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76阅读
  • 1回复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对四川城镇化的影响分析,四川外出省外人口最多为广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1-29
— 本帖被 hunry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22-07-11) —
人口流动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行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四川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聚集,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变化更趋复杂,规模不断增大,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人口外出基本特征

    四川是人口外出大省,2010年人口普查,四川外出人口达2091.4万人,占四川省人口总数的26%。其中,外出省内1040.8万人,外出省外1050.6万人,分别占外出人口总数的49.8%和50.2%。省外外来112.8万人[1],占外来人口总数的9.8%(见图1)。  

  图1.2010年四川人口外出方向示意图

  (一)外出人口主要去向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

  在外出省外人口中,全国30个省、市、区都有四川人口。最多为广东,占36.88%,其次为浙江,占12.66%。即使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疆、西藏,也分别占3.94和0.90个百分点。在四个直辖市中,四川外出人口最多的为重庆市,占5.45%,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别为4.71%和3.45%。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到处都有四川外出人口的足迹。可以说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凡是有条件、能赚钱的地方,都有四川外出人口存在,而外出人口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见图2)。

  图2.外出省外人口的地区分布

  (二)外出省外人口大多来自乡村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在外出省外人口中,92.89%的人口来源于乡村,7.11%的人口来源于城镇。其中,4.51%的人口来源于镇的居委会,2.60%的人口来源于城市街道(见图3)。

  图3.外出省外人口在户籍地的城乡分布

  (三)年龄构成上以青壮年为主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外出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力在产业分布上的变动。乡村人口外出,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外出人口的年龄构成,中、青年占绝大部分。其中,15~29岁外出人口占外出人口总数的34.47%,30~39岁占19.94%。15-44岁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外出人口的主流,所占比例高达64.17%。年龄构成轻是外出人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见图4)。

  图4.外出省外人口的年龄分布

  (四)农村外出人口的性别构成明显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

  在外出省外人口中,男性占57.01%,比省内高5.38个百分点,女性占42.99%,比省内低9.72个百分点(见图5)。

  图5.外出人口的性别构成

  其中,在乡村外出省外人口中,务工经商占84.48%。其中,男性外出省外的务工经商人口占男性外出省外人口总数的87.03%,比女性高5.20个百分点。可见,四川外出省外人口男性多于女性的特点较省内突出,农村外出人口,其主要目的是务工经商,且男性多于女性。

  二、人口外出对城镇化的影响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外出人口不仅为居住地提供了发展工业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在“借人”发展过程中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在促进居住地城镇化进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外出省内人口对城乡人口构成的影响

  普查资料显示,省内外来人口对四川省城乡人口构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0年人口普查,在省内外来人口中,有82.8%的人口由乡村到城镇。其中,由乡村进入大中城市的人口占48.8%,进入小城镇的人口占34.0%。乡村人口进入城镇在减少乡村人口的同时,增加了城镇人口的数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城镇化水平,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经测算,外来人口对四川省城镇化的贡献率达18.33%。

  (二)外出省外人口对城乡构成的影响

  根据普查资料计算,在外出省外人口中,有74.67万人由城镇外出,占外出省外人口总数的7.11%。其中,由城市街道外出人口占2.60%,镇的居委会外出人口占4.51%。这些人口原本是四川省的城镇人口,却被算作其他地区的城镇人口,致使四川省城镇化率降低了0.92个百分点;省外来四川的人口112.86万人,直接增加了四川省城镇化率1.40个百分点。

  若将外出省外的全部人口(1050.6万),算作四川省的城镇人口,则四川的城镇化率可增加11.55个百分点。实际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务工经商收入的差异,四川省城镇目前产业的吸纳能力还不够强大,这部分人流向了省外,其中大多数人去了广东、浙江等沿海省区,直接增加了外省的城镇人口,提高了其它省的城镇化率。从这个角度说,四川外出省外人口对加快全国城镇化进城、提高城镇化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外来人口特别是由乡村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是其重要因素。城镇外来人口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城镇化率。据有关分析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907,即外来人口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城镇外来人口的增加,一方面是在城镇收入高于乡村的吸引力以及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剩余矛盾突出的推动力双重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在于城镇的产业支撑创造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吸纳能力。近年来四川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沿海地区四川经济基础还较薄弱,难以依靠内生动力快速发展进而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需要依赖于政策引导下的产业转移,但当前东部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进程缓慢,尚未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且短期内产业转移加速的可能性也不高。虽然未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将持续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将持续增强,但短期内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有限,难以大量吸引人口回流来结束“异地城镇化”现象。

  当然,对于流出地来讲,农村人口外出,即“分母效应”也间接提高了本地城镇化率。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四川因外出省外人口因素的影响,使四川城镇化率间接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三)人口流向逐步由省外向省内转变        

  近年来,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快,东西部地区就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缩小,四川劳务输出出现人口回流。据四川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情况统计,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实现就业133.38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0万人,第三产业49.44万人。回乡创业5.86万人,实现产值203.44亿元;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实现就业123.39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6.45万人,第三产业48.47万人。回乡创业4.56万人,实现产值113.90亿元;2015年截止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实现就业121.27万人。其中,第二产业41.47万人,第三产业48.53万人。回乡创业3.43万人,实现产值65.40亿元。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不仅有效增加了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而且直接提高了城镇化率。

  三、结论与建议

  市场机制作用下,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流动人口集聚强弱。相关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生活质量的高低是吸引流动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城镇化水平高吸纳的流动人口多,城镇化提高的速度因此也会较快。近年来,四川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城化水平还较低,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还比较弱。省内也是如此,外来人口规模以成都为中心向周边递减,与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分布格局相似。除成都地区外,省内其他地区内的人口流动格局差异较大,但各有各的聚集中心。

  (一)因地制宜发展非农产业,吸引乡村人口就地转移

  人口流动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因此,要促进乡村人口合理有序向城镇流动,发展非农产业,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至关重要。根据本地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二、三产业。如攀西地区、西部高寒山区,可根据本地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发展“阳光旅游”,利用冬、夏气温与内地的差异,吸引“侯鸟式”流动人口到本地旅游、消署、越冬;大中城市近郊可充分利用城市的辐射力承接产业转移,或者发展“乡村旅游”业等;盆周山区可发展“特色农业”,以“农、工、商”一体化形式进行规模经营,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能够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二)促进中小城镇产业发展,增强对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

  从人口流动的流向来看,四川省市内跨县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低,主要原因是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流动人口的吸纳能力较弱。因此,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小城镇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应通过资金支持、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大城市、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向中小城镇,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梯度转移。中小城镇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主动承接吸纳与本地自然资源、环境相对应的产业,吸引本地外出务工发展较好的人员回乡创业。

  (三)以政策服务为导向,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四川有1000多万人常年在省外务工经商,其中一部分人历经数年打拼,学到了生产技术,积累了管理经验,攒到了雄厚资金。近年来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兴办企业7154个,实现产值203.4亿元。2014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兴办企业6616个,实现产值113.90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兴办企业12454个,实现产值901.14亿元[2]。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不仅有利于带动城镇经济的繁荣,推进城镇化进程,吸收农村富于劳动力就地就业。而且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通过举办“团拜会”、“推介会”、“恳谈会”、“项目对接会”等形式,用乡情、友情、亲情感召和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近就业。以税收减免、工商免费、财政支持、小额贷款及创业用地优惠等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自主创业,带动家乡群众共同发展致富,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发展老年事业,吸引乡村老人到城镇居住、生活

  2015年四川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655万人,而且还以平均每年4%左右的速度增长。当前,老龄事业面临诸多问题,老龄产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积极引导乡村老年人到城镇居住,不仅可以缓解老龄事业面临的突出矛盾,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发展以老年健康、养老服务、老年消费及老年休闲娱乐等老年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化水平。据了解,乡村中的部分老年人,包括外出务工将要回到家乡的高龄人员,希望到城镇生活的愿望强烈。现实状况是潜在需求旺盛,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生活在乡村的老年人生活水平较低,参加“新农保”后领取的生活费较少。甚至还有部分乡村老年人包括外出务工老年人未参加社保。如果能够适当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即可将他们的愿望变为现实,进入城镇或帮助子女照料孩子,或随同子女在城镇生活。对此,建议根据现行社会保险“城乡统筹”精神,采取灵活措施,在坚持自愿原则基础上,让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以及外出务工且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或只参加了“新农保”的老年人,按照年龄及保险等级。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1-29
2013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66.4万人,

2014年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52.47万人。

2015年截止第三季度省外务工人员回流135.95万人。


不错,人口逐渐回流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