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66阅读
  • 11回复

[地方沿革]古今海门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1-02
古今海门县
  


江苏省南通市管辖下的海门市,原为海门县。历史上明代以前的海门县县境在今天的启东市、崇明县范围内,属通州(今南通市)。如此说来,这个海门县与今天的海门市不是一回事。的确如此。不过,现在出版的一些志书中,也有把今天的海门市当作宋代东布洲的,当然,这是错误的。要了解古代通州的海门县,还得从唐代说起。
唐初,长江口分布着东沙、西沙、东洲、布洲等沙洲,西沙又称顾俊沙。五代时期东洲、布洲与顾俊沙已成为较大的沙洲,沙洲上的居民日益增多,从事渔、盐业生产。这些沙洲位于江海交汇处,犹如出江入海的门户,控制海上交通,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0世纪前20年,淮南吴国与浙西吴越在东洲一带的海域上多次发生战争,可见东洲是长江口的战略要地。布洲是吴国的盐业生产基地。据《舆地纪胜》记载,吴大和(929933)年间,蒋司徒到布洲“教民经营煮海”,于是布洲的盐业生产逐渐兴盛,且布洲与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那时候,这些沙岛为地方割据势力姚氏政权控制,姚彦洪是姚氏政权的末代掌权者,南唐立国,他被任命为静海制置使,掌管静海及长江口诸沙岛。10世纪20年代,他分别在东洲、布洲、顾俊沙建立丰乐、大安、崇明三镇。10世纪50年代,北方后周的军队攻打淮南,慕容延钊率部攻占东布洲,江口一带被后周控制。958年,后周在江口的沙洲上设立海门县,这就是通州范围内最早的海门县。
成书于10世纪末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太平寰宇记》说,海门县在通州“东南隔海二百余里”,又说海门“本东洲镇,因洲置县”。可见,宋初海门县还没有同通州大陆涨连,因而,那时有“通州海门岛”并不奇怪。据陈金渊先生研究,海门县的东布洲是在公元11世纪中期与通州大陆涨接起来的。正因为东布洲是海门县府所在地,所以,尽管崇明镇依然在沙洲上,成书于11世纪末元丰年间的《元丰九域志》就不记“海门与通州隔海相望”了。
五代海门县建立时有户口120里,是一个大县;宋初有六个乡;明初海门县编户口183(110/),洪武九年(1376)约有4万多人。从元末到清初,由于江海侵蚀,海门县的土地大量坍塌,县治被迫多次迁徙。笔者研究,元明两代,海门县县治曾四次迁移。其中,明正德九年(1514)迁治余中场的一次,海门县治所已移驻到通州的辖地内了。到嘉靖二十四年(1545),海门县的乡镇除吕四以外,大部或全部坍入江中,只得借通州清干乡部分土地作为辖区,县治移驻金沙场南。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县民、灶田已不足40顷,治所迁通州永安镇后降为海门乡。可以说,五代后周建立的海门县存在了714年。
这么说来,那个海门县与现在的海门市没有什么关系了?的确如此,现在的海门市是由在清雍正、乾隆朝新涨沙洲上建立的海门厅演变来的。
18世纪前半期,通州东南江域中有沙洲先后涨积。据《徐公堤碑》记载,“(海门)设厅以前,境内沙名不下数十,其始必星罗棋布於大海中若堆阜,然虽渐次连络而终以海环其外”。最早出水的沙洲在通州东部余西到余东以南一带江中,有扁担沙、万盛沙、杨家沙等,通州、崇明的农民纷纷到沙洲上垦荒。此后,新的沙洲不断出水,通崇垦民往往发生争沙纠纷。于是,雍正十三年(1735)划定,以大安、戏台等沙为界,沙北归通州管,沙南为崇明地。其后30多年间又陆续涨出许多新沙,纠纷更多。江苏巡抚为平息纠纷,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划新涨沙洲设置海门直隶厅,归省管辖。当时通州有21沙,崇明有11沙,另有新涨10沙划入直隶厅的范围。

海门直隶厅于1912年改称海门县,因1928年启东建县,其辖区有所调整人民共和国建立,海门依然为县,后辖区亦有调整。19945月,海门撤县建海门市。
[ 此帖被紫琅浮云在2014-01-03 09:5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1-03
沿革这话儿,不好说。海门厅人如果这么说,我是旧海门县迁过来的,我老家坍塌,那沙子就从这涨出来了。这种歪理,还真不是很好驳。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1-03
沙地应该是泥沙地的意思,和沙子没关系。
现实派:
调省增地分县撤乡镇
省 -- 州 -- 县(市)

理想派:
并省设大区,并地分县撤乡镇
大区 -- 州 -- 县(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1-03
江苏启东市的吕四一带在古代是古海门县的地方,启东市是与古海门县有关系的唷。从材料上看,宋代初年的海门县与通州隔海有二百里,当然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照这么算,那个古海门县不就到了启东境内了?那什么东洲、东布洲都在现在的启东范围内。古海门1672年结束,县治还在金沙场南,这个沿革还是要通州区的人记了。不知启东市和通州区有没有“沿革”下来。
话又说回来,古海门县曾经迁到通州的余东、余中设治,这两个地方确是在现海门市的境内,充其量也就是个“侨县”吧。那两地的大片土地还是通州的,这个沿革也难继承。那地名办无非是继承了几个历史地名吧。1768年建的海门厅,好多沙洲还在通州境内,和那个隔海二百里的古县又有何干?实在要把古今两县相联系,那中间的近百年历史空缺怎么接?
若干年前曾经看到过一个材料,是某大学搞百年校庆。其实那高校是20世纪50年代才组建的,那就来个五十年校庆也不错了,硬要百年。那就挖掘史料吧,总算找到了与百年校有一点联系。于是,也就百年校了。真没法说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1-22
看到行政区划中的海门市沿革,开头两节是这么写的:
    “因地处长江入海门户,故名海门。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年,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置海门县,县治设于东洲镇。明朝,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通州市兴仁镇),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
    清初,江流主泓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置海门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后属南通专区(地区)。1983年属南通市。1994年6月撤县设市。为江苏省辖县级市,由南通市代管。”

    以上写的大体上都不错。只是古代海门县撤销后设海门乡,其后清乾隆年设立海门厅时,海门乡改为静海乡,仍属通州。即就是说,那个由古代海门县演变来的静海乡与海门厅同时并存,延至如今,乡早更名为兴仁。你说,海门的沿革怎么个沿?莫非也要把兴仁沿进去?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1-24
古海门县属于通东历史,现海门启东主要属于崇明历史。由于海门启东的北部是通东,所以算是有部分关联,但是海门启东的主体是崇明历史的。就像不能因为中国有内蒙古,就说中国史是属于蒙古史
现实派:
调省增地分县撤乡镇
省 -- 州 -- 县(市)

理想派:
并省设大区,并地分县撤乡镇
大区 -- 州 -- 县(市)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1-27
由厅改县的地方,都是由荒地到城镇的变迁之地。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1-29
回 ldsmud 的帖子
ldsmud:古海门县属于通东历史,现海门启东主要属于崇明历史。由于海门启东的北部是通东,所以算是有部分关联,但是海门启东的主体是崇明历史的。就像不能因为中国有内蒙古,就说中国史是属于蒙古史 (2014-01-24 13:02) 

但是可以把蒙古史视为中国史
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1-29
回 吴越之君 的帖子
吴越之君:但是可以把蒙古史视为中国史 (2014-01-29 10:56) 

只是有交集而已。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2-06
回 北国江南 的帖子
北国江南:只是有交集而已。 (2014-01-29 12:15) 

是的,既然现在既有中国,又有蒙古国,那两者的历史就是互不隶属的。
古海门和现海门也是类似,只是有交集,但是互不隶属。
现实派:
调省增地分县撤乡镇
省 -- 州 -- 县(市)

理想派:
并省设大区,并地分县撤乡镇
大区 -- 州 -- 县(市)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2-08
启东的沿革情况跟海门也差不多了吧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2-24
回 Sze 的帖子
Sze:其实,“沙地”、“沙洲”,和“沙子”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东西。。。。。张家港、海门、启东、靖江、浦东、崇明等有“沙地”、“沙洲”称呼的地方都不产沙子。 (2014-01-03 09:05) 

我知道啊,在不是谈歪理么。歪点没关系。

沿革这玩意,往往会把邻近的同名地名拿出来炫炫的,增加历史厚重感。
例如丹阳县写沿革时,往往会把秦置丹阳县(在今当涂)拉来凑凑数,其实唐置丹阳县(今丹阳区)是由曲阿县(也是秦置县)改名的。
这种情况还很多。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