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902阅读
  • 30回复

[湖北]方舆纵横之湖北篇——水果湖很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2-23
谨以此文,在新春佳节向湖北坛友致以诚挚的问候与感谢!



上有九头鸟,下有湖北佬。湖北是楚国的核心地区,又是有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两种文化的碰撞造就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也塑造了湖北人亦南亦北“中”的个性。湖北人既富于想象,如同屈原诗篇般天马行空,又勤劳务实,如同本草纲目般一板一眼。湖北人嗜辣,但辣得恰到好处,正如湖北汉子精明强悍却不咄咄逼人,正如湖北妹子,辣中洋溢着脉脉温情。荆楚大地藏龙卧虎,各大论坛千言成策,走笔龙蛇。奈何弊政壅塞江汉,使民智不能彰,民力不能发,才子佳人孔雀东南飞。倘能消壅化滞,兴利除弊,使六千万儿女得其便宜,何愁湖北不兴。如此湖北幸矣,中国幸矣!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2-23


多谢诸位湖北坛友的支持与厚爱,让你们久等了,欢迎批评指点。

[ 此帖被收取五十州在2018-02-23 19:39重新编辑 ]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2-23
准直辖市之养成——武汉

谈湖北首先就得说武汉,别的省是搞一城独大,武汉是真一城独大。它是中部最大的城市,集中了中部最多最好的科教资源。其经济总量占到湖北省三分之一强,不但在湖北是“武半天”,在全国也举足轻重。战略地位比重庆还要重要,不是直辖市,胜似直辖市。它的知名度比湖北还大,有的人将武汉等同于湖北,更有甚者只知武汉,不知湖北。
武汉为什么这么强大呢?一是位置好,占据全国的天元位置,江汉合流,交通极其便利,号称九省通衢。湖北的政治经济中心本在荆州,随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崛起,以及首都迁到北京,武昌的地位日益上升,成了南北经济的均衡点,最终取代了荆州。二是萃取了湖北的精华,武汉由隔江相望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这三镇都是湖北城市中的佼佼者。清代武昌是湖北省会,汉阳也是湖北重要的府城,汉口则是长江中游最大的通商口岸,可以说是湖北最精华的部分。三镇组全是强强联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把京津唐三市放在一块,你说它能不强大吗?
它们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呢?汉口开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要。汉口开埠后,在短短几十年里,一跃而成华中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原来武昌与汉阳一直是分治格局,各自带着自己的一班人马。面对这块肥肉,武昌当然想将其收归已有,汉阳也不愿放手,最后就成为了省直管的夏口厅。1927年汉口成为临时首都,国民政府索性把这紧邻的三城合为一体,组建了大武汉市。但民国政局动荡,三城分分合合,仍然是独立的存在。本朝建国后,再次确立三镇组合,并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使之地域连通,武汉市从此巩固下来。
外界看来武汉就是一个城市,然而实际上武汉三镇依旧保留着相对独立的格局。到武汉实地考察,会发现三镇有很大不同,完全不像是一个城市。武昌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又极具现代化大都市气象。汉口保留着浓重的民国风,又随处可见改革开放前期的景象。汉阳则像一个大县城,有一种陈旧破败的气息,与武昌汉口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其中既有江河造成的地理阻隔,也有人为的因素。武昌是省政府所在,受到特别关照,各种资源配置都是优先考虑武昌,从它的城市面貌上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政治权力的巨大能量。汉口凭借其近代资本与交通优势原来还能与武昌稍稍抗衡,但随着内河航运的衰落,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地位日益下降。许多规划都无法如期进行,仅仅一个汉正街的整改就拖了五、六年时间。汉阳失去了府城地位,又失去了支柱钢铁产业,省政府也不肯输血给它,发展严重滞后。这样看来,武汉并没有衰落,衰落的只是汉口和汉阳。
武汉的目标很大,要整合周边城市成就一个大武汉城市圈,超越南京、苏州,赶上广州深圳,跻身一线行列。然从现实状况和武汉的发展策略来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恐怕很难。一个连自身都形成合力的城市怎么能整合周边呢?就算用行政手段将它们划到武汉,也照样是各过各的,成不了武汉市。黄陂、新洲归属武汉已经三十多年了,可到现在仍然没能融入武汉,建成区没有连为一体,双方也互不认同。就目前而言,与其摊大饼式地扩张武汉城市圈,不如踏踏实实搞好现有城区的整合。先从三镇开始吧,发展上要有一个全盘规划,待遇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做不到这一点,三镇都要渐行渐远,分道扬镳,遑论再拉新成员入伙。武汉已经够大了,该把它做精做实了。
武汉的产生不但使这三个城市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而且改变了整个湖北的区域格局。武昌府、汉阳府失去了府城,所辖各县群龙无首,周边地区又在武汉的强大吸附下变得孱弱不堪。与湖北各地市相比,武汉鹤立鸡群,极不和谐。这种落差巨大的格局显然是不利于湖北整体进步的,如果任其无度扩张,只会加速马太效应,富者益富,贫者益贫。有人建议将武汉直辖,但笔者以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一者武汉会失去广阔的经济腹地,发展前景未必有留在湖北省内强。二者武汉直辖,鄂东怎么办?留在湖北,在地理上被武汉割裂。划入武汉直辖市将导致湖北的解体,并引发全国分省改革的连锁反应。况且武汉是湖北举全省之力多年打造的成果,岂能想走就走,湖北人不答应。因此武汉直辖不可行。对于武汉,还是应该在做强自身的基础上自然扩张为好,让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然成长,不要采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揠苗助长。对于湖北其他地市,要大力扶持,壮大的武汉有责任反哺湖北母亲,回馈湖北兄弟。武汉要发展,其他地区也要发展,要妥善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不要把它变成针锋相对的矛盾。两者相依相存,携手并进才是王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02-23
梅子黄时雨——纠结的鄂东

一般而言鄂东是指黄冈、黄石、鄂州三市,但它们与武汉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必须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鄂东的雏形是秦朝的衡山郡,汉代演变为江夏郡。南北朝时分设了许多州郡,隋将其整合为江夏、永安、蕲春三郡,唐时又改称为鄂州、黄州、蕲州的。这种三足鼎立的格局维持了六百多年,直到明代黄、蕲州被捏合在一起,成了大黄州府,便是后来黄冈地区、黄冈市的前身。鄂州则由武昌路、武昌府延续下来,到清末一直保持原有的格局。它的重大变化发生在民国,武昌府废,辖境内的江夏与原汉阳府城、汉口厅组合成为武汉市,这就彻底打乱了原有的格局。到了当代,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武汉市吞掉了北部的黄陂、新洲二县。黄陂原属继承汉阳府的孝感地区,新洲则是由黄冈县西部分置出来的新县。原属武昌府的鄂城县(武昌县)则由于梁子湖的阻隔无法与武汉融城,先是归属黄冈地区,后来又单立出来。在此期间,大冶县境内又切块设了一个黄石市,最后又管辖了大冶与阳新二县。这样原武昌府境一分为四:武汉、鄂州、黄石、咸宁。
百年以来,鄂东格局大变,地名也乱了。原来的武昌府治在江夏县,废府之后把府名做了首县名,江夏县成了武昌县。组建武汉市后,武昌县城成了武昌区,郊区部分成了江夏区。而武昌府内还有一个武昌县,为了不重名,把它改成了寿昌县,此后规范全国地名时又把它改成了鄂城县,升格为市时又改为鄂州市。于是就出现了真武昌变成了假鄂州,真鄂州变成了假武昌。说起它们的关系真是一言难尽,让人哭笑不得。现在想来,当初如果直接用江夏之名,后人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了,何须这样张冠李戴呢?既然要废府,又何必贪图“武昌”这块招牌。
随着市管县的推行,地级坐实为一级行政区,最终形成了今天鄂东破碎、畸形的格局。不仅对管理造成了困难,而且因为行政壁垒阻碍了区域经济合作,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拿黄冈来说,新洲是它的老根据地,失去这一块它与北部的红安、麻城的联系就被阻断了,南部的蕲黄广原来就自成一体,再加上它经济的孱弱,导致了南北都离心离德,坊间拆分黄冈的呼声甚嚣尘上,还编了“拆黄冈、奔小康”的顺口溜。实则对于武汉而言,要一个阳逻足矣,没必要整县吞掉。咸宁失去了核心,群龙无首。鄂州因为单列孤立无援,缺乏发展空间,不知该怎么定位,制定将来的规划。黄石则由于市县分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客矛盾,难以与大冶、阳新融合,发展受阻。
可以说现行的区划布局严重制约了鄂东的发展,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强烈的洗牌意愿。然而怎样调整,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武汉想成为一个超级大都市,东南西北四面出击,自然想把东边的鄂州并入,但因为梁子湖的阻隔难以融合。黄冈辖境辽阔,但城市偏居一隅,规模较小,希望近水楼台先得月,与隔江相望的鄂州合并。夹在两者之间的鄂州处境尴尬,无所适从。想跟着省会混,有梁子湖阻挡。和近邻黄冈合并吧,又有点不情愿,自己的级别要降低,经济也会被拖后腿。麻城希望联合北部三县独立建市,可资本不够,仅凭交通优势尚不足以服众,黄冈也不愿意放手。蕲黄广三县也想自立为地级市,却又内部不和,蕲春、武穴(广济)都想当老大,互不相让。黄梅分为上乡、下乡两部分,下乡亲九江,特别是小池镇,意欲脱鄂入赣。黄石在南进受阻后考虑向北、向东发展,将鄂州花湖、浠水散花二镇收入囊中,并有将蕲黄广招至麾下之野心,但黄冈、鄂州不乐意,蕲黄广也不想屈就。各方都有自己的打算,争执不下,意见难以统一。
如此这般,究竟怎生是好?有人主张实行省直管,可这样会造成更多的行政壁垒,由此将会打开一个恶性竞争的潘多拉盒子,进而由于边界的阻隔制约城市的成长,江汉三市就是前车之鉴。有人主张增加麻城、蕲州两个地级市可是由于上述的原因难以实现,而且增设地级市一则增加行政成本,二则又多出两座山头,得不偿失。还有人主张设立武汉直辖市,将鄂东三市全部纳入其中。但兹事体大,不但会对湖北造成巨大影响,还会引发全国政区变革的连锁反应,国家断不会轻易冒险。笔者倾向于鄂黄黄组合,姑且命名为东楚市或黄州市,将之打造成湖北的新一极,这也是湖北城市发展的惯例。不过这个东楚市会对武汉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压力,武汉很难容许在卧榻之旁出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况且之前有过一个荆沙合并的“失败”案例,只要三地在磨合过程中出现经济回落,就会成为风口浪尖的话柄,为千夫所指,不知哪位领导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三市发展走向尚不明朗,各方难以达成共识,区划调整时机未到。但决不能因此画地为牢,止步不前,应该跳出区划这个框框,打破行政壁垒,探索跨区域合作的新模式。笔者建议湖北省派出一个鄂东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三市发展事务。三市之间应该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广泛的经济文化合作。黄石的用地问题可以通过租赁的方法解决,也可以尝试股份制合作。黄石、鄂州存在经济共性,应协商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黄冈则与这两市都有互补性,三地应摒弃陈见,共享资源,合作共赢。在项目建设上,三市要从长远出发,从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遇到利益争执互谅互让。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地缘相近的鄂州、黄冈、黄石终将会走到一起,成为湖北的一颗耀眼明珠,到时合并也是水到渠成。如果能在城市一体化的同时,保持行政上的相对独立性,那么更好,那将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伟大进步。再进一步看,未来“东楚”与武汉将会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都会区,如何治理这个大都会区,东楚模式将会为此提供宝贵的经验。到时,梁子湖将不会是地理上界限,而是一个生态涵养带。凄风苦雨之后,鄂东终能修成正果,诸君且拭目以待。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02-23
鄂中群英会——孝感、随州、荆门、江汉

对比历史地图,我们会发现湖北的东西两端与清代基本一致,惟独中部这一块大相径庭。荆门吃胖了,汉阳、安陆、德安三府换成了随州、孝感两市,武昌府一分为四。造成这一重大变化的原因,历史地理爱好者们大多都清楚,是由于废府及其之后的武汉市建立。
对于鄂中,民国是这样处理的:原则上省直管,但实现不了,便设置了行政督察区,德安府、安陆府、汉阳府的孝感、汉川放到一块,组成了第三行政督察区。第三行政督察区的主体在当代演变为孝感地区,最后进化为孝感市。庞大的随县先是划属襄阳,然后又单列出来,最后升格为地级市,并代管了广水县,相当于恢复了旧随州。钟祥、京门两大县则与荆门放在一起,组建了荆门市。江汉天潜沔三县先属荆州地区,荆州撤地时本拟以此三县组建江汉市,结果因为内讧无疾而终,成了三个单列的县级市。
这些新组建的家庭有一个共同点——缺乏凝聚力。孝感没有州府治所的资本,经济也不强势,下面的安陆、应城、汉川哪个实力都不弱,孝感对它们没有号召力。应山脱离随州日久,因经济发达升格成了广水市,重归旧属心中不爽。钟祥底蕴深厚,人多地大,实力与荆门相去不远,曾经还做过荆门的上司,现在倒过来了,更是老大不快。京山实力也不容小觑,顶着贫困县的帽子闷声发大财。江汉的旗子压根就没拉起来,曾经为了高铁站闹得不可开交,现在三个县还在互撕。
鄂中这一块群雄并起,目前很难找出一个公认的带头大哥。钟祥位于湖北中心,倒是有点潜力,可惜它的交通区位处于劣势。现在水运在交通体系中地位低,钟祥这个汉江中枢暗淡无光。陆路交通上,如果以钟祥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划直线,会发现除了东边,三面都连接不到一个有影响力的大中城市,重要干线根本就无需经过钟祥,这也是钟祥没有高铁站点的原因。随州与荆门的不足是位置太偏,辐射不到周边县域。孝感距离武汉太近,在武汉的大光环下黯然失色,将来很可能会被武汉收编。京山的位置较好一些,现在经济也在飞速发展,未来的前景可能更好,是个可塑之城,当然这还得看它的努力,看它的造化。
鄂中不同于鄂东,城市洒得很开,而且实力都很强,是一个多头格局。这种格局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竞争带来的巨大活力,坏的方面是难以协调造成内耗。很多人希望以直管县的模式进一步释放县域经济的活力与能量,却很少有人注意它的弊端一面。笔者认为省直管可以有,但必须重视区域内的统筹、协调与合作。建议在省直管的基础上,派出一个鄂中工作委员会,进行整体上的把握,梳理一下当前一团散沙、各自为阵的状况,根据鄂中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大都市圈就不要搞了,中小城市群更切合客观实际。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02-23
谁来做大哥——咸宁

咸宁市位于湖北东南鄂、赣、湘交界地带,辖咸安、赤壁、嘉鱼、通城、通山、崇阳六县(市、区)。境内多山地、丘陵,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土地为家”园之说。文化上自成一体,居民多操赣语大通片,在湖北显得比较另类。受自身条件局限,咸宁地区农业产出较低,也无多少工业产业,经济在省内长年靠后。北部咸、赤、嘉三县较为发达,南部通城、通山、崇阳相对落后,但总的来说彼此差距不大。
咸宁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个主心骨,既没有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没有特别强势的经济主力。选择咸安作为区域中心仅仅是因为它距离武汉较近,交通便利。虽然近年来赤壁经济崛起,实则实力也很有限,至多是矮子里面拔旗杆,发挥不了主导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呢?主要责任还是在武汉身上。自从建政以来,从汉代的江夏郡到清代的武昌府,这一地区都是在武昌的领导之下。到了元代武昌成为首府,这几个小兄弟跟着首府混了六百多年,也能沾点小光,最起码可以自豪地称自己为武昌人。可是到了民国变了天,先是废了武昌府,后来武昌又跟汉阳、汉口结了亲,组建了武汉大家庭。这些小弟们就被抛了出来,成了边缘化地区,先是叫大冶地区,后来叫咸宁地区,最后换块牌子,成了咸宁市。就咸宁的资历和实力而言,它是担不起这个市的重担的。原来的武昌府内,老大江夏,老二武昌,老三阳新,剩下的县都是平起平坐的地位。现在老大、老二、老三都分家出去,可咸宁何德何能坐这头把交椅呢?论经济论历史哪点比得上我,蒲圻表示不服。蒲圻设市索性改名为赤壁,彰显其历史底蕴,屡屡挑战咸安的盟主地位。好在咸安有自知之明,也不和这位兄弟一般计较,这个小家庭倒也一团和气。
老实说,咸宁并不适合市管县体制,在实际运作中也不像市管县。尽管牌子由地区换成了市,可实际上和地区行署相差无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咸安的小体格,辐射不了谁,带动不了谁,设立这个市无它,只是为了形式上的整齐一致。对咸宁来讲,与其做市,还不如做地区行署。这个地区不像其他地方,不但没多少油水可刮,有时还得往外倒贴。拿自己的银子出去谁也不乐意,想跟稍微富裕一点的赤壁、嘉鱼多要一点吧,人家表示强烈不满。那几个贫困兄弟得不到补贴,心里也不高兴。当这个市,两头不讨好,难啊!笔者以为对于地级市这一层次而言,最好实行类似自治州体制,有立法权但不实行市管县。大家保持平等、合作、互利的关系,荣辱与共,携手并进,该有多好!咸宁这名字起得好,以和为贵,施政者也基本贯彻了这一精神,但愿这个和睦的小家庭能够和气生财吧。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02-23
成也三峡败也三峡——宜昌

宜昌与三峡有不解之缘,可谓兴也三峡,败也三峡。它的建立是由于三峡,它位于西陵峡口,扼巴蜀之门户,位置险要,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楚国便在此设立了要塞,其后两千多年里,历为郡、州、府治。它的兴起是由于三峡,从南北朝到后周,它称之为峡州凡七百余年。今天宜昌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也正是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如果当年三峡设省,宜昌甚至可能一步登天,成为新的省会。
借三峡工程之东风,宜昌脱胎换骨,完成了从军事要塞、农业地区向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的华丽蜕变。虽然三峡工程没有给宜昌带来多少直接利益,对宜昌的就业和财政的直接影响是微弱的,但三峡工程就像一剂强心针,刺激了宜昌大地的每一根神经。宜昌工业、农业和旅游业发展都非常迅速,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位居全省最前列。除了电力工业,宜昌的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食品、纺织等也不容小觑,稻花香、枝江大曲、安琪酵母、湖北宜化等企业早已经是省内甚至全国同行业佼佼者,旅游业也成了宜昌的支柱产业之一。宜昌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从一个边缘化地区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在湖北如日中天,而且在中西部也小有名气。
宜昌的产业工农并举,轻重搭配,结构是湖北二线城市里最为合理的,这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宜昌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一是要发展西部各县,减小区域内的经济差距。以GDP总量和人均数据比较,宜昌已经是湖北省内除了武汉以外的地级市中的第一,然而以更能体现民生实际状况的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两个指标来比较衡量,则宜昌仅仅排在中游水平,甚至不如昨日黄花荆州。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就是西部四县拉分。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的是木桶的最短板,而西部四县正是宜昌的短板,宜昌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得补长自己的短板,在自己的小区域内进行“西部大开发”。其二要重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因素,诸如工业污染,诸如楼市泡沫,特别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影响非常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作为一个与三峡休戚与共的城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但要尽力减少人为的破坏,更要从战略的高度,探索与自然和谐共存并长远发展之路。三峡可以让宜昌兴盛,也可以让宜昌衰败。希望宜昌未雨绸缪,不要骄傲自满,重蹈夷陵之败。
顺便谈一下宜昌的区划,市区人口130万,分了五个区,是不是太多了点?其中点军人口才10万,人口才5万,是不是太小了点?建议调整重组,同时地名也改一下。地级宜昌市改名为峡州市,撤销点军、猇亭、伍家岗三区。新设夷陵区,以原猇亭区、伍家岗区、点军区艾家镇、夷陵区鸦雀岭镇、龙泉镇、宜都市红花套镇为其行政区域。新设宜昌区,以原西陵区、点军区(艾家镇之外)、夷陵区小溪塔镇为其行政区域。新设西陵区,以原夷陵区剩余部分与秭归县茅坪镇为其行政区域。设立三峡坝区管委会,与西陵区合署,协调三峡集团与本地关系,统一处理坝区交通、物流、环境和旅游事宜,避免南北争建港口和公路等消极竞争现象。秭归县移治郭家坝镇,长阳县贺家坪、榔坪镇划入秭归县。远期可将宜都、枝江二市撤市设区,同时撤销黑区,将其所辖工业园区交由各区县管理。改为缘由正本清源,广域市当起广域名,同时为突出三峡对宜昌的重要作用,故称峡州而不称宜昌;今西陵区周边为宜昌老城区、主城区,并不在西陵峡之内,故称宜昌而不称西陵;今猇亭区乃夷陵古战场所在,夷陵、猇亭意近而猇字难识,故取夷陵舍猇亭;新设西陵区位于西陵峡内,且管理三峡库区事务,以西陵为名,既表示其位置也表示其作用。峡州市下辖三区三市五县,分别为:宜昌、夷陵、西陵、枝江、宜都、当阳、长阳、五峰、秭归、兴山、远安。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02-23
心急吃不了牛杂面——襄阳

襄阳得天独厚,位居南襄盆地南麓,气候温暖潮润,有耕桑之利,无旱涝之虞,是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地方。而且它的交通区位极为优越,北有南襄夹道通中原,南有汉江水路达江南,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当代对襄阳也极为重视,焦柳和襄渝两大干线铁路交汇于此,刘集机场的开通,汉江水运建成,水陆空全面发展,成为湖北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对襄阳的工业投入也很大,有中航工业、新兴际华、中国兵器等军工央企,有二汽、襄轴、台基半导体、万洲电气、追日电气、回天胶业、骆驼电池等民用企业,形成了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支柱。
襄阳自古就是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襄阳本是楚国地盘,但地近中原,秦统一天下之后,北方移民不断前来,遂产生了亦南亦北的襄阳文化。以襄阳市区为中心的北部诸县操中原官话,却杂糅了大量西南官话的词汇、读音,南部几县西官味道渐浓,但也不是那么的纯正地道。总得来说襄阳是中原官话向西南官话的过渡地带,生活着一群南腔北调人。襄阳人主食喜吃面,而其品味却是荆楚风格的鲜辣。到了襄阳,务必要来一碗牛杂面,再配上襄阳黄酒,一辣二麻三鲜,滋味深厚,回味悠长。
在湖北省内,襄阳的地位仅次于武汉,是其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官方定义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荆州没落后,襄阳长期稳居第二位置,直到近年才被宜昌超越。不过整体而言双方差距不大,你追我赶,形成了双雄争霸格局。同宜昌比起来,襄阳的轻工业差了点,旅游业差了点。襄阳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古隆中、鹿门山、水镜庄、米公祠等名胜古迹,但是没有形成集聚优势,更没有品牌效应,只有古隆中勉强拿的出手。说到底搞人文旅游,还是得在旅游活化上下功夫。且不说国内一大堆仿古建筑群,就是真的古迹,如果脱离了人的因素,其吸引力又有多大呢?襄阳要搞旅游,不妨结合一些表演节目,三国演义、神雕侠侣都是很好的素材。至于门票,能免则免,能打折的打折。对于城市旅游而言,带动相关产业远比景点本身更为重要。
在这场竞赛中,襄阳过于心急了点,譬如城建,摊子铺得太大,搞了东津新区、庞公新区,还要搞襄州新城、襄南新区、樊西新区、襄州新区,东南西北四面开花,要打造一座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大城市。然而冷静想想,这么大的城市需要多大的产业支撑啊,以襄阳的实力,这得多少年才能实现呀。再说襄阳的产业发展规划,是要超常规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发点确实不错,高瞻远瞩,可以先人一步,抢占市场。但是现在国内外经济处于下午状态,对高新产业需求的市场也远未形成。所以发展产业还是要悠着点,要和市场需要结合起来,技术可以先发展,产能可不能盲目扩大,要有的放矢,避免再次出现结构性过剩。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话放到襄阳,应该说心急吃不了牛杂面。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8-02-23
小家碧玉——恩施

在湖北各地中最缺乏存在感的,无疑是恩施。有许多地理盲,恩施、施恩傻傻分不清,更不晓得恩施是个自治州,经常以为它是地级市,甚至有人闹出了金眼彪市的笑话。这里郑重声明,它不是地级市,正规全名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恩施、利川两市,宣恩、巴东、建始、鹤峰、咸丰、来凤六县。因为恩施市为州政府驻地,所以自治州名为恩施,恩施是县级市,它不等同于恩施州,童鞋们以后不要再弄错了。害我解释这么老半天,都怪这些混乱的命名,我得吐槽一下。一个面状的广域区划,非要以点代面来取名,取同样的名字,而且这个点还是个市,在地级市盛行的今天,也无怪乎人们会把它当成地级市,把恩施州当成地级恩施市。就不能有点创造性吗?仿效湖南的作法,取个鄂西州也行啊。
恩施地处湘鄂川(渝)黔四省交界地带,境内山重水复,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恩施大家不熟悉,李琼的这首《山路十八弯》应该都不陌生吧,歌词内容正是恩施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的生动写照。恩施地形复杂,交通不畅,历史上是一个羁縻地区,进到清代才改土归流。比起湖北其他地区,它显得贫穷落后。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让它更多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对于开发旅游而言,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自私地想,我倒不希望人们将它怎么开发,就让它一直保留这分纯净秀美,没有污染,没有聒噪,没有门票,该有多好。想想凤凰已经被旅游开发搞得失了原味,真得不希望恩施变成下一个凤凰。
随着国家路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恩施从闭塞走向了开放,正迎来了它发展的黄金时期。恩施独特的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已然成了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州政府正在打造全国原生态旅游地区。恩施的工农业也在快速发展,特色山地农业如火如荼,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硒矿开发已初具规模。时代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恩施也不可能总是一成不变,让这个小家碧玉始终守身如玉终究是不现实的。只希望它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自身的本色。
为了整齐划一,有人建议将自治州也改为自治的地级市,笔者以为大可不必。自治州这种体制其实挺好,有立法权但实行市管县,各地较为平等,也不用受“市”这个虚名的拖累。不但自治州不应当改为自治市,还应该把现在大多数的地级市改为州,以还其本来面目。可是在行政主导资源配置的体制下,自治州恐怕难逃此劫,现在的自治州正变得越来越像地级市,许多文件正在越来越多地以市代州,说不定哪一天自治市就会浮出水面。到了那时,恩施市就是正确叫法了。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8-02-23
西北望,看郧阳

湖北的西北角有一块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北依秦岭,南据巴山,汉江自西向东蜿蜒流淌,这里就是曾经的郧阳府,现在的十堰市。提到十堰,人们最常想到的是东风汽车城,对那个控秦扼川六百年的郧阳府反倒没有什么印象。十堰原来只是郧县的一个镇,因其境内有十条堰坝而得名,除了十堰,还有从头到九九条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于战略需要,国家将第二汽车厂部署建设在这里,围绕着二汽,这里逐渐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它是一块中央直辖的飞地,是郧阳地区境内的一个 “独立王国” ,与郧阳地区井水不犯河水。它是一个由三线建设空降而来的城市,根不在郧阳而在中央。
到了1994年,两者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市管县制度让它们结合在了一起。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大十堰市仍然是内外两层皮,里边的中心是全国明星小康示范城市,外面则是六个山区贫困县,工农联盟并没有促成雨露均沾。尽管当时GDP看上去很好看,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拉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后来十堰经济排名不断下滑的原因所在。湖北当年曾提出一特五大的构想,可对于十堰来说,一个不能融入当地的内陆城市单凭有限的产业,想要建成一个大城市可能吗?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东风总部迁到了武汉,其部分业务项目也向东转移,十堰逐渐蜕去了昔日的光环。十堰经济降到了冰点,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本来面貌。这是十堰的严重危机,但更是它进行转变的宝贵机遇。离开了国家的滋养,十堰不能独存。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与当地社会经济融为一体!既然十堰带不动郧阳,为什么不能主动融入郧阳呢?
在郧县改区前后,许多人探讨过十堰改名的问题,并有代表提案改名为郧阳市,可结果却是郧县改成了郧阳区,有些令人遗憾。名称决非无关痛痒,它代表的是一种态度,表达的是对未来方向的选择。当然改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郧阳的知名度不及十堰,二是地级市名改称郧阳,那郧阳又叫什么,同名容易造成错乱,改名郧乡减弱了知名度,且会因乡字招来非议。郧阳作为这一地区的广域地名,离现在最为贴近,深入人心,改名郧阳是最好的。均州、武当也可以考虑,只是它们在历史上的治所在今丹江口市,接续历史略感勉强。十堰这个名字不用丢,可以作为区名保留。具体怎么改最好反复推敲,征求广大民众的意见。无论改名与否,十堰得转变发展思路了。
十堰现在与所辖各县关系不甚融洽,南部三县照顾不够,交通亟待改善。尤其是与丹江口因为武当山的管理闹得很僵,仍然给人以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武当山失火丹江口确实要负主要责任,不该借此消藩,将其收归己有。再者郧阳师专为啥非要强行往十堰搬呢?以十堰的能力再建一所学院不是更好吗?除了丹江水库和江汉集团,其实丹江口还很弱小,远未达到拆分的标准。它的交通死角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应该帮助其设法改善。省里更不应该插手武当山,相反还应该把神农架的归属权交还给十堰。而现在神农架的情况却是省里直管,宜昌在那里进行开发,这是很不公平的。原来设立神农架时划得大部分土地都是来自房县(16公社、二农场),现在搞旅游却是省里和宜昌在受益,这样真的好吗?如果非要直管,那就把它变成纯粹的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
现在十堰的产业已经从单一的汽车转向了汽车、水电、旅游、山地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并举的格局,无论从经济产业还是城市建设上,十堰将会越来越多地倚重郧阳,倚重县域经济,是摆正态度的时候了。这座新城市已经在这块土地上落地四十多年了,应该入乡随俗,融入郧阳文化之根,与这块土地休戚与共。惟有如此,才能消弭土客矛盾,才能重新崛起。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8-02-23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02-23
恩施州以前确实叫鄂西州,只是因为三点原因改回恩施。
1.鄂西山区庞大,恩施地区只是其一小部分。
2.鄂西远没湘西的名气大,甚至人们只知恩施,搞不清鄂西。
3.省内有个鄂州太近似,经常在简称上混淆。
你是xxx又如何?然而我赵日天并不服!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8-02-23
感觉一股浓浓的20年前新华城坛的味道: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8-02-24
关于武汉的论述完全不敢苟同。
其一  武汉三镇早已结为一体,当代的年轻人早已没有武昌话汉口话的概念。汉阳看上去没落是因为汉口本来就是汉阳的一部分,汉口的崛起是汉阳过强的一个标志。武汉经开区、东风就设在汉阳,汉阳在长江上游怎么能发展钢铁工业呢。武汉为了融合三镇,一直在大规模地修桥修隧道修地铁;为了融合东湖西边的徐东青山和南边的光谷,还建了很长的东湖隧道。
其二  武汉的发展方向很明晰,先是一路向东,现在挥师向北。
其三  汉口北-滠口新城、天河机场位于黄陂区境内,武汉港位于新洲区阳逻境内。这两个地方的人会说自己是黄陂【区】、新洲【区】的,但是在外地人面前依然统一口径,说自己是武汉人。黄陂县城前川、新洲县城邾城与主城的距离就摆在那,哪有那么容易和主城连为一体。
無限空虛心內追 含淚告別了無聲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8-02-24
当然鄂东和江汉那部分说的不错,把握住了鄂东和江汉区划混乱的一些根本原因,即使这样,依然很无解。
無限空虛心內追 含淚告別了無聲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8-02-24
荆州荆州荆州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8-02-24
武汉武昌区有水果湖街道,文章有点标题党啊。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8-02-24
回 春秋传主 的帖子
春秋传主:武汉武昌区有水果湖街道,文章有点标题党啊。 (2018-02-24 12:47) 

水果湖在网路上就特指 位于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 的湖北省政府
無限空虛心內追 含淚告別了無聲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8-02-24
回 chunghuman 的帖子
chunghuman:水果湖在网路上就特指 位于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 的湖北省政府 (2018-02-24 15:23) 

“就特指”太绝对了。
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8-02-24
回 春秋传主 的帖子
春秋传主:“就特指”太绝对了。 (2018-02-24 15:50) 

网络上的名词本来就没有标准定义,只要大部分人都懂就可以。就如我一看就知道这水果湖是指湖北省府。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8-02-24
大意失荆州

荆州,禹分天下九州之一,楚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南方的城市里,没有哪一个可与其历史厚度相比肩。然而正如同这个地名的历史演变一样,荆州的地域在不断缩水,荆州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西汉依照禹贡的地理概念设置刺史部,荆州为其一,那时的荆州范围极广,除了两湖之外,还包括今河南南部、重庆东部、贵州及广西东北。西晋永嘉年间分出湘州,南北朝时又分出郢、襄、隋、归、峡、复、安、鄂等州,分到唐代荆州还没有过去南郡的地盘大。宋代时,已然非常接近今日荆州之版图。明初由于战乱,又将峡州划入荆州府。清雍正年间,峡州划出,设置宜昌府。民国废府彻底打乱了传统的区划格局,后来出于政治需要又设立了行政督察区,荆州为湖北省第四督察区,本朝继承演变为荆州地区。四十多年间,荆州是一个巨无霸,包括今荆州市、荆门市、江汉三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但在湖北举足轻重,在全国也颇具影响力。
荆州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94年,当时国家开始推行市管县,湖北省一马当先。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荆州,该怎么办呢?一分为三。西北部钟祥、京山划入1983年独立的荆门市,东北部沔阳(仙桃)、天门、潜江组建江汉市,剩余部分与沙市组建荆沙市。这里不得不交代一下沙市,沙市本是江陵县(荆州府治)的一部分,因为工商业发达切块设市。沙市拥有雄厚的轻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突飞猛进,在全国榜上有名。80后们想必一定还记得那时的广告:活力二八,沙市日化。合并的初衷本是将这座工业明星城市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陵组合,发挥“1+1>2”的效果,打造继武汉之后的湖北新一极。
然而接下来的历史却让人大跌眼镜,荆沙市不仅没有创造辉煌,反而坐上了过山车,一路下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得不到资助的国营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沙市是个重灾区,纺织企业全军覆没,荆江热水瓶、沙松冰箱倒闭,沙市日化上了贼船,与德国美洁时合作后品牌被雪藏,活力28渐远渐无闻。1998年,荆州又遭受了特大洪灾的打击,不但蒙受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所有的招商引资全部停滞。更让人遗憾的是,在此期间的荆州官员们却在争权夺利,为了职位、级别奔忙,足足用了好几年,荆州政局才稳定下来。在这几年无谓的内耗中,荆州发展的大好时机被白白错过了。荆州的政策也是摇摆不定,时而以农为本,时而工业兴市,时而又要狠抓文化旅游,仅仅一个行政区划就折腾了好几次。荆州地区成了荆沙市,荆沙市又改名荆州市,江陵县分成两部分,县城部分设荆州区,其余部分设江陵区,江陵区后来又改为江陵县。时至今日荆州人的地名概念仍然是凌乱的,日常说到荆州区只能称之为荆州古城,江陵县只能称为郝穴。
许多人将荆州的“衰落”归因于荆沙合并,确实此事与荆州兴衰有莫大关系。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合并本身,而是合并的时机与方法。江陵与沙市两城相依,随着城市的发展,融城合并本在情理之中。两地的治理模式差别很大,势必要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需要两地频繁的经济文化互动。而在当时,长期的市县分立与城乡分治使两地产生了很深的隔膜,何况荆州身后还带了一群农业大县,合并显然时机未到。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如同让两个观念差异很大的人不谈恋爱贸然结婚,摩擦在所难免,这场磨合的代价就是牺牲了荆州几年的发展,从而和周边地区拉开了距离。在最初结合的几年里,两地的心并不在一起,仍然是各干各的,我们大可以将其分开来看待。荆州地区分出了几个最发达的县,实力大打折扣。剩余部分全是农业县,又在分洪区范围之内,发展受到各种限制,能指望它像过去那个巨无霸的荆州地区那般强悍吗?沙市呢?它本身地域狭窄,实力有限,产业结构单一,即使不合并也一样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衰落下去。很有可能在合并之前,已经有人看到了这种危机,想通过这种方式力挽狂澜。当时的合并其实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风光,只是一个较为落后的农业地区与一个已现颓势的轻工业城市的捆绑结合。两者并非强强联手,而是弱弱相扶,并且它们没有对未来的共同发展作好统一的规划。偏偏人们却对此寄予厚望,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们只要分开来看,荆州根本谈不上什么衰落,就是区域调整后的自然状态。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不合并,现在的荆州和沙市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缩水的荆州是一个处在分洪区的农业市,独立的沙市是一个衰退了的轻工业城,把它们的GDP相加说不定还没有现在的荆州高,或许人们还在呼吁两地合并呢。不要拿鄂州说事,鄂州有武汉的关照,有政策、资金的扶持,有便捷的交通,这些沙市有吗?国家可以允许一个个纺织厂倒闭,可对鄂钢它不能坐视不理。导致荆州落后的原因:一是政策的限制,受保障防洪安全、保障粮食生产、保护文化遗址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二是自身的缺陷,处于分洪区,交通多盲点,又无丰富的矿产资源。三是思想陈腐,尚未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导致自身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要想富,先修路,荆州要发展,首先要改善交通状况,争取国家修建的高速路网过境设站,恢复沙市机场通航,改造沙市港,筑巢引凤。其次要重新审视、规划分洪区,三峡工程虽然减弱了水患威胁,但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最好对分洪工程进行现代化改造,将其与蓄水结合起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申请取消对荆州发展的一些限制性政策。三要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作法,明确区域定位,找准支柱产业合理产业布局。农产品加工、日用品化工和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应做精做细,打出品牌,再造活力28。发展新型产业针对本地实际,找好市场。同时放宽政策,调动民营经济充分参与。旅游方面,宣传、设施、服务各个环节要紧紧跟上,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形成集聚优势。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宣传,根据不同时间段推出相应的优惠活动和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到来,来了以后给他们优质的服务,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口碑。那些纠缠不清的地名要好好改一改,不要让人一头雾水,找不着北。建议荆州区改名为江陵区,江陵县改为荆江县。荆州是鱼米之乡,轻工业基础扎实,历史文化底蕴深,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打通了交通与分洪区这任督二脉,再配合得当的措施,荆州王者归来并不遥远。
我的博客满天碧

http://blog.sina.cn/dpool/blog/u/3208570611#type=-1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8-02-24
水果湖。。。我居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8-02-24
楼上不知道水果湖的朋友一看就不是湖北的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8-02-24
应该把潜江划回荆州,然后洪湖独立出去。。。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8-02-25
不北不南不东不西,确实难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