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地级市是典型的大马拉大车,这是河北省
行政区划的特点,也是河北省
行政区划的优点。
河北不是不能拆分地市,除了秦皇岛、衡水、廊坊人相对少一些以外,石家庄、保定都很大,邯郸
人口也在1000万左右,沧州、邢台、唐山人口都在700万以上。塞上张承虽然各有400万人,但面积很大。
沧州、邢台、邯郸都是大市,也适合东西两分,而且也有现成的
城市——河间、清河、大名,
历史上作为府州郡的驻地也存在了一两千年。但是河北省现在的城市框架是在元路、明府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再增加新的地级市也不会有多少认同感。
河北地市的历史框架沿革 宋金时期河北地区的州军曾经很零乱,所以元朝时期进行了拨乱反正,建立了路一级的区划。元明时期,除了大都路(顺天府)以外,冀东有永平路(府),冀中有河间路(府)、保定路(府)、真(正)定路(府,今天之石家庄),冀南有顺德路(府)(今天邢台)、广平府(今天邯郸)、大名路(府)。后从河间府分出天津府,因清东西陵的关系从永平、保定分出遵化、易州两直隶州,在正定府东部增设深、冀两直隶州,另外在冀中地区还增设了赵、定两直隶州。后来天津府逐渐演变为天津地区、天津直辖市(当然天津的县多一半是属于顺天府的)、河北省廊坊市和半个沧州市,沧州市的另一半主要继承的是河间府。深、冀两直隶州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衡水市。大名府则消失的无影无踪,或者说只有
河南的濮阳那还有大名府的一点影子。
冀东地区则是另外的样子,秦皇岛、唐山两个现代城市取代了永平府(卢龙)和遵化州。而冀中的易、定、赵州,在20世纪以来,主要是降格到县的地位。
冀中南地区保定、石家庄(正定)、邢台、邯郸(广平)元明的时候就是路、府的地位,而冀东南和沿海地区的秦、唐、沧和廊坊、衡水则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
冀北地区,明清时期一直是农牧交错带,张家口的前身是宣化府和口北三厅。承德府在清朝时候曾具有陪都的地位。
从历史上看,明清时期京师(直隶)的府(直隶)州现在完全消失沦落为县的是定、易、赵三州和大名府(沧州可以认为是河间府迁治,冀东秦唐可以认为是永平、遵化迁治)。定、易主要是并入保定。赵州则分别入石家庄、邢台,大名府则为冀鲁豫三省瓜分,今天邯郸主要是旧广平、大名的属地。
解放初,京津冀范围内存在两个直辖市、3个省,3个省会,通州、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定县、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邯郸共12个专署,但衡水、定县存在没多久就撤销了,所以,大跃进初,河北省范围内有2个直辖市10个专属(通州、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定县、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邯郸)比现在还少一个衡水(冀东地区可以认为是天津专区翻牌为廊坊,秦皇岛占用了通县的指标)。大跃进期间通州并入北京,天津市与直辖下放给河北省做省会,旋与天津专区合并(在市、专合并以前天津、沧县两专区已经合并),撤销邢台专区分别并入邯郸、石家庄,一下子干掉一个直辖市四个专区(通县、天津、沧县、邢台),至此解放初的12个专区已经被消灭一半。京津冀地区只剩下一个直辖市和一个省,省辖7个专区(市):冀东——天津、唐山,冀中南——邯郸、石家庄、保定,冀北——张家口、承德。
六十年代初,邢台、沧州、衡水专区相继恢复,省辖专区(市)的数量达到10个,天津重新成为直辖市的时候,留在了河北省一部分县——即廊坊地区(可以看为地市分设),河北省仍然辖10个专区,京津冀有2个直辖市一个省,10个省辖专区。
80年代初,唐山专区分为唐山秦皇岛两个地级市(也可以看为地市分设),至此河北11地市的框架形成。在八十年代设立地级市的浪潮中,除了已经成为地级市的唐、秦和成立较晚、规模较小的衡水、廊坊(可以看作是天津地区的分设)地区外,其他地区都经历了地市分设、地市同城、地市合并的过程。曾经存在过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邢台、邯郸七对地市同城分设,最多达省辖18地市,但存在时间并不长,最长10几年,九十年代以后都相继地市合并,最后撤地设市的廊坊、衡水则直接整地改市、市改区一步到位。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8-05-12 19: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