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带来的“利好”不仅仅是“溢出”,同时也在影响周边省份的经济布局。就在上海成为中国经济焦点的时候,几百公里外的合肥也在对外贸易方面悄然“落下棋子”。
保税区申报进入最后关头
“未来合肥作为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叠加区域,要提早谋划自贸区的申报启动工作。”不久前举行的一场推进合肥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专题会上,相关人士表示,合肥也可以谋划“自贸区”。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关于合肥加入“自贸区争夺战”的消息甚嚣尘上。
时间回到2010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出口加工区正式设立,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并于2012年8月21日正式封关运行。
但随着合肥经济的发展,现有1.42平方公里的出口加工区已不能满足新的外向型大项目入驻要求,亟须设立具备更大空间、更强承载能力的综合保税区,以适应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去年9月,合肥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开始启动。今年初,选址方案上报国务院,正式启动审批工作。由国家海关总署牵头,规划方案在国家相关部委先后两次征求意见。到今年9月16日,合肥综合保税区全面完成九部委征求意见工作,申报程序进入最后关键阶段。
根据计划安排,国家海关总署于昨天将合肥综合保税区规划方案递交九部委正式会签。会签结束后,将报请国务院批复。
根据最终确定方案,合肥综合保税区将在新站区建设,规划面积为2.6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方大道以北、魏武路以南、新蚌埠路以东、铜陵北路以西。
要提前谋划为未来做准备
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自由贸易区将落户在具有一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基础的地方综合保税区,而上海自贸区的“前身”也是上海综合保税区。截至201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有32家。未来若有自由贸易区再获批,最大的可能就是从这些综合保税区中升级而出,合肥也即将成为其中之一。
“自贸区跟综合保税区的最大不同是整个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产业上来说是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开放。”合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而目前安徽的产业水平还未到这一步。“目前我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综合保税区的申报上,自贸区申报这块没有接到过相关的通知。”合肥海关相关人士也透露。
当然,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会给具有区域优势的合肥带来机遇。“自贸区内一些成果需要进一步铺开时、改革需要扩大范围时,沿江就会迎来机遇,所以合肥须提前谋划一些大型区域,如加工区、保税区等,为将来做好准备。”中科大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刘志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