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441阅读
  • 46回复

[省制]轉帖:清代十八省的形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6-12-20
南七北六,打遍十三省无敌手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7-01-05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
朝鲜省,嗯嗯。


另一個被稱為實同郡縣的越南就沒被題本誤稱過, 顯然沒朝鮮重要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7-01-13
清代官方文書有出現過, 但本文沒列的省尚有
順直
鞏昌
盛京
江淮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7-01-14
回 vladimir 的帖子
vladimir:另一個被稱為實同郡縣的越南就沒被題本誤稱過, 顯然沒朝鮮重要
 (2017-01-05 22:16) 

把越南说成实同郡县太夸张了。。人家在内部称帝,对外扩张肆无忌惮,清朝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插手的地方,除了在对法国交涉的时候有一点外交权而已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7-01-14
回 覅落雨 的帖子
覅落雨:把越南说成实同郡县太夸张了。。人家在内部称帝,对外扩张肆无忌惮,清朝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插手的地方,除了在对法国交涉的时候有一点外交权而已 (2017-01-14 15:09) 

實同郡縣指的是當地在士民心中視同內地18省, 都是中國傳統領土, 但直轄就做不到了
反而是蒙疆藏在清代還視為受清管轄的藩地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7-11-18
在鑄幣上出現過的特別省名有
北洋—直隸的代稱
江南—江蘇的別稱
清江—江淮的代稱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20-01-19
不知道下面所提的這本是不是就是這個研究案的結案產品

http://news.stcn.com/2019/1227/15567238.shtml

有人能給個評價嗎?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20-02-13
後來我發現, 侯揚生這篇文章引發了有關 "統部" 的研究, 比方
清代“统部”考 55499895.pdf (892 K) 下载次数:2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15/11/14222116_559295406.shtml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20-02-13
文榕生:“統部”探究

原文出处:《中国文化》(京)2014年第20142期 第108-114页。

作者简介:文榕生,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一 緣起

“統部”出自清代三次編纂的《大清一統志》①。筆者因參與編纂《中華大典》需要,才接觸到這三部清代官修總志。初時,對其中出現的“統部”頗不理解。經查詢一些權威工具書,除《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中出現有“統部”并作側重專業的詮釋外,則未見其踪迹;遂又請教一些史學界、歷史地理學界專家、學者,一般得到的答復皆是見過,也有印象,但說不清其道理。再經查找文獻,則見到專家、學者們對“統部”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鑒於這種現狀,無奈之下,筆者只能也對此展開探討。因拙作《中國古代野生動物地理分布》②與該主題無緊密關係而未在書中展開,現願將淺見抛磚引玉。

二 今人對“統部”的諸種說法

將搜集到的今人對“統部”詮釋進行梳理,主要可分爲二說。

(一)“政區名稱”說

梁方仲不僅認爲:“統部即行省之别名(時新疆尚未正式建省)”③,并且在其《中國歷代户口、田地、田賦統計》涉及清乾隆—宣統朝的人口數及存倉米穀數統計(甲表76,82,85,86,87)采用“直省”的政區名稱,唯獨在《清嘉慶二十五年各府州人口密度表》(甲表88)采用20個“統部”及各自所轄直隸州、廳。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專設兩個“統部”後綴的地名詞條:

烏里雅蘇臺統部:清代政區名。首府在烏里雅蘇臺城(今蒙古國扎布汗省會扎布哈朗特)。統轄喀爾喀四部、科布多、唐努烏梁海二區。轄境相當今蒙古國、俄羅斯圖瓦共和國、阿爾泰邊疆區大部、哈薩克斯坦東北齋桑湖地區及我國新疆烏倫古河以北阿爾泰地區。民國初廢。

盛京統部:政區名。清代謂我國東北地區爲盛京統部。統轄山海關以外,内、外蒙古以東,外興安嶺(今俄羅斯斯塔諾夫山)以南,奉天府尹及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所屬地區。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設東三省總督及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區④。

周振鶴認爲:

清代,後於康熙初年起,又將明代之兩京十三布政使司規劃爲18個地方行政單位,初無定稱,嗣後又漸以俗稱之省爲名。但依明制,省的長官應是布政使,而非督撫,既以督撫爲長官而仍稱省是名不副實,所以省在清代實際上亦非正式稱呼,故《嘉慶重修一統志》將18省與邊區地方行政單位均稱爲“統部”,就是此理⑤。

網上也罕見有類似說法,如《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提到:“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以鳥里雅蘇臺將軍統轄之地爲鳥里雅蘇臺統部”⑥。

竊以爲,此說不無道理。但作爲政區名稱,則不是很普遍使用,就上述三處看:《中國歷代户口、田地、田賦統計》采用“統部”只占類似表1/6;《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面對20個左右采用“統部”後綴名稱,僅選取了兩個,約占1/10⑦;網上的更如滄海一粟。

(二)“編纂框架”說

不同與“政區名稱”說的代表是侯楊方,他對清代“省”的情况進行考證與梳理,認爲“清代的‘省’只是一種區域的通稱”,并劃分爲六種情况。此外,他隨之引出“‘統部’并不是清代的政區或其通稱”的一番說法,筆者似將其概括爲“編纂框架”說。

1.“編纂框架”說

侯楊方指出:

“統部”是《清代志書》中的術語……“統部”只是一統志中“統括一省”、“總叙一省大要”的部分,與各府、廳、直隸州的“分卷”相對應,因此“統部”并不是清代的政區或其通稱,“直隸統部”即爲“直隸總體概况”。清代各省的通志中也有“總叙一省大要”的“統部”,兹舉幾例:《四川通志》、《江西通志》、《廣西通志》也均先列“統部”叙述本省的總要,然後再分卷叙述各府、廳、直隸州的情况。即使是修於民國時期的《奉天通志》仍然沿襲了這一體例。民國時期當然不會有省級政區“統部”,因此認爲“統部”是清代的政區或其通稱均是錯誤的⑧。

侯楊方的論述既旁徵博引,又表達比較清晰,只是一再强調“‘統部’是清代的政區或其通稱均是錯誤的”,未免失之偏頗。

2.察驗《四川通志》之“統部”

筆者查閱清嘉慶《四川通志》⑨,《凡例》中相關說明(黑體字是筆者所加)爲:

統部及各府、直隸廳、州《建置沿革》,自《禹貢·職方》以至歷代損益,悉遵《大清一統志》爲表。至近年,升府,升廳,分縣,并縣及州、縣之改隸他府,西域部落之改入内地者,悉於說内詳之。其疆域、形勢、山川、關隘、津梁、古迹并依新制隨地分載焉。

各府、直隸廳、州《輿地》雖分界繪圖,然四隅八至多與鄰界參差相錯,必有聯絡之勢,庶得了如指掌。舊時,繪圖者第就境内描寫山川、城堡,而四隅八至只分注至某州、縣界若干里……⑩

據查,1.該《志》實際上是采用扁平結構(11),與《乾隆志》(12)基本皆采取的2—3級經目不同。2.此兩條“凡例”内容皆指《輿地志·建置沿革》而言,在《乾隆志》中,出現有“四川省”與“四川統部”兩種稱謂;竊以爲,《凡例》中爲冠“四川”的“統部”,如果理解爲“四川省”或“全省概况”,則與各“府、直隸廳、州”更爲匹配或對應。3.該《志》的《建置沿革》自卷二至卷六,全省(領府十二、州八、廳六)到“西藏”,基本上按“圖”、“沿革表”與“沿革說”三項緯目展開,但唯見《四川省統部沿革說》中出現“統部”;竊以爲,如果將其理解爲“四川省(統部)沿革說”或“四川省全省沿革說”,可能更合乎邏輯。

三 對“統部”的考察

既然“統部”是人爲設置的客觀存在,就有其原理與“實物”可以探查。

(一)古人詮釋“統部”

三部《大清一統志》中,《康熙志》未見《凡例》;《乾隆志》雖有《凡例》16條,却未涉及“統部”(13);《嘉慶志》有《凡例》25條,有關“統部”說明爲:

志自京師以下,每省有統部,總叙一省大要。各府、廳、直隸州自有分卷,凡所屬之州、縣入焉。

這顯然是符合“編纂框架”說。

較早詮釋“統部”者,乃清代史學家章學誠(乾隆四十三年進士,亦即與編《乾隆志》同時者),他在《文史通義》卷六《外一篇》指出:地志“統部”,陽湖洪編修亮吉嘗撰輯《乾隆府廳州縣志》,其分部乃用《一統志》例,以布政使司分隸府、廳、州、縣。

“統部”之制,封建之世,則有“方伯”;“郡縣”之世,則自漢分十三部州。六朝,州、郡制度迭改,其統部之官,雖有“都督”、“總管”諸名,而建府無常。故唐人修《五代地志》,即《隋志》,不得“統部”之說,至以《禹貢·九州》畫分郡、縣,其弊然也。唐人分“道”,宋人分“路”,雖官制統轄不常,而“道”、“路”之名不改。故修地志者,但舉“道”、“路”而分部明也。元制雖亦分“路”,而諸“路”俱以行省平章爲主,故又稱“行省”。而明改“行省”爲十三“布政使司”,其守土之官,則曰“布政使司布政使”。“布政使司”者,分部之名,而“布政使”者,統部之官,不可混也。然“布政使司”,連四字爲言;而“行省”則又可單稱爲“省”,人情樂趨簡便。故制度雖改,而當時流俗,止稱爲“省”。沿習既久,往往見於章奏文移,積漸非一日矣。我朝“布政使司”,仍明舊制。而沿習稱“省”,亦仍明舊。此如漢制子弟封國、頒爵爲“王”,而詔誥章奏,乃稱爲“諸侯王”。當時本非諸侯,則亦徇古而沿其名也。但初制盡如明舊,故正名自當爲“布政使司”。百餘年來,因時制宜,名稱雖沿明故,而體制與明漸殊。

雍正、康熙以前,古文亦無“使司”之稱。彼時理必當稱使司,則明人便省文,而因仍元制,爲古文之病也久矣。故餘於古文辭有當稱“統部”者,流俗或云某“省”,餘必曰某“部院”,或節文稱某“部”;流俗或云諸“省”及某某等“省”,餘必曰諸“部院”或某某等“部院”,節文則曰諸“部”、某某等“部”,庶幾名正爲言順耳。使非今日制度,則必曰“使司”,或節文稱“司”,未爲不可;其稱省,則不可行也。或云:詔旨、章奏、文移何以皆仍用之?答曰:此用爲辭語,故無傷,非古文書事例也。且如詔旨、章奏、文移稱“布政”爲“藩”,“按察”爲“(臭)[臬]”,府、州、縣長爲“守”、“牧”、“令”,辭語故無害也,史文無此例矣。

從章學誠的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到“統部”不僅成爲修志之一種體例,而且對省級政區的俗稱。

(二)《大清一統志》中“統部”的實際應用與變化

三部《大清一統志》中,不僅皆出現不同狀况的“統部”,而且有所變化。將它們的“總目錄”摘錄(原附表因排版困難,已删除。請參考拙作)比較,可以發現不少情况,現僅從“編纂框架”與“政區名稱”觀察。

1.“統部”體現的“編纂框架”

《大清一統志》中采用“統部”是對應“部”而形成有所區别的級層次結構。

(1)明確有不同級别的“部”

《大清一統志》采用“經緯目”結合編纂框架(14),根據其編排格式、注釋,可以看出分爲2—3級經目。《嘉慶志·凡例》中明確“每省有統部”,“府與直隸州、廳自立專部”,明確至少有“統部”與“專部”這樣“總叙一省大要”(或可理解爲籠統記述一省整體或共同情况)的上級“部”與專門記述一府、直隸州、直隸廳情况的下級“部”。

《嘉慶志·凡例》另一關於不同“部”的叙述:

名宦,凡統轄全省及轄數府者,載入統部;知府以下,暨武職等官,專管一郡、一邑者,分載各府部;間有一人而各省俱載者,止就本省、本任政績記錄,不牽叙别省、别任之事,以清眉目。

進一步說明有上級“統部”和下級“部”。這符合上下位類的邏輯關係(即,直接上位類可以囊括其下位類特點;而直接的下位類之間則只兼有其直接上位類的部分特點,同位類之間是相斥關係)。

(2)經目設置

《大清一統志》經目:一級經目(亦即一級政區)國内基本上是“兩京”(京師、盛京或興京)、統部(省)及虚擬的“朝貢各國”;二級經目(亦即二級政區)國内基本上是府、(直隸)州、(直隸)廳及各個具體“朝貢”國;《乾隆一統志》在“新舊藩蒙古統部”(其中“舊藩蒙古五十一旗自卷四百五至卷四百八”、“新藩蒙古自卷四百九至卷四百十二”)與“西域新疆統部”(其中“西域新疆自卷四百十四至四百十九”、“新疆藩屬”)兩個虚擬的介於第一級與第二級之間的層次。

(3)三都城的設置與變化

史學界認爲清朝建於1616年,初稱後金,1636年改國號爲清,1644年入關;直至1911年被推翻,清朝先後有三次遷都:後金早期建都“興京”(今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天命二年(1622)遷入“東京城”(今遼寧遼陽市),天命十年(1625)又遷入今遼寧沈陽市并於天聰八年(1634)尊爲“盛京”,入關後於順治元年(1644)定都“京師”(今北京市)。

《大清一統志》中則特殊處置三個都城:“京師”是最後定立,也是修志當時之都城;“盛京”當時即作爲留都,亦稱陪都;“興京”則是其興起時的首建都城,盡管實際上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改置“興京廳”,也没有在一統志中降格。《康熙志》雖將“盛京”、“興京”置於二級經目中,却冠於“盛京統部”前;《乾隆志》更將“盛京”提爲一級經目;《嘉慶志》雖取消“盛京”,將“興京”改排在“盛京統部”後,却將其提爲一級經目。

(4)經緯目變化

三部《大清一統志》的上級經目基本上呈增多趨勢。《嘉慶志》雖取消了經目“盛京”,但其緯目則分散到保留的經目“盛京統部”與“興京”中(見表),從不斷變化的結果看,則越來越合理。

  SHAPE \* MERGEFORMAT

2.“統部”體現的“政區名稱”

“統部”在三部《大清一統志》中還承當“政區名稱”的作用。

(1)經目設置顯示“統部”相當“省”

三部《大清一統志》表達國内部分的上級經目基本上是三個都城和統部、省,有“統部”在目錄上就有時而稱“省”(如江蘇、山西、山東、河南、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西、雲南等),有的在具體記載時稱“省”(如《嘉慶志》中江蘇、山西、陝西、湖北、福建、浙江、廣東、廣西等)。

《嘉慶志》在“安徽統部”中稱:“安慶府爲省會”,亦即表明但時安慶府是安徽省的省會。

(2)“名宦”記載規定顯示“統部”相當“省”

《嘉慶志·凡例》關於“名宦”記載“凡統轄全省及轄數府者,載入統部”規定,表明只有“統部”相當“省”,才會形成在省(或統部)統轄數府者(名宦),“載入統部”。

(3)清乾隆四十四年《盛京通志》反映“統部”相當“省”

官修“通志”是明清以來對“省志”的通稱。《四庫全書》中收錄截止乾隆四十四年的17部清代“通志”(依次爲:江南、四川、河南、廣東、江西、湖廣、廣西、山西、畿輔、浙江、陝西、山東、雲南、甘肅、福建、貴州、盛京)。其中,“畿輔”是“直隸”的别稱;“湖廣省”在康熙三年(1664)分置湖北、湖南兩省;“江南省”在康熙六年(1667)分置江蘇、安徽兩省。只是“盛京”,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才作爲“奉天省”的别稱有“盛京省”出現。而清乾隆四十四年《盛京通志》編成時,尚未有正式建省的“盛京省”,更何况其記載的則是地域範圍囊括東北地區的“盛京統部”,相當“省”。

(4)“西域新疆統部”爲一級政區(相當“省”)

盡管新疆尚無官修“通志”,但《西域圖志》與《西域同文志》已欽定爲“通志”藍本,詳見《乾隆志》冠乾隆御批:

御史曹學閔奏《西域新疆請增入〈一統志〉,并〈志〉成後,各省添、設、裁、并府、廳、州、縣,詳悉續修刊刻》一摺……但此前修志之書,必待移取各省通志而後從事,以致曠日持久,艱於集事。此時,特就已成之書,酌加厘核。即新疆幅員遼闊,而一切事實又有《西域圖志》及《同文志》諸書爲之藍本。館臣采撮排撰,實爲事半功倍可即。令方略館按照各條厘訂纂輯。一并纂出稿本,悉照《續文獻通考》例,隨膳隨進,候朕裁定。

(5)“西藏”相當一級政區(“省”)

三部《大清一統志》中,“西藏”既無“統部”或“省”的後綴,又處於形式上的下級經目。但從《乾隆志》中却顯示其非比尋常:在其前的“卷四百九至卷四百十二”屬於“西域新疆統部·新藩蒙古”,而在其後的“自卷四百十四至四百十九”又屬於“西域新疆統部·西域新疆”,唯有其“空缺”,删除了《康熙志》所注“右蒙古屬國(自卷三百四十九至卷三百五十二)”。其緯目有:圖表、四至、建置沿革、風俗、山川、古迹、津梁、祠廟、土産數項,與盛京和興京頗相似。竊以爲“西藏”不宜視同與府、直隸州、直隸廳等。

四 對“統部”的認識

綜上所述,竊以爲可以得出以下認識:

對多義概念,尤其是多義地名“統部”的認識,需要根據特定的時間或所處語境綜合考慮。否則,容易産生誤解(15),或造成偏頗。筆者所探究的是三部《大清一統志》中出現的“統部”,并非人們常見概念;又由於其兼有“編纂框架”與“政區名稱”雙重功用,也影響人們的領悟。

(一)“編纂框架”的認識

文獻采用多層次的經緯目編纂框架并不罕見。如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之下就分爲3級經目(匯編-典-部)。又如尚未正式出版的《中華大典·生物學典·動物分典》就采用5級經目(即:典-分典-總部-部-分部),其中有2級經目帶“典”,有3級經目帶“部”。

官修“通志”多采用先列緯目(如: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的緯目有:聖制、輿圖、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城池、禮樂、兵制、河防、水利、封建、田賦、户口、漕運、鹽課、郵傳、風俗、物産、職官、公署……),一般在各緯目中,先按直隸府、州、廳,再在各直隸府、州、廳下按所轄州、縣這樣2級經目編纂。

也有的“通志”中緯目先記載“全省”,再記載各“府”2個層次。如清雍正十三年《浙江通志·物産》也是體現2級經目:其一級經目是“浙江通省”,記載“舊浙江通志·穀之類”、“木之類”、“果之類”、“花之類”、“竹之類”、“藥之類”、“羽之類”、“毛之類”、“鱗之類”、“甲之類”、“貨之類”等物(物種)名稱;而其二級經目則是“杭州府”、“寧波府”……各府有注釋的物(物種),雖未設標目,却也是按先植物,次動物,再貨物的類型排列。

由此可見,在經目與緯目相交織的框架結構中,盡管經目并無固定的稱謂,甚至没有稱謂,但其層次關係則是明確的。

(二)“政區名稱”的認識

就地理區域劃分來說,大致存在自然區域與行政區域兩類:前者主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劃分,相對穩定。後者則主要根據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充分考慮經濟聯系、地理條件、氣候條件、民族分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地區差異、人口密度等客觀因素,在一定的空間内人爲劃分若干層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區域,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其空間範圍不時在調整。且不論國内頻繁的政區調整,就我國疆域也存在動態變化,2008年,俄羅斯就將約171平方公里的半個“黑瞎子島”歸還我國(16),這固然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向稱“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70萬平方千米”(17)發生變化。

在三部《大清一統志》中,國内部分,除京師、盛京、興京及西藏外,是用“統部”或“省”作爲一級政區的標識之一,亦即一級政區的稱謂并不統一。如同現今我國的一級政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别行政區這樣多種;至於政區的“市”,則有直轄市、地級市、縣級市等;“區”,除一級政區的“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外,還有二級政區的地區,三級政區的(市轄)區、林區、特區。爲避免誤解,非但不可任意簡化,有時還要加注說明。

人們對“省”是古代“行省”的略稱,作爲政區的後綴,已取得共識。然而,孤陋寡聞的筆者還見到其另一種“省”用於6級制的動物地理分區(文中黑體字是筆者所示),特摘錄:

黑龍江省動物地理分區系統如下:黑龍江省屬於古北界,下分兩個亞界,即東北亞界和中亞亞界,黑龍江省屬於東北亞界中的東北區的北部;東北區又分爲三個亞區,即大興安嶺亞區、長白山亞區及松遼平原亞區,而黑龍江省處於這三個亞區的北部,包括大興安嶺亞區、東部山地亞區(即長白山亞區北段)及松嫩平原亞區(即松遼平原亞區北段);亞區以下又分7個省和18個州(17)。

至於所稱清代出現的“十五省”、“十七省”、“十八省”、“十九省”,直至“二十二省”,則或由於政區的升、降、分、合調整,或由於疆域的擴張與收縮出現的(拙作的附表中可見,尤其是處於二級政區的府、廳、州、縣變化),故使用這些已固化的稱謂,要特别注意與其相符的時期。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册,清時期》(19)就分别標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與“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所持嚴謹態度就是楷模。

五 結語

盡管“統部”并非常見的概念,但由於它存在多義性,對其認識需要根據特定的時間或所處語境綜合考慮。就是在三部《大清一統志》中,也兼有“經緯目”結合編纂框架(“統部”是對應“部”的上位經目)與“政區名稱”(一級政區通稱)雙重功用

建議《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修訂時,完整地收錄作爲清代政區名稱的“統部”。專業工具書也可酌情收錄多義的“統部”詞條。

譚其驤1991年突發腦溢血前交代的最後重要事項之一,語重心長的一段話語依然警醒着筆者:

最近一二十年看到一些論著,往往免不了有這兩方面的缺點。有的地理學家不重視資料工作,不是誤用了第二手的或錯誤的資料,就是對資料作了不正確的理解,或者把最重要的時間、地點搞錯了。盡管他們運用的理論和手段是先進的,所得出的結論和找到的“規律”却根本靠不住。還有一些研究人員在文獻資料上盡了很大的努力,却不會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只能做些簡單的歸納和排比;或者不懂科學原理,使不少有可能取得的成果失之交臂(20)。

注釋:

①三部《大清一統志》,即康熙(由徐乾學、韓菼、蔣廷錫、方苞等先后主事,乾隆八年編成,共356卷;本文簡稱《康熙志》)、乾隆(由和珅總裁,乾隆四十九年編成,共424卷;本文簡稱《乾隆志》)與嘉慶(穆彰阿主事,道光二十二年成書,共560卷;本文簡稱《嘉慶志》)三個截點的《大清一統志》。

②文榕生編著《中國古代野生動物地理分布》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

③梁方仲編著《中國歷代户口、田地、田賦統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④史爲樂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⑤周振鶴《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杜,2005年,192-193頁。

⑥烏里雅蘇臺將軍: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jA_AZsPERjj1QL7yH9cCfTfP4xOY9vi56OIjNwNnDAHnef8gEj3sL1Lj16mTgQ66。

⑦這顯然使該書重視從“唐宋以來重要地方志加以搜集”地名的提法打了折扣。

⑧侯楊方《清代十八省的形成》《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25(3),17-28頁。

⑨該《志》原題《重修四川通志》,是清代自乾隆元年(1736)與雍正七年(1729)《四川通志》后的第三部,也是最后一部《四川通志》,嘉慶二十一年(1816)刊行。

⑩(清)常明等纂修《四川通志》成都:巴蜀書社,1984年。

(11)看其《原修目錄》所列:“圖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似、城池、關隘、户口、田賦、學校、祀典、孝友、列女、忠義……仙釋、祥異、風俗、物産、藝文”等門類,編纂内容則先横向展開。

(12)該《志》早於《嘉慶志》成書,故所稱“《大清一統志》”當指《乾隆志》。

(13)筆者所見是《四庫全書》,印本與電子版皆未見此說。但在中華書局編輯部《嘉慶重修一統志·影印說明》中有此說。

(14)設“經目”與“緯目”。“經目”是必備;依次由上而下排列,有層次,或級别之分。“緯目”依托一些規定“經目”,依其内容分類采用;一般規定有順序,有則采用,無則輪空;各“緯目”之間則是并列關係。

(15)近年頗有影響的有温家寶2009年到中學聽課提出把陝西、甘肅劃入華北地區的疑問。中國地圖出版社發布聲明稱媒體報道不實,自然地理概念中的“華北地區”,包含陝西、甘肅、寧夏的一部分,與通常認爲的原行政或經濟概念中的“華北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媒體報道温家寶爲地理教材糾錯相關出版社回應.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9/0921_17_1357988.shtml)

(16)黑瞎子島面積約327平方公里(一說約350平方公里),是香港的1/3,澳門的12倍,珍寶島的500倍。根據2004年10月中俄兩國在北京簽署的協議,俄方將黑瞎子島西側一半約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2008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舉行界碑揭幕儀式。(銀龍島和半個黑瞎子島8月移交中國.北京青年報,2008-07-06(1));黑瞎子島.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eOkADRZnWj44YOynxlIbTo-tGXwKNJ9V6k6NPJaFQFhYyjiYJceNAj9_z3d- WF2S。

(17)辭海編委會編纂《辭海·第六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2478頁。

(18)黑龍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黑龍江省志·第三卷·地理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19)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册·清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年。

(20)譚其驤《序》,文焕然,文榕生著《中國歷史時期冬半年氣候冷暖變遷》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年。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12290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20-02-13
清代省名含义辨析
政区-官署-省会-清代省名含义辨析.pdf (2585 K) 下载次数:79

https://wenku.baidu.com/view/1848b4d27f1922791688e85a.html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20-02-28
回 vladimir 的帖子
vladimir:[图片]
https://wenku.baidu.com/view/1848b4d27f1922791688e85a.html (2020-02-13 21:29) 

文中有提到清代也有把總督衙門所轄地區稱為省的情況, 除了閩浙省未查到外, 其他雲貴, 陝甘, 河東省都有出現在公文或實錄上

然後我查到閩浙省也有出現在清代公文上
http://okinawa-repo.lib.u-ryukyu.ac.jp/bitstream/20.500.12001/22076/1/vol40_11.pdf
[ 此帖被vladimir在2021-11-06 22:49重新编辑 ]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21-04-26
忽然想到清朝把明鄭的東寧總制府稱為東寧省, 會不會就是侯揚生及傅林祥所談的觀念: 被視為省級的官署就被稱為省? 那這樣清朝適不是有把南明的督撫也都用省稱之?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21-04-27
北六省:河南江北、陕西、甘肃、岭北、辽阳、征东

南七省:江浙、江西、湖广、四川、云南、缅中、安南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21-11-27
回 vladimir 的帖子
vladimir:另一個被稱為實同郡縣的越南就沒被題本誤稱過, 顯然沒朝鮮重要
 (2017-01-05 22:16) 

目前看來, 兩岸的清代公文似乎互有缺漏, 傅林祥找不到的閩浙省在台灣故宮數位資料裡有四筆奏摺提到, 但侯揚生及傅林祥所提到的其他各種省名,. 在台灣的故宮就沒看到
我懷疑 交阯/安南/越南省 可能還在某個公文檔內, 不是台灣還沒數位化, 就是大陸還有人沒查到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21-11-28
省制正式实行在民国,壮大在本朝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21-12-21
乾隆16年5(閏)月16日    覺羅勒爾森    刑部左侍郎鑲紅旗滿洲副都統兼管欽天監監正事    題為臣監欽遵御製數理精蘊推算得乾隆十六年十月十六己酉望月食謹將京師月食分秒及浙江福建江南朝鮮等四省帶食分秒繪圖恭呈御覽    042761

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mcttpc/mctwebtp?ID=2&SECU=1657594432&PAGE=1st&VIEWPAGE=5^mctmetakm

乾隆16年10月2日    勒爾森 (基本資料)    刑部左侍郎鑲紅旗滿洲副都統兼管欽天監監正事    題為乾隆十六年十月十六日己酉望月食其京師食限分秒時刻方位併各省初虧復圓時刻及浙江福建江南朝鮮等四省帶食分秒時刻諸數已具題在案今臨期再行具題    029894

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mcttpc/mctwebtp?ID=2&SECU=1657594432&PAGE=1st&VIEWPAGE=6^mctmetakm

又找到題本裡把朝鮮說成省的史例

之後找找有沒有交阯/安南/越南省的寫法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21-12-27
个人认为,省的行政意义就是指十八省,因为省涉及吏部分发官员,吏部必须对每个省有明确的定义,否则就会乱套。
但省仍然有外延(或者说滥用),即比同于省的高层政区,皆可称省。但不能据此认为,其他高层政区也是省;或者省根本不是一级政区,仅仅只是一个泛概念。

这个用法现在的“地区”差不多,行政意义上的地区就是指某某地区,因为地区涉及官员任命,不明确就会乱套。
但地区同样有外延,每个地级市,也都可以称自己为地区,在一些会议上,官员们的讲稿,描述长沙市全市(即包括6区1县2市)时,就会使用“长沙地区”,称其他地级市全市为“某某地区”。包括一些官方文件或资料也这么写。但不能据此认为,地级市也是地区;或者地区根本不是一级政区,仅仅只是一个泛概念。

其实总督也是,很多资料把袁世凯说成是朝鲜总督。其实他在朝鲜时只是正四品道员衔,只是其权利大约相当于总督,结果就被人安排上了朝鲜总督这个头衔。

========================================
记得当年导师也说过,别把古人的知识看得很丰富,包括如下论调:很多古代高官其实也认不全全国各省。古人遇到自己不知道或不好处理的知识时,也会乱写。
所以个人认为,上面折子里碰到朝鲜时,把朝鲜写成王国觉得不妥,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就干脆也用个省字了得。尤其折子这种下对上的东西,又不是什么官修书志,只代表个人认知,乱用也就乱用了。更何况官修书志都有乱写的内容。

《睇向斋闻见录》里面就说了王文韶(官至北洋大臣、大学士,奏设北洋大学堂的那位),看到日斯巴尼亚后,就篡改成日本,并认为没有日斯巴尼亚这个国家,是下面人把日本改成日斯巴尼亚来骗钱。别人向他解释后,他还是不信,说这是日本的别名。这还是清朝末年,接触了电报、见过洋世面的人物。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1-12-27 23:33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21-12-28
原来江南省除了分江苏安徽两省之外,还有分江安省和苏松省两省的说法!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21-12-29
我對這些高官的筆誤認為是反映他們的認知, 考慮到清代地圖多數把朝鮮當省畫, 卻沒幾個標清楚安南全境, 清廷把朝鮮當省看的認知應該是既普及又長期, 袁大頭可以以道員身分在朝鮮當太上王, 應該就是這種官場認知的反應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22-02-04
同治二年胡林翼編的皇朝中外一統輿圖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17831
從整本地圖集繪製法看來, 當時一般官員將鮮球南三個需要天使冊封, 國王才能正式就位的藩屬, 視為跟直省同等級的
另外從嘉慶帝去世時, 發給各督撫及朝鮮越南琉球暹羅緬甸各國共二十三道詔書觀之, 這五國應該被清廷視為跟十八省同等級
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mcttpc/mctwebtp?ID=4&SECU=242835631&PAGE=2nd&VIEWREC=mctmetakm:36@@1335381991
話說回來, 乾隆去世時除十八省外, 也發給朝鮮越南琉球暹羅緬甸等國, 但沒明確說出到底總共發出多少詔書, 從中讓人可以計算跟省並列的國家有那些, 如果有人查到乾隆死時發了多少國家的詔書, 也許可以從中找出清朝想要跟最後收編的藩屬到底有多少落差
https://newarchive.ihp.sinica.edu.tw/mcttpc/mctwebtp?ID=4&SECU=242835631&PAGE=2nd&VIEWREC=mctmetakm:27@@2074068487
[ 此帖被vladimir在2022-02-05 17:59重新编辑 ]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22-06-10
回 vladimir 的帖子
vladimir:我對這些高官的筆誤認為是反映他們的認知, 考慮到清代地圖多數把朝鮮當省畫, 卻沒幾個標清楚安南全境, 清廷把朝鮮當省看的認知應該是既普及又長期, 袁大頭可以以道員身分在朝鮮當太上王, 應該就是這種官場認知的反應 (2021-12-29 23:16) 

其实乱用省字的基本上都是满洲、蒙古官员。其原因可以就是满、蒙文的省,和将军辖区,甚至藩司辖区用了同一个通名golo。所以顺手都写成了省。

这在满、蒙语中很常见。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衙门、吏部的部、理藩院的院,满语都是jurgan,所以满官若写成总理各国事务部、理藩部,也不奇怪。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22-07-14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
其实乱用省字的基本上都是满洲、蒙古官员。其原因可以就是满、蒙文的省,和将军辖区,甚至藩司辖区用了同一个通名golo。所以顺手都写成了省。


那朝鮮省是因為甚麼原因被滿蒙稱為 golo 呢?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