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54个
民族,其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北部和西部,靠近越中、越老、越柬边境的高原山区和河谷盆地。
这些地方的地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以下列出越南地名中具有少数民族语言来源的部分地名,汉喃文部分请参考“#越南省县两级
政区汉喃名追根溯源”。
“金瓯”一名来自高棉语"ទឹកខ្មៅ "(转写:tɨkkhmaw, 意为“墨水”或“黑水”),其中"ទឹក"(tɨk)表示“水”,“ខ្មៅ”(khmaw)表示“黑色的”。越南语写作"Cà Mau" (汉喃文:哥毛, 歌毛, 歌牟)。
(附注:中文以“哥毛”不文雅,译作“金瓯”。中文“金瓯”为粤语"gam au" /kɐm⁵3ɐu̯⁵⁵/ 之讹传也)
“波来古”借自当地嘉莱语"Plơi Kơdưr",意为“北方”,或“高村”, 越南语"Pleiku"的写法来自殖民地时期法国人写法的Plei-Kou-Derr, Plei Ku Der。
“多乐省”(Đắk Lắk)的"多乐"来源于当地东墨侬语的“dak Lak”, 其中“Đắk”泛指
河流湖泊,意为“乐湖”。
“邦美蜀”借自当地埃地语"ƀuôn ama Y Thuôt",意为“Y Thuôt的父亲的村庄”("ƀuôn"表示村寨,"ama"表示父亲),越南语写作Buôn Ma Thuột或Buôn Mê Thuột; Ban Mê Thuột; Ban Mê Thuật,其中"Buôn Ma Thuột"用的比较多。
“得农省”(Đắk Nông)省名来自墨侬语,意为“墨侬族
地区的河流”。
“崑嵩” (Kon Tum),来自于少数民族语言巴拿语,意为“有池塘的村庄”。其中“Kom”表示“村庄”,“Tum”表示池塘。
“同奈”一名来自源自古高棉语“同狔”,意为“鹿野”,见于《大南实录》和《嘉定城通志》。今多译作“同奈”。
“茶荣”(Trà Vinh),来源于高棉语 "ព្រះត្រពាំង" (prĕəhtrɔɔpĕəng, 译为“圣池”)
“朔庄”(Sóc Trăng),来源于高棉语 "ស្រុក" (srok, “村寨”) 和"ឃ្លាំង" (khlĕəng, “仓库”), 意为“仓库用地”; 也有来源显示"Sóc Trăng"是高棉语"ស្រុក ត្រែង"(srok traeng,"traeng"即芦苇 ) 的音译,即“芦苇村寨”之意。 见于《大南实录》和《南圻六省地舆志》。
“老街”(Lào Cai)省名称的起源尚不清楚,有几种解释,最为可信的是,该地古代的商业区,有
历史悠久街巷者,在中文里叫作“老街”(Lão Nhai),而在苗语里读作"Lao Cai",因此得名。
平顺省的省会"藩切"之名,来源于占语。据称,在17世纪越南征服该地区之前,占婆人称该地为“Hamu Lithit”,其中“Hamu”译为"田野中的小村庄",“Lithit”译为"靠海的"。随着广南阮氏南进运动的发起,越南语的的新名称逐渐代替了旧名称。 由于越南人已将占婆王国的宾童龙城改名为"潘郎",另一个定居点改名为"藩里海口",他们就将前缀“Phan”附加到“Lithit”前面,将该地命名为"Phan Thiết"。
"芽庄" (Nha Trang ) 一名来源于占城语的"Ya Trang",意译为"芦苇河",即指1698年被广南阮氏政权夺取后,改为今名。
"大叻" (Đà Lạt)一名来自当地土著格贺语的"daa Laac",其中"Daa" 表示"河流", "Laac"则指住在当地的格贺族的一支部落,意译为"格贺族居住之所"。
岘港 (Đà Nẵng)一名来自占城语的"đanak"或"đarak",意为"大河"、"入海口",大河,即瀚江 (Sông Hàn)。
还有知道越南地名的少数民族语言来源的群友们请戳我们,谢谢理解!
[ 此帖被haytiano在2019-08-18 11:3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