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模式,是历来中国农村发展之样板。它从穷乡僻壤(一般都是类似这样宣传,实则江阴县自古以来就是“富甲天下”之地)一夜之间变成“天下第一村”。
但实质上,华西村的发展,与中国“农村”的发展并不契合。华西村所赶上的是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初期,并且很好的抓住了机遇,将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而由于政治的特殊目的,其宣传方面,一般都被包装成为“农村”。
其实,中国这30多年所积压的“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特别多。华西村被包装成为农村,并给予大力推广,从某种角度,是符合社会发展之要求的。但从长远看,这种以“工业化”之实,卖“新农村”之名的模式,祸害了中国。我国地大物博,人口繁多,村落可以以千百万计,如果真的每一个都是华西村,那结果不是繁荣,而是整个地球的崩溃。村镇经济的问题在于,该发展的地方被县府限制发展,不该发展的地方到处零落棋布一些小工厂,弄得山不清水不秀,到处乱七八糟。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城镇几乎都处于萌芽阶段,都还没有发育,千百万的聚落都在争先恐后的寻求自身的发展,当时而言,村村办厂、家家经商也不为过,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一个“百万富翁”。这种初期的竞争之中,原来的村落发展出了巨无霸“华西村”,原来的县城发展出了巨无霸“义乌市”,原来的行署驻地发展出了巨无霸“临沂市”,这些都是有利的方面,充分说明了这种初期的竞争中,“华西模式”的有用之处。“王侯将相弄有种乎“,只要敢干,说不定就称王称霸了呢。
但近40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经济地理格局早已经成型,华西村、义乌市、临沂市的成功,东北的衰落,都可以用”盖棺定论“的视角去总结经验的时候,竟然还有一部分人依旧用改革开放初级的那种原始思维去思考现如今的问题,其中不乏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这不免让人唏嘘。
华西村虽然好,但发展近40年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哦,原来华西村是处在全世界最大的城镇集群的核心区啊,怪不得那么厉害,是不是呢?这个地方虽然不是每个行政村都如华西村那般富庶,但如华西村般发达富庶的行政村用一两个人的手脚指头还是根本数不完的。
义乌市虽然好,但回过头来,我们很容易发现,义乌的地理位置也是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城镇集群内部,义乌牛,旁边的横店也很牛,诸暨也牛,萧山更牛……
临沂市虽然好,但其南北两侧的巨大经济体、临近海陆便捷交通的优势,庞大的经济腹地等,也都是其发展的原因。
还有双流县、长沙县,这些都是”神奈川县“似的县份,随着成都、长沙等大都市的腾飞,拥有广阔版图的临县不腾飞才怪了,有何学习推广之处呢?
农村是什么?农村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我们要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呢?是到处农家乐?到处村办厂?还是青山绿水高产高效?农家乐最多也只是都市附近的区域所能点滴推广的项目,要让农村繁荣富庶,就要让农村变得像农村。一个几千人的庄子,是农村么?里面小学、卫生所、村办厂、商店等等,什么都有,这根本算不上典型的农村。
我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及计划生育,这三大项才是农村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村的地从小块变大块,并且推广机械化大农业。农村的青壮年几乎都已经离开,我们也根本不需要他们回来,他们应当留在城市,成为城市的人口,而老年人的赡养,将是一个阶段性的难题,只要在近20年内做好,那农村的所谓”贫困“问题将根本性的解决。农村的计划生育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低福利、劣质教育,这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但农村计划生育做得极差,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空心之后的农村将成为”低受教育阶层“的韭菜地,一割一大把,永远割不完。农村的人口外流是难以阻止的,所以必须以顺应其发展趋势的方向引导。当然,此处的农村,不包括”华西村“之类披着”农村“外衣的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