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州中心城市为什么要建在椒(江)黄(岩)路(桥)?
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呼唤着台州必须有自己的区域中心城市,而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选择并不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它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和条件,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有较强的城市综合功能。国务院规定设立地级市标准为五条,即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人以上;市区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0%以上;市区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5%以上,且要超过第一产业;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根据目前的条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最有可能成为台州中心城市的,就是椒江、黄岩、路桥。这一带工业发达,商贸繁荣,交通便捷,城镇密布,电厂、港口、机场、大型市场、骨干企业高度集中,已初步发育成为台州的经济中心。1993年,椒黄路所在椒、黄两市工农业总产值达149.8亿元,占全区的37.3%,其中工业产值达136.4亿元,占全区的39.1%;第三产业达14.4亿元,占全区的36.5%;财政收入达5.4亿元,占全区的41.2%;城镇人口达25.2万人,城镇人口的比例远远高出全区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椒江、黄岩、路桥一带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椒(江)黄(岩)路(桥)对整个台州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强的带动作用。华东电网骨干厂——台州电厂一、二、三期工程的完成,为全区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现在台州电厂四期工程已经上马,为台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路桥民航站的开通,有力地改善了台州的对外交通条件,明显促进了台州的对外交往。海门港的对外开放,为全区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带动了整个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以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市场的建成,为全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开辟了广阔的销售市场,是台州区域经济的重要依托。随着今后路桥民航站的扩建,甬台温高速公路和甬台温铁路、金椒铁路的建成以及椒江、黄岩、路桥一带连接全区各地的交通状况的改善,椒(江)黄(岩)路(桥)作为台州中心城市将足以带动整个台州的发展。
临海1300多年来一直是台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台州的陆上交通枢纽。这几年临海经济发展令人瞩目,但对照设立地级市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且作为主要中心城市的功能尚不完备。同样,黄岩、椒江作为台州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县级市,其各项指标仍然与地级市的标准有较大距离。而把椒江、黄岩、路桥组合为一个地级市,不但在指标上都已达到或超过国务院的规定标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三地具备建立组合式城市十分难得的天然条件。一是三地相距较近,间隔十几公里,完全符合城市的空间半径;二是三地功能互补,联系紧密。椒江一直是台州对外交往的重要商埠,黄岩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工业基地,路桥是台州的商贸重镇。近年来,在椒江、黄岩、路桥一带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使椒江、黄岩、路桥三地的互补性、整体性越来越强,且发展余地很大,椒江、黄岩、路桥谁也离不开谁,只有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会有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地带动整个台州区域经济的发展。选择在椒江、黄岩、路桥建立中心城市,决不是勉强凑合,同样是由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至于中心城市为什么要称台州市,这是因为台州是一个沿用了1373年,能够完整地代表台州所属县市的一个地理概念,台州地区变为地级市,沿用台州之名是顺理成章的。同时,沿用台州市名称,还能更好地和椒江口外的台州湾、台州列岛等统一起来,使地名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