12 03:47) 

有确凿证据能证明王羲之是在临沂出生的?
王羲之应该只是祖籍琅邪临沂,终其一生未曾到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