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d.nen.com.cn 2010-03-12 16:53:19 鸭绿江晚报-丹东新闻网
同治末年,现在的丹东地区发生了以宋三好为首的农民起义,此后起义军被清政府镇压,为了恢复此地的统治,清政府被迫实行添设厅县等政策,至此,安东县正式设立,这就是“安东”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
但“安东”后来什么时候和为什么改名呢?近日,市
区划地名委员会工作人员在查阅了大量史实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比较地名学原理,将“安东”更名的一系列疑问一一揭开,同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
1914年前,
中国地名重复现象严重
地名的产生是为了区别地方或地物。如果重名,就违背了初衷,失去了生命力,更名是早晚的事。
1914年前的中国,地名,特别是县名重复现象严重。据文献记载,一个县同名的地方有74处之多,两个县同名的地方有12个,四个县同名的地方有4个,五个县同名的地方有3个,六个县同名的地方有1个。两县同名,如安东县,奉天(今辽宁)、江苏都有;三县同名,如长乐县,福建、湖北、广东都有;四县同名,如安化县,湖南、甘肃、广西、贵州都有;五县同名,如太平县,安徽、山西、浙江、
四川、江苏都有;六县同名,如新城县,直隶(今河北)、吉林、山东、江西、浙江、贵州都有。这样造成的不便自不待言。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拟改各省重复县名。
1914年1月30日,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和内务总长朱启钤联名上报袁世凯的《内务总长朱启钤呈大总统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一文被袁世凯批准。该文件中拟定的县名保留标准是,两县同名者,在先的保留名称;新开商埠和新拓边地,时间长的亦保留名称。按照这个标准,奉天省安东县和江苏的安东县都应保留,江苏安东县属于“先置”;而辽宁安东县则为“通商之大埠”。按照“存其先置”原则,应当保留江苏的安东县,而按照“通商之大埠”原则,则应当保留辽宁的安东县。于是北洋政府经过权衡,执行了后面的标准,辽宁安东县最终得以保留,江苏的安东县则改为涟水县。
“安东”更名“丹东”始末
辽宁安东市和安东县的更名,则是广西睦南关更名友谊关的扩展产品。
根据2008年外交部开放的第三批解密档案,将睦南关更名友谊关,是越南胡志明主席1964年7月前提出来的,中国政府表示同意。当时仅限于改此地名,后来范围扩大。1964年10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外交部《关于将睦南关改为友谊关的请示报告》中批示:“外交部并告周荣鑫同志(国务院秘书长),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时,要将
东北的安东、盖平、辑安等地名一起改掉并由国务院内务部通知东北三省、云南、广东两省和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12日,经周总理提议,国务院批准,将“僮族”改为“壮族”),将各地类似地名全部审查,凡有这类刺激朝、越两国的大国沙文主义地名统统改掉,与前述地方一并发表”。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睦南关与安东等地改名事宜,由内务部(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副部长王一夫负责。11月2日,国务院向广西、辽宁、吉林等地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审查对越南、朝鲜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的通知》。说:“国务院决定把‘睦南关’改为‘友谊关’,由陈毅副总理题字,题字不久即可寄去。在睦南关改名的同时,准备把我国过去沿用下来的对越南、朝鲜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也一起改掉。请你们立即把所辖地区全部地名加以审查,对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提出更名意见,于11月20日前报内务部,经国务院审查批准后,同睦南关的改名统一公布,各地不得自行公布”。
不久,更名范围又扩大了,不仅仅局限于涉外,凡是来历、含义、读音、书写有问题的都在其中。12月27日,内务部下发了《关于请对县市以上地名等审查提出更名意见的函》,要求对县市以上地名和对外有关系的重要山名、河名进行审查并提出更名意见。审查更改的地名范围是:
“一、对邻邦含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二、带有大汉族主义歧视兄弟
民族性质的;三、以敌伪人员名字命名的;四、用字生僻难认难写的;五、用外国文字或外国人名命名的”。
根据以上两函,辽宁省的安东市和安东县作为 “对邻邦含有大国沙文主义不友好的”地名,列入更名范围。按照这个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1965年3月底前提出更名意见,但实际操作很快,1965年1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安东市、睦边县等市县更名问题给辽宁省
人民委员会、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批准了以下市县名称更改:
“国务院同意辽宁省将安东市改名为丹东市,安东县改名为东沟县,盖平县改名为盖县;吉林省将辑安县改名为集安县;广西僮族自治区将睦边县改名为那坡县”。
1965年,
安东县、镇兴区均更名
1965年2月13日,新华社公布了这一消息。3月11日下午,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在丹东市
文化宫隆重举行安东市改名丹东市大会。副省长王堃骋、丹东市委书记及市长等出席。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市人民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根河及朝鲜驻华使馆参赞等应邀与会。
“丹东”的含义为“红色东方”。据市老领导回忆,这是一位后来调到锦州工作的中学教师起的。“丹东”与“安东”相比,所反映的地域不变,含义符合时尚,并且在第二字相同的基础上,首字韵母相同,承接自然,无突兀难记之感。
东沟县的来历,则比较有趣。据东沟县老领导回忆,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命名
方案时,有人说,大孤山
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将安东县改称“孤山县”好;有人说,安东县东靠鸭绿江口,南临黄海,将安东县改称“江海县”合适;还有人说,大东沟地处我国海岸线的最北端,还是应将安东县改为“大东县”。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向上呈报改安东县为“大东县”。方案上报到国务院后,周总理认为改“大东县”不如改“东沟县”好一些:大东沟在世界很有名,著名的甲午黄海大海战就发生在大东沟;鸭绿江的入海口也在大东沟,还是改成东沟县好。这样,最后批准的是东沟县。
根据以上更名文件和精神,丹东市内其后也有以下地名更改:
镇安桥改名沙河桥;镇江山改名锦江山;镇江桥改名锦江桥;镇兴区改名振兴区;镇江公社改名临江公社;镇一至镇八街改名振一至振八街,等等。 (袁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