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连通性指数:枢纽机场中转能力评估
2016-08-22 16:04:58.0 《民航资源网》 孟子梁
传统的机场评估多采用客流量、起降架次、准点率等指标,能够对机场一般性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但对于枢纽机场,除了具备这种一般性指标和服务能力之外,中转水平也是评估机场的重要能力之一。
民航大数据研究院(Civil Aviation Big Data,以下简称CABD)基于飞常准海量的航班数据,计算机场所有可行的航班衔接,并且使得可行航班衔接在枢纽机场满足最短中转时间和最长中转时间的条件,得到“机场连通性指数”这一指标。该指标可反映机场作为中转枢纽的能力,从中转便捷性的角度评估航班计划编排的合理性。
1全球机场连通性
CABD计算了2016年7月全球机场的连通性指数,各个国家机场的分布如下图:
美国机场的中转水平较高,不仅包揽前三,在全球连通性指数TOP50机场中,美国占据21家;
中国有6家机场进入TOP50,分别是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香港、昆明长水和上海虹桥机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的连通性指数713,全球排名第21。
2中国机场连通性
2016年7月中国大陆机场的连通性指数TOP20的机场分布如下:
华东、华南地区机场的连通性水平整体较高;华北地区的北京首都和西安咸阳,分别排名第1和第6;西南地区有昆明长水、重庆江北、成都双流和贵阳龙洞堡4家机场上榜;西北地区仅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东北地区仅大连国际机场入围。
机场的功能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机场所承担的中转类型。侧重国内业务的机场,其国内-国内连通性水平一般较高;而侧重国际业务的机场,其国内-国际/国际-国内的连通性较高。
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的国际-国内连通性远远高于其他机场,是典型的国际转国内枢纽机场。
从连通性指数可以看出,上海浦东和上海虹桥两个机场“分工明确”。上海浦东偏向国际业务,国际-国内连通性为273,大陆机场中排名第1;而上海虹桥的国内互转水平突出,国内-国内连通性为471。
3提高机场连通性
机场的中转能力与航线分布、航班时刻编排等因素息息相关。航线分布是从空间布局上考虑机场所能提供的中转机会;航班时刻编排则是看机场能否为旅客提供快速的中转服务,通过合理编排航班时刻表,减少旅客在机场中转的等待时长,从而提高机场的连通性水平。
以西南地区两个机场为例:重庆江北和成都双流。两个机场的整体连通性水平相差无几,但是重庆江北的国内-国际连通性比成都双流低不少。
考虑通过编排航班计划时刻表,提高重庆江北的国内-国际连通性水平。
重庆机场8点-10点是国内航班到港早高峰时段,与此衔接最佳的国际出港时段应在13点左右。但是实际上这一时刻安排的国际出港航班量很少,需要中转的旅客可能需要等到15点的国际出港高峰。
早上9点是国际出港航班的一个小高峰,但几乎没有能够与此衔接的国内到港航班。通过计算,在航班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将9点的国际出港航班,推迟到13点,国内-国际的连通性约可提升20%。
机场连通性指数是能够反映机场的中转水平,是体现枢纽机场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合理地编排航班计划时刻表,使得进离港航班有效衔接,能够最大程度为旅客中转带来便利。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VariFlight(飞常准)
时间:2016年7月1日-2016年7月31日
航班:客运航班
使用或转载请联系民航大数据研究院,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