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报道: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一些县已燃起新一轮“撤县设市”的渴望。
比如,安徽安庆下辖县、有“皖国古都,安徽之源”之称的潜山县,近期就抛出了撤县设市并更名为“天柱山市”的议题。
据安庆市政府官网消息,2015年3月9日下午,市委书记虞爱华到国家民政部,拜会了副部长窦玉沛及区划地名司司长柳拯等负责同志,双方就有关工作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市委常委、秘书长宋圣军,(安徽)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市民政局和潜山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拜会。
另据潜山县政府官网3月10日消息称,在京期间,(县长)张劲松还陪同(安庆)市主要领导到国家民政部汇报对接了有关工作。
市县领导连续三年两会期间拜会民政部
上述两条消息均未披露安庆市和潜山县领导与民政部官员沟通对接的具体问题,但从安庆、潜山市县两级官员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走访民政部的公开报道来看,双方此次讨论的具体问题中,不排除就包括潜山撤县设市并更名为“天柱山市”一事。
据中共潜山县委组织部主办的潜山先锋网2014年3月12日消息,当年3月10日、11日,县长张劲松到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民政部、财政部汇报工作并对接项目。
在国家民政部,张劲松与(安徽)省民政厅有关处室领导一起,就我县撤县建市工作向区划地名司领导作了汇报,并介绍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司有关领导认为,潜山县有撤县建市的良好基础,(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潜山撤县建市高度关注,将给予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积极支持。
另据潜山新闻网2013年3月18日消息,当年3月13日,县委书记卓晓静陪同(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孙邦平一行到国家民政部汇报撤县设市工作。
在民政部,虞爱华、孙邦平、卓晓静就潜山撤县设市问题向(时任)民政部副部长戴均良和(时任)区划地名司司长董华中作了专题汇报。民政部领导指出,安庆市、潜山县对区划调整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认识高。潜山县撤县设市工作,对推进旅游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重要性、必要性不言而喻,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十分关心。安徽省也高度重视潜山撤县设市工作,并予以实质性推进,民政部将全力给予支持。
据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官网介绍,“审核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命名、变更和政府驻地迁移”是该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
学者微博引发潜山更名为天柱山市之争
事实上,潜山撤县设市并更名为“天柱山市”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至迟在2011年4月,潜山撤县设市一事即已引发媒体和社会关注。
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总人口58.3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现属安庆市管辖。
潜山人文厚重,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春秋时属皖国,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省简称“皖”也源于此。
潜山境内的天柱山,又名皖山,因其主峰(海拔1489.8米)“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南巡时曾封其为“南岳”,后为隋文帝诏废,故被尊为“古南岳”。
天柱山风景区规划面积30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02平方公里,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称号,2012年共接待游客317.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占全县GDP的11.24%。
潜山县更名为天柱山市之争,起初见于一位学者的微博。
“正在天柱山游览,它位于安徽的潜山县,那是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潜山)先生的老家。导游说,县里正在申请改名为天柱山市。”2011年4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导许纪霖在微博上发布了这样的内容。
许纪霖的微博受到了安徽当地媒体《新安晚报》的关注,该报遂就此事发表了一篇题为《潜山县更名天柱山市?该县民政局局长称:设市有规划,更名是想法》的报道。
报道称,潜山县已经将“撤县设市”写进了“十二五”规划,但需要国务院批准,实现比较有难度。
虽有难度,但面对“加强城镇化、提高旅游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等诸多好处,潜山、安庆乃至安徽省方面一直在为其撤县设市奔走呼吁。
据《市场星报》报道,在2013年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庆代表团康正和(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等12名代表就提出建议称,“潜山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统筹城乡水平等方面均已具备了县级市标准,建议早日撤‘潜山县’设‘天柱山市’。”
当年9月,安徽省民政厅、安庆市政府对此建议作出答复:近年来,潜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镇人口集聚规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国务院转批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通知》(国发〔1993〕38号)规定的标准。潜山县“撤县设市”,对于提升天柱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带动整个县域扩大对外开放,具有积极意义。
答复称,关于潜山“撤县设市”问题,我们已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并积极推动该项工作。省政府已先后两次向国务院报文,争取早日解决。对潜山市更名为“天柱山市”问题,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与《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行政区名称不明显违反规定的,原则上应保持稳定,加之“潜山”也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更名一事需要进一步论证。
摆在潜山撤县设市面前的两道门槛
从上述建议和答复可以看出,摆在潜山撤县设市面前的是两道门槛:不仅要改市,还要更名,而更名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争议和问题。
在《新安晚报》前述报道中,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就曾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发展的理念,起决定作用的不可能是更名。
“如果真是为了城市发展,不应该把心思花在更名上,而应该更加务实。”王开玉以潜山县为例说,潜山县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发天柱山、如何提高居民保护天柱山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等问题。
“另一方面,潜山作为地名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时期被称为皖国,现在的安徽简称就来源于此。”王开玉向《新安晚报》指出,历史留下来的地名含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反映着曾经的辉煌。所以,对于改地名要理性看待,慎重考虑。
旅游景点所在地的更名,潜山并非首例。
比如,因旅游建市的湖南张家界,原名大庸市, 1994年4月更名为张家界市。
据张家界市官网介绍,2006年,该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38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54亿元、财政收入9.26亿元,分别是建市之初 (1989年) 的5.18和13.22倍,年均增长10.15%和16.4%。
在安徽省内,徽州更名为黄山也属类似一例。
1987年11月,《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下发,安徽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
徽州是安徽明清时期的经济中心,为徽文化发源地,也是安徽省名由来之一。
徽州更名为黄山的争议一直存在。
2012年2月,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就在该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加快我省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发言指出,安徽行政区划存在“名不符实”问题。如黄山市弃用了徽州这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称号。黄山区与黄山市区不连片,且相距60多公里,容易让游客混淆。
尽管难度颇多,但就撤县设市本身而言,却也正面临着推进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一轮机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
最新的一个“撤县设市”案例是,2015年2月15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香格里拉撤县设市有关问题的决定,决定撤销香格里拉县,设立县级香格里拉市。
在安徽各县的“撤县设市”时间表上,潜山可以说是“备受青睐”。
安徽泾县人大常委会官网上一篇题为《关于泾县“撤县设市”有关情况的报告》就指出:全国已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报国务院排队待审批,其中,我(安徽)省仅有一个“潜山县”。另有6个县在省政府排队等候审批。
虽然潜山已经是安徽在国务院排队待批的县,但与其他省区相比,安徽的“撤县设市”任务仍相对繁重。
安徽全省地级市有16个,县级市仅6 个,其中包括原地级市巢湖市。与周边省相比,安徽的县级市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差距(山东省31个、浙江省22个、江苏省27个、河南省22个、湖北省24个)。
据泾县人大常委会上述报告透露,安徽省政府正在制定“撤县设市”规划,对初步符合条件的县(区),根据相应指标和布局需要,已按先后顺序排出20个“撤县设市”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