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余秋雨重写了《
文化苦旅》,《牌坊》被提到了第一篇。
说起《文化苦旅》,那是我的
中国文化启蒙读物,其中最爱的就是这篇《牌坊》。之前还有一部琼瑶剧《烟锁重楼》,看到最后男女主人公经过七道牌坊被千人踩万人踏的时候问家人,他们在干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只是说了一句“他们太封建了”。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是在初一,当时一点也看不懂,去请教语文老师,老师只是淡淡说了句:“你这个年龄不要读这个,还是好好看看课本上的白杨礼赞。”之后的十几年都在思考这篇文章。
《牌坊》的表达非常含蓄,以一个乡村少年的视角,在不经意中挖掘了中国文化里最黑暗的一面。牌坊立起来了,死了的女人坟里没有,神秘的乡村女教师什么都知道,这些神秘主义的镜头展示了一幅文化长卷——不可说,说破了便是错。就好像琼瑶剧主题歌里写的,锁住无数无数孤独的灵魂。
终于有机会去徽州,去歙县的棠樾牌坊群点卯,贞节牌坊只有一座,我在那一座牌坊下站了很久很久,就是仰望牌匾上不清晰的文字。对我们这一代来说这样的社会风气是崭新的,古书里说的一切基本上都是新的。之前通过照片或者电视剧知道牌坊是什么样子,亲自站在牌坊底下,心灵感受到的那种震撼还是很不一样的。我当然很清楚的知道,贞节牌坊是为了表彰死了丈夫不再嫁人的女人,但是到了明清时代(封建社会晚期),连那些丈夫都没过门的女子,也要因为失节事大而自尽,还有大户人家为了家族虚荣,让女儿假死。那一座座的牌坊背后,是一具具鲜活的生命,贞节牌坊这种文化,湮没的是多少女人生不如死的一生,这样的扭曲,这样的残酷。
文学作品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教科书上生硬简单的东西生动形象,如果没有看过那两部作品,我大概也只是匆匆一过,没有现在对贞节牌坊的理解那么深刻。
余秋雨改写后的《牌坊》,表达直白了很多,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证实了之前的猜测,算是圆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梦吧。但是读起来没有小时候那么喜欢了。
提倡深卯,拒绝点到为止。
[ 此帖被大长今在2019-06-21 08:1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