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12阅读
  • 6回复

[规划其他]智庫倡港以南水域填海造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11-07
我貼這則新聞出來是因為這想法挺有創意挺有趣。這方案理論上是可行,不過以香港特區政府保守的思想,應該不會考慮。
-------------------------------------------------------------------------

智庫倡港以南水域填海造地





【明報專訊】民間智庫「博匯」提出兩招增加土地供應,包括在香港以南中國水域填海造地120平方公里,建立「海上飛地」,相等於全港土地面積約一成,容納200萬人;另建議在香港東南水域建造「漂浮社區」,以改裝郵輪長期停泊在漂浮的平台,為市民提供臨時居所,毋須填海及佔用土地。博匯上星期已將研究提交發展局,希望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該兩方案納入其他覓地方案一併討論。


另倡改裝郵輪變臨時居所


博匯成立於2010年,成員包括一群博士生及博士畢業生,就城市規劃、金融、物流、教育等範圍提出建議。召集人張量童表示,全港有1108平方公里土地,扣除已發展土地、已規劃成不能發展的土地用途如保育地帶、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以及郊野公園等,僅餘53平方公里可供開發,佔整體土地面積約5%;本港四成土地是郊野公園,對於港府委託房協研究開發郊園邊陲土地可行性,張認為開發郊野公園門檻甚高,「要在立法會通過不知等到何時」。博匯曾評估,可供開發的郊園邊陲地不足15平方公里,佔全港面積約5%,故認為填海更能解決土地荒。


不同意政府人口推算 料2050達千萬


政府去年10月公布《香港2030+》研究,推算香港2043年人口達822萬頂峰,然後逐漸下降,以此推算本港屆時仍欠地12平方公里。張量童則認為應以過去本港平均每年約0.7%人口增長去推算,得出本港到2050年人口會達1000萬。他又稱港府對長遠規劃的思維太僵化,應實事求是按「需求主導」去規劃,以滿足真正需求。


博匯表示,若以2050年人口達1000萬為規劃目標,而人均住屋面積由現時179平方呎增至387呎,與內地城市看齊,本港屆時仍欠土地120平方公里,可供應70萬個單位,土地不足的缺口遠超政府估計的12平方公里,故博匯認為必須以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指中部水域填海過大 影響水流


對於「海上飛地」要在香港以南的中國水域填海造地,張量童表示方案須由港府向內地提出,以租賃方式取得填海土地的使用權。博匯認為政府提出於中部水域填海24平方公里面積過大,會影響航道及水流,故建議在香港以南水域的中國水域填海,在現有島嶼(伶仃島、擔杆島和萬山群島)附近海域填海造地約120平方公里,提供9個人工島,形成環形佈局,以鐵路貫通,推算由中環出發前往各島,最遠需1小時15分鐘。
bon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11-08
其实香港一直不缺乏想法…
交椅洲填海工程计划这个80年代90年代就有了…
交椅洲得以实行的话,可以激活大屿山东岸一大片。
西环过交椅洲,坪洲扩大,榆景湾南部地区就会形成新市镇,
这个地方去机场很近……去港岛也近…喜灵洲和周公岛可以开发成香港的圣淘沙,
也就休闲旅游度假还有搭配居住问题…都是很好的发展地块…
唯独环保问题…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11-09
感觉提这个想法的人(智库)没脑子,借地这个主意都没想过吗?
我的愿景:香港代管平潭,中国走向和平富强。
新号:合昌  邮箱enter58@126.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11-12
香港完全可以在自己管辖海域内大规模填海造陆。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bon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11-16
土地問題一直是制約香港民生和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開拓土地刻不容緩。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日前開會,同意近岸填海,並初步選定屯門龍鼓灘、大嶼山欣澳、小蠔灣、馬料水及青衣西南等5個填海選址,連同中部水域填海,預計合共可供應1,400公頃土地,足以支撑未來一段時間的房屋及經濟發展。

拆遷重建拓地 食老本難持續

香港人口密度之高,全球罕見。以每平方公里人口計,倫敦、新加坡大約10,000人,紐約是19,700人,香港卻高達27,300人,可謂「迫到爆」。不過,香港公營房屋供應大幅滯後,輪候公屋平均5年,遠超「3年上樓」的目標;而過去5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平均只有每年1.2萬伙,亦較供應目標少近3成。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上月指出,根據規劃藍圖,香港到2030年有100萬個房屋需求,但政府中長期只能提供60萬個,如何為這40萬個單位覓地?如何為應對未來10年以上長遠發展建立足夠的土地儲備?

覓地的方式只有兩個,一是破舊立新(包括拆遷廠廈、舊區重建和開發棕地),二是對外擴張(包括開墾郊野和填海)。不過,拆遷重建,即使用上荒廢校園和公園,都不過是善用「老本」,而重建項目亦會很快用完難以持續。況且,在一小幅、一小幅騰空地皮上見縫插針建設住屋,將無法相應增加社區設施,亦徒添地方上的反對聲音。只有開闢大片土地,才可建立配套齊全的社區居住環境,提升居住質素。

從不填海 怎承載700萬人都會

回溯歷史,正如港英時期的布政司鍾逸傑所言:「沒有填海、沒有香港。」香港百多年發展就是一部填海造地史。由維港兩岸,到各新市鎮包括沙田、馬鞍山、大埔、屯門、東涌,全部填海得來。如果香港從來不填海,將怎承載700萬人和國際金融都會?

根據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香港過去的總填海面積達7,000公頃,佔已開發土地面積的26%,容納了70%的寫字樓面積和27%的人口。惟近20年,因社會上環保意識增強,加上1997年通過的《保護海港條例》,以及仇富反政府勢力抬頭,政府再無大規模填海計劃,在2005至2009年間的每年填海土地只有0.84平方公里,到2010至2013年時更只有0.08平方公里。即使填海亦只是配合大型基建項目,而非用作發展房屋。

平衡發展環保 考驗政府決心

2013年初,政府曾經就維港以外填海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共諮詢,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指出,填海雖有爭議,但卻是最有效的增加土地儲備的方法,而且「比開發新界便宜」。特首林鄭月娥更曾在發展局局長任內鏗鏘有力地指出:「不要把填海妖魔化。」

無地談不上發展,填海造地就是濱海地區的發展基礎,遠的荷蘭不說,即使是新加坡、澳門和深圳,填海造地比率都遠超香港,如何平衡發展和環保的矛盾,正考驗政府和社會各界對香港的承擔和決心。
bon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11-16
土地短缺影响房屋供应,智库“团结香港基金”估算,未来30年总房屋需求达126万个单位,涉及逾9000公顷用地。基金提出“新玫瑰园计划”,建议政府重启大规模填海,增加土地储备,包括在长洲以南、蒲台岛等五个选址填海3500公顷,并搬迁葵涌货柜码头及赤柱监狱至新填海区,腾出市区地皮兴建住宅。基金并建议透过公私营合作,释放私人持有的土地储备,用以在短中期增加房屋供应。

  《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咨询将于星期日结束,团结香港基金昨日发表报告《重启大型填海共建美好家园》回应咨询,指出因应人口增长、改善居住环境、旧楼重建等,本港未来30年的总房屋需求达126万个单位,涉及逾9000公顷用地,面积相当于三个沙田新市镇,惟现有土地开发计划仅能提供约5300公顷土地,尚欠约4000公顷。
bon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11-16
团结香港基金提出“新玫瑰园计划”,建议政府重启大型填海工程,增加土地储备。计划涉及搬迁葵涌货柜码头,在五个选址填海约3500公顷,包括在长洲以南填海约2200公顷兴建大型人工岛,将葵涌货柜码头及棕地后勤物流作业搬到上址,以腾出约940公顷市区用地兴建住宅;在蒲台岛填海200公顷,用作重置现有监狱及政府设施;在南丫岛西、屯门、将军澳区进行填海扩建等。

  公私营合作释放私人土地

  基金并指出,三个大型发展商现有的土地储备接近1000公顷,主要是新界农地。政府在短中期应以创新思维,释放私人持有土地储备,以解燃眉之急。基金建议政府设立机制,试行与私人土地拥有者合作,在城市规划及补地价等方面提供政策配套,促成私人土地持有人在选定发展范围内兴建住宅,并拨出部分土地供政府发展资助出售房屋。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干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黄元山指出,香港以往的发展与填海密不可分,分析亦显示填海用地发展更具效益,但过去十年大幅落后于周边地区,香港有必要奋起直追,“新加坡填海面积占总面积从1984年的6%升至2014年的20%,但香港在同时间只增长了1%”。他强调,填海建议选址并非“有海就填”,而是参考政府早年提出的25个可能填海选址,考虑生态价值等因素后的选择。

  “补贴置业”容许先租后买

  报告未有估算填海的造价及时间,团结香港基金高级研究员曾维谦指,政府发展新界北,基建工程亦需投入庞大资金,基金希望将倡议带入公共政策讨论层面,再研究下一步做法。该会同时建议,在具规模的填海地上建设新市镇,并按该会提倡的“补贴置业计划”兴建公营房屋,即有能力置业者可购买“补贴出售”单位,未有能力置业者则可“先租后买”。

  他又称,政府可考虑在地契加入条件限制,或将部分土地留起建公屋,防止填海土地变成豪宅带。对于如何避免政府被指与发展商有利益输送,他认为设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制度,有助释除疑虑,而不少意见认为现有补价制度需要改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