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40阅读
  • 4回复

[旅游资讯]日内瓦与法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bk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3-13

打开欧洲地图,你会发现,坐落在瑞士西南角的日内瓦,几乎被法国四面包围,看上去就像是瑞士在法国领土内的一块飞地。实际上,日内瓦与瑞士其他州的衔接地带的确非常狭小,只有4.5公里,而它和法国的边界却长达103公里!尽管一条边界划出了两个不同的国度,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千百年的历史渊源,使边境两边的人民的联系和交往,就像绵绵的汝拉山峦,蜿蜒无尽;像滔滔的罗讷河水,源远流长。

日内瓦是瑞士的领土,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说也奇怪,在瑞士其他州特别是讲法语的州的人看来,日内瓦似乎更多地属于法国。用他们的话说,“日内瓦即是法国”。实际上,日内瓦与其他讲法语的州,也确有明显的不同。别的州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传统和特点,像瓦莱人、沃州人更有他们独特的气质和个性,而日内瓦各方面都带有法国的烙印,除了日内瓦人讲法语带有一点乡土口音之外,其他方面则没有什么不同。法国人到日内瓦来,并不觉得是到了瑞士。倒不仅仅由于日内瓦与法国关系密切,而是这种过分密切的关系,使他们对日内瓦的归属问题都产生了错觉。甚至连日内瓦人自己也不否认,从某种意义上说,日内瓦与法国的关系,确比与瑞士的关系密切得多。

日内瓦与法国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在许多方面。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边境工人、莱蒙湖污染、地下水、假道对方领土等,几乎无所不包。先拿文化领域来说吧,日内瓦是法语区,法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明显。电影院里上映的大多是法国影片,电视台上播放的是法国节目,书店里的图书也是法国的。就连街头的报摊上,法国的报刊也比比皆是。甚至在风俗习惯和烹调、饮食方面,日内瓦也深受法国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文化领域,日内瓦完全是属于法国的。还有一件事,更能说明这一点:日内瓦和瑞士其他法语州也不乏有才华的作家,但这些作家无论怎样才华出众,无论作品多么受人欢迎,但在瑞士,他们无论如何成不了名。他们的作品必须首先得到法国的承认和推崇,然后他们才能在瑞士成名。仅此一点,不难看出法国文化对日内瓦的统治地位。

日内瓦虽然不大,但在靠近它的广大地区内,除了较远的里昂之外,它又是唯一的大城市。因此,这个地区内的法国人,要上大学而又不想跑得太远的话,就只有到日内瓦来。况且,日内瓦大学历史悠久,科系完全,还颇有点名气,对法国人也有相当的吸引力。此外,日内瓦的州立医院,各种设备和器械都是一流的。据说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属于最好的医院之列。所以,对法国人来说,若遇疑难病症或紧急情况,最方便、最理想的,当然是去日内瓦州立医院诊治。

日内瓦是一个有名的国际城市,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机场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年日内瓦决定扩建机场时,它狭小的市郊竟容纳不下一个现代化机场所要求的面积。即使把机场修在紧靠市区的地方(这种情况在世界上已很少见),跑道仍然展不开。因此,不得不通过谈判,与法国交换一块领土,才得以建成今天的机场。但由此也造成了十分有趣的结果:乘客在日内瓦搭乘飞机到法国去,必须先经过法国警察的检查。法国人如果来日内瓦搭乘飞机,则可不必经过瑞士领土,而直接进入机场。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vbk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3-13

在日内瓦与法国间的诸多关系中,最重要、最奇特的,还是一个自由区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要说明它的现状,必须从很久远的时候谈起。

1536年,日内瓦从一个主教的领地变成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日内瓦的历史上划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新生的共和国实在太小了,整个范围就是日内瓦城和周围散落在邻国境内的一些小块飞地。好在那时候日内瓦的人口很少,城市供应等问题还不突出。但到了宗教改革的时期,日内瓦的人口因大量宗教难民的涌入而猛增了一倍,各种问题便随之产生,城市供应也变得紧张起来。另外,由于宗教信仰上的严重对立,日内瓦人假道邻国领土去飞地耕作,也产生许多麻烦,使日内瓦感到非常不便。到了1792年,萨瓦公国第一次被并入法国,法国政府沿日内瓦与法国之间的边界线设立了许多海关,对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流加强控制,更给日内瓦这样一个小国造成严重的困难。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1798年,法国的军队占领了日内瓦共和国,日内瓦连同附近地区被划为法国一个新的省——莱蒙省。日内瓦变成了莱蒙省的首府,如是者整整15年。

1813年12月30日,在日内瓦人不屈的斗争之下,法国占领军撤离日内瓦,共和国得以复兴。次年9月12日,日内瓦被批准加入瑞士联邦,成为瑞士的第22个州。但日内瓦州与瑞士联邦之间却没有陆上通道,除了莱蒙湖水上通道外,周围被法国团团包围,使日内瓦深感窒息。特别是在经济上,犹如被人卡住脖子,无法摆脱,更使日内瓦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消日内瓦与法国之间人为的边界,而以日内瓦周围的萨瓦山、汝拉山和维阿什山的山脊为准划定自然的边界线,或者把在法国境内的飞地连接起来,使日内瓦获得一点活动的余地,成了日内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1814年10月6日,欧洲各国为结束反拿破仑战争而重新划分领土的国际会议在维也纳召开,瑞士也参加了会议。瑞士的代表团成员中,有一个名叫皮克德·D·罗什蒙的日内瓦人,头脑灵活,能言善辩,颇具才干。从会议开始,他就在各大国的代表团之间积极游说,申述各种理由,要求为日内瓦扩展疆界,建立一个后方。它的具体设想是:把日内瓦北边沿莱蒙湖右岸法国的一块叫作热克斯的领土割给日内瓦,从而是日内瓦与瑞士连成一片,在日内瓦的东南边,再从原属于萨瓦公国的领土上割一块,改变国界线就在城墙之下的状况。罗什蒙灵活的手腕和雄辩的口才,终于说服了英国、普鲁士、俄国和奥地利等四个强国的代表,使他们同意了罗什蒙的设想和要求。但法国的代表塔列兰则态度强硬,根本不理会四大国的要求,坚决反对把热克斯割让给日内瓦,只同意日内瓦对热克斯地区有前往瑞士沃州的过境权。

但是,等到缔结第二个巴黎条约时,一向态度强硬的法国外交部长塔列兰辞职了,由里舍利厄公爵继任。里舍利厄对罗什蒙阐述的理由比较理解和同情。于是,在1815年11月20日缔结的条约中,法国同意把位于日内瓦西面和北面的八个区割让给日内瓦,总面积为44平方公里。另外,还同意把设在边境线上的法国海关撤退到汝拉山西侧,建立一个350平方公里的自由区。虽然罗什蒙关于要求割让热克斯的目的没有达到,但从此以后日内瓦和瑞士之间有了一条狭窄的陆上通道,版图也有所扩大,仍不失为一个重大的胜利。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vbk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3-13

1816年初,罗什蒙又作为瑞士的特使,出席都林会议。他又经过艰苦努力,从属于萨瓦公国的土地上为日内瓦争得了108.8平方公里的领土,并且使萨瓦的海关也向后移,在日内瓦南边的上萨瓦地区,有建立了一个190平方公里的自由区。

经过巴黎会议和都林会议,虽然日内瓦人未能实现以山脊为准划定自然边界线的愿望,但日内瓦的版图毕竟有所扩大,更重要的是自由区的建立,使日内瓦有了一条经济上的边界线,自由区与日内瓦之间可以自由贸易,而不受关税的限制,城市的供应有了可靠的保障。从此以后,双方的贸易有了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十分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1849年,瑞士政府为了发展国内贸易,取消州与州之间的税收制度,而国界线设立统一的国家海关。日内瓦与法国之间的国界线,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此一来,是日内瓦人和自由区内的法国人、萨瓦人大为不满。日内瓦州议会公开指责联邦海关的建立,“破坏了日内瓦的经济繁荣,而这种繁荣正是建立在贸易的自由和取消另人讨厌的海关之上的”。接着,萨瓦人和法国人也先后提出抗议,在这种情况下,瑞士政府不得不通过谈判,于1851年和1853年分别与萨瓦和法国签订贸易条约,统一自由区内的产品,特别是奶制品、酒、蔬菜、鸡蛋、家禽和土豆等,在进入日内瓦时不付关税,对其他产品也实行减税的优惠制度。

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自由区的问题又产生麻烦。鉴于战争的原因,特别是萨瓦地区农产品的产量严重下降,因此,从战争开始,法国政府就加强对边境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对自由区内农副产品出口严加限制。这样一来,无疑等于又卡住了日内瓦的脖子。瑞士政府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但巴黎却反驳说:瑞士把从自由区进口的商品转手给了德国,并把德国的产品向自由区内倾销,是在帮敌国的忙,因而采取严格措施是完全必要的。1917年,法国政府进而决定对日内瓦输向自由区的商品,征收一种不叫做关税的税收。

法国的真正目的,意在取消自由区。所以,当巴黎和会于1919年春召开时,尽管瑞士并不是参战国,但法国仍使瑞士参加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修改1815-1816年条约的要求。瑞士政府强烈反对。会议因之没有满足法国的要求,只是在《凡尔赛条约》第435条中,笼统地规定:“各缔约国承认1815年条约及其补充文件关于上萨瓦及热克斯地方免税区域之各条款亦不合现今情势,应由法、瑞两国在其认为适当情形之范围内共同协议,互相规定此种领土内之制度”。遵照巴黎和会的精神,瑞、法两国于1920年1月开始谈判,但谈来谈去毫无结果。瑞士坚持1815年各条约所规定的自由区,坚决反对法国在政治边界上重设海关。而法国则坚持政治边界必须与经济边界相一致。双方都不肯让步,于是只好决定寻求国际仲裁。问题被提交到海牙国际法庭。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vbk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3-13

从1924年到1931年,国际法庭经过长达八年的审理,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如下判决:1.法国政府应按照1815年各条约的规定,将其海关线向后移,在未经有关各方一致同意之前,应维持原来的规定;2.对法国政府来说,海关线的后移并不影响在政治边界上实行税收的权利,只是这种税收不应具有海关税的性质;3.瑞士海关对自由区内商品的进口,应予免税或减税。对判决中的第三点,国际法庭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和规定,因而双方不得不邀请法律专家,对此再进行仲裁。1933年底,专家们根据国际法庭的裁决精神,具体判决如下:自由区内的农副产品向瑞士出口,瑞士不得征收关税。除奶制品、酒、家畜和家禽外,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工业品的出口免征关税,但出口量不得超过自由区的生产能力。为此,双方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法国-瑞士委员会”,负责监督两次仲裁结果的执行情况,并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从那个时候起到现在,日内瓦与法国之间的边界线上,就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一边是瑞士的海关,另一边是法国的税务站,而法国的海关却设在本土内自由区与其他地区交界的地方。

在自由区重新恢复的1934-1940年间,日内瓦对自由区的贸易出现了巨大逆差。日内瓦进口的农产品价值每年达600万瑞士法郎,而进口只有75万瑞士法郎。造成这种逆差的原因有二:一是瑞士法郎坚挺,客观上影响出口;二是法国对进口的日内瓦商品征收15%的寓禁性高额附加税(虽然这并不叫做关税),人为地给予限制。到1966年以后,自由区又被允许免税进口第三国的产品,从而更加影响了日内瓦的出口。七十年代后期,日内瓦从自由区的进口额增加到每年6000多万瑞士法郎,而出口却只有600万瑞士法郎,贸易的差额竟高达十比一。虽然许多日内瓦人认为这种情况太不合理,要求设法改变,但州政府当局却并不担忧。因为一方面,日内瓦与自由区的贸易额仅占瑞士与法国贸易总额的5‰;另一方面,自由区的存在使日内瓦获得了一个可靠的供应基地,保障了日内瓦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所以,即使这样,日内瓦商业局仍在其年度报告中满意地指出:“日内瓦作为处在法国领土内的一块飞地,它和自由区之间的特殊贸易关系,是完全符合边境两边人民的利益的”。

可是,1978年前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于美元下跌,法国法郎也相应变得疲软,而瑞士法郎却坚挺如故,它对法国法郎的比价从原来的一比二,猛增到一比三。在这种情况下,日内瓦的出口自然受到严重影响,但更另人担心的是,居住在日内瓦的人,不论是外国人还是本地人,都宁愿舍近求远,纷纷到自由区去购买东西。虽然日内瓦对某些农副产品的进口有数量上的限制,但在日内瓦与法国之间的80条通道上,设有海关检查站的只有40条,另有40条则随便出入,所以根本无从限制。即使是在设有关卡的40条主要通道上,由于车的流量太大,也根本无法一一检查。眼看日内瓦的市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一向并不担忧的市政当局,也大为不安起来,可又想不出有效的办法加以阻止。于是,便发动了一个“我住在日内瓦,买在日内瓦”的宣传活动,颇有点爱国主义的味道。大街小巷到处都贴满了这种大幅的宣传画,常使不了解原委的人大为费解。至于宣传运动的结果,究竟是爱国主义占了上风,还是价值规律占了上风,那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现行的规律,如果把从日内瓦购买的东西带进自由区,法国的税务站按商品价格抽取17%的附加税。如果是带到自由区以外的法国其他地区,则除了附加税以外,再向法国的海关缴纳10%的关税。但对总值不超过50瑞士法郎的食品,免于付税。但聪明的日内瓦人有办法,他们在购买东西时,同时也就准备好假发票,故意把价格开得低低的,各商店也都乐于这样做。这已是公开的秘密,法国人毫无办法。

如若把从法国购买的东西带进日内瓦,凡能证明是在边境线10公里以外的地方购买的,可免税带入一定的数量。而在10公里以内范围内购买的,则统统要向瑞士海关付税。为何有此10公里一说呢?原来这一规定与法国的边境工人有关。按照日内瓦的法律,凡居住在离边境10公里以内的法国人,可以来日内瓦工作。但他们无权在日内瓦过夜,下班之后须返回法国,早来晚归,天天如此,因而被称为边境工人。日内瓦有几万名边境工人,为防止他们利用出入边境之便,进行走私活动,才特意做了10公里界限的规定。可是法国人也不傻,他们也有对付日内瓦人的办法。有这样一个故事: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vbk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3-13

一天,一个年轻的边境工人骑着崭新的自行车来日内瓦上班,背上背着一个漂亮的皮包。在经过瑞士海关时,警察让他停下来。经过查询,年轻人自称没有任何东西要申报。警察用怀疑的眼光盯着他背上那只皮包,命令他打开接受检查。打开来一看,竟然是一包沙子。警察觉得奇怪,怀疑里面藏有金银首饰之类的贵重物品,于是把沙子全倒了出来。但经过仔细检查,除了沙子之外别无他物,只好放他通过。

接连几天,警察都检查了这个小伙子的皮包,总是些沙子。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转眼已是三年。那个年轻人每天都骑着车子经过海关,身上总是背着那只装满了沙子的皮包。

有一次,那个警察与法国的年轻人在一家饭馆里偶然相遇。

“来,今天咱们喝两杯,我请客。”几年的时间已使警察与年轻人很熟识了,便一把拉住他在桌子旁坐了下来。

酒过三巡,警察开口了:“年轻人,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问问你,希望今天能得到你的答复。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你也不用怕我会再找你的麻烦。请你告诉我,你每天都背一包沙子到日内瓦来,到底是为什么?”

年轻人听后笑了起来:“那只不过是个幌子,我每天都弄一辆自行车来日内瓦卖。”

聪明的日内瓦人,这回可上了法国人的当。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