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5 来源:新华日报
新出台的关于支持苏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记者注意到,在推进苏北发展的六大关键性工程中,重点中心镇建设正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要推进苏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苏北,一些县域财力依然较弱。近年来,省财政对其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基数较大,招商引资项目对财政贡献还未充分显现,一些经济欠发达县、镇、村的财力依然紧张,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繁重。尤其在农村地区,许多房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大量宅基地随老人去世或人口转移进城后长年废弃,致使“有名无益”;有的乡村,房子倒是挺漂亮,但公共设施跟不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省政府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副省长缪瑞林在解读实施意见时说,苏北全面小康25条指标,关键性指标中的第一项就是二三产业占比,按照原定达标标准,二三产业占比要达到92%以上,“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苏北土地占了全省的53%,人口占37.6%,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全省的21.2%,这说明苏北的工业化水平较低,城镇化水平也不高。全省的城镇化率是63%,苏北地区现在是55%。所以,我们要大力推进苏北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把着力点、聚焦点都放在重点推进这两个‘化’上。”
我省将加大省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对重点中心镇建设的投入,优先保障重点中心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扩大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鼓励具有特色产业、文化沉淀、生态魅力的小城镇个性化发展,培育一批工业商贸强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生态宜居镇。同时,推进城乡公共设施配套和社区建设。每个乡镇同步建设医疗、教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在具体的扶持政策上,我省将增加苏北地方债债券分配额度,主要用于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省级康居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对苏北规划布点村庄建设的支持力度。
《意见》强调,要强化规划引导,2015年前,对苏北各建制镇按要求完成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城镇化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现在一些地方一个县城一个规划、一个乡镇一个规划,这种单打独斗模式肯定不行,应该有一个更大范围的长远规划。”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邹农俭说,“县城、重点中心镇是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渠道,住房、社保、教育等生活的基础保障跟上了,农民才会有进城入户的积极性。”
编制好规划,是为了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集约发展。合理推动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完善小城镇功能布局,促进小城镇差别化发展。
在《意见》中,记者还看到了“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条目。这意味着,今后我省将放宽苏北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重点中心镇落户条件,推动本地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向城镇转移。
《意见》无疑是苏北地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器”。在宿迁,虽然截至2012年底,城镇化水平从建市初的11.3%提高到50.9%,城区人口从14万增加到70万,建成区面积从13平方公里扩展到85平方公里。但实施脱贫奔小康的六大片区中,宿迁占了三个。此次出台的《意见》,十个方面,28条政策,每一条都和宿迁有关,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宿迁的重视和倾斜。徐州地区所关心的黄河故道开发,着力点也在农村,《意见》针对的是黄河故道沿线的薄弱地区,改善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使之加快向城镇化靠拢。(记者 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