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ting
:言归正传,晋源县不是第一个,因为1949年晋源县驻地在太原市城区,所以1951年晋源县撤销时就不是“非驻地县”。
.......
1949年晋源县驻地在晋源镇,而太原市还没管到晋源镇。晋源县大致即后来的南郊区。
1949年太原市16个区合并为8个区后的区划:
内一区:区政府驻首义街。辖前所街、首义街、海子边、桥头街、上马街、新城街6个行政街。
内二区:区政府驻活牛市。辖大南门、开化寺、天平巷、庙前街、都督街、铁匠巷、柳巷7个行政街。
内三区:区政府驻五福庵。辖上肖墙、都督北街、县前街、西缉虎营、平顺街、成坊街、大北门、北仓巷8个行政街。
内四区:区政府驻精营东边街。辖精营东边街,精营西边街、南肖墙、西华门、国师街、新陵街、双龙巷7个行政街。
外一区:区政府驻东五龙口。辖大东关、西五龙口2个行政街;观家峪、东五龙口、松庄、王家坟、狄村、杨家峪、陈家峪、马庄8个行政村。
外二区:区政府驻亲贤。辖首义关、自新街、新南街、大南关、东岗5个行政街;亲贤、杨家堡、黄陵、嘉节4个行政村。
外三区:区政府驻彭村。辖芮城、三给、东社、彭村、南社、西关、下元、大井峪、西铭、白家庄、大王、小井峪、南堰、西寨、南屯、武家庄16个行政村。
外四区:区政府驻上北关。辖上关街、阁外街、兵工路、永兴堡4个行政街;新店、北固碾、享堂、东涧河、丈子头、柏杨树、古城、新城8个行政村。
这8个区不含晋源。
1950年调整为5个区:
第一区:区政府驻活牛市。由内一区、内二区合并
第二区:区政府驻典膳所。由内三区、内四区合并
第三区:区政府驻上北关。由外三区、外四区合并
第四区:区政府驻桥头街。由外一区、外二区合并
第五区:区政府驻阎家沟。将第三区、第四区汾河以西的部分划入
同年拟设立东山、西山2工矿区,从阳曲划入小返、瓜地沟、白道、晒庄、王封、北头、冀家沟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从晋源县划入黄冶、冶峪2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
仍然没有将晋源划进太原市。
注:这2个区都没有成立,9个行政村也没有交接,是随翌年撤晋源县时一同交接的。
1951年撤消晋源县,新设2个区:
第六区:
区政府驻晋源。将晋源县汾河以西部分划入第七区:区政府驻北格。将晋源县汾河以东部分划入
2区共计划入59个行政村:东庄、武家寨、五府营、
晋源东街、晋源南街、晋源西街、晋源北街、古城营、金胜、罗城、赤桥、花塔、晋祠、北大寺、牛家口、枣园头、王郭、姚村、南张、高家堡、南峪、邵城、小店、大村、温家堡、圪塔营、杨庄、西温庄、北王名、武宿、郑村、南坪头、南畔、东城角、古寨、北瓦窑、三贤、辛村、西里解、同过、张花、张花营、西草寨、南格、洛阳、郜村、梁家庄、流涧、南马、王家堡、东蒲、西柳林、孙家寨、东里解、刘家堡、北格、侯家寨、戴家堡、西贾。
注:黄冶、冶峪2个行政村因为去年已经下文划入太原市,所以这次没有重复下文。这2个村是随晋源县划在第六区。
1953年太原市再次扩大:
第三区扩大:从阳曲县划入庄子上、李家山、阳曲、黄花园、东张、东留庄、峰西7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
第四区扩大:从榆次县划入孟家井、董家庄、岗头、沟北、祁家山、占道、张儿河7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
第七区扩大:从清徐县划入吴家堡1个自然村
同年全市进行划分乡镇工作,将126个行政村合并划分为4个镇,70个乡,分属三、四、五、六、七5个郊区管辖。各区管辖如下:
第三区:上兰镇。柴村、呼延、瓜地沟、新店、东留庄、小返、阳曲、横渠、下兰、向阳、新城、涧河、祁家山、庄子、丈子头15个乡
第四区:东五龙口、杨家峪、亲贤、小马、孟家井、南坪头、郑村、黄陵、狄村、马庄、港道11个乡
第五区:白家庄镇。三给、东社、南社、西社、流屯、小王、小井峪、南堰、西铭、大虎峪、冀家沟、寨沟、王封、化客头、马头水、银角、白道17个乡
第六区:
晋源镇、晋祠镇。古寨、罗城、黄冶、冶峪、南峪、西寨、古城营、北瓦窑、王郭、花塔、窑头、东庄营、姚村、枣园头14个乡
第七区:北格、小店、大村、西温庄、西攒、张营、辛郜、流涧、戴家堡、刘家堡、王吴、洛马、东草寨13个乡。
所以晋源县是山西省撤消的第一个非驻地县,是没有错误的。[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6-03-08 18:1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