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015阅读
  • 106回复

[华北综论]三个地缘相近的省份,却错误得分属三个不同的大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2-15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5-08-04) —
华北区之山西,西北区之陕西,中南区之河南:
1. 历史相近:各是中华民族三大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姓氏7成以上出自此三省,而地上和地下文物也以这三省为著,占全国1半左右。
2. 饮食相通:虽然北方大部分是面食区,但是其中也有差异,北方的东部(东北和环渤海)面食主要是以馒头饼子为主,北方的西部(甘宁青新)面食多以牛羊肉为辅料,而秦晋豫三省则以各式面条为主,辅料则繁多,秦之扯面,晋之削面,豫之烩面却也有不少相似性。
3. 语言相当:除陕南极少块的西南官话区外,三省均是两种方言区并存(中原官话和晋语),如果不考虑晋语的入声,这两种方言区也是极为相近的。
4. 文化相亲:如果你查字典,查"豫剧"词条会明确告知,流行省份为河南,山西,陕西三省,如果不是较大相似性,不会有文化如此的相通,而三省间文化人物流动也是文化相亲的体现。著名的例子如河南豫剧名角小香玉在山西工作,在陕西成名的笑星李琦,郭达都是生长于山西,最肥的作家山西人二月河创作康雍乾在河南。

可惜的是现行的大区,把这三个省归入了三个不同的大区,且各自在自己的大区中都显得有些特殊性。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2-15
那把这三个省区并起来好象也不太好看啊,做一个大区是不是太小了点。
另我的姓只在山西才能进入前10名,呵呵。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2-15
现在已没有了大区一级行政区划,这不过是人们习惯的事了。
hqq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2-15
而且地理區劃分法並非只有一種
把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甚至加上甘肅當作華北地區的劃分法也是有的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2-15
一般习惯说法是华北五省二市: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天津。
这个地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2-16
设“中原区”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2-16
中华民族发祥地怎么没山东、河北呢?早期的东夷文化要比华夏略先进一些,在同时代的陶器上表现的很明显,黄河中上游的彩陶要比属于东夷的素陶粗糙一些,而素陶(主要是黑陶)从现在来看也很精美。
另现在汉族半数以上姓氏源于东夷系,东夷文化的中心就是山东、河北、河南东部。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2-16
也就是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山西南部。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2-16
姓氏源头,因为很多姓氏有多个源头,所以出现有半数以上源于某省的情况很多。比如中原五省基本每个省都有半数的姓氏源头,但就其主流或者郡望来看,明显是河南,山西和陕西为多,姓氏最多的郡望顺次也是京兆,河东,洛阳和太原四郡。

目前的学者对上古文明区划分时候,一般分为七个区域:黄河中游区,黄河下游区,江汉区,长江三角洲区,赣粤区,陇东塞外区,巴蜀区。其中黄河中游区就是指河南大部加陕西关中,山西中南部,也可称为华夏文明区,黄河下游区即山东和河北的部分地区,也可称为东夷文明区。

把秦晋豫称为三大文明发祥地正是因为华夏文明的源头所致,一般称为中华民族本源。不过因为后来“夷夏一体”,两种文明互相学习和影响,才有将黄河中下游五省合称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说法,东夷文化的则被称为中华民族东源。所以三大发祥地和五大发祥地说法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天津等地基本从未见到中华文明发祥地的说法。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2-16
确切的东夷文化中心应是山东西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
另早期的华夏文化是否也可称为羌戎文化或羌文化呢?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2-16
当然不是,代表羌戎文化或称西戎文化是七块文明说的陇东文明区。

早期的华夏文明范围很小,大体就是无形说的那个范围。当时的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文化是采取蔑视的态度,故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之说,即华夏为中心,四方民族为四肢。随着民族不断的交汇融合,华夏与各民族逐渐演变为汉族。山东西部较东部先融入了华夏族,或称鲁地远比齐地更早地融入华夏。另,因四方少数民族中受东夷影响大于其他三方,故这种融合叫做“夷夏一体”,而曾为东夷族的地域(主要是最先融入的鲁地)也被视作和华夏族一起的中华民族发祥地。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2-17
这个华夏文化应是炎黄族创造的吧,而炎帝又是羌族,羌戎好象是很密切的,所以羌应属所谓陇东文化吧,而羌又与华夏同族,这两者好象很矛盾。
这个问题好象扯远了,不过我的姓氏源于炎帝系,我对此问题很感兴趣。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2-17
以前曾经在一个关于少数民族的网站上见到关于羌族的描述,里面说“羌族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5千年前,羌族的黄帝和炎帝部落就……”,看得我目瞪口呆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2-17
羌戎的确密切,但炎帝这一支羌人属于最早开始农业生产的,它这一支也被称作华族,这一支较早东进,活动范围是在关中和河南一带,夏族则活动范围在晋南和豫北。而陇东的羌戎文化后来受到东进的藏缅,吐火罗等异族文明影响,与华夏文明差异反而变得明显起来了。
华夏本来也是华族和夏族两个部落融合的产物,在华夏族形成中,黄帝战胜了炎帝,故虽称炎黄子孙,但炎帝地位远不及于黄帝,且只有黄帝在五帝系谱中。这一点也是表明我们以汉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而以华夏文明作为汉文明之本,再深入一层,是以夏族作为华夏文明之正宗。正如有"夷夏一体",但无"夷华一体"。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2-17
那也只能说羌汉同源,总不能把今天的十几亿汉族人都算成羌族吧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2-17
羌汉同源?这话说的本身就有毛病,我上面那个帖子主要是回复天下大同兄弟的发言的。

黄帝是夏族的,跟羌并无直接关系,奉黄帝为始祖正是汉族以夏为正统起源的表现。羌戎还有狄,夷,蛮逐渐地不同程度与夏的融合才构成汉族,都是汉族的源头,但我们并不把羌,夷,蛮等族作为正统祖先。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2-18
呵呵
单看题目我已经猜到是这三个地方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2-18
单看题目,我还以为是说河南、河北、山东呢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2-19
大区不过一称呼而已,
就比如是省内的东西南北中而已.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4-02-19
河南河北山东是同处一个平原,分到三个大区,从人文地缘/民俗历史而言,河南明显有别于山东,河北。

以下是引用千里眼在2004-2-18 22:09:00的发言:
单看题目,我还以为是说河南、河北、山东呢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4-02-19
从语言的角度看河南河北山东三省非常相似,特别是河南和山东。而河南和陕西山西的语言听起来差别很大。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4-02-19
相邻性相似必然在哪个边上都有。你说的是山东的西南部,即所谓的淮海经济区域,山东的部分主要是济宁,菏泽,枣庄一带,这自古是鲁国的区域,语言属中原官话区,其语言与河南话相差不大,但山东大部分区域如济南淄博一带属冀鲁官话区,其次还有属胶辽官话的青岛烟台一带,这两片山东的主流区域与河南话差异很大,互通很难。
与河北相邻部分也的确相似,语言学上豫北大部分区域和冀南的邯郸一带历史上均属赵地,语言学上均系晋语邯新片,一直以来具有很大类似性。所以如果允许概念上大区割裂省份的话,可以把冀南和鲁西南与秦晋豫三省大部并入一大区,这也大体是中原的范围。

以下是引用无形在2004-2-19 14:55:00的发言:
从语言的角度看河南河北山东三省非常相似,特别是河南和山东。而河南和陕西山西的语言听起来差别很大。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4-02-19
山西所谓华夏龙兴之地也只是在晋西南一虞。
豫剧在鲁西南也很有市场,前一阵看山东台春节节目,其中就有个是曹县的豫剧名角。
我不太清楚“黄河下游区”包不包括鲁西南、豫东商族的地牌,我也不清楚海岱之间的太昊、少昊之后算哪一部分,还望河东兄赐教。
另外,最近看一本书,其中谈及晋语的入声,有这种说法,晋方言的入声其实在某些部分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有扩展的趋势,所以某些入声可以认为方言进化的副产品。而且晋方言从词汇的组成看与中原官话异常接近,可以不必拘泥于入声是否存在这一标准,否则,江淮官话也有必要升级为亚语言。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4-02-19
以下是引用河东狮在2004-2-19 16:31:37的发言:
相邻性相似必然在哪个边上都有。你说的是山东的西南部,即所谓的淮海经济区域,山东的部分主要是济宁,菏泽,枣庄一带,这自古是鲁国的区域,语言属中原官话区,其语言与河南话相差不大,但山东大部分区域如济南淄博一带属冀鲁官话区,其次还有属胶辽官话的青岛烟台一带,这两片山东的主流区域与河南话差异很大,互通很难。

用我的亲身体会,青岛话和济南话的差异远小于和同属所谓胶辽区的烟台话的差异。
而且比起济南话,青岛话和徐州话(中原话)更为接近。
绝对没有任何障碍,反而有时感觉异常亲切。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4-02-19
黄河下游区指东夷文化,因为夷夏不断融合,实际上这个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的东夷应该包含齐和鲁,甚至还有商地,但商和鲁地都较早地华夏化了,后期的东夷主要指齐地文化。

晋语如果不考虑入声,的确非常接近于中原官话,这也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两者距离比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的距离要近不少。也是因此晋语分立一直置疑偏多,我个人在此问题上持中立态度,就算不分立,也得有带入声的官话区来描述晋语区这一方言区。

没有单立江淮官话的原因也是很明确的,江淮官话的入声是官话在那些地区吴语化的结果,而非类似晋语自周开始历史积淀而成。做个比喻,可以说江淮官话是“永嘉南渡”后中原官话和吴语的杂交产物,如果把这种方言另立为一级分支就出现一个误区:那么其他官话与南方方言的交界是否也需要另立一堆这种中间方言为汉语一级分支?换言之,其入声的特点是吴语赋予的,如果以此单立,理论上也该划入吴语。但最重要的是,江淮官话有入声的是只是部分分支,而非类似晋语近乎整体入声现象。仅以江淮官话和吴语的少部分相邻相似来另立分支,显然更不足立论。


以下是引用shipsticy在2004-2-19 16:35:15的发言:
山西所谓华夏龙兴之地也只是在晋西南一虞。
豫剧在鲁西南也很有市场,前一阵看山东台春节节目,其中就有个是曹县的豫剧名角。
我不太清楚“黄河下游区”包不包括鲁西南、豫东商族的地牌,我也不清楚海岱之间的太昊、少昊之后算哪一部分,还望河东兄赐教。
另外,最近看一本书,其中谈及晋语的入声,有这种说法,晋方言的入声其实在某些部分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有扩展的趋势,所以某些入声可以认为方言进化的副产品。而且晋方言从词汇的组成看与中原官话异常接近,可以不必拘泥于入声是否存在这一标准,否则,江淮官话也有必要升级为亚语言。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