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43阅读
  • 9回复

[城垣租界]清代山东道府州县治所公署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5-24
清代山東道府州縣治所、公署考


山东一省,清季领十府,三直隶州,百四州县,古邑众多,文物殷盛。近世屡经战乱、运动及城市改造,破坏最重。近年来访寻古迹,目睹旧城或凋敝破落、或面目全非之象,有寺舍衙署存留者,十不遗一。乃借游历之机,略加查,辨其旧治之方位、官署之原址。衙署变迁,推定不易。冗余兴至所作,未详之处,俟博洽者考焉。字用繁体,以免亥豕之舛。虞初周写于2017年5月。


山東省


山東巡撫署:今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珍珠泉大院)。金末世侯張榮始建園林,明初為山東都指揮使司,成化三年(1467)改作德王府,明末被毀。康熙三年(1664)改為撫署。民國後為山東都督府、督軍署、省政府。1937年韓復榘撤退前下令焚毀,國共內戰時淪為戰場。今大院除原撫署正堂和西側小院(臘園)外,其餘皆為1948年以後新建。

山東布政使司:今山東省政府大院西區(東區為貢院)。原為元代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民國後改為山東行政公署、省長公署,1949年後為省政府駐地。

山東按察使司:今按察司街東、運署街北,舊址今為濟南泉城中學(老濟南中學、濟南一中)。原為元代濟南府署,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青州府益都縣移駐於此。民國成立後為審判廳,國民政府時期為實業廳、農礦廳、教育廳,後改為濟南中學。

山東都指揮使司:明代都指揮使司原在今珍珠泉大院,成化中改為德王府,都司遷至今泉城路、太平寺街路口沃爾瑪(悅薈廣場)一帶,原山東省統計局舊址。清代不設都指揮使司,雍正中其址改建為濼源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改為山東高等學堂,即山東大學前身。民國後為省立第一師範。

山東學政署(提督學院):嘉靖二十一年(1543)改湖南學院為學政署,在今大明湖司家碼頭東南,鐘樓臺基北。清初山東學政駐青州府益都縣,康熙二十七年(1688)移駐於此。

山東都轉鹽運使司:今運署街南,山東省黃河河務局。明代鹽運司舊址在清代為萬壽宮。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5-24
濟東泰武臨道:駐歷城縣,道署舊址在今皇亭體育館東。民國後為濟南鎮守使署。


濟南府:原在濟南泉城中學,明洪武九年(1375年)被按察使司佔用,遷至開元寺舊址,即今山東省政協一帶。民國後為警察總署。1962年後為山東省政協機關駐地。


歷城縣:清末縣署舊址在今縣前街省政府機關宿舍。


長清縣:宋至道二年(996)移治今文昌街道西老城關(刺榆店),1985—1989年間東遷至今縣城。清末縣署在原長清縣糧油廠東,今址未詳。


濟陽縣:金天會七年(1129)移治今縣城(濟北街道)東老城關。清末縣署疑在今老城街與經一路路口一帶。


章邱縣(章丘縣):治今繡惠鎮,1958年移治今縣城(明水)。清末縣署舊址在今章丘第一中學。


齊東縣:治今鄒平縣臺子鎮北界舊城村。清末縣署舊址在今黃河臺子鎮浮橋東一里處河道中。光緒二十年(1894)因水患移治今鄒平縣九扈鎮。1950年後輾轉遷往麻姑堂、魏橋等地。


鄒平縣:宋宣和七年(1125)移治今縣城(黛溪街道)。清末縣署疑在今城裡村黛溪二路與黃山三路路口東北,基督教堂北,現為縣武裝部。


長山縣:治今鄒平縣長山鎮。縣署舊址在永安橋北一帶。


新城縣(桓臺縣):治今桓台縣新城鎮,1950年移治今縣治(索鎮)。縣署舊址在新城鎮城西村文化大院東側的戲馬臺遺址。


淄川縣:治今縣城。清代縣署原在松齡東路與吉祥路東南(淄博弘揚石油設備公司南部)一帶,同治元年(1862)毀於劉德培之亂。後遷至般陽書院,即今淄川區委、區政府大院。


齊河縣:治今祝阿鎮南部老城關,1973年移治今縣城(晏城)。縣署疑即老縣政府舊址,在濟齊黃河大橋與黃河大堤交界處河西南,祝阿鎮中心小學以北。


禹城縣:唐乾元二年(759)移治今縣城(市中街道)東老城關。清末縣署疑在今老城街、禹跡路口北,今禹城市委黨校。


平原縣:治今縣城(龍門街道)。清末縣署即今縣政府。


臨邑縣:宋建隆三年(962)移治今縣城。清末縣署舊址在今縣政府及新世紀廣場一帶。


德平縣:治今臨邑縣德平鎮。縣署疑在平昌路、正平大街路口一帶。


陵縣:原治今德州城區。明洪武十三年(1380)復置後治今縣城臨齊街道(原陵城鎮)。清末縣署疑即今陵城區政府。


德州:明洪武七年(1374)移治原陵縣治,即今德城區。清代舊城在德城區政府以北,鐵路以東。州署舊址在今三八西路以北,德州第一中學、人防商城一帶。



東昌府:清末府署舊址在今舊城西北部,道署西街北。


聊城縣:宋淳化二年(991)徙今治。清末縣署舊址在今樓西大街北,後為聊城專員公署,1970年代遷出,2013年後在原址偏東重建。


堂邑縣:宋熙寧二年(1068)移治今東昌府區堂邑鎮。清末縣署疑即今堂邑鎮政府,由府前街、府後街。


莘縣:治今縣城。縣署疑即今縣政府。


冠縣:治今縣城南老城關。縣署疑在今幹渠以南工業路西,冠縣實驗幼兒園一帶。


館陶縣:治今冠縣北館陶鎮。清末縣署即北館陶鎮政府,現存大堂。1955年移治今縣城(南館陶)。1965年因冀魯邊界調整,館陶縣改隸河北省邯鄲專區,其衛運河以東地方併入冠縣、臨清。


博平縣:宋景祐四年(1037)移治今茌平縣博平鎮(寬河)。清末縣署舊址在今茌平縣第二醫院(博平鎮醫院),現存古槐。


茌平縣:金天會八年(1130)復置縣,始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即今縣政府。


清平縣:宋元豐四年(1081)因漯河決堤,移治今高唐縣清平鎮(明靈寨),縣署即今清平鎮政府。1939年移治今臨清市康莊鎮。


高唐州:元至正七年(1347)移治今縣城(魚邱湖街道)。清末州署在今文廟(泉林大酒店)西。


恩縣:明洪武二年(1369)降恩州為恩縣,治原歷亭縣治(今武城縣武城鎮東),洪武七年(1374)移治今平原縣恩城鎮,城內現存文昌閣。



臨清直隸州:明洪武二年(1369)臨清縣從曹仁鎮(今青年街道舊縣村)移治今縣城(中州)紙馬巷會通閘旁,今考棚街紙馬巷路口有復建的文昌閣“縣治遺址”。景泰元年(1450)縣署移至紙馬巷西磚城內,今基督教堂。清末州署在今園倉街中段路北糧食局家屬院。


邱縣(丘縣):治今邱城鎮。1944年移治今縣治(馬頭)。1949年改隸河北省邯鄲專區。縣署無考。


武成縣:宋大觀中移治今老城鎮西,1973年移治今縣城(廣運街道)。清末縣署在今老城鎮與故城縣建國鎮交界處,武城老大橋東引橋下偏南的衛運河河道農田中。境內武城鎮(由原舊城鎮改名)為明代初年恩縣治。


夏津縣:唐天寶元年(742)始治今縣城(銀城街道)。清末縣署在今西關北街、馬道街路口春天服飾廣場。



泰安府:府署即今泰山區委區政府大院。


泰安縣:宋開寶五年(972)乾封縣移治今泰安區岱廟街道(岱嶽鎮)。縣署在岱廟南通天街與全福街路口西北,原為明代蕭大亨宅,現為老縣衙博物館。


萊蕪縣:金大定十二年(1172)移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即今萊城區政府。


新泰縣:治今縣城(青雲街道)。清末縣署在今新泰市政府旁人民武裝部。


肥城縣:治今老城街道(辛寨),1980年因地下採空移治今縣城(新城街道)。清末縣署即老縣政府,老縣政府院內現有“老城革命遺址”石碑一塊。另有文廟大成殿。


平陰縣:隋大業二年(606)榆山縣移治今縣城(榆山街道),改名平陰縣。縣署無考,縣城內今存文廟。


東阿縣:明洪武八年(1375)移治今平陰縣東阿鎮(穀城),1947年移治今縣治(銅城)。清末縣署舊址在今縣道34北、狼溪河東的平陰縣東阿小學(原東阿中學)。


東平州:宋咸平三年(1000年)移治今州城街道,1982年因防洪移治今縣城(後屯)。清末縣署即今州城街道辦事處。境內舊縣鄉(南穀)為宋初東阿縣治所,1996年因東平湖管理問題,由平陰縣改隸東平縣。



武定府:府署(明代漢王府)舊址在今城北武定府衙景區內(所謂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古建築已無存,2010年後重建。


惠民縣: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移治今縣城(孫武街道)。清末縣署疑即今縣政府。


陽信縣:大朝至元二年(1265)移治今縣城西北五里。清末縣署在今陽信一中東北方,老縣公安局大院一帶。


樂陵縣:明洪武二年(1369)由咸平(今樂陵市西南)移治今縣城(富平)。清末縣署在今興隆南大街濱海購物廣場一帶。


海豐縣(無棣縣):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移治今縣城(海豐街道)。清末縣署在今棣城大街,現存大堂,2011年後重建。


霑化縣(沾化縣):治今古城鎮(霑城),1957年移治今縣城(富國)。清末縣署在今古城鎮古城文化旅遊景區,現存禮堂。


利津縣:金明昌三年(1193)始治今縣城(利津街道)。縣署在今城東老城關,詳址無考。


濱州:治今濱城區濱北街道老城關,清末州署在今杜受田故居以北。


蒲臺縣:治今濱城區北鎮街道,1976年舊縣城被河水淹沒,後為蒲城水庫。


青城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復置後治今高青縣青城鎮。據青城縣志,縣署當在今文昌閣西南。


商河縣:古朸縣。隋开皇十六年(596)治今縣城(許商街道)。清末縣署疑即今縣政府。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5-24
兖沂曹济道
兖沂曹濟道:駐濟寧州。清末道署在今濟寧院門口街路北濟寧一中教師宿舍,即原東河總督署。


兖州府:清末府署在今兖州區九州東路東方中學一帶,府門街北首河北。
滋陽縣(兖州縣):古瑕丘縣,治今兖州城區。清末縣署在府署南門、府河南岸偏東。民國裁府後遷至府署。


曲阜县:治今縣城(魯城街道)。清末縣署在今曲阜市委黨校院內,現存二堂。


泗水縣: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在今人民路與古城路口東南,泗水小學附近。


寧陽縣:治今縣城(文廟街道)。清末縣署舊址在縣文廟西鄰、南關路北首。


汶上縣:治今縣城(中都街道)。清末縣署在今寶相寺南、尚書路北,存思聖堂一座。


壽張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由今梁山縣壽張集鎮移治今陽穀縣壽張鎮(王陵店)。縣署無考。


陽穀縣:治今縣城。清末縣署位置不詳,疑在今紫石街以北、棋盤街以南,文廟(陽穀文化園)至獅子樓一帶。


鄒縣: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在今古城新村小區東部,後為縣委,1993年改建為住宅小區,小區內老年職工活動中心即縣署大堂舊址。


滕縣: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即今滕州市政府大院,現存正堂。


嶧縣:治今嶧城區(壇山街道)。清末縣署即今嶧城區政府。



濟寧直隸州:治今任城區。清末州署在今縣前街、西門大街路口與州後街、雲路街之間。


嘉祥縣:治今縣城(嘉祥街道)。清末縣署舊址在今古城街北、迎鳳路以東100米處,原嘉祥縣糧食局。


金鄉縣:治今縣城(金鄉街道)。清末縣署疑在今縣政府以西。


魚臺縣:唐元和四年(809)移治今王廟鎮舊城裏村南,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黃河決堤淹沒(成為今舊城海子),次年移治今魚城鎮(董家店),縣署無考。1956年併入金鄉縣,1964年恢復魚臺縣,治今縣城(穀亭)。



沂州府:清末府署在今蘭山區考棚街北,蘭山區公安分局大院(即舊蘭山區政府),原為東兖道署。


蘭山縣:治今城區,隋臨沂縣治。清末縣署舊址在今蘭山區沂州路、蘭山路口正北,原為沂州州署。


郯城縣:元末復置後治今縣城(郯城街道)。郯城縣署自明崇禎十五年(1642)遭兵燹後,至清初知縣一直租賃民房辦公。順治十一年,知縣張崇德建成縣署後堂,縣署纔初具規模,但康熙七年又遭郯城大地震,化為瓦礫。康熙十一年知縣黃六鴻在官署舊地重建草堂、廂房、門房,康熙十七年又被大水衝毀。至康熙三十一年,知縣方殿元主持重修六房、廨舍,纔算穩定下來。清末縣署疑在原縣政府舊址,今郯西路、古城路口東300米左右路北處。


費縣:治今縣城(費城街道)。清末縣署舊址在今和平路與自由路口北70米費城東周街北,原縣糧食局。


蒙陰縣:治今縣城(蒙陰街道)。清末縣署舊址疑在今古城路與三公路口東南,縣公安局斜對面。


沂水縣:治今縣城(沂城街道)。清末縣署即今縣政府。


莒州:治今縣城(城陽街道)。清末州署原在今金龍河路以東縣公安局一帶,後遷至縣委大院(文廟舊址)西邊。


日照縣:治今東港區。清末縣署即今東港區政府,現存古海棠二株。



曹州府:府署即原州署,1914年改為中學堂,即今八一路菏澤一中老校區(初中部)。


菏澤縣: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置曹州於今城區。清末縣署在今廣福大街、道碑街路口東北棚戶區。


定陶縣:治今縣城。清末縣署疑即今區政府。


城武縣(成武縣):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在今老城關古城街西段路北,現存二堂,後為縣政府,1980年代遷出。


單縣:明正德十四年(1519)移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在今老城關衙門街,1931年被水衝毀,現為縣武裝部。


曹縣:明洪武二年(1369)移治今縣城(磐石)。清末縣署疑即今縣政府。


鉅野縣:明洪武九年(1376)移治今縣城。城內有古城街,一般為縣署門前道路。因此縣署疑在今文廟(縣博物館)以北古城街上,即老縣政府舊址,現仍有部份機構在此辦公。


鄆城縣:金大定六年(1166)因河患移治今縣城(唐塔街道)。清末縣衙舊址一說在今鄆城縣西關小學。疑縣署在老縣政府舊址,即今東門路、盤溝路口轉盤西200米路北(老鱉坑以北),現為縣防汛指揮部辦公室。


濮州:原鄄城縣。明景泰三年(1452)因河患由今鄄城縣舊城鎮移治王村(今范縣濮城鎮)。1956年併入范縣,1965年改隸河南省安陽地區。


觀城縣:治今莘縣觀城鎮。舊縣署疑在今觀城鎮北。


朝城縣:宋明道二年(1033年)因河患移治杜婆村(今莘縣朝城鎮)。縣署疑在今朝城鎮中心幼兒園一帶,即老城關中心。


范縣: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由今范縣張莊鄉移治今莘縣古城鎮。清末縣署即今古城鎮政府。1957年,范縣移治今莘縣櫻桃園鎮,1964年范縣劃歸河南省,1997年縣政府遷至范縣新區。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5-24
登萊青膠道

登萊青膠道:登萊青道原駐掖縣,道署舊址在今文昌南路、一中巷路口東北,即萊州一中校內南區。同治元年(1862)移駐福山縣煙臺,道署舊址原在今芝罘區道恕街小學(道恕街原名道署街),光緒三十三年(1907)道署與廣仁堂(恤政機構)對遷,移至今市府街76號芝罘區老幹部活動中心(原縣級煙台市政府舊址,後為芝罘區政府)。今區政府院內東側尚存屋舍。



登州府:蓬萊城內有府門南街,一般為府署正門對面的道路,府署疑在今府門南街與鐘樓西路口北側。


蓬萊縣:唐神龍三年(707)始治今縣城。清末縣署即今蓬萊市政府。


黃縣:北齊天保七年(556)因地震引發洪水,由黃城集移治今縣城(黃城街道),唐先天元年(712)後再未遷治。縣署疑在花木蘭街以北,文萊街、東萊街之間,龍口市公安局東萊派出所一帶。


招遠縣:金天會九年(1131年)置縣,治今縣城(羅峰)。城內有府前路、府前廣場,縣署疑在今城裡村府前路北,府前廣場對面。


萊陽縣:治今縣城。清末縣署疑即今萊陽市政府,門前有金水街、府前中學。


海陽縣:雍正十三年(1735)置縣,縣城俗稱城裡,後稱鳳城(今鳳城街道)。原縣署位置不詳,宣統二年(1910)毀於民變。1946年中共海陽縣委、縣政府由城裡遷至東村(東村街道)。2012年海陽市政府藉舉辦亞洲沙灘運動會之機,由東村南遷至今址。


棲霞縣:金天會九年(1131年)置縣,治今縣城(楊疃)。縣署在城南老城關,疑在今躍進路、北門裏街一帶。


福山縣:金天會九年(1131年)置縣,治今城區(兩水)。清末縣署即今煙臺市福山區政府,存大堂、二堂、東廂房。


寧海州(牟平縣):治今牟平縣城。州署即今牟平區政府。


文登縣:治今縣城。縣署疑即今文登區政府。


榮成縣:雍正十三年(1735)置縣,治原成山衛(今成山鎮),縣署在今省道302與榮智路口北,成山二村與成山三村交界處一帶。1944年移治今縣城(崖頭)。



萊州府:府署即今萊州市政府。


掖縣:治今縣城。縣署在府署東250米,今萊州市總工會,民國裁府後遷至府署。


昌邑縣:治今縣城。舊縣城大致在城裡東街與文昌南路路口向西至北海路一帶。縣署疑在今市府街北、老縣委大院一帶,現為昌邑沿海經濟開發綜合執法局。


濰縣:治今濰城區。清末縣署在今市區十笏園西 北,原址為濰城區公安局及向陽路西的城隍廟小區一帶,1982年拆除。


平度州:治今縣城(城關街道)。州署位置無考,縣志記載在老縣城北隅,推測在今平度市圖書館一帶。



膠州直隸州:州署後改建為膠縣人民法院,今址未詳,疑在今膠州中心醫院以北。


高密縣:唐武德六年(623)移治今縣城。縣署即今高密市政府。


即墨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始治今縣城。清末縣署今存,在立法街即墨市博物館院內,有正堂、二堂、三堂。



青州府:府署即今青州市政府。


益都縣:東晉、南朝之際始治今城。縣署在府署東鄰,今范公亭西路北蠶種集團一帶,民國裁府後遷至府署。


臨淄縣:元末移治今齊都鎮,1974年移治今縣城(辛店街道)。清末縣署今存大堂,在齊都鎮中心路口東西大街。


樂安縣(廣饒縣):治今廣饒縣城(1914年改樂安縣為廣饒縣)。縣署即今廣饒縣政府。


博興縣:唐總章二年(669)移治今縣城南隅。清代縣署在今南隅村東門大街上。


高苑縣:治今高青縣高城鎮舊城關。縣署無考。


壽光縣:治今縣城。縣署原址在今壽光武裝部,即文庙街、迎賓路口北。向東為文廟舊址,今衛計委(衛生局)大院。


昌樂縣:疑明初之際移治今縣城。縣署即今縣政府,在故城路與利民街路口。


臨朐縣:治今縣城。縣署疑即今縣政府。


博山縣:雍正十二年(1734)置縣,治今縣城(顏神鎮)。縣署即今博山區政府。


安邱縣(安丘縣):宋開寶四年(971)移治今縣城(一說元末)。縣署疑在縣政府舊址,即濰安路、人民路口東100米路北,現為安丘市物價局。


諸城縣:治今縣城。縣署即今諸城市政府。




[ 此帖被schwa在2017-05-24 17:0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5-24
原屬直隸省三縣
原屬直隸省三縣


天津府

慶雲縣:治今河北省鹽山縣慶雲鎮。清末縣署即今慶雲鎮政府大院,現存二堂、監獄。


河間府

寧津縣:治今縣城(寧城街道)。據舊志文章稱其舊縣署在老人民劇場,今為何地無考,疑在今文昌路一帶。


大名府

東明縣:明弘治三年(1490)移治今縣城。清末縣署疑在今民主西街、民主北街路口處。縣城內現存文廟大成殿、城隍廟、泰山行宮大殿及後殿。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5-24
民國二年裁撤府署後,原府署多被改作縣公署,也有的改為學校。
舊州署、縣署仍作縣(鎮、街道)政府的較多,其餘有的因其監獄改作武裝部、公安局,有的因糧倉改作糧食局,有的因屋舍寬敞改為學校、黨校。山東西部、北部各縣因黃河、運河水患,徙治較為頻繁,舊縣署沒入河道、湖泊的也不少。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5-24
很棒的信息!

不过里面夹了一些乱码,希望楼主可以改一下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5-24
沂州府:清末府署在今蘭山區考棚街北,蘭山區公安分局大院(即舊蘭山區政府),原為東兖道署。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ein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5-25
能不能把建筑保存情况也大致描述下?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7-05-25
回 ein 的帖子
ein:能不能把建筑保存情况也大致描述下? (2017-05-25 04:59) 

贴内已写明现存的清代公署建筑,即正堂、二堂、厢房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