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80阅读
  • 15回复

[重庆]渝东北地区政区建置沿革述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8-05
先秦时代、秦朝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载:“昔有唐尧,洪水滔天。鲧功无成,圣禹嗣兴,导江疏河,百川蠲修;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


“九州”一词源出《尚书·禹贡》。据已故历史学家任乃强先生之《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考订,《禹贡》“盖周穆王从游史官就所见闻,寄其大一统理想之作也”,“九州”即是《禹贡》作者对上古行政区划的设想。今渝东北地区在西周为巴国、夔国(西周末年立国,为楚附庸)、庸国(其立国约在商代)地。迄至春秋,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秋,以夔不祀祝融、鬻熊故,楚灭夔国(《史记集解》引服虔曰:“夔,楚熊渠之孙,熊挚之后。夔在巫山之阳,归乡是也。”)以为邑。鲁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楚联秦、巴灭庸,今渝东北地区遂分属巴、楚。战国时,楚已夺取巴国东部地盘至枳(今涪陵区),以所据枳以东长江河谷盐泉区置巫郡,以江南之盐泉及行盐地区置黔中郡。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于其地置巴郡,朐忍县应置于此时。周赧王三十八年(公元前277年),秦拔楚之巫、黔中,合置为黔中郡,巫县、鱼复县即置于此时。据《史记·楚世家》载,仅一年,“楚襄王收东地兵,得十余万而取秦所拔江旁十五邑以为郡,拒秦”,此后不久复为秦有。秦代境内朐忍县属巴郡,鱼复、巫县隶黔中郡。

朐忍县——西周庸国地,战国秦设县,治今云阳县旧县坪,今万州区、开县、梁平县、云阳县皆为其地。关于县名由来、含义:所谓朐者,齐语海水之意,亦即谓煎盐之水;忍者,腾突而不外著之意,是谓溪中盐泉潜涌之状。一说以其地土湿,多朐忍虫得名。

鱼复县——西周为庸国鱼邑,战国秦置县,治今奉节县城郊之鱼复浦。关于县名由来、含义:鱼复,故鱼国也。因重盐工,免其徭戍(按:秦汉谓免徭役为复),专事盐役,故名。一说以县治鱼复浦(相传洞庭鳇鱼至此而复归)得名。

巫 县——夏、商为巫臷民之国。西周,初属庸国地,约在周夷王后为夔国地。春秋中期后属楚。战国初,楚于此地设巫郡(以巫山为名)。战国秦改郡为县,拟治今巫山县大昌镇。


西 汉


今渝东北地区境内共有4县,其中仅巫县属荆州南郡,其余3县皆为巴郡(属益州,领11县,治江州县〈治今重庆市渝中区〉)属县。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鱼复县——为江关都尉(东汉省尉而关如故,关城在长江南岸,与白帝城相对)治,治地仍旧

临江县——王莽曾改名监江县(东汉复名临江县),拟治今忠县东。关于县名由来:“临江”即“盐江”,因巴国盐泉惟此县监、涂两溪盐泉去江岸近而旺盛,巴人发现甚早,兼以两溪汇长江处水旺面阔,利亚于巫溪盐泉,故早得“盐江”之称(古“盐”、“临”、“监”三字常通用)。一说以临江山为名;一说以治城临江为名。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东 汉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遣将伐蜀。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灭公孙述,今渝东北地区遂悉入东汉版图。东汉地方建置多承西汉旧制,今渝东北地区当时有7县,其中仅临江县属益州巴郡,其余6县皆为固陵郡之属县。

固陵郡——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相继割据益州。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璋三分巴郡,于江州县(治今重庆市渝中区)至临江县(治今忠县东)置永宁郡,治江州县(治今重庆市渝中区);朐忍县(治今云阳县旧县坪)至鱼复县(今奉节县)置固陵郡,治鱼复县(今奉节县);以垫江县(治今合川市合阳镇)以上各县为巴郡,治安汉县(治今南充市北4公里)。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因在巴郡之东,故名),原巴郡为巴西郡。刘备入主益州后降巴东郡为江关都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以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郡(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荆州,分南郡枝江以西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改为宜都郡,治今湖北省宜昌市)之巫、北井复为固陵郡,属益州。初治鱼复县西之故陵(今云阳县东故陵沱),故名固陵郡。汉末徙治今奉节县白帝城,领6县,治鱼复县。

鱼复县——东汉末徙治今奉节县白帝城。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羊渠县——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置。《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曰:“土人相传:今长滩盐井为羊龙于此舐地不去,启人作井,故曰羊渠。”拟治今万州区长滩井,一说在今万州区龙驹坝。

汉丰县——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置,以汉土丰盛为名,治今开县汉丰镇南郊村。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北井县——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置,以县北有盐井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九:“北井废县在大昌县东南二十五里”。疑有误。拟治今巫溪县城厢镇。




三 国


今渝东北地区共有7县,其中临江县属蜀汉之巴郡,巫、北井二县属孙吴之建平郡,其余4县属蜀汉之巴东郡。

巴东郡——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复改固陵郡为巴东郡。领4县,治永安县。

永安县——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六月改鱼复县为永安县,治地仍旧。

汉丰县——仍置,治地未变。

羊渠县——仍置,治地未变。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建平郡——孙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析宜都郡西部之巫、北井、信陵、兴山、秭归、沙渠6县置建平郡(平者,宁也,建郡以宁其地,故曰建平),治巫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北井、巫县为晋所有后隶晋之巴东郡,吴建平郡因此徙治秭归县。泰始五年(公元269年),晋以巫、北井、泰昌、建始4县置建平都尉。咸宁元年(公元275年)改建平都尉为建平郡,治巫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吴后省吴建平郡,其领县并入晋之建平郡。境内领2县,郡治巫县。

巫 县——初属荆州宜都郡(治今湖北省宜昌市),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改属益州固陵郡。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征吴失败后为吴所有,复属荆州宜都郡。孙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置建平郡,以巫县为郡治,治地仍旧。

北井县——初属荆州宜都郡,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改属益州固陵郡;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还隶宜都郡,孙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属建平郡,治地仍旧。


西 晋


今渝东北地区共有8县,其中临江县属梁州巴郡,巫、泰昌、北井3县属荆州建平郡,其余4县悉隶巴东郡。

巴东郡——初属梁州,惠帝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改属益州。晋平吴后领4县(鱼复、汉丰、朐忍、南浦),郡治鱼复县。

鱼复县——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复改永安县为鱼复县,治地仍旧。

汉丰县——晋初省,后复置,治地仍旧。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浦县——晋初置,主夷。晋武陵太守杨宗住南浦以诱恤武陵“蛮夷”,得三县初附民。平吴后晋武陵太守移就吴武陵郡治,南浦县还属巴东郡。南浦县辖万州区江南、石柱和湖北利川、宣恩、咸丰等县地。因县治地处古陂湖之南岸而得名,拟治今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镇。

羊渠县——晋平吴后省入南浦县。

建平郡——领8县,其中信陵、兴山、建始、秭归、沙渠5县在湖北省内。治巫县。

巫 县——泰始五年(公元269年)自巴东郡改隶建平,徙治今巫山县巫峡镇。

北井县——泰始五年(公元269年)自巴东郡改隶建平,治地仍旧。

泰昌县——泰始五年(公元269年)析北井县置,治今巫山县水口场。


东 晋


今渝东北地区共有9县,其中临江县属梁州巴郡,巫、北井、泰昌、南陵4县属建平郡,其余4县皆为巴东郡之属县。

巴东郡——属荆州,领4县,治鱼复县。

鱼复县——仍置,治地未变。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汉丰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浦县——东晋永嘉后侨县,拟治今万州区长滩井。《水经注·江水》:“……南浦侨县西溪峡侧,有盐井三口。”一说在今万州区龙驹坝,旧志称“其地祠庙极多,且有城隍庙”。
建平郡——仍置,治地未变,境内领4县。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北井县——仍置,治地未变。

泰昌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陵县——东晋置。县以山名,治今巫山县南陵乡南陵观。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8-05



南朝·宋


今渝东北地区共有12县,其中临江县属益州巴郡,巫、北井、泰昌、南陵4县属建平郡,其余7县属巴东郡。

巴东郡——南朝宋改巴东郡为巴东国,旋复为郡,属荆州。领7县,郡治鱼复县。

鱼复县——仍置,治地未变。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新浦县——永初中析汉丰县新置,县治濒临白浦水(古时又名常渠水,即今开县浦里河),故名。治今开县南门镇新浦村徐家坝。

黾阳县——晋初平吴时峡中立武陵郡,有黾阳、黔阳2县,晋武帝咸宁元年(公元275年)省。南朝宋永初中新置,后省,拟治今巫山县庙宇槽。

汉丰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巴渠县——永初中新置,县以河名(今开县东河古时曾名巴渠水)。治今开县大进镇榨井坝

建平郡——属荆州,领8县,其中有4县在境内。治巫县。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北井县——仍置,治地未变。

泰昌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陵县——元嘉中废。




南朝·齐

今渝东北地区共有11县,其中临江县属巴郡,巫、北井、泰昌3县属建平郡,其余7县隶巴东郡。

巴东郡——属巴州(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分荆州巴东、建平2郡和益州巴郡置巴州,立刺史兼领巴东太守,又割涪陵郡来隶;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省,各还本属焉,州治今重庆市渝中区),领7县,治鱼复县。

鱼复县——仍置,治地未变。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聂阳县(黾阳县)——治地仍旧。

新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巴渠县——仍置,治地未变。

汉丰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建平郡——属巴州。领6县,其中秭归、沙渠、新乡3县在今湖北省内。治巫县。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泰昌县——仍置,治地未变。

北井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朝·梁
今渝东北地区共3郡,其中临江郡属楚州(治今重庆市渝中区),巴东、建平两郡属信州。

信 州——武帝普通四年(公元523年)置信州(《北史》:“向五子王又攻陷信州,自称仁州刺史……”),领两郡,治白帝城。

巴东郡——省聂阳县,增置阳口县,仍领7县,治鱼复县白帝城。

鱼复县——州、郡治。治地仍旧。

阳口县——梁置,以县治处阳元水口得名。拟治今云阳县故陵水瀼口,一说在奉节县安坪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汉丰县——仍置,治地未变。

巴渠县——仍置,治地未变。

新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建平郡——并为王国,为建平王大求之封地,后废。境内领3县,仍旧。治巫县。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泰昌县——仍置,治地未变。

北井县——仍置,治地未变。

临江郡——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分巴郡置,初属并州,后改隶楚州。领1县,治临江县

临江县——仍置,治地未变。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8-05
西 魏

今渝东北地区有5郡,其中巴东郡、建平郡属信州,开江郡属开州,临江、安乡两郡属临州。
信 州——仍置,治阳口县。

巴东郡——领4县,治阳口县。

阳口县——废帝二年(公元553年)信州、巴东郡徙治阳口县(后成为废县)。治地仍旧。

民复县——南朝梁之鱼复县。民国《云阳县志·地里》云“魏改民复,隋仍其称”,治地未变。

朐忍县——仍置,治地未变。

巴渠县——仍置,治地未变。

建平郡——境内领3县,治巫县。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泰昌县——仍置,治地未变。

北井县——仍置,治地未变。

临 州——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分楚州临江郡置。领两郡,治临江县。

临江郡——领1县,治临江县。

临江县——仍置,治地未变。

安乡郡——西魏置,领两县,治鱼泉县。

鱼泉县——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省南浦侨县,析朐忍县置鱼泉县。一说《太平寰宇记》云“后魏废帝元年分朐忍之地置鱼泉县”,以其地多泉穴、内有嘉鱼、民赖鱼罟为名。治今万州城区长江北岸苎溪河口。

梁山县——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置县(一说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置梁山县),盖以界内高梁山(因山梁高大,故名高梁山)为名,治今梁平县聚奎镇黄土坎。

开 州——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BF〗年)“开〖BFQ〗拓山南”,“得其他”,是年置州,故称开州。治今开江县先锋乡旧县坝。境内领1郡。

开江郡——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分巴东郡置。领两县,治新浦县。

新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永宁县——西魏改汉丰县为永宁县,治地仍旧。


北 周


北周王朝鉴于西魏郡县太多,为便于统治,乃于州、郡之上建置总管府加强统治,代表中央监督地方。今渝东北地区共设9郡、14县,分属信州、南州、临州、开州。

信州总管府——西魏之信州,北周升置为总管府,领4郡。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徙治今奉节县永安镇,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徙治瞿塘关。

永安郡——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分巴东郡置,领1县,初治白帝城。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徙治今奉节县永安镇,宣政元年(公元578年)迁治瞿塘关。

民复县——郡治,治地仍旧。

建平郡——境内领两县,郡治巫县。

巫 县——仍置,治地未变。

江阴县——天和初置,建德中废。因县治在长江南岸,古以山北水南为阴,故名江阴。治今巫山县曲尺乡曲尺盘。

永昌郡——北周析建平郡大昌县、北井县置,旋废还隶。领两县,郡治大昌县。

大昌县——北周初因避文帝宇文泰讳,将泰昌县改名大昌县。治今巫山县大昌镇。

北井县——武帝天和中省入大昌县。

巴东郡——自阳口县徙治云安县。领1县。

云安县——北周武帝改朐忍县为云安县(“云安”即“永安”之音变),徙治今云阳县云阳镇。

南 州——北周分临州置,领两郡,州治万川县。

万川郡——北周改安乡郡为万川郡。领两县,郡治万川县。

万川县——北周初改鱼泉县为安乡县,后又取“万川咸汇”之意改为万川县。治今万州城区长江北岸苎溪河口。

梁山县——仍置,治地未变。

怀德郡——北周武帝初分临江郡置南都郡,后改为怀德郡。领1县,郡治武宁县。

武宁县——北周武帝初分临江县置源阳县。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改名武宁县,取威武以宁斯邑为名。治今万州区武陵镇。

临 州——领1郡。州治临江县。

临江郡——领1县。郡治临江县。

临江县——北周武帝天和初徙治今忠县忠州镇。

开 州——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新置。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自东关郡城(今开江县先锋乡旧县坝)移开州于新浦县治(今开县南门镇新浦村徐家坝)。领3郡,其中除东关郡在今四川省达州市境内外,其余两郡皆在今渝东北地区。

万安郡——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分巴东郡巴渠县置。天和五年(公元570年)废开江郡,以永宁县来属。郡治万县。

万 县——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改巴渠县为万县,以县北之万岁谷为名。治今开县大进镇榨井坝。

永宁县——仍置,治地未变。

周安郡——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改马蹬郡为周安郡;五年(公元570年)改开江郡新浦县置江会郡。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废江会郡,以新浦县隶属周安郡,始领两县。郡治西流县。

西流县——北魏置汉兴县,西魏改名西流县。天和元年(公元566年)自今宣汉县南坝场徙治今开县金山乡三汇口。

新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8-05
隋 朝

(一)开皇时代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统一,悉罢全国诸郡,以州统县,今渝东北地区当时共设有4州、12县。

信 州——设总管府。领4县,州治民复县。

民复县——仍置,治今奉节县瞿塘关。

云安县——仍置,治地未变。

巫山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巫县为巫山县,以巫山峡为名。治地仍旧。

大昌县——仍置,治今巫溪县城厢镇。

南 州——领3县,州治南浦县。

南浦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借用东晋永嘉后于县内所置侨县之专名,改万川县为南浦县,治地仍旧。

武宁县——仍置,治地未变。

梁山县——仍置,治地未变。

临 州——领1县。州治临江县。

临江县——仍置,治地未变。

开 州——领4县,州治新浦县。

新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西流县——仍置,治地未变。

万世县——北周之万县,隋加世字。治地未变。

盛山县——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永宁县为盛山县(以山为名),治地仍旧。


(二)大业时代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总管府,废州设郡,以郡统县。今渝东北地区仍设12县,除万世、西流两县属通川郡(治今四川省达州市)外,其余10县皆属巴东郡。

巴东郡——境内领10县,郡治民复县。

民复县——仍置,治地未变。

云安县——仍置,治地未变。

巫山县——仍置,治地未变。

大昌县——仍置,治地未变。

南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武宁县——仍置,治地未变。

梁山县——仍置,治地未变。

临江县——仍置,治地未变。

新浦县——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徙治今开县南门镇莲池村。

盛山县——仍置,治地未变。




唐、五代


有唐一代,今渝东北地区共设有4州,其中除开州属山南西道(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置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为东、西两道;山南西道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山南东道治今湖北省襄樊市)监察区域外,其余3州皆隶山南东道。五代前蜀,境内建置率循唐制,无所变更;后蜀因之。

夔州(云安郡)——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巴东郡复置信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因避讳改为夔州,仍置总管府(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改为都督府,后罢都督府;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王建置镇江军,后徙于忠州;五代前蜀永平四年〔公元914年〕还治,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改为宁江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云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夔州。领4县、1监。治奉节县。

奉节县——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因避讳改民复县为奉节县,治地仍旧。关于县名由来、含义,一说取意“奉皇节度”;一说“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是为奉。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

云安县——仍置,治地未变。

巫山县——仍置,治地未变。

大昌县——仍置,治地未变。

云安监——唐顺宗时析云安县置监,故名云安监。治今云阳县云安镇。

万州(南浦郡)——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析信州南浦、武宁、梁山3县置南浦州,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省南浦州,以武宁隶临州,南浦、梁山还隶夔州。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复置浦州,领3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万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南浦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万州。治南浦县。

南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武宁县——仍置,治地未变。

梁山县——仍置,治地未变。

忠州(南宾郡)——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析巴东郡临江县置临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忠州,取意“地边巴徼,意怀忠信”。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南宾郡,寓意使其南部少数民族(主要是古巴人后裔,现石柱、黔江等地土家族)宾服、归顺。另:民国《忠县志》认为,“宾(宾)即賨之误。其地昔为賨人所居。《大竹县志》载其地有古賨城,汉临江县并有今垫江县东部,适当大竹近邻,或皆賨人所居。大竹县在北为北賨,临江县在南为南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忠州。唐末,王建移镇江军于此,领夔、万两州。五代前蜀永平四年(公元914年),镇江军还治夔州。领5县,其中仅州治临江县在境内。

临江县——仍置,治地未变。

开州(盛山郡)——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析巴东郡盛山、新浦与通川郡万世、西流四县置万州,以州内万顷池得名。同年借用北周开州旧名将万州改名开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盛山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开州。领3县。州治开江县。

开江县——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盛山县徙治今开县汉丰镇。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省西流县入。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更名开江县(县以河名)。

新浦县——仍置,治地未变。

万岁县——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万世县徙治今开县温泉镇县坝。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因避讳改名万岁县。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省入开江县,寻复置。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8-05
宋 朝

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王全斌受命入川灭蜀,今渝东北地区遂尽入大宋版图。有宋一代,境内共有4州(其中忠州在南宋末年曾改升为咸淳府)、2军、1监,皆隶夔州路。 夔州路——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合并唐剑南道东川、西川地置西川路,开宝六年(公

元973年)分置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并为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年)析置夔州路,因与夔州同治奉节县得名。领10州、3军、1监。

夔 州——为都督府,宁江军节度(《舆地广记》:“蜀王氏升镇江军节度,后改宁江军”)。景德三年(1006年)徙治瀼西(今奉节县永安镇),淳佑二年(1242年)以兵火还治白帝城。

奉节县——路、州治。11乡。景德三年(1006年)徙治今奉节县永安镇,淳佑二年(1242年)还治白帝城。

巫山县——8乡。治今巫山县巫峡镇。

万 州——领两县。

南浦县——州治。13乡,渔阳(在万州区长滩镇,今磨刀溪古称南集渠、于阳溪)、同宁2镇。治今万州城区。

武宁县——4乡。治今万州区武陵镇。

忠 州——北宋忠州领4县、1司(其中仅临江县、南宾尉司在境内)。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八月二十九日诏令改升忠州为咸淳府,因曾为度宗潜邸,故以其年号命名。领5县,其中仅临江县、龙渠县在境内。

临江县——州治。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与咸淳府一并徙治皇华城。9乡,涂井、盐井2镇。治今忠县顺溪乡皇华村。

龙渠县——《元丰九域志》云:“乾德六(疑即‘三’之误)年以夔州龙渠镇隶州。”开宝二年(公元969年)置南宾尉司。南宋改为龙渠县(“龙渠”疑即“羊渠”之音变)。2乡。治今万州区龙驹坝,旧志称“其地祠庙极多,且有城隍庙”。

开 州——领两县。

开江县——州治。庆历四年(1044年)省新浦县入焉。12乡。治今开县汉丰镇。

清水县——太平兴国时改万岁县为清水县,县以河名(今开县东河古时曾名清水)。6乡,温汤、井泉2镇。治今开县温泉镇县坝。

梁山军——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军,拨万州梁山县来隶。熙宁五年(1072年)又析忠州桂溪地益军。元佑元年(1086年)还隶万州,寻复故。

梁山县——军治,5乡。太祖开宝初自今梁平县聚奎镇黄土坎徙治梁山镇。南宋末年,军、县皆徙治赤牛城(今梁平县仁贤镇牛头村牛头寨)。

云安军——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以夔州之云安县建为军,建炎三年(1129年)为军使。领1县、1监。

云安县——军治。13乡,晁阳、高阳2镇。治今云阳县云阳镇。

云安监——熙宁四年(1071年),以云安监户口析置安义县;八年(1075年),户仍还隶云安县,复为监。治今云阳县云安镇。

大宁监——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以夔州大昌县盐泉所建为监,监名盖取意安宁。领1县。初治今巫溪县前河乡门洞,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徙治今巫溪县城厢镇。

大昌县——监治。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自夔州来隶,4乡,江禹1镇。嘉定八年(1215年)徙治水口监(今巫山县下田乡水口场)。




元 朝


有元一代,今渝东北地区共有6州、1司,其中除忠州(南宋咸淳府,元复名忠州,仍还旧治。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隶重庆路,领临江、丰都、南宾3县)属重庆路外,其余5州、1司皆隶夔州路。

夔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夔路,十五年(1278年)复名夔州路,并立夔州路总管府,以施州(治今湖北省恩施市)、云安军、万州、大宁监来属。二十二年(1285年)又以开、达、梁山3州来属。属四川南道宣慰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立,负责监察夔州、重庆两路行政,驻今重庆市渝中区)。领7州、1司(今渝东北地区有5州、1司)。治奉节县。

录事司——至元十四年(1277年)省夔州改置录事司,由夔州路直辖。治奉节县。

奉节县——路、司治所。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还治今奉节县永安镇。

巫山县——治今巫山县巫峡镇。

梁山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梁山军为梁山州。领1县。

梁山县——州治。治今梁平县梁山镇。

万 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南浦县入州。领1县,州治今万州城区。

武宁县——治今万州区武陵镇。

云阳州——至元十五年(1278年)仍置云安军。二十年(1283年)升云安军为云阳州,旋省云安县、云安监入州。治今云阳县云阳镇。

大宁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升大宁监为大宁州,并大昌县入焉。治今巫溪县城厢镇。

开 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开江县入州,而清水县已久废,故无领县。治今开县汉丰镇。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8-06
明 朝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派军入川。六月平明升(明玉珍子,元末其父率众起义,在重庆建立了农民政权大夏),川东悉入版图,改重庆路为重庆府,夔州路为夔州府,皆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因元旧制仍置,洪武九年〔1376年〕九月六日,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分设7个监察区)。有明一代,今渝东北地区共有8县、1州,其中除忠州(明洪武中省临江县入州后领垫江、丰都2县。州治故临江县编户7里:大里、汝溪里、黎村里、堑里、水洋里、上里、下里)属重庆府(为上川东道监察区域)外,其余8县皆为夔州府属县。

夔州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夔州路为府,九年(1376年)又降府为州,属重庆府;十年(1377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十三年(1380年)复为府。为下川东道监察区域。领1州、12县(今渝东北地区有8县隶之),治奉节县。

奉节县——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省奉节县入夔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编户4里:阳里、江都里、北都里、永里。治今奉节县永安镇。

巫山县——编户3里:新兴里、跳石里、仁厚里。治今巫山县巫峡镇。

大宁县——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大宁州为大宁县。编户3里:通城里、石门里、羊乔里。治今巫溪县城厢镇。

大昌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析大宁县复置。编户2里:仁善里、上田里。治今巫山县大昌镇。

云阳县——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降云阳州为云阳县。编户9里(名称不详)。治今云阳县云阳镇。

万 县——洪武四年(1371年)省武宁县入万州,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降万州为万县。编户5里:大周里、三真里、市郭里、巴南里、新丰里。治今万州城区。

开 县——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降开州为开县。编户7里:新浦上里、新浦下里、汉高东里、汉高西里、临江上里、临江下里、盛山里。治今开县汉丰镇。

梁山县——洪武六年(1373年)十二月裁梁山州,存梁山县。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改隶忠州,后还隶夔州府。编户11里(名称不详)。治今梁平县梁山镇。




清 朝


清顺治四年(1647年),于大海、李占春屯涪州,谭文屯万县,谭宏屯夔州,谭诣屯巫山,胡云凤屯忠州。时“摇黄贼”之降王应熊者屯夔府北岸,刘五、谭文奔云阳,川东遂为于、李、三谭、“摇黄”所据。嗣孙可望派张虎联于、李,三谭及“摇黄”以次败降,于是川东悉为可望所据。顺治十二年(1655年),可望降清,川东始为清有。有清一代,今渝东北地区共有7县、1厅。其中除城口厅(明正德十年〔1515年〕复割东乡太平里置太平县,属达州。清初属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复属达州。嘉庆七年〔1802年〕太平升县为厅,直隶川东道。道光二年〔1822年〕,移太平同知驻城口,改名城口厅,属绥定府,太平仍置为县。据厅志载:“据三省之门户故曰城,扼四方之咽喉因称口”。一说:《清史稿·地理志》云:“道光九年移太平同知驻城口,改名城口厅……西:城口山,厅以此名。”辖原太平厅之七、八、九保。厅治今城口县葛城镇)属绥定府,梁山县属忠州直隶州外,其余6县皆为夔州府之属县。

夔州府——属四川省川东道,辖6县,治奉节县。

奉节县——康熙六年(1667年)省大宁县归并奉节。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大宁县,奉节仍分阳里若干甲,分江、北两都里12甲,永里13甲。治今奉节县永安镇。

大宁县——编户3里:通城里(8甲)、石门里(3甲)、羊乔里(5甲)。治今巫溪县城厢镇

巫山县——康熙九年(1670年),裁大昌县并入巫山。编户5里:新兴里(1甲)、跳石里(2甲)、仁厚里(1甲)、仁善里(2甲)、丰乐里(3甲)。治今巫山县巫峡镇。

云阳县——编户9里,共64甲(里、甲名称不详)。治今云阳县云阳镇。

万 县——编户3里:大周里(10甲)、三正里(10甲)、市郭里(10甲)。治今万州城区。

开 县——编户3里(江里、东里、浦里),甲数不详。治今开县汉丰镇。

忠 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忠州直隶州,属川东道。辖3县(在渝东北地区仅有一县隶之)。州治故临江县,编户2里:崇仁里(南乡里1~5甲,西乡里6~10甲)、敦土里(东乡里1~5甲,北乡里6~10甲)。治今忠县忠州镇。

梁山县——康熙七年(1668年)裁新宁县入梁山,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新宁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梁山县自夔州府改隶忠州直隶州。编户3里:水里、福德里、虎城里。治今梁平县梁山镇。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8-06
中华民国前期(1911—1934年)


为削弱地方势力,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3月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1913年2月废府并改州、厅为县后又恢复道制,以道统县。今渝东北地区当时有9县(万县、开县、忠县、梁山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大宁县、城口县),悉隶川东道(1914年6月2日改名东川道,1918年1月1日复名川东道)。1918年后四川军阀混战,他们各据防区(开端于1916年,1918年正式形成),道遂名存实亡,于1928年废。今渝东北地区在1928年前除城口县为刘存厚之防区外,其余各地1918年至1920年为四川“民军”卢师谛部和滇军田钟谷旅共同驻防。1921年至1922年7月,今梁平、开县、忠县为川军第一军(但懋辛任军长,由熊克武领导,属广东政府)防区,其余各地为川军第二军(杨森任军长,由刘湘领导,隶北京政府)防区。1923年2月至1925年为黔军袁祖铭防区。1925年10月下旬至1926年2月上旬为刘湘防区。1926年3月1日至1928年为杨森防区。1929年,刘、杨反目,杨森退守广安县,其在下川东的地位遂被刘湘取代。


万县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五日,清政府迫于压力,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同意将万县等地开为通商口岸。1917年3月16 日,重庆海关在今万州城区钟鼓楼上游锦江台设立万县分关。1918年11月,北洋政府同外国公使团约定,“一俟四川秩序平定后,万县开埠即早办理。”1925年7月23日北京临时执政府公布万县开埠,同年11月6日设立万县商埠筹备处。1926年3月成立万县商埠督办公署,同年7月改为万县商埠局。1928年11月14日析万县城区(辖地东沿翠屏山麓,南止明镜滩,西至沙河子,东北止于聚鱼沱)置万县市,管辖1区(特区)、5镇(中城、上堡、中堡、德堡、新城镇)。1931年10月21日划定县、市行政区域,全市管辖1区(第一区)、6坊。1932年6月22日,市政府将所辖区域划为3个区(第一、二、三区)、11坊。1935年10月13日四川省政府以民字第17609号训令裁市,其辖区并入万县。市政府驻城守镇环城路(今万州区环城路与文明路北端交汇处)


万 县——辖2区、12镇、10乡(行政区划截至1934年底,下同)。县政府驻城守镇文明路。
开 县——辖5区、9镇、28乡。县政府驻城厢镇(今开县汉丰镇)。

忠 县——1913年2月改忠州为忠县。辖5区、3镇、68乡。县政府驻乐天镇(在今忠县忠州镇境内)。

梁山县——辖3区、21镇、27乡。县政府驻四城镇(今梁平县梁山镇)。

云阳县——辖4区、15镇、15乡。县政府驻中心镇(今云阳县云阳镇)。

奉节县——1913年2月裁夔州府。辖2区、1镇、20乡。县政府驻永安镇(今奉节县永安镇)。

巫山县——辖4区、4镇、29乡。县政府驻县城乡(今巫山县巫峡镇)。

巫溪县——原名大宁县。因与山西省大宁县同名,于1914年1月更名为巫溪县(以大宁河古名巫溪得名)。辖3区、2镇、14乡。县政府驻城厢镇(今巫溪县城厢镇)。

城口县——1913年2月改城口厅为城口县。辖4区、14乡。县政府驻复木乡(今城口县葛城镇)。



中华民国后期 (1935—1949年)


1935年1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委员长行营参谋团主任贺国光率领该团的100多名成员抵达重庆市。随后,两万名国民党中央军于第一季度内沿长江开进了四川,“帮助”四川军阀“剿共”、“防共”。四川新政府于2月2日在重庆成立后不久就宣布自3月1日起废除防区制,将四川省划为18个行政督察区(今渝东北地区9个县、区中,仅梁平县当时仍名梁山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大竹县)。3月2日,蒋介石入川。5月1日,蒋介石任命了13个专员(有5个行政督察区由于有红军而未委派)。6月1日,专员走马上任。


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原领8县。1948年奉四川省政府民字第28034号训令转内政部公函,以本省第八区所属石砫县(1959年6月改为石柱县)改来第九区管辖。专员公署驻万县(初拟因袭旧制决定设驻奉节县,后考虑到刚废除防区制,当时情况尚有应行变更之处,遂决定专员由奉节移驻万县,“一俟军事敉平,再行回复驻地”,后来便一直驻万县),办公地点在新城镇李氏花园(今万州区高笋塘82号原区政府院内,1926年至1928年曾为国民革命军二十军军长杨森司令部驻地)。

万 县——辖6区、6镇、60乡(行政区划截至1949年解放前夕,下同)。县政府驻城守镇文明路(今万州区文明路)。

开 县——辖4区、3镇、53乡。县政府驻城厢镇(今开县汉丰镇)。

忠 县——辖4区、3镇、47乡。县政府驻乐天镇(在今忠县忠州镇人民路中段北侧县公安局院内)。

石砫县——辖4区、1镇、32乡。县政府驻南宾镇(今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

云阳县——辖6区、2镇、34乡。县政府驻中心镇(今云阳县云阳镇)。

奉节县——辖3镇、33乡。县政府驻永安镇(今奉节县永安镇)。

巫山县——辖3区、3镇、15乡。县政府驻中和镇(今巫山县巫峡镇)。

巫溪县——辖5区、2镇、21乡。县政府驻城厢镇(今巫溪县城厢镇)。

城口县——辖4区、1镇、9乡。县政府驻复兴镇(今城口县葛城镇)。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8-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四川省万县地区(专区)时期

1949年12月2日至14日,全区各地相继解放。15日置万县专区,同日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电令,析万县城区之城守、智和、德胜、新城4镇及近郊之陈家、清泉2镇设万县市(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1950年5月24日报告备案,同日政务院内戊56号批复为川东行署区直辖县级市,由万县专区代管),悉属川东行署区。1952年11月18日撤销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万县专署遂受四川省人民政府领导;同年12月20日,经政务院批准,万县市划归万县专区。1953年3月10日撤销大竹专区后梁平县划入。1968年1月6日成立“四川省万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同年5月16日正式成立“四川省万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万县地区——辖1市、9县,地区行政公署驻万县市。

万县市——建市初市政府驻新城路,1950年5月迁文明路。辖2个街道办事处和2区、2镇、8乡(行政区划截至1991年底,下同)。市人民政府驻市区文明路。

万 县——1949年12月16日成立万县人民政府,临时办公地点设在万县市区文明路原县政府院内。1950年1月16日,县人民政府迁驻沙河子杨家花园。辖13区、8镇、86乡。

开 县——辖13区、11镇、92乡。县人民政府驻汉丰镇。

忠 县——辖12区、6镇、64乡。县人民政府驻忠州镇。

梁平县——原名梁山县。因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于1952年12月3日改名梁平县(以县境高梁山麓地势开阔平坦得名)。解放前夕,全县共有3区、1镇、34乡,县政府驻中城镇(今梁平县梁山镇)。现辖12区、9镇、56乡,县人民政府驻梁山镇。
云阳县——辖11区、4镇、78乡。县人民政府驻云阳镇。

奉节县——辖10区、4镇、84乡。县人民政府驻永安镇。

巫山县——辖9区、3镇、61乡。县人民政府驻巫峡镇。

巫溪县——辖9区、4镇、68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

城口县——辖8区、1镇、41乡。县人民政府驻葛城镇。





(二)四川省万县市(地级)时期



1992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四川省万县地区、万县市(县级)、万县,设立万县市(地级),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原县级万县市、万县划分为龙宝、天城、五桥三个市辖区

万县市——辖3区、8县,市政府驻龙宝区高笋塘。

龙宝区——辖6乡、7镇、3街道(截至1996年底,下同),区政府驻文明路。

天城区——辖4乡、12镇、3街道,区政府驻沙河子花园路。

五桥区——辖15乡、12镇、1街道。区政府驻五间桥原五桥镇粮站(在今红星街),1996年12月迁移至白安坝(在今上海大道)。

开 县——辖27乡、28镇。县政府驻汉丰镇。

梁平县——辖9乡、25镇。县政府驻梁山镇。

忠 县——辖19乡、23镇。县政府驻忠州镇。

云阳县——辖32乡、24镇。县政府驻云阳镇。

奉节县——辖46乡、16镇。县政府驻永安镇。

巫山县——辖37乡、11镇。县政府驻巫峡镇。

巫溪县——辖42乡、10镇。县政府驻城厢镇。

城口县——辖35乡、6镇。县政府驻葛城镇。


(三)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时期

1996年9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托重庆市(计划单列,副省级)代管万县市。1997年3月14日,重庆市直辖,万县市正式划归重庆市管辖,同年12月20日撤销万县市及所辖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区。城口县、梁平县由重庆市直辖,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与重庆市万县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代管其余6县。1998年2月20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市万县区设立龙宝、天城、五桥3个管委会。1998年5月22日,经国务院同意,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改名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重庆市万县区同时改名重庆市万州区。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各县改由重庆市直辖。同年7月10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市万州区龙宝、天城、五桥管委会更名为重庆市万州区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2005年4月8日,市委、市政府撤销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万州区直管乡镇、街道)。


万州移民开发区——与万州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万州区下设龙宝、天城、五桥3个管理委员会(2000年6月25日改名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6县,移民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万州区人民政府)驻万州区龙宝高笋塘。经国务院2005年6月24日批准,2007年3月中旬,区政府驻地由太白街道高笋塘82号搬迁至江南新区陈家坝街道江南大道2号。

龙宝移民开发区——辖12乡、7镇、6街道(截至2000年底,下同)。2001年9月,龙宝行政中心自钟鼓楼街道文明路搬迁到龙都街道龙都广场。

天城移民开发区——辖10乡、14镇、5街道。1999年2月,管理委员会自沙河街道花园路迁入周家坝街道天城大道。

五桥移民开发区——辖23乡、11镇、3街道,管理委员会驻上海大道。

开 县——辖27乡、28镇。2007年2月,开县政府自汉丰老城区迁入新县城观音桥。

忠 县——辖19乡、23镇。2007年12月,忠县政府自忠州镇老城区搬迁到新城中博大道。

云阳县——辖40乡、25镇。1999年9月,县政府自云阳镇旧县城迁移到双江镇新县城。

奉节县——辖65乡、16镇。2000年12月,县政府自永安镇老城区县政路迁移到新县城三马山刘家包。

巫山县——辖37乡、11镇。2001年6月,县政府自巫峡镇老城区迁移到新城区广东中路市政广场。

巫溪县——辖47乡、10镇。2008年12月,巫溪县政府自城厢镇老城区迁入新城村马镇坝新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8-06
此篇文章内容详实,可以做了解渝东北地区行政区划变迁的简要参考材料
省直辖县,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必然趋势!!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8-07
这个,真个叫实在。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8-07
城口县是在1935年9月,四川军阀防区制结束之后,按照新的全省行政区域划分,隶属为‘第九行政督察区’(驻地万县)。在此之前,城口从设厅之时起,直到改隶县制,均为达州(绥定府)的辖域。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8-07

很有价值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8-07
1924—1933年,川渝东北为军阀刘存厚防区,辖达县、宣汉、万源、城口4县,号称“川陕边防督办(军)”,督署驻达县。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8-11
建议在渝东北翼地区合并区县组建区域性中心
1.合并万州、云阳组成新的万州区(驻万州)
2.合并开县、城口组成开州区(驻开县)
3.合并奉节、巫山、巫溪组成夔州区(驻奉节)
4.合并梁平、垫江、长寿组成长平区(驻垫江)
5.合并忠县、丰都、石柱组成忠州区(驻地待定)
我的行政区划改革方案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8-12
梁平从553年建县以来一直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单位存在(就算是在经过长期战乱后的清初全县人口仅存4000多人梁山县也是单独存在的),级别最高为州、军,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曾先后管辖过垫江(北宋梁山军时期)、开江(明、清时期开江两度并入梁山)。13楼的合并是天方夜谭,一个辖区人口近300万的区县如何管理?况且合并一些具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区县(如丰都、梁平、云阳)也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痴人说梦而已。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8-12
回 lptgx 的帖子
lptgx:梁平从553年建县以来一直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单位存在(就算是在经过长期战乱后的清初全县人口仅存4000多人梁山县也是单独存在的),级别最高为州、军,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曾先后管辖过垫江(北宋梁山军时期)、开江(明、清时期开江两度并入梁山)。13楼的合并是天方夜谭,一个辖 .. (2013-08-12 09:42) 

兄弟,只是饭后的谈资,娱乐而已,你紧张什么,难道你以为中央会听你我的,,
我的行政区划改革方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