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2019-05-15 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
地名信息库链接——
http://dmfw.mca.gov.cn5月7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新社报道称,这次会议上,“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启动开通。
报道称,“这是中国首次公布全国地名信息,首次公布全国省、市、县三级界线界桩信息,首次公布全国地名专用字、专读音信息,首次公布全国地名原读音信息。”
澎湃新闻(
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民政部门户网站目前已在首页给出了“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网站链接(
http://dmfw.mca.gov.cn)。该网站在介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时称:
“地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
历史、传承文脉、凝聚精神、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地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2014年至2018年,国家启动实施并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共计采集地名1320多万条,修测标绘地名图2.4万多幅,新设更新地名标志68万多块,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7.9万多条,普遍建立了各级
区划地名数据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名普查档案,编纂出版了一系列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等工具书和地名文化图书。
“为更好地发挥地名在方便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社会交流交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民政部建设开通了国家地名信息库,拟分期分批将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提供社会使用。由于建库时间短、数据量大,难免存在错讹不周之处,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了意见反馈栏目,以作校正、补充、完善之用。衷心希望各界人士关心、支持、助力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集思广益、汇集智慧,共同谱写新时代地名事业发展新篇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中新社报道称,“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主要有三大特点。
一是系统全面,表现在数据规模大、覆盖范围广、信息内容丰富三个方面。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依托普查采集的1320多万条地名等成果,从中筛选公布约1200万条地名、74万条地名标志、5500条界线、2.8万颗界桩、89万条地名原读音数据,总数据规模约20个T。覆盖范围涉及普查标准时点全国2854个县级
行政区,包括陆地水系、陆地地形、
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非行政区域、居民点、
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等11大类49个中类地名类别,既有现今地名,还有历史地名。
在信息内容方面,既有“音”“形”“意”“位”“类”等属性信息,特别是来历、含义、历史沿革等文化属性信息,也有照片、语音等多媒体信息,还有行政区划、界线界桩、地名专用字和专读音等专题信息。
二是开拓创新,做到了理念新、形式新、内容新。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贯彻“互联网+”理念,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创新要素、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与地名的对接应用,实现地名政务
管理与地名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在形式上,充分运用电子
地图、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拓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方式,实现地名信息与地图影像相结合、地名查询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地名政策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在内容上,在国家层面做到了四个“首次”。
三是开放互动,体现在开放信息、渠道畅通、强化共享、动态更新等方面。
所有地名信息做到应公开尽公开,提供给社会使用;注重互动交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建设;以专题数据为重点,提供资源下载,推动地名信息社会共享,鼓励社会各界开发更多服务公众的地名信息化产品;后期将按照分类分级、多渠道结合的方式,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维护,确保地名信息的现势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