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215阅读
  • 46回复

[河北]zz密度全国第一:河北县城为何这么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3-04

原创 大地理馆 2019-03-04 17:15:09


密度全国第一:河北县城为何这么多?


文字主笔|鬼箭羽
地图制作|苏见羽
内容审校|萧璇玑

笔者老家坐标鲁西北,经常往返于北京和鲁省之间,中间经过的大部分地段在河北省地界。时间久了,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火车从大兴出京向南,一路上几乎半小时就要经过一座县城。而到了山东境内,一个小时才能进入另一个县。翻开地图才发现:在河北省,尤其是冀中南平原地区,密密麻麻的地名,就像摩肩擦踵的人群,拥挤在局促的广场上。
如果将一个个县成地名比作是人群,那这挤满人群的广场就是华北平原。
冀鲁两省以漳卫河为界,两岸都是平原,后者的县级地名密度,比河北要稀疏太多。不光跟山东相比,在全国而论,河北的县级行政区,无论数量,还是密度,都是名列前茅,密度更是首屈一指。
河北的县(包括县级市)总量全国第二,第一名的四川省面积是河北的3倍,所以论密度的话,河北远远大于四川。
全国各省县级单位(不包括市辖区)数量比较

注:不含港澳台数据
感受一下河北与山东县的分布密度


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河北地区,尤其是中南部平原,县级行政区的密度在全国首屈一指。

平原地形是基础


第一个原因应该是地形——论耕地开垦,平原开垦难度远小山区,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而且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阻隔,河北的主要人口就分布在华北平原;论土壤肥力,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十分肥沃,适宜耕种的面积很大,除了河口三角洲和部分盐碱地,几乎都是中、高产耕地。
无论任何时期,要成立一个县,人口规模是最重要的指标。古代的华北平原开发早,且承载力强,人口数量远远超过西部山区和南部丘陵地区。
河北县级单位密度居中国之冠——考虑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指标放在全球也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全国县级行政区密度图

不过,河北、山东、河南,都有大片的平原——但河北县的密度,远超过地貌近似的两大临省呢。从人口上说,河南16万平方公里、山东15万平方公里,而近19万平方公里的河北,总人口只有7600多万。
临近三省地理环境相差不大,为何河北县的密度遥遥领先呢?接下来继续挖掘。

山前大道是关键


说到我国古代文明最辉煌的地区,以古都而论,首推关中渭河谷地、洛阳河洛盆地、晋西南汾河谷地;以富饶而论,江南鱼米之乡的苏杭地区(太湖平原)、西南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除了这些明星,长期以来支撑中国基础的,则是太行山东麓,这样一个长期持续辉煌但是却被忽略的文明区域——河北平原西部文明带,或曰太行东麓走廊。
这个地带的形成,交通大道是一个原因,先秦时期的蓟到安阳之间,就形成了这样一条大道。我们发现:从古至今,最重要的一条大道一直沿着太行山东麓不远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黄河:黄河下游河道来回摆动改道,今河北东部平原到江苏北部一带,都是它的波及范围
所以,河北省太行山前这片区域,就成了早期华北平原上最安全的地带。现在地图上的聚落分布,依然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图源:NASA 标注:大地理馆




历史文化太厚重


平原地形和交通大道,只是城镇多的客观条件,河北县城密度夺冠,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四千年间,河北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形成了极其丰厚的历史积淀。
河北平原密集的文明成果,呈现出鲜明的带状分布。在明星级的古都上,河北或许不如河南、陕西,但这里的古代名城具有数量上的“群狼优势”,尤其是郡县级别的城市。战国以来,中国确立郡县制,从那时起,县域成为中国地方的基本行政单元。
我们对河北县的密集感到震惊,缘于过去对他太过忽视——河北本就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条大腿。我们言必称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等古都,其实县域才是地方经济的根基。
河北的县密度大,并非今天形成的,我们看下这张地图。
|河北地区古城地名分布图|

制图:大地理馆 资料: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地名标注,我们将今京津冀地区汉代及以前的聚落点出,形成了上图——可以看出,当时河北地区已经是聚落密集的地区。
河北省文物局原局长张立柱先生曾写过一本叫《古国寻踪:冀域方国、王国、诸侯国》的书,研究对象是河北境内曾出现过的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古国——郡县制出现之前,是封国制时期。而战国到两汉,大部分地区已推行郡县,但封国制在经济发达的中原各地,还零星存在。该书统计,从商代到东汉时期,长达1800 余年的岁月里,今河北地区曾活动过110 个方国、王国、诸侯国。
汉袭秦制,郡县区划日趋成熟,但分封诸侯并未废除。西汉自高祖至平帝十朝,先后分封诸侯王国63个,其中18个在河北地区。东汉,自光武帝到质帝的121年间,在河北封诸侯国39 个,列侯、公侯、关内侯及县乡级的侯超过100 个。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知道,汉代河北地区北部为幽州、南部为冀州,一省之地分属两州,而南方的荆州跨今江西、湖北、湖南,及河南、重庆、贵州、广西的部分地区,一共9个郡,郡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而冀州主要精华部分在今河北,京津冀地区就有15个郡(国,分封的诸侯国)。
袁绍和曹操争霸,争夺最激烈的就是河北——袁绍一方以河北为基础强大,也因丢掉河北而崩盘,而得到冀州的曹操开始了开挂模式,为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奠定了基础。
我们看河北平原上的许多县的地名,如隆尧、邢台、晋州、宁晋、赵县、魏县、唐县、行唐、元氏、望都——多数都跟古国和朝代名号有关,仿佛浓缩了一部封建王朝史。
除了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外,河北县域单位多,还跟其地处南北朝政权对峙的前沿有关,城址变迁比较频繁,总体数量也就远远高于周边地区。到了今天,河北古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今天有这样一种现象:分布着中国最多的袖珍县,行政面积多小于1000平方公里,管辖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的县有24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盛也多县,衰也多县


如果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古代搞一个“百强县”排行榜,数量最多的很可能是河北。在那个时候,河北凭借多县的群狼优势,为各方所倚重、争夺。唐代中期藩镇割据,也以郡县为基础格局——《聂隐娘》中的魏博节度使,就是一个强大的存在。魏博节度使(藩镇)驻魏州(今河北大名),拥兵十万,与成德、范阳并称“河朔三镇”。


引发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是在范阳地区起兵的。当然,这一行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让河北地区发生了转折。
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下,县城数量多并不会对经济造成阻碍,但是到了社会化大生产时期,县城密集、县域面积过小,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大区域规划;多个县城就意味着多一套县级管理机构,县城多,意味着官员多。
也就是说,多县,让今天河北地区面临着王安石变法中提到的“冗官”问题。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应该会考虑到这一问题。
县城密集,是一份厚重的历史遗产,也是一个沉甸甸的包袱。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9-07-26
河北人口密度较大,又多县多小城市,我挺好奇乡镇在河北还有存在感吗?毕竟各种需求都可以很便捷地去县城获得满足。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9-07-25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唐朝南北各县人口比例还好,但明显南方县的面积比北方大。
大约从南宋起,南方每县人口数就明显多于北方了。元朝为了应对各县人口不平衡,把关内分成南北二个大区(到了明朝,也就成了小说中常见南七北六的原型),对于上中下路、上中下县的标准,南北划的线不相同。
明朝的人口 .. (2019-04-13 20:54) 

请教大侠一个问题。
发现唐朝时四川州县非常密集。今巴中市之地就有三州17县。而整个江西省之地才7州30余县。
唐朝四川人口真比江西多太多吗?还是另有原因?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9-07-2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河北总计101县(含6自治县)31市(11地级、20县级)合计132县市,包括可以单独计算的市辖区唐山4、石保邯张各三、秦、衡各一,总计在150个县市区左右(其实河北个别小区更应该撤并),去除河北人口与面积地均1200平方公里,人均50万人以上,在东部地区平均面积不算太小,人口和西 .. (2019-03-04 22:17) 

湖北省可以作为标杆,除平原地区云梦县(面积较小,小于1000平方公里,马上要撤县设区了),山地随县、房县(面积较大,5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他都很均衡。
先以面积作为标准,平原及丘陵地带县域面积不得低于1000平方公里,最好是2000以上,人口一般在100万以内,最多不超过150万人。
山地、高原地带以河流流域(辅以交通)为主,可以考虑20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不设下限。
河北省一些经济交通发展不好的就近并入到旁边好的县。
renming111@163.com
依山川流域形便,语言(民系,民族,风俗)兼顾现代交通分道。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9-07-20
山东是西部县小,东部县大,非常明显。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9-07-20
1958——1960年曾经大规模撤并了一次,后来又恢复了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9-07-08
回 瑞典 的帖子
瑞典:广东20多个地级市才50几个县 (2019-04-26 10:30) 

多  少  区?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9-07-08
盲目并县肯定不行,但是考虑人口和面积,河北减少10-20个县还是可以的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9-04-26
广东20多个地级市才50几个县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9-04-13
回 wwaitt 的帖子
wwaitt:河北小縣,東北小區,四川小鄉鎮,三大毒瘤,非得整改不可 (2019-03-05 00:17) 

言之有理!!!强烈支持!!!
现在:以地理为纲,梳理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以前:为了能查找资料,多发帖。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9-04-13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我说过地级市比较少、规模比较大的同时,县的数目比较多,除了个别大县以外,县的规模不大,这是河北省的区划模式,尤其京广铁路以东,漳卫南运河以西小县密布,这往往为很多人诟病,但是我认为市大县小是河北省行政区划的特点,也是河北省行政区划的优点。
因为现在经济发展已经 .. (2019-03-04 22:37) 

颇有道理。。。。。。
现在:以地理为纲,梳理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以前:为了能查找资料,多发帖。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9-04-13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唐朝南北各县人口比例还好,但明显南方县的面积比北方大。
大约从南宋起,南方每县人口数就明显多于北方了。元朝为了应对各县人口不平衡,把关内分成南北二个大区(到了明朝,也就成了小说中常见南七北六的原型),对于上中下路、上中下县的标准,南北划的线不相同。
明朝的人口 .. (2019-04-13 20:54) 

人口最多的县主要在黄淮平原,实际上还是属于北方。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9-04-13
唐朝南北各县人口比例还好,但明显南方县的面积比北方大。

大约从南宋起,南方每县人口数就明显多于北方了。元朝为了应对各县人口不平衡,把关内分成南北二个大区(到了明朝,也就成了小说中常见南七北六的原型),对于上中下路、上中下县的标准,南北划的线不相同。
明朝的人口激增(可能与美洲粮产品和代粮产品的引入有关,如玉米、土豆、红薯、南瓜等),也使得南北方县域人口比例进一步拉大。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9-04-13
回 zengnjin 的帖子
zengnjin:这个问题肯定是要定量分析的,不过也不能光看平均,更要看小县的情况,比方说人口不太多面积比较小,这样的县,是不是河北省是不是相对很多 (2019-03-04 23:29) 

我认为河北平原并不需要撤县城,而是要拆大补小尽量避免大小过于悬殊。除非两座县城离得很近,可以连体发展,否则被裁并的县城必然衰退,影响城市化和社会稳定,所以盲目并县不可取。
以邯郸为例,有永年、大名、魏县、曲周几个人口大县,为了平衡起见,永年釜阳河以南可以划给肥乡,最东部的四个边界乡镇可以给鸡泽,曲周北部可以给邱县,东南部可以给广平,大名北部可以给馆陶,魏县西部可以给临漳、成安县。这样大小县的规模不至于过于悬殊,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县城带动作用。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9-04-02
是别的地方县太少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9-03-26
回 zhouzhiyi 的帖子
zhouzhiyi:在城市化日益深化的今日,小县的存在更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并县。小县将逐步改市辖区。 (2019-03-24 11:41) 

区  更  小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9-03-24
在城市化日益深化的今日,小县的存在更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并县。小县将逐步改市辖区。
汉阳鬼柳先生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9-03-18
说的有道理,县小、县多也不一定都是坏事。一个地级市内部,大、中、小城市数量呈金字塔形的排列,也很正常,尤其是城市群、城市圈的时代,更有助于内部均衡发展,不光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对于河北省来说,只单纯从地级市少、县多角度出发就要设立更多的地级市和合并小县,这事实上是没多大必要的。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9-03-18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50925
市大县小是河北省行政区划的特点,也是河北省行政区划的优点。因为现在经济发展已经不是县域经济,而是城市群,如果地级市(或者说州、郡)规模太小,就不便于围绕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群,或者说只能被其他城市“吸血”。而县的规模比较亲民,老百姓不能什么事情都往市里跑,省重点中学、三乙或者二甲医院是县城的标配,县多一些、县的规模小一些,其实更方便老百姓上学、看病、办事。
即使把三两个或四五个县并成一个一两百万人的大县,但也无法满足除了三乙医院和重点高中以外老百姓更高层次的需要,无法避免“被吸血”。特别是中东部平原地区(其实不仅仅是中东部平原地区)许多动辄一两百万人的农业大县,拆成两三个县可能发展会更好,比如说湖北在撤地设市的时候往往就会拆县,最近一次是从随州市(曾都区)当中拆出随县。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46995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9-03-11
所以还是应该以撤县改区为途径 增设地级市 提高就地城市化水平 做大中等城市 三县合一市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9-03-11
其实是可以看到小县绝大部分都在秦汉之际,隋唐以前,中原为重,交通不发达,大县范围太大,难以有效管理,县令容易反叛,而冀中南地区尤为重要,所处华北平原,是古代重要粮食和兵员的来源地,历次大的战争等使统治者划小县进行控制,百里之地可谓县由此产生。而历代以来,都以分县为重,较少并县,即使并县也经常反复,即形成如此局面,而民国后及解放后后河北地区不像山东河南等地进行大刀阔斧的并小县运动,导致其他地方的小县逐渐废除合并,而河北省又及其保守导致如此局面,大约2003左右,省里曾打算合并小县,但消息爆出来之后,被并小县,尤其县城人心惶惶,触动各方利益,中央又极其敏感导致省里不敢冒险,并县无疾而终,小县保留到现在。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9-03-10
回 hurry21 的帖子
hurry21:由历史原因延续而成,又没有进行并县的改革造成的局面吧,以邢台市为例,邢台市辖17个县市,皆有渊源流长的历史,便可见一斑。
邢台县:商周为邢都,战国为信都,秦置信都县,汉更名襄国县,隋更名龙岗县,宋更名邢台县。
内丘县:汉置中丘县,隋改内丘县。
....... (2019-03-09 13:08) 

汉魏时候县更多,而且很多县隋唐之际都不见了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9-03-09
由历史原因延续而成,又没有进行并县的改革造成的局面吧,以邢台市为例,邢台市辖17个县市,皆有渊源流长的历史,便可见一斑。


邢台县:商周为邢都,战国为信都,秦置信都县,汉更名襄国县,隋更名龙岗县,宋更名邢台县。
内丘县:汉置中丘县,隋改内丘县。
沙河县:隋分龙岗县置沙河县。
临城县:战国筑临邑,汉房子县地,北齐省,隋复置房子县,唐改临城县。
柏乡县:春秋筑鄗邑,汉置鄗县,东汉鄗县更名高邑,北齐高邑县治所(今柏乡)迁今高邑县,隋析高邑、柏人置柏乡县。
隆尧县:尧帝之都,战国筑柏人城,汉置柏人县和广阿县,唐更名尧山县和昭庆县,宋金更名唐山县和隆平县,今合并为隆尧县。
任县:春秋为任邑,汉置任县
南和县:汉置南和县
南宫市:汉置南宫县
宁晋县:秦杨氏邑,汉置杨氏县,北魏改瘿遥县,隋改瘿陶县,唐改宁晋县。
巨鹿县:秦置巨鹿县,治所位于今平乡,北魏时巨鹿县治迁今巨鹿县至今。
平乡县:秦为巨鹿县,北魏时县治迁今巨鹿,又析置为平乡县,治原巨鹿城。
广宗县:元置广宗县
新河县:汉置堂阳县,金改新河县。
威县:汉置广宗县,隋改宗城县,金改洺水县,元置威州,明降为威县。
清河县:秦置厝县,汉改甘陵县,三国更名清河县
临西县:汉置清渊县,晋改清泉县,后赵更名临清县,至金代迁临清县治(今临西)到今临清,60年代复于古临清县置临西县。


除了县的传承,这些县在历史上好多还曾经是州郡的治所:
邢台县:邢都、信都、赵都、襄国都、襄国郡、邢州、司州、巨鹿郡、信德府、顺德府
隆尧县:殷州、赵州、南巨鹿郡、南赵郡、东龙州
宁晋:巨鹿郡、巨鹿国
临城:赵国
南和:和州、南和郡、北广平郡
内丘:中丘郡
巨鹿:起州
平乡:巨鹿郡、封州
任县:蓬州
沙河:温州
威县:广宗郡、广宗国、建兴郡、宗州、威州
清河:清河郡、清河国、甘陵郡、贝州、恩州
柏乡:冀州、赵州
.......


[ 此帖被hurry21在2019-03-09 13:4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9-03-09
河北县多,要从历史上找原因的话,可以和北方郡多相对应。
河北地区开发早,属于中华文明的基本盘,之后逐步向南方扩张。北、南关系实际上可以参考“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在“宗主国”或“宗主国”化的地区,人口偏多,同级行政区划数量偏多,面积偏小;反之,“殖民地”地区人口偏少,同级行政区划数量相应偏少,面积偏大。
行政区划要去殖民地化
强县弱省,虚化地区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9-03-08
其实原因就是汉代侯国制度下在发达地区设立的小县因为没有成为黄泛区而没有被撤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