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定位▼
淮州新城将建成成渝发展轴上的成都东北门户城市,地处蓉欧开放驱动轴与东进产业经济带交汇处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新城,和融合川西特色与新中式风貌的山水宜居家园。
发展规模▼
规划至2035年,淮州新城规模为70平方公里,人口70万人。远景规模13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
形象定位▼
悠悠天府凌云翼、千里沱江第一城。
去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东进”的发展战略,在成都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和“东进”战略总体规划中,淮州新城完成了从重点镇到小城市再到新城的完美蜕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自然本色的淮州新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用好资源做好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发挥成都东北门户的功能?成都商报专访了淮州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尹念红及天津大学总规划师王旭春。
有产业、有生活 建设永续发展的新城
在城市空间上,淮州新城确定了纵向的发展走势,沿龙泉山生态休闲带布置城市的生活服务功能,城市东侧布置产业服务功能,生活与产业功能之间通过综合服务功能衔接、融合。横向空间依托城市核心驱动力,确定了“一主两副”、“三港五片”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主两副”即城市复合型功能主中心,南部副中心,北部副中心;“三港”即淮州铁路港、通用航空港、沱江港;“五片”即通用航空产城单元、节能环保产城单元、智能制造产城单元、枢纽物流产城单元和远景产城拓展单元。
“一主两副”,主城区将为淮州新城提供城市服务,未来,这里会诞生沱江之心、沱江之眼等沱江品牌。南北部副中心发展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南部副中心作为通用航空产业园区的主体部分,核心在于产业,建设重点在于布局的细化和产业联动的设计,同时容纳了水景观和山景观的特色,将在万千景象中呈现出产业发展的面貌。北部副中心是新城的北部门户区,是人才和科技服务中心,该中心贯彻抱湖发展的理念,在湖区周边建设以生态为基底的体育中心和会议中心,彰显健康、生态理念下的新城形象。重点打造未来的人居文明,关注城市的环境、科技、人才要素,建设新城持续发展的动力。
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
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结合现有的产业优势,淮州新城确定了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并利用淮州铁路港优势资源,发展枢纽物流功能。
通用航空建设方面,淮州新城将重点打造成都双机场的“补给港”、四川省军民航备用机场,以及成都国际航空文化节永久举办地和会展中心;四川省通用航空研发、设计、制造、运营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基地。
智能制造方面,淮州新城将结合产业基础,以及与“东进”各片区产业协同错位发展,确定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围绕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等产业,发展智能应用装备、工业自动化执行装备、通用智能装备等。
节能环保方面,淮州新城将依托现有基础优势,以强链、扩链为发展策略,利用园内现有知名企业,强化自身优势,同时在具有高附加值的管理服务方面进行扩展。
融入“蓉欧+”发展战略
打造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
在成都“东进”战略中,成都市把淮州新城确定为国家区域物流中心,在淮州新城布局了通用航空港、淮州铁路港和沱江港。淮州新城依托南联天府国际机场,西联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区位优势,以对接“蓉欧+”的淮州铁路港、具备无人机配送功能的通用航空港,以及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沱江港和高速公路港为支撑,打造东进区域的水铁联运、陆空联运、空水联运等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枢纽。
具体而言,依托通用航空港,加强与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的无缝衔接,打造成都双港的航空补给港;其次依托淮州铁路港,通过达成铁路加强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联系,融入“蓉欧+”发展战略。
为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淮州新城通过6条东西向的通道,实现与成都主城区生活功能的衔接,包括成达、成遂2条铁路;城南高速;成金简、成洛2条快速路;轨道38号线。通过8条南北向的通道,实现与东进各组团的生活、生产的衔接,包括货运外绕、城际环线2条铁路;24号线轨道;中金简、规划主干路、简淮、金简仁、金简黄5条快速路。据了解,淮州新城正在启动淮口南站改造工程,完成动车公交化改造后,每日将有74对动车在淮州新城经停,自淮州新城坐动车到成都东站仅需18分钟。
专访淮州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尹念红
打造七彩沱江名片
尹念红告诉记者,“2017年5月我们启动全新的淮州新城分区规划修编工作,对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区域生态适宜度、生态安全格局与水生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以生态红线框定城市增长边界,限制城市无序蔓延,保障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规划中以“山水城市、精明城市、融合城市”的三大理念,打造“悠悠天府凌云翼、千里沱江第一城”的城市形象。城市形态特征以山、水、产、城作为城市形象核心要素,确定“一江三园多廊”开敞空间网络,一江,即沱江;三园,即清溪湖公园、龙家山-蜀韵公园、扬溪湖湿地公园;开敞空间周边集聚多样城市公共功能,为市民聚集、感受山水城市氛围的核心场所。同时,通过对城市形态的整体管控,引导城市空间向山、拥江、抱湖发展,再一次强化山水相依的城市形态架构,最终形成以龙泉山为背景,城市轮廓起伏有度的城市天际线。
在重点地区设计上,新城的主中心拥江发展,重点在于打造七彩沱江名片,在新城建设之初,利用沱江的品牌打响城市知名度。而“七彩沱江”,是指七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主题举措,规划沿沱江选择了办公、文化、绿道、老城更新等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类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城市核心功能以及城市的运营和发展理念,通过这些项目作为引爆点,将城市活力和建设从沿江向纵深方向发展。
专访天津大学总规划师王旭春
“城、人、产”融合发展
王旭春认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城、人、产”三者的融合,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有机融入园区发展中,形成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产业新城。
王旭春告诉记者,注重对生态景观格局的构建是此次淮州新城规划的核心理念之一。一是要“看得见山”,我们通过对龙泉山与淮州新城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模拟,预留了望山廊道、生物迁徙廊道,提升区域现状交通走廊,共同构建新城绿廊自然格局。二是要“望得见水”,我们通过梳理区域水系环境,保留了沱江、清溪河、扬溪河、资水河及鲤鱼溪水系生态廊道,利用低洼地区构建水面,形成联系区域的水网格局;三是根据淮口全年主导风向,场地地形和区域交通廊道,确定区域三横三纵的通风廊道,并对各类廊道的宽度提出控制要求。通过以上因素的叠加,形成“一山一江、三河多廊”的城市生态格局,为长远发展的新城保留出通山达水的开敞空间网络。
成都商报记者 袁勇
实习记者 龚靖杰
原标题:淮州新城:“城、人、产”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