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765阅读
  • 48回复

[户政]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落户限制,人口黑利到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12-25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22-11-24)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全文如下:
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发展规律,注重市场引领、政府引导,注重改革发力、服务助力,搭建横向流动桥梁、纵向发展阶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引导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进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国家长治久安。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性流动基础
(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流动机会。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统筹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充分的流动机会。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培育智慧农业、现代物流等产业,提供更高质量流动机会。研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应对办法。
(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流动均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导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合理配置。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支持中西部、东北地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区域间流动机会均衡。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拓宽城市间流动空间。
(三)推进创新创业创造激发流动动力。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跨学科和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厚植创新型国家建设根基。进一步规范行政程序、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权,营造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发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创业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提高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高质量建设一批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村创新创业园,鼓励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个人发展。
三、畅通有序流动渠道,激发社会性流动活力
(四)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稳妥有序探索推进门诊费用异地直接结算,提升就医费用报销便利程度。进一步发挥城镇化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作用,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
(五)以用人制度改革促进单位流动。加大党政人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交流力度,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渠道。降低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招录门槛,合理设置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对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等可进行专项或单列计划招录招聘。完善并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跨制度转移接续办法。
(六)以档案服务改革畅通职业转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存放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人才服务机构等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存档人员身份不因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的不同发生改变。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大中专毕业生,可凭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新单位接收证明转递档案。加快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全国联通,逐步实现档案转递线上申请、异地通办。研究制定各类民生档案服务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具体举措。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拓展社会性流动空间
(七)拓展基层人员发展空间。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落实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高定工资政策。加快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优化基层和扶贫一线教育、科技、医疗、农技等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差异化评价。
(八)加大对基层一线人员奖励激励力度。创新基层人才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加大爱岗敬业表现、实际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完善新时代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增加基层单位、一线岗位、技能人才评先选优比例。研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表彰规格和层级的具体标准和类型。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关规定,研究制定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且不纳入总量基数的具体操作办法。
(九)拓宽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推进职业资格与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推动实现技能等级与管理、技术岗位序列相互比照,畅通新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渠道。鼓励用人单位建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等岗位,建立技能人才聘期制和积分晋级制度。支持用人单位打破学历、资历等限制,将工资分配、薪酬增长与岗位价值、技能素质、实绩贡献、创新成果等因素挂钩。
五、健全兜底保障机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十)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贫困群体向上流动。坚持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深入推进产业、就业、社会保险、健康、教育扶贫工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市场波动、产业结构变化对脱贫地方和脱贫人口的冲击,及时跟进研究针对性扶持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支持政策。
(十一)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保障起点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域内校舍建设、师资配备、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等标准统一。落实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受教育权利。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义务教育。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及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在贫困县对口支援建设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和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十二)推进公平就业保障困难人员发展机会。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多渠道供给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扶持政策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就业援助,精准识别就业援助对象,制定个性化援助计划,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可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十三)强化社会救助提高困难群众流动能力。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强化对困境儿童的生活、教育、安全等全方位保障服务。
六、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重要意义,紧扣人民群众现实需求,聚焦关键问题,形成工作合力,结合实际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十五)强化法治保障。健全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领域法律法规,清理妨碍流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加强行政执法和仲裁队伍建设,保障劳动力和人才合法流动权益。
(十六)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渠道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舆论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集聚强大动力。
一阴一阳 无终无始
终者日终 始者自始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12-25
三百万以下还需要限制?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12-26
中央放大招了。

看来是真急了。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12-26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中央放大招了。
看来是真急了。 (2019-12-26 08:47) 

何解?愿闻其详
现在:以地理为纲,梳理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以前:为了能查找资料,多发帖。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12-26
都没有门槛了,然鹅,含金量奇高的依然密不透风。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12-26
大部分省会人口还没有达到300万,上下班在路上堵个把小时很常见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12-26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三百万常住人口以下城市,连有没有未来都难保证,此前有过限制? (2019-12-25 21:36) 

你大东莞虽然有八九百万人,那是十几个城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12-26
地级市看来还得保留,并且继续发展壮大。
纵横九州山河广,区划为治国安邦。世界总在变化中,区划调整不可挡。抛砖引玉一家言,集思广益献良方。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12-26
回 jvwei2006 的帖子
jvwei2006:何解?愿闻其详 (2019-12-26 08:51) 

救房地产阿。

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关闭电商。

问题是,电商后台也很硬,一时还关不了。

现在只能在农民头上动脑筋了。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12-26
这个改革措施,将导致资源进一步两极分化。
基层彻底塌陷。

下层的人才,都会想办法到上层去闯一下,逐步集中到上层大城市。
下层的有钱人,贪官,现在可以公开帮子弟亲属,包括自己退休后,到上一层大城市买房入户。

过去有户籍限制,还能在基层困住一些人才。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12-26
小县小区先死。
没有人口,一切免谈。
省—大县小市(200万人)—乡镇街区
华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
宋齐梁陈隋唐宋,蒙元大明满清华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12-26
回 东山听松 的帖子
东山听松:小县小区先死。
没有人口,一切免谈。 (2019-12-26 10:25) 

美国很多州只有中国一个县的人口也没死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12-26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三百万常住人口以下城市,连有没有未来都难保证,此前有过限制? (2019-12-25 21:36)

是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区超过300万人口全中国加起来才27个!


[ 此帖被南岭孤侠在2019-12-26 15: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12-26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深圳是精英城市,东莞趋向精英城市,精英城市只留下精英,挤出屌丝。
屌丝、年纪较大的,很难落户。屌丝们很失望。
这是两个定位很高的城市,不担心大量的房地产销售。
相反,都怕人口洪流推高房地产市场,打击制造业,特别是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
....... (2019-12-26 11:03) 

深圳东莞人口必然会趋于减少,东莞人均GDP超过唐山还没有几年,远远不如长三角的小县城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9-12-26
回 南岭孤侠 的帖子
南岭孤侠:是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区超过300万人口全中国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个! (2019-12-26 11:17) 

基本上有32个左右吧!大部分省会都有了!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三级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和套改工作。
bon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12-26
回 南岭孤侠 的帖子
南岭孤侠:是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区超过300万人口全中国加起来也不超过20个! (2019-12-26 11:17) 

能虹吸全国各地人口流入的城市也不多.....
如果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更多的也就是吸收省内的人口吧,个别工厂比较多的城市例外。
以前吸收人口的利器是工厂。珠三角长三角包括东南沿海是这样堆积起来的。
目前看来,那些还没资格修地铁的,GDP人口都还没达标的那些城市。其实很难再聚集大规模的人口了,即便政策放松,那也是吸收本地市或者周边地市的城镇或者乡村人口。
一二线虹吸三四五线是必然的了,
就每年的高考,考出去的有多少回去的....
345线有什么好的资源能留人,吸人?
生活居住营商环境好?生活配套医疗教育好?
哪个小城市能?
即便能,也是比周边的其他小城市好,那样是能吸收一些。
要不就是刚好在一二线大城市旁边,能吸收到不少外溢出来的人口....因为配套还不错,生活成本相对比较低。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9-12-26
不均衡发展造成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一线和新一线吸干,放开户籍有什么用,要想办法疏解和均衡发展
建议稳省分地撤县并乡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地级一分为二、三,称市或县(副厅级);原来的县拆分(大致按原来的县辖区大小),2、3个乡镇街合并,称区(街道)、乡、镇,为副处级。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9-12-26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图片]
你相信GDP、相信人均GDP?
表格里城市虽不完全,但也是水上水下冰山的大部分。
东莞是没有几家国企的城市,能做到这个成绩,你这有色眼镜也够邪色的。
咪当东莞系流嘢哈。
....... (2019-12-26 13:06) 

增值税实际上是企业代缴的消费税,东莞世界工厂当然名不虚传,而且增值税交的越多,一般退税也越多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9-12-26
回 bon 的帖子
bon:能虹吸全国各地人口流入的城市也不多.....
如果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更多的也就是吸收省内的人口吧,个别工厂比较多的城市例外。
以前吸收人口的利器是工厂。珠三角长三角包括东南沿海是这样堆积起来的。
目前看来,那些还没资格修地铁的,GDP人口都还没达标的那些城市。其 .. (2019-12-26 13:10) 

全部300万以上人口城市大概也只能装下2亿人,剩下十几亿人怎么办?县城反而是把乡镇驻地吸干了。镇政府、中小学、卫生院现在基本都是走读干部。人口严重外流的京九财富锈带和贵州省未来必然出现大规模城市化的高潮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9-12-26
回 cdh518 的帖子
cdh518:不均衡发展造成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一线和新一线吸干,放开户籍有什么用,要想办法疏解和均衡发展 (2019-12-26 13:38) 

全部300万以上人口城市大概也只能装下2亿人,剩下十几亿人怎么办?县城反而是把乡镇驻地吸干了。镇政府、中小学、卫生院现在基本都是走读干部
全国有三百个普通地级市,超过100万人的不多,大点的50~100万人,小点的10~50万人,总人口也有2亿。有3000个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镇区人口5~20万,总人口3~4亿。普通地级市和县级市(县城)才能容纳最广大的进城人口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9-12-26 16:3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9-12-26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图片]
你相信GDP、相信人均GDP?
表格里城市虽不完全,但也是水上水下冰山的大部分。
东莞是没有几家国企的城市,能做到这个成绩,你这有色眼镜也够邪色的。
咪当东莞系流嘢哈。
....... (2019-12-26 13:06) 

全国非直辖市,副省级和省会城市的普通地级市中苏州、东莞、无锡应该是城区人口最多的。苏州总人口比东莞还多,江苏第一,但无锡没有东莞人口多。实际上,东莞几乎没有农村,而长三角大概还有三成没有城市化,老龄化又比东莞高得多。东莞当然有资格嘲笑唐山、临沂,但我始终认为,除了广深,珠三角在长三角面前应该是底气不足的。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9-12-26
这个政策今年就层层加码。

一开始好像是5年内解决1亿农民进城。
后来加码到2亿。
再加码到中小城市放开。

现在加码到300万以下都放开。城区人口300万以上的,全国不到10个。
也就是基本放开了。

该放的时候不放,不该放的时候乱放。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bon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9-12-26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全部300万以上人口城市大概也只能装下2亿人,剩下十几亿人怎么办?县城反而是把乡镇驻地吸干了。镇政府、中小学、卫生院现在基本都是走读干部。人口严重外流的京九财富锈带和贵州省未来必然出现大规模城市化的高潮 (2019-12-26 14:38) 

说了包括大城市周边,都还可以的。所谓城市群,群集就好打一点。
不会被虹吸。
被虹吸又不是说不住人,
被虹吸属于这个人口向上流动的金字塔的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一二线生育率会低一些,
但还是会不少下面的城市的年轻人口涌入。
如果三四线生育率高一些,还是可以维持人口稳定的。
政策是要维持金字塔结构的稳定。
不是你说的那十几亿人怎么办?
目前还是上紧下松的。分级的。
一线二线如果放,只会更多人去一二线而已。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9-12-26
回 bon 的帖子
bon:说了包括大城市周边,都还可以的。所谓城市群,群集就好打一点。
不会被虹吸。
被虹吸又不是说不住人,
被虹吸属于这个人口向上流动的金字塔的正常现象。
....... (2019-12-26 16:21) 

全国有三百个普通地级市,超过100万人的不多,大点的50~100万人,小点的10~50万人,总人口也有2亿。有3000个县城和相当于县城的镇,镇区人口5~20万,总人口3~4亿。普通地级市和县级市(县城)才能容纳最广大的进城人口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9-12-26
这个事情说了十几年年了,总算是迈出第一步了。
最终是还要走向常住地登记制度,依然任重而道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