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 昭平县志 点此打开全库目录 |
http://www.gxdqw.com/bin/mse.exe?seachword=&K=c&A=40&rec=296&run=13
|
|
第十四篇 财贸金融 |
第一章 商业 |
|
|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
明清时代,城厢、黄姚、马江等地已先后形成集市。至民国38年,全县有马江、北陀、 |
巩桥、界塘、潮江、樟木林、西坪、走马、仙回等10个圩场和城厢、黄姚2个集镇。上市产 |
品主要有:猪、牛肉和猪花、鸡、鸭、鹅、蛋品、大米、黄豆、豆豉、花生、油类、竹纸、 |
木薯干、零粉、桐籽、黄精、蓝靛、薯茛、蔬菜、瓜果、鱼虾、柴炭、竹木及其制品等。 |
1952年至1955年,市场活跃。国营和供销合作商业部门在县城、走马、巩桥、北陀、马 |
江、五将等乡镇先后组织16次物资交流大会,展销工业品、食杂和日用百货用品;收购茶油 |
(籽)、桐油(籽)、茶麸、桐麸、木薯干、零粉、木柴、柚子、竹纸等农副土特产品,1955年 |
全县集市贸易额92.7万元。 |
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兰占本完成,形成了在国营商业领导下的社会主 |
义统一市场,当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达210.7万元,比上年增加64.6万元。 |
1958年公社化后,家庭副业甚少,不允许自由买卖,国营独家经营,县城两个市场也被 |
占为他用,城乡集市贸易自然消失。 |
1962年9月, 中共中央《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中肯定集市贸易是现阶段我国商铀 |
流通渠道之一。从此各集市恢复圩期,允许二、三类农副产品物资自由买卖,市场渐趋活跃, |
商品上市日增,物价逐渐下降稳定。 |
“文化大革命” 期间,否定集市贸易作用。1975年,把传统的3天一圩改为全县统一的 |
10天一圩,后又定星期天为圩日和5天一圩日。规定不准个人长途贩运商品,派“红卫兵” |
卡守路口要道,不准群众入市赶圩,有的圩场被拆除或占用,集市贸易遭到严重破坏。 |
1979年后,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商品生产迅速发展,城乡集市恢复 |
了传统圩期。并先后增加了五将、木格、古袍、镇南、庇江、塘山、富裕、平恩、凤凰等集 |
市。较大的巩桥、马江、樟木林圩市,每当圩期有1、2万人赶圩。此外,文竹、桂花、大广、 |
良丰、古店、高车、新兴、江口、下福、大龙等乡村,以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也逐渐形成 |
小集市,每天上市有1、2百人。集市日趋繁荣,上市品类增多,购销两旺。昭平、北陀、西 |
坪等集市,解放前有举行庙会的习惯。每当会期,县内外农民、商贩云集、祭神、抢花炮、 |
演戏等活动与商品交易并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昭平农历的“五月十三”关帝庙期,尤 |
为盛大,俗称大圩日,一闹3天,赶集人有5万以上,来自县内各乡镇和县外的平乐、钟山、 |
蒙山、苍梧、贺县、富川、藤县、平南、梧州、桂林、柳州及广东、湖南等县、市、省,人 |
拥如潮,满街摆卖。解放后废止了祭神等活动,保留和发展商品交易及文娱活动。1988年, |
县人民政府行文决定将昭平“五月十三”定为文化艺术节。此日盛况空前,满街人流,商品 |
遍地,赶集人达7万人,商品交易额近100万元,收税3.3万元。1989年,全县城乡集贸市场 |
共23处,上市农贸商品有粮食、油脂油料、棉烟麻、肉食蛋禽、水产品、蔬菜瓜果、日用杂 |
品、竹木柴火、饲料、农具、种苗等15类115多种,全县集市交易总额4698万元。 |
|
表14—7 1989年主要集市情况 |
┏━━━┳━━━━┳━━━━┳━━━━┳━━━━━━━━━━━━━━━━━━━━━┓ |
┃ 圩名 ┃ 圩 日 ┃ 圩亭 ┃赶圩人数┃ 备 注 ┃ |
┃ ┃ ┃(平方米)┃ ┃ ┃ |
┣━━━╋━━━━╋━━━━╋━━━━╋━━━━━━━━━━━━━━━━━━━━━┫ |
┃ ┃ ┃ ┃ ┃ 桂江中段商品集散口,上市以农副土特产品 ┃ |
┃昭平镇┃ 天天圩 ┃ 6300 ┃ 5000 ┃ 著称。 ┃ |
┃ ┃ ┃ ┃ ┃ 明代成圩镇,乾隆时最繁荣,所产豆豉闻名 ┃ |
┃黄姚镇┃ 天天圩 ┃ ┃ 300 ┃ 海外。 ┃ |
┃ ┃ ┃ ┃ ┃ 县内第一大圩,宣统时建圩亭,民国时增设耕 ┃ |
┃巩桥圩┃2·5·8 ┃ 1360 ┃ 20000 ┃牛交易,上市以大米、烤烟、禽畜、蛋品最丰。┃ |
┃ ┃ ┃ ┃ ┃ 为昭钟边界农民交易场所,光绪时成圩,民 ┃ |
┃界塘圩┃3·6·9 ┃ 200 ┃ 4000 ┃ 国建圩亭,耕牛交易较盛。 ┃ |
┃ ┃ ┃ ┃ ┃ 民国时成圩,70年代,转移巩桥,近年 ┃ |
┃潮江圩┃1·4·7 ┃ 200 ┃ 400 ┃ 复兴。 ┃ |
┃ ┃ ┃ ┃ ┃ 乾隆时吴姓迁此,人口渐稠,村道用砂石铺 ┃ |
┃砂子圩┃3·6·9 ┃ 200 ┃ 5000 ┃ 砌,故称砂子街,为富群江中段商品集散口。 ┃ |
┃ ┃ ┃ ┃ ┃ 解放后为区、社、乡驻地、遂成圩。上市主要 ┃ |
┃富罗圩┃1·4·7 ┃ 300 ┃ 1000 ┃ 有竹、木器及土杂品。 ┃ |
┃ ┃ ┃ ┃ ┃ 民国时建乡后成圩,解放后撤乡,圩市从旧 ┃ |
┃镇南圩┃1·4·7 ┃ 300 ┃ 1000 ┃ 街搬至公路边建圩亭,上市为一般生活品。 ┃ |
┃ ┃ ┃ ┃ ┃ 明代建城,清代建亭,民国又扩建,为县内中 ┃ |
┃北陀圩┃2·5·8 ┃ 746 ┃ 10000 ┃ 部商品集散口,上市以大米、芋头等生活品 ┃ |
┃ ┃ ┃ ┃ ┃ 较多。 ┃ |
┃ ┃ ┃ ┃ ┃ 民国为乡驻地,解放后乡废,1984年复建,遂 ┃ |
┃平恩圩┃1·4·7 ┃ 150 ┃ 600 ┃ 成圩,上市为一般生活品及竹木制品。 ┃ |
┃ ┃ ┃ ┃ ┃ 民国为乡成圩,解放后乡圩均撤,1984年恢 ┃ |
┃庇江圩┃2·5·8 ┃ 230 ┃ 4000 ┃ 复,上市的“勤江茶油”闻名海外。 ┃ |
┃ ┃ ┃ ┃ ┃ 民国成圩建圩亭,解放后为区、社、乡驻 ┃ |
┃走马圩┃1·4·7 ┃ 390 ┃ 6000 ┃ 地,为勤江最大商品集散地。 ┃ |
┃ ┃ ┃ ┃ ┃ 民国建乡成圩建圩亭,为昭钟两县边界农民 ┃ |
┃西坪圩┃3·6·9 ┃ 230 ┃ 4000 ┃ 交易场所,上市以松脂最多。 ┃ |
┃仙回圩┃3·6·9 ┃ 510 ┃ 1000 ┃ 民国成圩,原址黄村,解放后搬至安子口,上 ┃ |
┃ ┃ ┃ ┃ ┃ 市以山珍、中草药、茶叶、竹木器等较著名。 ┃ |
┃ ┃ ┃ ┃ ┃ 原址在枧背,咸丰后搬到今马江镇驻地渐成 ┃ |
┃马江圩┃3·6·9 ┃ 475 ┃ 10000 ┃ 闹市,为昭平南部商品最大集散口,水运便 ┃ |
┃ ┃ ┃ ┃ ┃ 利,其吞吐量仅次于县城。 ┃ |
┃ ┃ ┃ ┃ ┃ 附近有古袍金矿,金矿遍布圩市各村,1984 ┃ |
┃古袍圩┃1·4·7 ┃ 388 ┃ 5000 ┃ 年建乡成圩建圩亭,上市多以土特产品为主。 ┃ |
┃ ┃ ┃ ┃ ┃ 昭平南端圩市,乡驻地解放后成圩,上市主要 ┃ |
┃木格圩┃2·5·8 ┃ 419 ┃ 5000 ┃ 是农副产品。 ┃ |
┃ ┃ ┃ ┃ ┃ 70年代成圩,80年代先后建两座圩亭,为县南 ┃ |
┃五将圩┃2·5·8 ┃ 1024 ┃ 8000 ┃ 部新兴大集,仅次于马江,上市以零粉最著。 ┃ |
┃塘山圩┃2·5·8 ┃ 200 ┃ 1000 ┃ 为村集,是昭蒙农民交易场所,1984年成圩 ┃ |
┃ ┃ ┃ ┃ ┃ 并建有圩亭。 ┃ |
┃富裕圩┃ 天天圩 ┃ 300 ┃ 400 ┃ 1984年建乡后在新街成圩,上市为一般生活食 ┃ |
┃ ┃ ┃ ┃ ┃ 品。 ┃ |
┃凤凰圩┃3·6·10┃ 2000 ┃ 400 ┃ 1989冬建成,紧邻梧州地区第一大集一公会。 ┃ |
┃ ┃ ┃ ┃ ┃ 清光绪时成圩,民国时建圩亭,为县第二大 ┃ |
┃樟木圩┃3·6·9 ┃ 2012 ┃ 15000 ┃ 圩,上市农副产品40多种,以晒烟最著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