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内江5月5日讯(田小高)为进一步提高中区知名度、推进内江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市中区更名工作,4月29日至30日,内江市市中区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陈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毛利率区委政研室、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文体新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到广元市昭化区学习更名相关工作。
在昭化区区常委会议室召开工作座谈会,昭化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凌云、副区长姜正茂、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贺旭红等区领导以及昭化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民政局局长范子熠对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的工作进程进行了经验介绍。
元坝区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位于广元市中部,东与旺苍县为邻,东南与苍溪县相连,西南与剑阁县交界,北与利州区接壤。幅员面积1440平方公里。全区辖9镇、19乡、1个街道办事处、212个村、19个居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64万人。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9.0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5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表明,“元坝”区名由来较为简单,难以真正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知名度不高,且还存在着与广元市苍溪县元坝镇重名的弊端,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元坝区政府于2000年、2006年提出将区名更名为昭化区,并上报广市政府,但由于当时条件不够成熟,更名工作被搁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2012年7月元坝区政府再次将更名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同意,拟将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广元市昭化区。
“昭化”这个专名,古称葭萌,春秋战国时为“苴国”的都邑,公元972年北宋太祖皇帝将益昌改为“昭化”,意为“昭示帝德、化育人心”。从秦至新中国连续建县2244年,1 958年撤昭化县并入广元县。现有昭化镇,昭化古城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昭化这个地名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知名度高,品牌价值大。将元坝区更名为昭化,符合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有利于借昭化2300多年的建县历史,发挥其品牌效应,提高区域知名度;有利于挖掘苴国、三国、隋唐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昭化古城,把昭化镇创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把昭化古城融入剑门蜀道,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旅游兴区;有利于扩大对外交流、招商引资,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推进昭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昭化区整个更名工作,从2012年5月正式启动,到2013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历时近两年。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元坝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为组长的区名更名筹备委员会,负责对更名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维稳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领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到民政部、省政府办公厅、省民政厅汇报衔接更名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二是坚持低成本更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和所辖村(社区)级组织吊牌、印章由各乡镇(街道)自行负责,不准举行更名庆典活动和挂牌仪式。三是加强正面引导。在更名工作中,坚持宣传地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昭化历史文化,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晓更名顺应法规,符合时代潮流,宣传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维护社会稳定。更名后有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提早做好预案,积极做好释疑解惑、正面引导工作,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把矛盾消化在基层,解决在本单位,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和媒体的监督,确保社会稳定。
陈伦区长在听取昭化区工作情况介绍后,首先感谢昭化区委、区政府亳无保留的经验介绍,为我区下步区名更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结合内江市中区实际,做好区名更名的相关工作,力争更名成功。陈伦区长同时诚邀昭化区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到我区进行考察指导,推动两区工作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