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有投票,请支持
一、赞扬晋城调整区划“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工作方法
网友花落无情盛赞:“看人家山西区划调整还公开征求意见,最起码对外公布方案,河北这边区划调整不公开当做保密工作,一公布亮瞎群众眼睛。”
网友濮水河畔还赞道:“晋城在区划调整方面比许昌强太多了,同样是‘蛋黄型’市区结构,晋城就敢于破解,许昌就只知道把许昌县整建制改区,然后还是‘蛋黄型’市区结构”。
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申报材料包括“征求公众意见情况”。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更细化为两条:
“第十三条 条例第(五)项规定的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当包括:(一)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的过程和范围;(二)社会公众等的主要意见和建议;(三)对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四)其他与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相关的内容。
第十四条 征求社会公众等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书面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卷调查、民意调查等多种方式。
申请变更行政区划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研究论证,充分采纳合理意见,完善行政区划变更方案。”
然而,国内很多地方在调整行政区划过程中,往往作为高度保密工作进行,对公众讨论区划方案及名称百般打压。尤其是动用有关地方职能部门对自媒体“严防死守”,经常通过微信、电话下达删帖、约谈指令,不时威胁对公众号进行“关停处理”,甚至威胁动用国家机器进行“刑事处理”。其实这是一种相当愚蠢的行为,在信息交流如此发达的时代,对地方网信办管不到的外地自媒体,难道也要动用国家力量跨区域制造“鸿茅”事件吗?——于此相较,晋城市有关方面的做法显然使自媒体感到暖心,网友由衷赞赏。
二、对“高都区”的看法是普遍没有看法
网友无形提出:“高都镇是一个具有优悠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约公元前17世纪,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称由此而来。秦统一中国后,设立高都县,以后历朝多次在此建郡立州,成为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称‘行山重镇’”。
网友天山客回复:“北魏高都县才移到现在的高都镇,以前高都县在现市区。”
网友炎黄剑感觉像个晋城人:“泽州市晋城区、高都区——最好的选择;泽州市丹川区、高都区,也不错;晋城市丹川区、高都区,还合适;晋城市丹川区、泽州区,还将就;晋城市泽州区、高都区,不合适。”
可以说,“历朝多次在此建郡立州,成为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宣扬的一种错误认识,与网友无关。网友对“高都区”一名基本没有议论,议论的重心还是集中在怎么使用“泽州”一名上。
三、对“泽州区”普遍表示担忧和反对
网友unv推测:“泽州县驻地改设高都区,难道城区要改为泽州区不成?”
网友tigrto猜测;“难道地级市改名为泽州市?城区加西部改成晋城区?”
网友赵日天提出:“晋城市的属县都有"泽州府"情节,对郊区小地名改名泽州县不满。”
网友鲁川认为:“晋城市管泽州区,跟聊城市管东昌府一样,纯属府县地名的倒置现象。”
网友东海风担忧:“看来现有泽州县班子要变为高都区班子。那么城区班子要改为什么呢?泽州区?那就是说泽州区的前身不是泽州县而是晋城市城区。不过也没啥事,九江庐山不就这么折腾过了吗?星子县改为庐山市,庐山区改为濂溪区。”
网友轨道部评说:“泽州这个名字有点大,还容易跟老泽州县混。所以个人不建议西区叫泽州区,可以预留给地级市改名(代价大以后再说)。到时候泽州市泽州区有点膈应,浪费一个广告坑位。城区主干道已经用了泽州、凤台等名字,有宣传力度,也起到地名保护作用,西区用建兴还是不错的。”
网友Gdpan01想当然认为:“泽州县既然不改为泽州区,说明西区也不可能命名为泽州区,泽州作为地级市名可能性更大。”
网友赵日天再次发言:“当年郊区改名泽州县,晋城市各区县已经一片哗然。现在‘泽州’要么退出地名,要么成为晋城市名,绝对不应该再出现‘晋城市泽州区’这种本末倒置的命名办法。地名命名割裂历史文化传承的现象,类似的有湖北千年黄州府变成黄冈市黄州区,引发各县市闹‘分裂’谋求脱离黄冈市,就是现实的教训。”——不仅显得真像一个晋城人,居然还知道“黄冈、黄州”这么狗血的剧情。
这些议论不多作赘举,其实与我们过去的意见基本一致。也就是说,晋城西区如用“泽州”作区名,不仅面临府县地名倒置所引发的共性的历史情结与心理认同问题,还面临一个晋城独特的问题,即:“泽州区的前身不是泽州县而是晋城市城区”,将产生新的现实的情结与认同问题。而晋城市有关方面却刻意引用别人也这么做,却不顾晋城有三个理由大可不用“泽州”作区名:
1、晋城西区不乏可选择的嘉名;
2、晋城市郊区改“泽州县”时引发过剧烈震荡;
3、“泽州区”不是“泽州县”的继承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