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38阅读
  • 8回复

[东区][旧闻]安徽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降级(2012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11-24
http://finance.ifeng.com/news/region/20121201/7373425.shtml

遍布全国各地的国家区域振兴战略带动了地方的发展,而缺乏先例可循的大规模振兴模式也让个别省份的“试点”一波三折。
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作为安徽省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最大举措之一的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和江北产业集中区已从“省直管”变为地级市“代管”。
所谓江南集中区和江北集中区是指此前安徽省政府决定在安庆、池州、铜陵三市建立的安池铜产业集中区(江南集中区),在芜湖、马鞍山、巢湖三市建立的芜马巢产业集中区(江北集中区),以期推动皖江主要城市跨江联动发展。
这一切发生在10月,彼时彼刻,安徽方面政府高层密集调研皖江城市带主要城市,先后视察了芜湖、池州等,而他们此行调研的重要内容,就是体制调整后的江北、江南集中区。
本报记者进一步获悉,一直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亮点的江南、江北两个集中区建设,已经在今年年初安徽省的一次人事调整后悄然生变。
2012年2月,曾任安徽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的毕晓彬调任中共六安市委副书记;曾任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的张祥安调任滁州市委副书记。两人均不再担任两个集中区内职务。
与此同时,池州市委书记陈强、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分别兼任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领导集中区全面工作。
这显然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地方人事调整,其背后是代表着皖江城市带先行先试的省直管集中区已悄然放权,变为所在地市“代管”,由集中区核心“起步区”所在地市(池州、芜湖)一把手出任集中区管委会第一书记,统领工作。
对此,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处处长凌宏彬认为,省直管和市代管首先是人员的变动,其次是集中区在发展过程中会更多地融入到地方发展。至于此番调整的原因,凌宏彬表示可能是为了厘清省市和集中区的关系,为了集中区更好地发展。
集中区遭遇尴尬
在安徽省高层的讲话中,此番体制调整被称作“完善”。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安徽省社科院城乡所所长吕连生是当时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之一。
据吕连生介绍,当时他给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发改委的规划建议是,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应该一个放在合肥市,一个放在芜湖市,“这两个城市是皖江城市带的‘双核’,这样有利于核心城市的建设,它们也有这个能力和实力去做大集中区,否则交给其他地方,是搞不好的”,吕连生说。
后来决定跨地区设立江南和江北集中区,这两个集中区建设,一直以来被视为安徽省皖江示范区获批以来建设工作的最大亮点之一,不仅因为这两个集中区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中区域,更为主要的是,它是皖江示范区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突破行政区域,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重要尝试。
事实上,按照安徽省政府一开始的设想,设立省直管的正厅级集中区管委会。“所谓‘省直管’,那就是‘空降部队’,结果这两个集中区最大的成果也就是提拔了一批厅级干部”,一位不愿具名安徽学者如是表示。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财政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集中区建立一级财政,2011年1月1日后在集中区内新设立的企业(包括原企业分立、合并、重组后设立的企业),其提供的税收收入全部作为集中区收入,按现行体制规定,属于地方收入的,全部作为省级收入。支出划分上,集中区享受市级人民政府经济管理权限。
正如安徽经济界学者所言,集中区实际上是省政府从区域所在地市划出的一块“飞地”,厘清省市和集中区的关系成为开展工作的前提。一是集中区所跨地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次是管委会的权威。
比如,拿江南集中区来说,其跨安庆、池州、铜陵三市,核心起步区位于池州境内,作为核心区域的池州能在集中区建设中得到什么实际的利益?池铜三市的协调机制以及三市与集中区管委会的协调机制如何建立?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而集中区实际的招商引资成果也暴露了集中区的部分尴尬。
安徽省发改委数据显示,2011年1-6月安徽各市和集中区1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及实际到位资金情况中,江南集中区实际到位0.2亿元,江北集中区则为零,1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分别为4个和2个。
这样的数据,无论和全省最高的合肥市的716.2亿元相比,还是和安徽全省最低的池州市的58.3亿元相比,集中区都彻底“失语”。
“原来期望在皖江示范区政府可以大规模有组织地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时最期望的这个大动作三年间收效甚微;其次是制度建设不足,比照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包括土地、金融、工商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上都可以有所创新,若按照常规的来,转移力度就小了,这与原来规划的预期差距也很大;最后是我们在操作上的一些问题,耽误了时间,如今可以说是‘回头’了。”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吕连生说。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年来,大量长三角产业转移到皖江地区,使得安徽成为中部地区GDP增速较为靠前的省份。
集中区“降级”
鉴于集中区体制问题带来的这种尴尬局面,2012年初,安徽省高层决定进行改革,即改变集中区管理体制。
“(集中区)实在是做不下去了没有办法,不然领导也不愿做这个事”,一位接近高层的安徽官员说。
“不存在谁‘管’的问题,因为集中区本身位于相关地市范围内,所以是‘共建’。”安徽省皖江办专职副主任华克思说。但他同时承认,今年年初集中区的大调整不仅仅是人事上的变动。
另一位皖江办工作人员则称:“集中区仍然保留,但是划归所在地市管理,人权、财权和相应的事权都已经放到市里了,由所在市直接领导。”
“应该是经过实际操作,发现这种方式根本很难运作,土地、基础设施各种资源在所在地市,管理权在省,什么事都要县、镇、市、管委会几方会谈,这种模式效率太低。”
2月29日,江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会议宣布安徽省委任免决定: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任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原江北集中区党工委书记毕小彬不再担任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
这意味着,在收获“三分巢湖”的无为县及和县沈巷镇刚好半年的时间点上,芜湖将位于沈巷镇的江北集中区核心起步区基础建设成果收入囊中。“芜湖收割的非常及时,江北裕溪口和沈巷周边的区位本身就很好,不管归谁管,都是地方政府开发的热点,这算是意外收获了。”安徽经济界一位学者称。
与此同时,以池州为中心的江南集中区也进行了类似的人事调整,池州市委书记陈强出任江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
“管理体制的调整有利于调动省、市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共同推动集中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10月23日调研池州时如是表示。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8-11-26 12:12重新编辑 ]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11-24
最开始预期很高,以为能快速承接巨大体量的产业转移,
本来设了两个江南江北、“地级”管区。效率太低,降级给芜湖、池州管。

不过也挺好,以后转正,池州刚好脱单,芜湖江北也确实需要一个区。
[ 此帖被轨道部在2018-11-24 20:24重新编辑 ]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11-25
江北大营 江南大营先后沦陷,合肥悄悄乐着。培养出来的成功的都转移到合肥去了  什么 江淮 奇瑞 海螺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11-25
两个集中区的所在地就是农村,起初是不是想新建一个城市啊?如果一开始就依托一个现有的县城或者地级市,多给予政策,这两个开发区或许效果要好些。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11-25
其实我支持降格,两个厅级开发区,直属于省政府,然后各个机构都要有一套,相当于多了两个厅级机构啊!
海南洋浦开发区,就是这种模式。如果洋浦并入地级市儋州,儋州实力更强,有利于儋州全域发展。经济发展肯定是地级市和县县级市的事情和主体责任。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11-25
支持降级降格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11-26
原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后来怎么才当了海螺集团老总?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11-26
原本以为此举能够复兴“道”制,结果草草收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8-11-26
很多东西早晚要降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