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34阅读
  • 23回复

[西藏]西藏的国有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10-01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加亮操作(2018-08-23) —

一、江孜农场
二、山南农场
三、八一农场
四、澎波农场
五、林周农场
六、雪巴农场
七、米林农场
八、易贡茶场
九、察隅农场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10-01
尽量多搞点国有的,看有什么资源可以开发,先利用起来。西藏其实资源太少了。
【明】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文化经济地缘接近的发达地区可以合并改区地级市直管,相离较远县市应该脱离地级市省直管,还县域经济自主权促全国经济共繁荣!

.好吧,就只有“夜憔悴”这一个小马甲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10-01
现在资源少?
以人为伴 与人为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10-01
最好将归属情况也列出。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10-02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最好将归属情况也列出。 (2013-10-01 23:58) 

附议。请撸主补充所在地信息。
追本溯源,穷根究底;左图右史,兼收并蓄
欢迎浏览“超微星史地系列”帖子:http://xzqh.info/bbs/searcher.php(输入“超微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10-04
茶场是个什么东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10-05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茶场是个什么东东? (2013-10-04 19:04) 

圈块地来种茶的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10-05
藏南建设兵团(待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10-06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最好将归属情况也列出。 (2013-10-01 23:58) 

附议。请尽快贴出。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8-08-23
挖坟挖坟挖坟挖坟
现在:以地理为纲,梳理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以前:为了能查找资料,多发帖。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8-08-24
大部分根据名字就能推出所在地,只是雪巴和彭波两个不清楚。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08-24
查了一下,雪巴农场在林芝,澎波农场在林周。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8-08-24
複製粘貼:
易贡茶场
1960年始建,根据当时西藏军区生产部的指示,原18军和后续部队的部分干部战士留驻易贡,负责建设军垦农场;
1967年5月,上级从新疆建设兵团抽调大批骨干到易贡,组建新疆建设兵团西藏易贡五团;
1969年至1970年,参加组建新疆建设兵团西藏易贡五团的工作人员调回新疆;
1971年,易贡五团交由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管理,更名为西藏生产建设师404部队易贡五团;
1978年移交西藏自治区农垦厅管辖;
1986年后移交林芝地区管辖;
1992年林芝行署副专员胡春华同志(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到茶场驻点,由于茶叶严重积压,职工长期领不到工资。面对困难,他深入调研,选准突破口,在茶场着力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力开拓国内、国际茶叶销售市场。使茶场当年走出亏损困境,首次创造了近百万元的利润。
1998年改制为西藏太阳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后,茶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2008年林芝地委、行署决定重新恢复易贡茶场,并派出工作组进驻茶场,开展维稳和恢复生产工作。
2010年7月,广东省将易贡茶场列为佛山市对口支援单位。
2013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调整广东省对口支援西藏的结对关系,决定由广东省国资委单独对口支援林芝地区易贡茶场,并选派欧国亮同志担任易贡茶场党委书记。同年10月,广东省国资委党委从省属企业选派5名管理技术人才,充实和加强易贡茶场援藏队伍建设。
相呴,相濡,相忘。

北安市、德都縣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8-08-24
回 夜橒 的帖子
夜橒:
複製粘貼:
1992年林芝行署副专员胡春华同志(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到茶场驻点,
.......

这复制的内容有点久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8-08-24
楼上的这位同志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这种精神和操守、这种付出和努力是值得表扬和肯定、是值得我们广大坛友学习的!但是,在我坛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在我坛特色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像这样的事例材料还远远不够、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广大坛友求知若渴的心情!所以,在此我倡议,请楼下的同志们继续发扬光大这种战斗精神,孜孜不倦,深挖厚掘,努力把其它的农场历史沿革一并发出来以飨食广大坛友们吧!
好姑娘,永远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
她们是摧毁者,也是建造者。
当你从感情的余烬里爬出来的刹那,就已经涅槃重生。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8-08-25
回 超微星 的帖子
超微星:附议。请撸主补充所在地信息。 (2013-10-02 11:01) 

找不全啊,你帮我找找吧,谢谢啊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8-08-25
藏南生产建设兵团。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8-08-29
八一农场 位于拉萨市金珠中路,直辖5个农业单位、2个企业单位,占地2万余亩。农场初为进藏人民解放军为解决口粮而创建农场。
1951年10月24日,张国华和谭冠三将军率领十八军官兵,进驻拉萨。进藏部队遵照毛泽东主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屯垦戎边,寓兵于民”的指示,决定自行开荒拓垦。于1952年8月在市西郊的洛堆林卡创建了西藏第一个农场。农场初建时土地一半是沙,一半是荆棘,没有房子和帐篷,十八军战士用树枝搭起草棚或挖地窝子住宿,与印度进行边境贸易购进铁锹和十字镐,经一个多月奋战,开垦出荒地2300多亩。谭冠三将军亲任农场第一任场长兼党委书记。是年春天,农场所产萝卜、白菜、土豆的单产量创拉萨市当时的最高水平。

1988年,八一农场党委提出“甩掉亏损帽子”口号,采用农村承包的方式走家庭农场承包的道路,实行责任包干,任务到户。同年,八一农场第一次实现扭亏为盈。
1995年农场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创利润20多万元。90年代中期,八一农场借助江苏农垦干部援藏,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 现代化农业理念。1998年10月实现管理体制上的深层次改革。
1999年4月筹资250万元,创建香茗居餐饮娱乐公司。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8-09-02
察隅农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察隅县境内,离察隅县城70多公里,离中印实际控制线约18公里。察隅农场属正县级国营农场。
察隅农场始建于1965年3月,当时是部队官兵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开垦改地,建设农场。
1965年—1978年属农垦404部队边防六团,管理体制为部队式管理,设有团长、政委,连长、指导员等。
1978年—1983年移交西藏自治区农垦厅管辖;
1983年—1985年5月移交昌都地区管辖;
1985年5月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同年12月划归林芝地区,直属地区行署管辖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8-09-03
米林农场系西藏林芝地区重点国有农垦企业,创建于1960年,现为福建省龙岩市对口援助单位。农场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平均海拔2860米,年均气温8.5℃,年均降雨量780ml。全场土地分布于米林、林芝两县,总面积9800亩,其中耕地面积5600亩、果园面积3640亩、牧地面积560亩。近年来,米林农场机关根据自身实际精简机构,在设有党委、管委会的基础上,现有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合并一处)、财务科、农业科、工青妇办公室、保卫科、电视台等机构;下设5个生产管区、6个党支部、2个退休点。现有职工109人(4名干部)、退休职工284人。米林农场下辖大峡谷酿酒有限责任公司、林芝嘎玛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和西藏林芝风情大酒店三家二级企业,现今主要以种植苹果、葡萄等高原水果为主,目前已发展成为西藏最大的水果产业基地、苗木繁育基地和无公害禽蛋、肉鸡生产供应基地。2009年1月,米林农场“嘎玛及图形”商标荣获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称号。同时连续三年被评为林芝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12年4月,被西藏自治区政府认定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龙头企业。

建场前期

西藏的农垦事业自1952年创建第一个军垦农场以来,已有56年的历史。1951年进藏部队刚到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由于道路不通,主副食供应相当困难,有时连稀饭都吃不饱,广大干部职工在藏工作十分艰苦。许多爱国人士和农牧民群众都十分心疼,把青稞等食品送到部队。而当时西藏上层的亲帝分子,一面幸灾乐祸,一面对我军实行严密的粮食封锁,试图赶走人民解放军。因此,在这种艰难时刻,西藏军区党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示》中“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面生产,一面建设”的精神,于1951年召开了军区第一次党代会,会议着重研究和部署了开荒生产的问题。经过将士们的艰苦创业,于1952年8月1日在拉萨建成了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一农场。

1959年,西藏在平叛的基础上进行了民主改革,彻底埋葬了残酷的农奴制度,使西藏同胞同全国其它各民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60年4月8日,成立了西藏农垦的最早机构——军区生产部。他的建立揭开了西藏军垦史崭新的一页,标志着西藏军垦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平叛结束后,部队官兵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开发边疆,建设西藏”的号召,一路人马投入到开荒生产建设农场等事业中来,在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畔成立了今天米林农场的前身——西藏建设师米林四团(中国人民解放军404部队四团)。

    


建场初期

1960年进藏的十八军解放西藏后,组成米林四团,利用简单的工具开垦荒地。南面从米林县鲁夏到米林县里龙乡100余公里,北面从林芝县嘎玛村到米林县扎绕乡80余公里,共开垦耕地约12000亩。当时的团部设在米林县雪卡村,共有九个连队和一个园艺队,1971年为方便运输与耕耙播种,成了机运连,每个连队平均有100多人,最大的连队(七连)有560多人。管理体制为部队式管理,设有团长,政委、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等。

为了进一步发展副业满足军民生活需要,1963年成立了打鱼队;为丰富军民的文化生活,成立了电影队;为推广新品种,提高单产,成立了试验站;为解决看病难,成立了卫生队。农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整治时期

到1967年,西藏的农垦已出具规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基础设施相继配套,开始从大规模的垦荒种地,转向内部整治管理。

1968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使农垦事业蒙受了严重的损失。各级组织瘫痪,职工思想混乱,部分农场的土地被遗弃,果林遭受破坏。农场作为驻藏部队的粮食供应单位,仍坚持把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发展作为重点,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创造了条件。

1970年底,军区生产部改为西藏军区生产建设师(独立师级),师党委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大力调整垦区的产业结构,提出变“以粮为纲”的单一经营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农场办起了砖瓦厂、榨油厂等各类小型企业。1971年至1978年是米林农场扭亏为盈,打翻身仗的时期。

    


转型时期

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遵照党中央的指示,1979年初,军区生产建设师移交地方统一领导管理,改名为自治区农垦局,1980年改为自治区农垦厅,它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又是西藏农垦企业的主管部门。

1979年由于当时的发展需要,农场机关由米林县雪卡村搬迁至现今的林芝县布久乡境内。

1980年至1981年,日喀则江孜农场二团迁至米林农场,并与米林四团合并。

1985年米林农场将九个连队划分成五个生产管区。

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后,米林农场交给林芝地区行署直接管理。设有党委、管委会,农场机关设有党委办公室、场办公室、财务科、生产科、工青妇办公室、供销科;下设五个生产管区,九个党支部。

1987年至1992年是米林农场最为辉煌的时期。

1992年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农场经济效益下滑,职工生活日益困难,企业开始亏损。

    


对口支援时期

1995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米林农场被列为福建省对口支援单位。通过十七年的援藏,米林农场在困境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突破,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995年6月——1998年6月,米林农场为福建省漳州市对口支援单位。由于当时受国家援藏政策和援藏方式(人员援藏)等因素,援藏支援单位没带任何资金。根据农场实际情况,贷款兴办了水电站、榨油厂、蜜饯加工厂、面粉加工厂等项目,兴建了八一办事处,扩建了学校,为农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8年7月——2001年6月,米林农场为福建省漳州市、省农业厅对口支援单位。期间共引进援藏资金1055万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735万元,偿还贷款320万元的旧债。冲破阻力、大刀阔斧的改革落实了职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生产经营清况。兴办了大峡谷酒厂和综合养殖场,建设了商业街和卫生院、开发了80亩苹果园和花椒园。拓宽了农场的增收渠道,增加了职工的收入。

2001年7月——2004年6月,米林农场为福建省南平市、省水利厅对口支援单位。三年期间,共引进援藏资金860万元,争取国家和上级资金近390万元。兴建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大楼、武夷广场、职工人饮工程、生态果园等项目,提高了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农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米林农场水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7月——2007年6月,米林农场为福建省南平市、省农科院对口支援单位。期间共引进援藏资金738万元争取国家和上级资金182万元。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二期工程、果园道路硬化和水电配套设施工程、“夕阳红”工程,“嘎玛”小集镇、有线电视台网络改造、“嘎玛”品牌创建等项目,改善了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农场的发展后劲。

2007年7月——2010年7月,米林农场为福建省龙岩市、漳州市对口支援单位。期间共引进援藏资金2005万元,争取国家和上级资金近千万元,援助米林农场的十个大项目十六个子项目全部完工。相继建成了了西藏林芝风情大酒店、高优农业示范园区、苹果干加工厂、农场局域网、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园区果园道路硬化、雅江休闲小木屋、地窖保鲜库、防霜烟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高优农业园区和优质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为林芝地区水果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

2010年7月——至今,米林农场为福建省龙岩市对口支援单位。援藏期间计划引进援藏资金2050万元,着力抓好绿色长廊建设、老苹果园改造、雅江观光果园、职工危旧房改造、高原优质水果营销中心、水果冷藏保鲜库、人饮工程、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申报等项目建设。

上述援藏项目的实施,使米林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质的飞跃,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民生项目效益显现,职工收入大幅提高,全场面貌焕然一新,综合实力跨越式增强,为米林农场今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8-09-23
1998年改制为西藏太阳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后,茶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是不是私有化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9-05-06
以后收复藏南了,得靠这些企业来开发
鸟雀呼晴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9-05-07
能不能发个图,在地图上标记位置和范围。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9-05-08
西藏农垦企业简介
一、江孜农场
该场位于江孜镇以东 3 公里处,海拔 4 050 余米。
江孜农场于 1960 年垦建,1962 年将日喀则县的野马岗农场、谢通门县的达拉农场、拉
孜县的拉孜农场合并到江孜农场。全场分 5 个农业连队和 1 个牧业连队。
该场有耕地 11 000 亩,基本为垦荒地。草场面积 5 OOO 余亩,总人口 637 人,职工 440
人。
该场处于藏南河谷湖盆农业区,土壤肥沃。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青稞、豌豆、薯类作物,
经济作物主要是油菜。牧业主要饲养黄牛、牦牛、绵羊、山羊等。
据资料记载,从 1971~1980 年,累计生产粮食 556 万公斤,油料 15.5 万公斤。为了解
决干旱缺水问题,农场在 60 年代和 70 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全场
修引水渠 120 多公里,保灌面积达 6 000 余亩。
农场在生产粮食的同时,还兴办了一些粮食加工,农机具修配等小工业和民族手工业。
江孜农场生产的卡垫、氆氇不仅品种多,而且图案、色彩在保持传统民族风格的基础上还有
所创新。由于工艺精致,图案优美,色彩鲜艳,倍受人们的欢迎。
二、山南农场
该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海拔 3 400 余米。
山南农场的前身是桑耶农场,因附近有公元 8 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时所创建的桑耶寺
而得名。1960 年 10 月在西藏军区生产部的领导下,广大军垦战士奔赴此地,开荒生产,组
建了桑耶农场。为便于全场的管理,1965 年与浪卡子农场合并时,桑耶农场场部从雅鲁藏
布江的北岸迁移到交通方便的南岸,更名为山南农场。
全场有耕地 7 700 亩,总人口 784 人,职 32479 人。场辖 4 个管区,主要分布在 3 500~
4 000 多米的乃东、扎囊、贡嘎、浪卡子、隆孜等县。浪卡子、隆子牧场是垦区畜牧业基地
之一。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及薯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畜牧业在农场
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有绵羊、牦牛、山羊、黄牛等。水果有苹果、桃等。
三、八一农场
该场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郊,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畔,海拔 3 650 米。
八一农场是 1952 年 2 月创建的。同年 8 月 1 日西藏军区正式予以命名为西藏军区八一
农场。
全场共有耕地 2 400 余亩,总人口 972 人,职 112554 人,农工商综合经营初具规模。
八一农场地处城郊,农业生产大体可分为三个地带:近郊以蔬菜、水果生产为主’远郊
主要是粮食生产区,高山河滩主要发展畜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春小麦,青稞、豌
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和蔬菜,水果有苹果和桃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八一农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向城
郊型经济发展,新建了奶牛场,增设商业网点,扩大保护地蔬菜生产,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1982 年前农场时亏时盈,亏大于盈;1982 年后趋于稳定减亏和盈利,1985 年主要经济指标
都创历史最好水平,减亏 40%以上。
四、澎波农场
澎波藏文意“幡”,含有宽广、美好之意。该场位于拉萨市以北 90 公里处,海拔
3 820 米。
澎波农场于 1960 年组建,当时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农牧处管辖。后于 1964 年移交
西藏军区生产部。为了扩大农场的生产规模,1965 年把农场周围的区、乡并入农场,使澎
波农场成为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的全自治区最大的国营农场。
全场有耕地面积 11 万亩,总人口 15 000 人,职工 4 800 人,全场共有 14 个生产队,
商业网点 11 个,主要分布在澎波河流域的中下游南北两岸。1986 年,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全场组建职工家庭农牧场 2 915 个。
该农场土地广阔,绝大部分耕地规划成条田,并进行绿化,土壤肥沃,日光充足,有利
于农业的发展,是西藏著名的粮仓之一。建场后,农场进行了大量的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
田基本建设,拦河筑坝,改土平地,修建了南、北、中等四条长达 50 公里的排灌干渠,使
农田的灌溉面积达到 90%以上;植树造林防御风沙,到 1985 年已建成防护林带 300 多公里。
生产条件的改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粮食产量较建场初期翻了一番。
该场的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青稞以及豌豆、蚕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甜菜等。
畜牧业主要饲养绵羊、山羊、牦牛、黄牛、奶牛、猪等。
场办工业主要有煤矿、农机修造、副食加工、制陶业、电站等。
农场的科研、推广工作也有很大的发展。家畜改良、农作物良种推广取得明显成绩,其
中绵羊改良、冬麦推广在全自治区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
该场教育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全场有中小学 29 所,医院 l 所。
五,林周农场
该场位于澎波河上游,海拔 4 000 米以上。
1965 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遍地的荒凉河滩。经过 1966 年把林周县两个区即撤当,
曲中区合并组建林周军垦农场以来,陆续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拥有耕地 88 000 亩,
总人口 15 000 人,职工总人数 6 259 人,是一个农牧林业并举的国营农场。
全场共有 17 个农牧业生产队,主要分布在海拔 4 000 米左右的林周、切玛、泽当和热
玛四条河谷两旁的山沟中。
林周农场海拔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降雨量少,土壤质地差,十年九早。建场后,
投入了大量劳动力,进行土地平整、修梯田等农田基本建设。1972 年后,兴修水库 6 座,
其中虎头山水库是全自治区第一大水库,使农场 50%以上的耕地得到了灌溉。从 60 年代就
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工程,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该场粮食作物主
要有冬小麦、春小麦、青稞以及豌豆、蚕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畜牧业在农场经济中占重要
地位,主要饲养绵羊、牦牛、猪等。
该场工业有粮油加工、机械修造、小煤矿等。其他诸如学校、卫生、商业、邮电等服务
设施一应俱全。
六、雪巴农场
于 1960 年创建。该场地处林区,位于尼洋河畔,海拔 3 100 米左右。
全场拥有耕地 8 700 亩,总人口 1 380 人,职 32729 人,有 8 个农业生产队和 1 个森林
采伐队。该场实行“以林为主,粮果并重,多种经营”的方针。
本场地处森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青稞、豌豆等,
经济作物有油菜,水果有苹果、核桃、桃等。
雪巴农场在粮食自给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核桃、苹果等经济林,仅 1986 年新植苹果 167
亩。1975 年就建起了木材加工厂,生产的锯材畅销区内外。
七、米林农场
该场位于林芝地区米林县,海拔 3 000 米左右。
米林农场于 1959 年组建,有耕地 7 500 亩,总人口 1 450 人,职工 679 人。有工业企
业和商业网点各一个。该场实行“果粮并重,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
本场地处雅鲁藏布江畔,海拔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粮食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
青稞以及豌豆、蚕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水果有苹果、桃、梨、核桃等十多个品种。
畜牧业主要饲养黄牛、山羊、猪等。
西藏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嘎玛果园就在该场,全场有果园 1 360 亩,年产水果 200 多万
公斤。嘎玛果园生产的苹果,以个大、色鲜、味好驰名中外,曾在西南地区评比中获第一名。
八、易贡农场
易贡藏文意为“美丽”、“心”。它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系群山环
绕、森林密布的山谷谷地。海拔 2 000 米左右。
该场拥有耕地 15 632.8 亩,总人口 2 685 人,职工 1 501 人,有独立核算单位 11 个。
该场实行“以茶为主,粮油并重,多种经营”的方针,并已形成了一个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农
工商综合经营的产业体系。
易贡农场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青稞、大豆、玉米、龙爪稷、养麦等;经济作物有
茶叶、油菜、花生等。易贡的油菜产量较高,亩产可达 100 公斤。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如天麻、木瓜等。
易贡农场的畜牧业主要有牦牛、犏牛、黄牛、马、猪等;饲养家禽主要是鸡、鸭。
工业主要有茶叶加工、水电站、农机修造、灰砂砖厂等。
易贡这块宝地,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900~1 000 毫米,自然条件十分优
越。但解放前这里交通闭塞,十分落后。1961、1962 年西藏军区在此组建易贡农场后,广
大农垦战士用原始的镐头披荆斩棘,开垦荒地。他们亲手播下的茶籽,经过细心耕耘,现已
经成为我国,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山茶区之一。1986 年易贡茶场又新建一个机械化制
茶厂,日产民族茶 150 公斤,是目前西藏第一个茶叶生产、加工基地。
九、察隅农场
该场位于察隅县下察隅区,海拔 1 700 多米。
从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1965 年退伍老兵和支边青年进驻这里,搭起芭蕉叶
棚子,开始垦荒创建农场。全场拥有耕地 25 000 亩,总人口 690 人,职工 313 人。
察隅是一颗闪耀在高原上的“绿宝石”,索有“西藏江南”之称。亚热带气候使这里风
光秀丽,物产丰富。
该场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蓖麻、
甘蔗、油桐等;水果有苹果、梨、桃、李、核桃等,畜牧业主要饲养黄牛、猪等。
十、林芝毛纺厂
该厂于 1966 年建立,位于林芝县八一镇。全厂职工 1 205 人,主要产品有毛线、毛毯、
呢绒。年产量为:呢绒 30 万米、毛线 500 吨、毛毯 5 万条。部分产品曾被评为部优产品,
广交会上为国家争过荣誉。产品远销 16 个省、市、自治区。
林芝毛纺厂是西藏当前最大的企业,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家企业。
十一、拉萨皮革厂
该厂 1959 年从格尔木迁入,1960 年组建投产,现有 3 个分厂。全厂职工 509 人。是一
个能制革、制裘,生产皮鞋、皮衣的全能性企业。年生产皮鞋 5 万双,皮大衣 15 000 件。
1990 年该厂接受德国的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经过一年多的改造于 1992 年新的产品开始
投产。
十二、拉萨农机修造厂
该厂始建于 1960 年,当时主要从事汽车、拖拉机的简单保养维修。现已发展成有 300
多名职工,具有一定技术力量,拥有车、刨、铣、磨全套技术设备的企业。
十三、西藏农垦拉萨经销公司
该公司于 1984 年 10 月落成,有建筑面积为 8 200 平方米的大楼一栋。198.4 年 2 月开
始营业。营业面积 5 700 平方米,仓库面积 2 500 平方米。该公司的开业,繁荣了经济,活
跃了拉萨市场,方便了城乡人民生活。
该公司有固定资产(原值)300 万元,流动资金 484 万元。经营商品有日用百货、文化
用品、服装、鞋帽、食品、钟表以及金银手饰等 7 000 多个品种。职工总人数 200 人。1985
年销售总额 1 100 多万元。
渔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